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入世后,民营经济将成为中国市场竞争中的主体经济,推动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然而,民营经济的发展却非常严峻,面临着制度障碍有二:一是市场经济的正式制度(规则)不健全,从外部阻碍着民营经济的发展;二是市场经济的非正式制度(规则)变迁严重滞后,从内部干扰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加速渐进式改革,健全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增进非正式制度变迁,协调市场经济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使之相适应,消除制度障碍,推进民营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比较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的相同点,在于都是成功的经济发展模式,企业兴起的背景条件相同,成功的关键都在于进行制度创新,都在进行模式的演进和变迁,发展的趋向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制度变迁的方式不同,模式创新的重点不同,经济结构不同,企业家成长的方式不同,发展和经历的阶段不同。由此得出的启示是:清晰的产权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发展无固定的模式;民营经济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2002-2003年中国经济学界有六大研究热点:劳动价值论,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居民收入差距,民营经济,弱势群体和国有资产管理。学术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研究范围扩展和细化;研究学科进一步融合;各种理论与观点竞相涌现;学术研究体现出高尚的人文精神;学术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以往的研究缺点在短期内仍然无法克服。  相似文献   

4.
“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的相同点 ,在于都是成功的经济发展模式 ,企业兴起的背景条件相同 ,成功的关键都在于进行制度创新 ,都在进行模式的演进和变迁 ,发展的趋向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制度变迁的方式不同 ,模式创新的重点不同 ,经济结构不同 ,企业家成长的方式不同 ,发展和经历的阶段不同。由此得出的启示是 :清晰的产权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 ;发展无固定的模式 ;民营经济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2002-2003年中国经济学界有六大研究热点:劳动价值论,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居民收入差距,民营经济,弱势群体和国有资产管理.学术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研究范围扩展和细化;研究学科进一步融合;各种理论与观点竞相涌现;学术研究体现出高尚的人文精神;学术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以往的研究缺点在短期内仍然无法克服.  相似文献   

6.
改革是政府主导的一种强制性制度变迁,同时改革也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仅仅按照政策的推进轨迹去考察产融结合制度变迁过程,难免掩盖制度演进的真实面貌.从市场的自发需求与国家政策推动两者互动的角度去考察,可以看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产融结合制度演进的基本脉络.银行的"国有"与"商业"性质是效率上相矛盾的结合体,因此商业银行产权国有化与私有化总是交替变化,但这种变化符合国有商业银行产融结合的国家主导与市场需求自发推进的规律.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初期阶段,保持国家的绝对控股地位,是保证国家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7.
民企并购已成为我国并购市场的基本力量,取得了较好的协同效应,促进了民营经济和民企发展壮大.在概述我国民企并购历程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民企并购特征、类型、动因、问题及政策建议.认为,应坚持所有制结构改革,并应在改革中始终注意积极建立多元竞争主体,在竞争性领域推进民企发展,以保持所有制结构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宅基地制度改革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要素互惠互通的重要抓手,其制度变迁经历了“制度宽松—制度紧固—制度解绑—制度规范”4个演进阶段。当前,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尚处于发展阶段,农民政治权益、经济权益和社会权益不同程度、不同方面受损,导致改革实践存在较多阻碍。为使现行农村宅基地制度更好地实现赋权扩能,提出从政治、经济、制度和农民自身4个维度来盘活以农民为主体的宅基地退出机制。一是矫正基层政府行为偏差;二是高效利用市场机制;三是健全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四是动员农民以“主人翁”角色参与宅基地制度改革,以此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协同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走向深入,进而畅通城乡经济循环。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制度变迁理论认为,制度变迁起源于分工。在分工与一定的社会利益关系下,推动制度变迁的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人们的利益关系的矛盾,推动制度变迁的主体则是一定利益关系下的人民群众。制度变迁的方式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意识形态是制度变迁的共有信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制度变迁,是马克思主义制度变迁理论的中国化,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制度变迁方式上采取了渐进式改革模式,对人们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并形成新的激励机制,而改革和利益关系调整得以发生,是因为市场化理论创新成果成为制度变迁主体的共有信念。  相似文献   

