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移动CDN网络建设的概况和CDN内容管理,重点包括CDN海外节点的建设思路、互联互通等,并对CDN内容引入与内容输出进行了描述,最后对于CDN未来技术发展也进行了简介.  相似文献   

2.
电信运营商在计费收费、内容存储分发网络、市场渠道、应用商店运营经验、客服运维、终端补贴等方面具有丰富的运营经验。这决定了国内互联网电视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电信运营商的参与。随着互联网电视服务智能平台的盛行以及智能终端的普及,通过对海外市场的观察和对国内政策的解读,电信运营商开始积极关注互联网电视产品新形态。增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以中国移动为例,发展宽带视频业务的核心目标是巩固和强化公司在移动市场的竞争力。宽带视频业务对中国移动来说有以下两方面重要意义。一方面,增强宽带竞争力和用户黏性,减少竞争对手套餐捆绑策略造成的手机用户流失。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用户流量的快速增长,内容源在网内/网外将导致用户体验差别明显,且网间结算费用较高,互联网内容源已成为中国移动宽带业务发展的核心资源。文章对互联网内容源进行分类,分析中国移动内容源引入的内在和外在影响因素,阐明IDC(互联网数据中心)、Cache(缓存)、CDN(内容分发网络)内容源引入原则以及与CP/SP(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在不同合作模式下内容源引入的实现方式,提出中国移动内容源引入的定量评估指标和定性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4.
CDN的出现解决了长期影响互联网传输过程中出现的网络拥塞、访问延迟、服务器负载过重等问题.本文内容围绕CDN的发展历程展望其未来发展前景,并结合CDN的框架结构详细阐述了实现CDN的关键技术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对电信运营商互联网视频业务集约运营的建设方案进行了探讨,从业务发展模式、CDN建设方案、网络承载方案、服务质量保障方案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对电信运营商的视频业务运营和网络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何锐  李艳  刘红 《通信技术》2011,44(3):111-112,115
内容分发网络(CDN)技术是近年来在美国首先兴起并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解决互联网性能不佳问题的有效手段。CDN系统能够实时地根据网络流量和个节点的联接、负载状况以及到用户的距离和响应时间等综合信息将用户的请求重新导向离用户最近的服务节点上以并提高互联网性能。简要讲述了CDN网络原理,从基于内容访问度和负载均衡的角度出发研究将信息资源推向网络边缘的内容分发策略问题,并提出主要分发策略的思想和算法。最后讲述了CDN在互联网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7.
曲扬 《世界电信》2012,(9):47-50
近年来,视频等内容服务的快速增长,使电信运营商看到CDN领域的收入拉动潜力,因而纷纷投身内容分发业务市场。此外,在互联网、云计算应用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包括IDC和云计算数据中心在内的基础设旋已经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为了巩固在垒球电信运营市场中的地位,电信运营商更加藿视CDN和IDC等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1三网融合给CDN带来的机遇 三网融合政策的实施为中国方兴未艾的CDN产业提供了井喷式发展的机遇.中国电信启动“宽带中国,光网城市”工程,宽带用户的接入带宽在未来3~5年内将跃升10倍以上,并将持续快速提升.接入带宽的提升将给视频业务尤其是高清视频业务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广电系统多年来主打NGB,希望借此渗透到电信运营商的传统领域,广电与电信在三网融合的竞争将趋白热化.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IPTV用户已经达到1700万,且仍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在线视频成为互联网主要流量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其业务流量以每年5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在迅速发展,给电信运营商网络带来巨大的冲击,对网络的投资和可扩展性带来极大的挑战.全球的运营商都面临这一困难,建设CDN是当前应对网络流量快速增长的可行方法.视频业务的发展瓶颈在于网络,而电信运营商骨干网的带宽资源有限,用户视频质量得不到保障,用户体验下降.  相似文献   

9.
现有的媒体分发/递送网络一般是垂直系统(见图),针对不同的媒体播放终端设计了不同的媒体分发系统。比如,互联网有互联网的CDN。IPTV业务有电信级的CDN平台,视频监控有自己的流媒体分发网络。  相似文献   

