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筑物沉降观测是通过定期监测变形观测点的高程并根据各点间的高程变化来确定建筑物的沉降量,据此推断沉降变形对建筑物破坏影响程度。随着现代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的日益增多,沉降观测的日趋重要。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沉降观测对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筑物的安全性做出了监测,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及时的反馈沉降数据可以避免对建筑物因沉降造成的结构破坏及巨大的经济损失,但是随着科技的飞速猛进,监测沉降的手段五花八门,而且每个环节又存在人为、仪器等的误差,对沉降数据的分析、确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本文介绍了建筑沉降观测的相关知识以及建筑沉降数据的分析方法,并通过实例讨论了运用Excel来整理与分析建筑沉降数据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4.
深基坑监测会对周围邻近建筑物造成影响、进而导致其沉降。而对深基坑相邻建筑物实施沉降监测有助于控制基坑开挖,能够及时发现沉降危害。为提高深基坑相邻建筑物沉降预测的精度,提出了一种小波神经网络模型并以其前4期的监测数据预测后1期的累积沉降量。通过5个沉降监测点、近2 a时间的监测数据,对比了自回归模型和小波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小波神经网络模型的短期预测精度优于自回归模型,其长期预测精度与自回归模型相当。小波神经网络模型的稳定性好,且其预测精度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减。对于变形特征较复杂的监测点仍能够取得较高的精度,能够为各类复杂的基坑变形预测提供有效且可靠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张清虎  陈航 《治淮》2009,(10):25-26
沉降观测作为衡量建筑设计、施工质量的重要标志,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为地基基础学科的发展提供实践资料而愈来愈被人们重视。沉降观测是根据水准基点定期测出设置在变形体上的变形点的高程变化值。水闸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变形,这种变形在一定限度内应视为正常现象。如果超过了规定的限度,就会影响水闸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6.
结合长沟泵站安全监测开展情况,针对工作基点的改造方案以及改造前后对建筑物垂直位移的影响进行探究,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穿堤建筑物因其地基土的非匀质性及上部荷载的不均匀性普遍存在,特别是建筑物两侧堤防和大面积地面填土等临近荷载的影响,较一般建筑物而言,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差都比较大。为此,文章以实例计算分析比较安全合理的计算模式,赋予适当的预防和处理措施,解决穿堤建筑物的沉降问题,给设计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水工建筑物沉降观测需设立观测工作基点,工作基点必须稳定可靠。通过分析新沂河海口控制工程沉降观测成果异常原因,阐述岩基标点建设的缘由、建设过程,分析了岩基标点应用的效果,并就岩基标点可靠性进行了论证。该岩基标点的应用,可为工程监测提供保证,值得在沿海挡潮闸或地基基础较差的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西藏尼洋河多布水电站建筑物区覆盖层深厚,工程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存在不均匀沉降变形、渗漏渗透稳定、承载力偏低、砂层液化等工程地质问题;右岸坝肩边坡卸荷松动深厚,存在边坡稳定及绕坝渗漏问题。文章针对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勘察和评价,为工程设计和施工处理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沉降与应力计算是水工建筑物结构设计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在计算过程中为避免出现基底拉应力,本文引用有限元中的接触单元模拟建筑物底面与地基面之间的接触情况,计算各个建筑物之间的绝对、相对沉降和位移,与传统的分层总和法相比,该方法能够获得更准确合理的结果,为首部结构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相邻的新旧建筑物潜在的工程事故是新建筑物的荷重在地基中新增加的附加应力,引起旧建筑物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旧建筑物的破坏,当新建筑物有相是建筑物时,必须注意结构设计中的相互影响问题;当新建筑物自身刚度较好,地基浅层无软弱土层时,以局部桩基处理相邻新旧建筑物的相互影响是一种可靠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隧道开挖会引起地表和深层土体沉降,研究地层移动规律对于确定建筑物风险等级和保护邻近建筑物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Peck公式并考虑深层土体横向沉降槽引起建筑物的沉降和倾斜,得到了建筑物风险区计算模型;然后,通过改变参数,分析了隧道直径D、基础埋深d以及地层损失率VL等对建筑物风险区大小的影响规律,推导得到了风险区的边界...  相似文献   

