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传统第四代移动通信(4G)承载网络只能满足2G、3G和4G无线业务回传承载,而无法满足5G无线回传对承载网络在带宽、时延、切片和可靠性等方面提出的更高需求,更不能满足5G各种业务场景中极高要求的实时保护倒换需求,以及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场景中业务保护和快速收敛需求,文章提出一种分段路由(SR)隧道技术在5 G...  相似文献   

2.
我国技术水平逐渐提升,目前在4G网络的基础上进行5G网络的开发,移动互联网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基于此,文章将首先介绍5G承载网的特点,其次,分析5G承载网需求,最后,研究5G承载网关键技术,其中主要包括低成本城域接入技术、低时延全光组网技术、高精度同步技术、端与端智能控制技术等。  相似文献   

3.
认为5G传输承载网是支撑5G业务的基础。针对新的业务需求,提出了低成本城域波分、高精度同步、低时延传送技术、Flex E切片技术以及软件定义网络(SDN)控制等新技术,以应对5G对传输承载网的传输能力、设备性能,以及智能管控的挑战,从而满足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多种应用场景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相比LTE,5G对承载传送网络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更大移动前传和回传带宽、更小端到端时延、更密集组网以及更高精度网络同步等.因此对5G承载传送网络的组网方式和应用技术研究已迫在眉睫. 随着3G和LTE网络建设,满足移动前传和移动回传需求的本地承载传送网络架构趋于稳定,在光纤资源上为建设5G承载传送网络做好了基础架构准备.光纤直驱是3G和LTE移动前传的主要手段,5G时代随着超密集组网、覆盖加密、站点增加等趋势的出现,移动前传对光纤数量需求更大,现网光纤难以满足需求;大量新建光缆对管道资源需求太多,光缆施工越来越困难,尤其在密集城区.如何满足5G网络前传需求已成为行业技术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内容导读随着5G商用脚步的临近,5G承载技术日益成为业界焦点。不同场景下的承载方案逐渐清晰,标准制定在加速,技术研发不断取得突破,全球各大运营商均制定了5G部署时间表,预计将在2020年开始规模商用。5G网络峰值带宽和用户体验带宽与4G网络相比将有明显提升。未来5G网络的移动数据流量相对于4G网络将增长500~1 000倍,典型用户数据速率提升  相似文献   

6.
林超文 《电子测试》2021,(5):87-88,104
5G全新应用场景带来了业务切片隔离需求,及大流量、低时延等承载性要求,有利于合理应用承载网络技术。新的承载网络技术高度支持了网络资源切片管控。基于分组切片的5G承载网络技术与组网的重要性,本文科学分析了承载网络切片的关键技术,提出了组网方案。  相似文献   

7.
姜鹏  顾红芳 《长江信息通信》2021,34(3):204-206,210
伴随着5G技术的快速发展,5G将激发物联网、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产生大量应用场景落地,边缘计算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边缘云网络是承载边缘计算、各类核心网虚拟化网元以及各类第三方应用程序(APP)的基础设施层,其建设是5G业务顺利开展的基础。文章分析5G业务需求,提出边缘云网络需要具有高安全性、低时延以及低成本的特征。详细介绍了边缘云网络建设主要采用的两种方案,即传统组网方案和SDN组网方案。探讨不同规模的边缘云网络所采用的组网建设方案,满足5G业务稳定承载和多样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中兴通讯技术》2018,(1):49-52
5G的网络架构和业务特征相对于3G/4G时代出现了较大变化,对5G承载网提出了挑战性的需求。针对大带宽、超低时延、高可靠、高精度同步、灵活性、网络切片、智能协同等七大特征,探讨了5G承载技术方案,涵盖前传、中传和回传承载方案,并分别对应有源天线单元(AAU)和分布单元(DU)之间,DU和集中单元(CU)之间,以及CU和核心网之间的通信承载。  相似文献   

9.
ITU (国际电信联盟)为5G定义了eMBB(增强移动宽带)、m MTC(海量大连接)、URLLC (低时延高可靠)三大应用场景。MEC(多接入边缘计算)对低时延业务的支持能力以及流量和计算卸载的能力,使之成为5G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特性。通过分析MEC的系统架构、应用场景、关键技术、网络安全等特性,结合边缘DC(数据中心)布局策略,给出MEC落地部署建议。  相似文献   