10.
首先介绍江苏电信IPTV CDN建设现状及特点,并结合国内外主流互联网视频CDN和流媒体技术特点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在此研究基础上阐述IPTV为应对互联网视频门户及国内OTT TV产品的同质化竞争,在CDN方面所采取的提升用户体验和QoS保障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宽带网络和宽带流媒体应用的兴起,内容分发网络(CDN)作为一种提高网络传输内容,特别是流媒体内容传输的服务质量、节省骨干网络带宽的技术,在国内外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CDN是一个建立在不同区域的节点服务器组成的虚拟网络,CDN可以实现把互联网上的内容高效、稳定地发送到离网民最近的地方。这里总结介绍CDN出现的原因,CDN的技术基础及其分层模型,流媒体CDN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2.
张如  程路 《通信世界》2017,(4):45-46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需要对互联网资源做到可感知、可分析、可掌控和可运营,进一步提升对流量的调度管理能力.2016年中国移动确立了宽带发展策略和目标,下发《中国移动家庭宽带市场经营工作指导意见》,明确了市场策略、品牌、资费、渠道、产品、服务等细则,目的是实现从网络运营向网络与内容协同运营的转变,提升自有用户和自有业务的客户感知.  相似文献   

13.
<正>当前,国内CDN(内容分发网络)市场形成了云厂商、电信运营商以及传统CDN厂商竞争的格局。在CDN服务中,带宽成本占比高且为刚性,随着2024年运营商跨省结算措施的出台,CDN基础业务即缓存分发服务利润空间将进一步缩小,因此CDN业务需要加快转型。本文在电信运营商流量策略调整的背景下,对CDN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研判。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互联网基础网络建设的不断推进、互联网内容的日益丰富、终端设备的全面普及、庞大基础网络用户的形成,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成熟,内容分发网络CDN发展需要跟上步伐,不断提升服务质量。通过CDN服务质量检测分析工具,引入多种网络技术,可以从客户端到CDN端再到源站进行全链路性能分析,解决调度慢、无定制化分析手段、可视性不佳、定位慢等问题,不仅提高日常运维效率,而且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达到CDN质量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赵力钧 《通信技术》2020,(3):706-710
如今是科技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质的提升。对于CDN技术来说,该项技术的基本功能、体系构架以及运营部署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技术日新月异,而且整个体系日趋成熟,并且不断朝着纵深方向发展,也变得越来越细化,各方面都得到了完善与优化。基于此,将结合目前CDN技术的网络环境、基本原理、技术特点、体系架构以及服务模式,分析和探索CDN网络的部署方案。  相似文献   

16.
李璐 《通信世界》2012,(23):39-39
在国外租用运营商带宽占CDN服务提供商运营成本15%~20%,而在中国CDN服务商将花销大约40%的成本用于运营商带宽租用。如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已非其创建之初可同日而语。特别是近年IP视频业务的蓬勃发展,使得视频内容呈现爆炸式增长,这无论给服务提供商还是电信运营商,均带来了不小的网络压力。  相似文献   

17.
徐玉 《世界电信》2012,(6):65-68
当前,面对未来多屏融合的趋势,全球很多电信运营商都在积极推动"第二屏服务"或者通过改善自己的CDN网络,应对有线电视和互联网电视的挑战。所谓"第二屏服务",可以简单理解为电信运营商将手机或平板电脑演变为电视机的第二屏,增强IPTV等电视业务的吸引力,包括利用手机客户端应用,提供节目搜索、节目竞  相似文献   

18.
3月25日上午,“CCBN新闻中心新品发布系列活动”继续在CCBN展会现场3号展馆二层准时开始.上午首场发布是北京蓝汛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带来的“蓝汛ChinaCache智能终端内容下沉项目”. 蓝汛ChinaCache作为中国CDN网络加速的专业服务提供商,一直致力于优化网络架构,提升网络传输效率,改善网民访问体验.本次发布的“智能终端内容下沉项目”(以下简称“内容下沉”)以全新的CDN商业模式及产品理念,依托蓝汛ChinaCache遍布全球116个大中城市,超过30000台服务器以及670个优质传输节点的强大资源,将蓝汛在CDN领域积累的核心技术及资源与智能网关、智能路由器等智能网络终端充分融合,真正实现针对互联网业务的全民加速.  相似文献   

19.
一、CDN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即内容分发网络,定位在互联网上建立一张面向业务的流量或内容的分发网络,解决内容传输的速度和稳定性问题。CDN能够按实时网络流量、网络段落、负载状况、到用户的距离和响应时间等信息,将用户的请求重新引向离用户最近的服务中心,使用户就近取得所需内容,  相似文献   

20.
1CDN的使用CDN的全称是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即内容分发网络。其基本思路是尽可能避开互联网上有可能影响数据传输速度和稳定性的瓶颈和环节,使内容传输得更快、更稳定。通过在网络各处放置节点服务器所构成的在现有的互联网基础之上的一层智能虚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