10.
在转轨经济条件下,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除具有一般生成因素外,还具有鲜明的制度成因。这种体制性脆弱是转轨经济制度变迁中的一种制度付费,真正诱因在于市场化改革不彻底,因此防范、治理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也应从体制入手。一是改革银行体系产权制度;二是强化银行体系监管机制;三是完善市场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四是构筑有效的银行安全网;五是民营化资产管理公司。  相似文献   

11.
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不完善;商业银行的趋利性需要规模经济,不愿意对中小企业融资;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诚信度不易评价;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等外部及自身的原因,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建议采取加强政府机构对中小企业的管理和扶持,并使之常态化;从金融改革入手,让民营资金进来,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用合作社;加强品牌建设,实施中小企业信用联保贷款制度,提高中小企业信用度;发展中小企业贷款违约社会保险业务,增大商业银行贷款的积极性等政策,来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12.
金融体制是决定金融秩序的制度规范,民间金融是我国金融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忽略了民间金融体制改革,主流金融改革落后于民间金融的特点与需求。由于民间金融作用的两面性,不完善的民间金融体制诱发了民间金融的负效应。在行政管制与市场经济并行体制之下,民间金融处于典型的"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境地。民间金融的法制化、阳光化需要深层次的制度改革,是当前金融体制改革的一场攻坚战。当前要切实深化民间金融体制改革,将民间金融体制改革纳入主流金融体制改革体系当中,使民间金融改革同步于主流金融体制改革,避免因民间金融的不规范而诱发金融风险,对整个金融体制产生冲击。同时,要结合民间金融特点,深化民间金融的监管体制、利率体制,投资主体客观体制,从而使民间金融成为经济发展有力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则是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文章从银行信贷机制、政府管理、中介组织、企业本身几方面分析了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针对原因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建立适应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市场体系,不仅可以帮助民营解决融资困难,更重要的是可以以此促进民营企业从家庭化经营模式向社会化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文章通过借鉴国外金融市场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我国的金融体系在重点服务于国企改革的同时,也应注意完善和强化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和服务,建立适应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市场体系,其中包括间接融资的专门银行、基金和担保体系,直接融资的二板市场和柜台交易体系。  相似文献   

15.
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大部分行业的重要群体。如何建立起为民营企业提供信用支持的多层次的融资体系,突破现有融资体制的“瓶颈”,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次重要改革。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制度改革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三农”问题的重点。在梳理新中国建立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轨迹的基础上,分析了三次主要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动因,即为什么会发生从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到建国初的农民土地私有制,到人民公社时期的土地集体所有制,再到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变迁,并从制度变迁的政治效率和经济效率角度来评价每次变迁的绩效。每次变迁后的初期都因政治效率和经济效率基本实现了一致性而保持相对稳定的均衡,但变迁后一段时期又会因政治效率与经济效率的不一致而走向制度失衡,从而产生新的一次变迁。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我国的投融资体制一直处在调整和改革之中。随着非公有制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大,激活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已是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我国投融资体制应该按市场经济的取向进行重大改革。本文分析了现行投资体制的缺陷及当前投资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分析了现行施工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指出了其不足.为了建立科学和合理的施工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提出了分二步走的思想,先建立过渡方案,后建立改革方案.并且用改进的AHP法求各指标的权重,使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合理.  相似文献   

19.
主流经济学通常视制度为既定的外生变量,但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制度是决定一个国家特别是转型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的关键因素之一。从制度的起源与性质、制度变迁的主体、动力以及方式等方面,系统梳理了马克思、凡勃伦、诺思等经典学者的制度变迁理论,并从诚信社会构建、意识形态革新、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等方面,探讨制度变迁理论对中国改革的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拟通过对锦州市冶金建材局所属部分企业试行的厂长(经理)年薪制的初步评析,说明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年薪制对于调整国家与企业的经济关系,调动企业经营者发展生产、扩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