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鼓形齿轮的设计计算与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鼓形齿轮的设计计算 鼓形齿轮用于齿轮联轴器,这类联轴器偏斜角一般可达5°,而普通齿轮联轴器偏角仅为30'。鼓形齿轮的齿侧鼓量大小决定这类联轴器偏斜角大小,鼓形齿轮的齿形轴向圆弧r与齿轮顶圆半径R可以是同心(偏斜角较小时)或不同心(偏斜角较大时)见图1。不同心时。轮齿两端面的全齿深不应超过滚刀允许加工深度。  相似文献   

2.
短厚齿型鼓形齿联轴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鼓形齿联轴器的齿顶高系数ha*=1,径向间隙系数C*=0.25,全齿高h=2.25m(模数),内外齿分度圆弧齿厚大致相等。它的主要优点是内外齿加工工艺性较好,可用标准齿轮滚刀和插齿刀进行加工。但是,这种鼓形齿联轴器的外齿齿根抗弯强度比内齿套的齿形要低,因此,外齿往往先于内齿磨损而折断,从而使联轴器失效。因而,提高外齿抗弯强度,是提高这种联轴器承载能力和寿命的关键所在。国外为提高鼓形齿联轴器的外齿强度常采用的方法有二:一是减薄内齿齿厚而增加外齿齿厚,使内外齿的抗弯强度接近一致;另一种方法是采用短齿型内外齿,降低外齿齿高,使  相似文献   

3.
温州维达自动化仪表厂特轴分厂是生产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和鼓形齿式联轴器的专业厂家。一直致力于机械基础件的研究和开发联轴器新产品。企业以科技求发展 ,以质量求生存为宗旨 ,依托我厂多年来与冶金行业有广泛的技术合作关系从中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企业整体素质和技术力量有明显提高。在机械基础件 ,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和鼓形齿联轴器产品制造过程中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方面均有所突破 ,花巨资引进技术和特有的制齿设备 ,用展成法 (同于齿轮加工工艺 )加工出渐开线花键轴、花键套。率先开发了渐开线滑动联接可伸缩的新…  相似文献   

4.
机械工业部重型矿山机械总局委托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主持召开的鼓形齿联轴器“技术条件”审查与加工工艺经验交流会于8月1日至8日在烟台市召开。有总局所属十四个单位二十一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对鼓形齿联轴器标准中的“技术条件”部分进行了认真地讨论和审查,提出了补充和修改意见。会议请部局责成西重所尽快地加以补充和修改,修改后的“技术条件”部分,同意提交拟在11月份召开的鼓形齿联轴器标准审查会上审查通过。会议还交流了鼓形齿联轴器设计、加工制造工艺方面的经验,如滚齿机的改装、工夹具的设计、加工及检测等,与会代表互相取长补短,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在UG中根据鼓形齿的结构原理完成了联轴器内齿,外齿的建模,并在ANSYS中完成了非对中状况下鼓形齿联轴器接触应力的有限元分析,全面真实地反映了鼓形齿联轴器的极限工作状况下的接触应力状况。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鼓形齿联轴器的运动规律出发,导出了椭圆面鼓形齿接触点的运动方程和速度方程,进而推广到圆弧面鼓形齿的一般方程。为进一步开展研究鼓形齿联轴器的啮合性能、受力分析及产品设计,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鼓形齿轮滚切加工时产生的特殊齿面干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鼓形齿轮滚切加工时产生的齿面干涉,使齿向和端面齿廓发生了扭曲和歪斜。通过加工中滚刀刀廓的相对切向位移的方程建立,推导出鼓形齿轮这一特殊干涉的数学公式,不仅在实际生产中给测量提出了方便,而且从理论上定量地讨论了齿面干涉存在和大小。另外,还着重讨论了齿面干涉对鼓形齿轮的齿面鼓度对称度误差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国内外鼓形齿式联轴器技术的发展和特点,介绍了GICL型鼓形齿式联轴器的研制过程。  相似文献   

