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农村水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创造了成功经验,形成了开发建设的基本模式和相关政策,为未来农村水电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和经济制度的改变,农村水电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形式。为了创新农村水电发展理论,本文从农村水电的效益理论出发,提出新时期农村水电的三种开发模式即生态开发模式、电气化开发模式和民营开发模式,三种开发模式对应的投资模式,以及新时期程村水电需要的政策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2.
盛律钧  洪林 《中国水利》2006,(10):27-29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水电发展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从农村水电的效益理论出发,提出新时期农村水电的生态开发模式、电气化开发模式、民营开发模式,并对相应的投资模式和政策支持体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农村生态水电建设的诸多问题,在调研基础上研究了面向新农村的生态水电建设良性循环推动模式。提出了适合农村生态水电的经济机制设计理论,构建了农村生态水电建设的行业管理机制、公共保障运作机制、"三大补偿"机制和外部激励机制。从各种机制的分析可知,要使农村水电企业主动建设生态水电,保护生态环境,必须充分运用手段使各种机制相互配合,最终推动农村生态水电的良性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农村水电取得了巨大成就,创造了成功经验。然而,进入新时代,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改变,我国农村水电机遇与挑战并存。为此,在概述我国农村水电现状、开发优势及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水电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论述了新时期我国农村水电的开发途径及保障措施,以促进我国农村水电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水电是符合国家能源发展政策的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建设水电对经济的拉动效应明显,我国水电资源开发前景广阔,但水电建设资金缺乏是我国水电建设发展中的大问题。项目融资是结构融资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文章对BOT模式特点及其在水电工程项目上实施保证作出浅显分析。  相似文献   

6.
针对农村水电建设的生态问题,提出建设生态水电的概念,采用经济机制设计理论对生态水电良性循环推动模式的总体框架进行构架,该机制体系包括行业管理机制、产权改革机制、"三大补偿"机制、外部激励机制和技术创新机制等。以浙江省为例,对各种机制的实践和应用进行总结和分析,可知要使农村水电企业主动建设生态水电,保护生态环节,必须使各种机制相互配合,以推动农村生态水电的良性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仁贡  李志武 《人民黄河》2012,34(12):142-145
为探索既能保护水能自然资源的生态性,又能合理利用水能资源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面向新农村的生态水电建设发展模式,在分析农村水电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技术和制度两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农村生态水电建设的框架,从技术、生态、经济、社会、管理5个方面,确定了12个准则指标和20个影响因素,并建立了评价模型,可对流域生态水电建设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对评价模型进行软件化,嵌入式地开发GIS平台,以便于评价结果的直观展示。浙江甬江流域的实例分析表明,采用流域综合治理和注重惠农政策的水电循环经济推动模式有利于农村生态水电建设,评价结果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农村水电如何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简要回顾了新疆农村水电发展的历程,提出了新时期要紧紧围绕小水电扶贫这个抓手来推动农村水电的发展,论述了充分发挥农村水电扶贫作用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了实现农村水电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提出了促进农村水电扶贫持续发展的建议,为促进新时期农村水电发展、实现其它产业扶贫目标以及妥善安置大中型水电工程移民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时期能源开发应继续实施水电优先战略 当前我国水电开发的社会经济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我们对我国水电开发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等应予以重新审视,"吐故纳新",以符合水电开发的规律.总览全球水电开发和国家经济发展状况,我们不难看到,今日经济发达的国家,正是昔日水电开发较好的国家.世界电力建设的经验之一就是尽早开发水能资源,优先发展水电.我国也一直坚持优先发展水电,但水电开发进程相对于电力发展进程滞后,不能不说我们对水电的认识还存在偏差.  相似文献   

10.
一、规划编制的总体要求 (一)要体现政策的连续性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国家政策、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要在认真总结我国30年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贯彻新时期党和国家对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的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