10.
5G技术已成为各行业关注焦点,文章对5G网络驱动力、应用场景及能力指标进行了总结调研,并对5G网络发展的新型空口技术、网络切片功能、移动边缘计算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随着4G LTE基站和政企客户的对带宽的需求迅猛增长,传统的移动回程网络无法适应移动互联网场景下的多业务综合接入的承载需求。为满足大带宽、高质量的业务接入需求,运营商采用新型回程网技术IPRAN实现对4G基站、政企大客户等业务的融合承载。为了实现IPRAN具备业务端到端保护,即接入、汇聚、核心侧任何节点的电信级保护,及高质量的要求,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协议控制的分布式新型MPLS-TE隧道,通过实验仿真结果分析,完美得解决了对承载隧道的可靠性和高质量服务要求。  相似文献   

12.
5G技术"大带宽、大连接和低时延"的特性,使通信突破地区、带宽、时间的限制.随着产业链的成熟,应急管理系统的能力也进一步提升.文章介绍疫情期间的应急管理管理系统中5G的应用情况,结合应急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升级需求以及5G技术及标准的发展,分析5G在后疫情时代应急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场景以及与大数据、AI(人工智能)等其他新型...  相似文献   

13.
刁兴玲 《通信世界》2017,(22):26-27
2020年5G商用已成业界共识,中国将是全球最早开始5G商用的国家之一.目前,从标准、技术到组网、原型机,整个产业链都为5G商用做好了准备. 5G网络在带宽、时延、连接数等方面为用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体验,相对4G的单一场景,5G支持eMBB/mMTC/uRLLC等多样化场景,且不同场景的关键指标差异巨大,因此传统承载网络面临着架构变革、设备升级、性能跃升等挑战.如何建设高效、成本最优的承载网以满足5G时代要求,已成为业界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14.
利用5G专网的高可靠、低时延特性,承载工业领域PLC控制信号,实现工业互联网场景下的远程控制;同时基于5G融合平台,实现终端、网络、应用的实时监控,为手机端远程控制控制台提供可能。该方法解决了传统产线人工控制带来的高温、高危等限制,提升人员作业安全,并节省人工成本近50%。  相似文献   

15.
低时延高可靠通信(URLLC)技术的标准化工作已基本完成,而实现从标准到落地应用对产业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URLLC场景需求,总结了3GPP组织标准化的低时延类技术和高可靠类技术;研究了在5G网络实际部署中,URLLC技术与网络切片、与传统e MBB业务协同实现机制;面向对低时延高可靠指标需求迫切的工业场景,研究了基于5G与TSN融合架构的部署方案,最后探讨了URLLC技术协同保障工业确定性业务的端到端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我国5G商用时代的到来,不断涌现的各类新型业务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对基础承载网络提出了"更大带宽、超低时延、高可靠性"的要求。5G承载网络是为5G无线接入网和核心网提供网络连接的基础网络。如何搭建一张适配未来新型5G业务发展的智能、灵活、高效、经济的承载网,是现如今各大运营商亟待解决的事情。5G承载网络的搭建,将会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针对不同县市城区场景采取的承载方案均是不相同的。文章着重针对5G承载的差异化需求,以及各运营商不同的部署策略,对5G承载网的搭建方案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7.
5G传输网络承载方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丽莉  姚军 《电信科学》2019,35(7):145-151
5G时代3类典型场景的业务需求对承载网络在容量、时延和组网灵活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针对无线网和核心网架构的变化提出了网络切片、增强路由转发功能等要求。首先分析5G的承载需求,重点考虑5G的3类典型业务场景、无线和核心网的架构变化;然后结合现网100GE PTN的实际应用情况,重点围绕容量、时延等维度完成需求与网络现状的对标;最后提出了网络回传、机房配套的演进方案。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大范围移动场景下的计算和网络需求,介绍了边缘计算和5G网络的特征,分析了当前边缘计算和网络面临的问题,提出了“MEC-云”智能预加载、网随端动的UPF智能预切换、边随网动的“MEC-MEC”智能预切换等关键技术,基于这些关键技术能从端到端满足大范围移动场景下的低时延业务要求。最后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特点,提出了智能边缘计算网络技术的发展落实需要产业链协同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URLLC场景是5G的典型应用场景之一,也是体现5G技术先进性的重要场景。随着URLLC增强技术标准化工作的完成,运营商需要明确5G URLLC网络下承载的典型业务,推动URLLC无线网络的部署。根据3GPP对不同业务网络指标需求的分析,结合ITU对URLLC场景时延与可靠性指标的要求,分析URLLC场景下潜在的应用,探讨了5G URLLC无线网络的部署方案。  相似文献   

20.
移动边缘计算(MEC)是未来5G移动通信系统提升服务应用能力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通过在无线接入网络的边缘节点处部署具备计算、存储和通信能力的服务应用平台,MEC能够有效处理终端用户的高时效性业务需求,大幅度缩短端到端时延,并解决核心网络的数据流量瓶颈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