9.
轧机鼓形齿联轴器齿面啮合及载荷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轧机用非共轭鼓形齿联轴器的齿面啮合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齿间周向载荷的分配规律,给出一种分析非共轭鼓形齿联轴器工作倾角对其齿间载荷分配影响的有效方法.按所述方法,对宝钢2 050 mm轧机精轧主传动使用的某鼓形齿联轴器进行数值分析,得出的结论为鼓形齿联轴器的设计制造及其在实际轧钢生产中的应用与维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电化学加工鼓形齿轮新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电化学原理和电化学加工中电极间电场不均匀分布的特点来加工鼓形齿,并对齿轮齿面进行电化学抛光。提出和完善了一种鼓形齿轮加工的新原理。以模拟电场方法和齿轮的实际加工试验为手段研究了加工中各种因素对齿向齿形的影响,研究了使齿向形成中鼓而又能控制中部齿形不变的阴极;选配了具有高的加工质量和无污染的电解液,制定了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1.
以风力发电机行星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为揭示齿圈变形特点,将齿圈离散为多段刚性轮齿段,对每两轮齿段用理论长度为零的双向扭转弹簧及铰链连接。在行星架随动坐标系下,综合考虑支撑刚度、齿轮啮合时变刚度和齿圈柔性,建立了风力发电机行星传动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各构件间的相对运动微位移及齿圈的受力情况,运用牛顿力学推出动力学方程;基于所建模型,分别讨论了不同扭簧扭转刚度、负载力矩、支撑点处径向支撑刚度和周向支撑刚度条件,得到了齿圈的变形特点。该结果可为风力发电机行星传动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线材厂FJ320减速机高速齿经常出现磨损、断齿等现象,采取将齿轮材质改为20CrNiMo4A、高频淬火改为表面渗碳淬火等措施,提高了齿轮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3.
运用轮齿啮合理论几何运动规律对谐波式齿轮泵的流量特性进行研究,推导出了瞬时流量的计算公式,并与内啮合齿轮泵的流量脉动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4.
吴洪东 《机床与液压》2023,51(18):210-214
为探究单滚柱包络端面蜗杆传动性能,基于啮合理论,以传动效率为研究对象,建立传动的数学模型,计算传动副的瞬时传动效率与平均传动效率,分析传动副主要参数对传动副平均传动效率的影响。采用MATLAB进行优化运算,获取了较高的传动效率参数。研究结果显示:传动副平均传动效率与摩擦因数、喉颈系数、滚柱半径及蜗轮齿数呈负相关,与中心距呈正相关,其中摩擦因数对传动副平均传动效率的影响最为显著,蜗轮齿数次之,中心距对此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5.
张东东 《机床与液压》2021,49(17):169-172
流量脉动是引起齿轮泵自身振动及产生流体噪声的根本原因。为了得到流量脉动特性,以某型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泵为研究对象,基于MATLAB软件分析不同重合度所对应的理论瞬时流量曲线,研究齿轮副几何参数对流量脉动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齿轮副退出啮合,理论瞬时流量最小。脉动率递增时几何参数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列为:齿轮分度圆半径齿轮齿顶圆半径传动比(两齿齿差)齿圈齿顶圆半径;递减时由大到小排列为:齿轮齿数齿轮分度圆半径齿轮齿形半角。为了减少脉动率,对于满足计算的传动比,齿轮齿数确定,齿圈齿数取较小值,而齿圈齿数确定,齿轮齿数取较大值;齿形半角取较大值;齿轮及齿圈齿顶圆半径取较小值;齿轮分度圆半径在33.5~35 mm之间取值。  相似文献   

16.
从实际生产中冶金重载齿轮齿面发生严重塑性变形的问题受到启发 ,探讨研究了最适合齿轮接触强度和弯曲强度的齿形 ,并分析了这种齿形的形成原理。  相似文献   

17.
齿轮模态分析主要依靠数值模态分析和试验模态分析法,存在求解过程繁琐且无法直接获取齿轮参数与模态频率振型之间耦合关系的问题。为进一步掌握齿轮主要参数对约束模态频率的影响,根据模态有限元计算理论,对双圆弧齿轮约束模态模型进行研究;分析前6阶模态振型图,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运用方差分析,计算各因素对模态频率的影响因子;定量分析双圆弧齿轮的齿数、模数、螺旋角、齿宽因素对约束模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齿数是影响固有频率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模数、螺旋角和齿宽;对试验结果进行中心化一次非线性回归模型计算,建立双圆弧齿轮约束模态频率计算模型,实现双圆弧齿轮约束模态的快速计算,对比验证1阶频率计算值的准确性。研究结果为全面研究双圆弧齿轮的振动和噪声特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外啮合齿轮泵困油现象和流量脉动大的结构性问题,基于渐开线齿轮的传动优势和成形原理,提出一种以重合度为1和齿廓根点位于基圆上为限制条件,齿数为唯一设计构造参数的无困油无根切齿廓的逆向构造方法。通过设计新的轴向双齿轮副结构,解决原有单一齿轮副流量脉动大的结构性问题。结果表明:逆向设计构造方法简单、精准;单副重合度为1可确保无困油现象;齿根点位于基圆上及变位滚切加工可确保无根切现象;单副0.375、双副0.094的恒流量脉动系数与齿数无关,利于在最小齿数为6时采用高容积利用系数0.35,且泵轻量化效果较好;双副轴向180°/齿数的错位间隔装配易于实现,综合重合度为2可确保传动平稳性等。  相似文献   

19.
Due to excessive service load, inappropriate operating conditions or simply end of life fatigue, damage can occur in gears. When a fault, either distributed or localised, is incurred by gears, the stiffness and consequently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amaged tooth will change. A possible non-destructive technique for damage detection and severity assessment can be derived from vibration analysi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use of vibration analysis in the detection, quantification, and advancement monitoring of damage incurred by spur gear teeth. The stiffness of a single spur gear tooth is analysed theoretically, and due to the difficulties in measuring the gear tooth stiffness, an experimental procedure based on the modal analysis is developed to assess the severity of the gear tooth damage. A pair of spur gears was tested under accelerated wear conditions, and conventional time and frequency domain techniques are applied to the gear vibrations to indicate the presence and progression of the wear. The developed modal stiffness assessment technique is then used to quantify the resulting wear damage to the spur gear teeth.  相似文献   

20.
径向挤压直齿圆柱齿轮的上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上限法分析了径向冷挤直齿圆柱齿轮的成形过程,提出了一种动可容速度场,其对齿形渐开线部分未做简化。并运用这种速度场计算分析了摩擦,齿轮的齿数和模数对成形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