13.
沈阳地铁十号线滂江街站和滂江街站—长安路站区间(后面简称滂长区间)近接某老旧居民楼施工,车站基坑深约25 m,与该楼水平距离10.5 m,区间下穿该楼,竖向距离16 m。车站与区间施工对该建筑物进行多次扰动,形成叠加影响,该建筑物沉降变形风险较大。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车站和区间的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对该楼沉降进行预测,为风险工程保护措施提供参考依据。计算结果表明,左线盾构下穿施工引起该楼的沉降占总沉降的大部分,应重点加强左线盾构掘进过程的施工参数控制,确保建筑物沉降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4.
沉沙池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是一种十分必要的水工建筑物,在处理泥沙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后续下级设备正常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采用标准k-ε模型,建立石门坎水电站现状、优化后的沉沙池模型,模拟了沉沙池内的三维流场,并运用离散相DPM模型模拟了泥沙运动,得到了更加精细的沉沙池内水流形态、流速场分布及池内泥沙运动轨迹和沉降效果。  相似文献   

15.
郭瑾  金星 《吉林水利》2006,(12):51-52
建筑物沉降观测的目的就是测定基础和建筑物本身在垂直方向的位移。文章举例介绍了沉降观测的重要性及沉降观测的方法和作用等。  相似文献   

16.
赵国胜 《治淮》2006,(12):38-39
建筑物不均匀沉降裂缝是房屋安全鉴定工作中经常遇到的现象。作者根据十余年的鉴定工作经验,从建筑物沉降产生的机理、沉降裂缝与地基沉降的关系、裂缝形式等几个方面对不均匀沉降裂缝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为工程实例,研究土压平衡(EPB)盾构在复合地层中的施工技术。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何山路站至苏州乐园站区间隧道通过108 m"上软(土)下硬(岩)"的复合地层,工程风险极大,需在设计和施工阶段采取必要的风险控制措施。在设计阶段:通过改变隧道纵坡,缩短复合地层段长度;通过改良TBM刀盘设计,优化机械运行参数,实现盾构机械参数和地层物理参数的匹配;通过对隧道上部松散土体静压注浆加固和在建筑物与隧道间安装隔离桩,控制地层变形和保护邻近建筑物;采用三维数值模拟预测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变形和建筑物沉降,为工程决策提供依据。在施工阶段:对于软土、复合地层和硬岩段采用不同盾构运行模式和掘进参数;掘进过程采用六个主要参数指标进行控制;采用在盾构机前方开挖竖井进行损坏刀箱、刀具的更换。施工监测显示:实测地表和建筑物沉降与三维有限元预测、Peck经验公式预测结果吻合良好,地表沉降控制在2. 0cm以内,邻近建筑物沉降控制在3 mm以内。工程的顺利实施为国内其他类似复合地层隧道盾构掘进工程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建立在砂层上的既有建筑物由于地基较松散易发生不均匀沉降现象。通过对注浆材料特性、注浆压力、施工工艺等参数试验现场研究,论证挤密注浆可以压缩强化周边地基的"改良"方法,提高基础承载力,解决基础沉降问题。通过工程实例证明该方法处理砂土地基安全有效,为既有建筑物砂土地基处理提供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结合大坝主要建筑物中的水力设计、防渗排水设计、节制闸设计以及泵站设计方案,对建筑设计过程的抗渗稳定性、节制闸闸室稳定性、泵站站身稳定性、内外河翼墙稳定性以及清污机桥、桥涵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各建筑物均需地基处理且说明了地基处理方案和沉降性计算,结果表明,地基处理后沉降差均满足规范要求,可为工程高效优质实施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0.
110KV变电站是黄河上游某水电站的施工电源,建成运行两年后,站区基础多处出现地面塌陷、建筑物墙面裂缝等问题。通过对站区基础地质条件分析,得出引起基础沉降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降雨量偏多,地表水下渗使粉土层变成湿陷性粉土,引起变电站建筑物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降。在对地质、基础变形等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外围封闭、中间固结、地表硬化"的综合治理措施,有效隔断了圆砾层、粉土层地下水及地表水下渗通道,使得变电站建筑物基础沉降得到控制,可为类似地质条件基础处理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