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US/H2O2系统协同降解苯酚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史惠祥  赵德明  雷乐成  汪大翚 《化工学报》2003,54(10):1436-1441
超声波/过氧化氢(US/H2O2)复合氧化过程在废水处理领域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在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很少,为此研究了US/H2O2工艺降解苯酚的动力学.结果表明,苯酚在单独超声波辐射(US)、过氧化氢(H2O2)氧化和超声波/过氧化氢(US/H2O2)协同下的降解均符合表观一级动力学.在单独的超声波辐射或者过氧化氢氧化下苯酚去除率很小,而在复合氧化过程US/H2O2工艺中有显著的提高,表明协同效应存在.苯酚去除的速率常数增强因子可达到6.904.进一步从US/H2O2系统中存在US、H2O2和羟基自由基(•OH)3部分协同作用的降解机理,推导出了简化的机理动力学模型,很好地反应过氧化氢浓度过量条件下苯酚的降解.  相似文献   

2.
微波/过氧化氢协同降解苯酚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德明  费可方 《化工学报》2008,59(1):101-105
研究了微波/过氧化氢(MW/H2O2)系统催化氧化降解苯酚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在单独的微波辐射(MW)或者过氧化氢(H2O2)氧化条件下苯酚去除率很小,而在MW/H2O2系统中有显著的提高,表明协同效应存在。另外,在三种工艺条件下苯酚的降解均符合表观一级动力学。在MW/H2O2系统中苯酚去除的速率常数增强因子可达到5.98,根据此系统中存在MW、H2O2和羟基自由基(·OH)三部分协同作用的降解机理,推导出了简化的苯酚降解动力学模型,较好的反应过氧化氢浓度过量条件下的苯酚降解。  相似文献   

3.
蓝色TiO2具有出色的电催化活性,被认为是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最有潜力的阳极材料之一。然而蓝色TiO2的电催化活性受表面形貌和界面性质的影响较大。本文采用冰水浴阳极氧化和阴极还原制备了由纳米颗粒、多孔层、纳米管阵列依次堆叠的多层纳米结构蓝色TiO2,并探究了其电化学氧化性能。与无冰水浴辅助制备的相比,该方法制备的蓝色TiO2具有更多的Ti3+含量、更大的活性面积和良好的电子传输能力,可有效降解亚甲基蓝(97.7%,120min,20mA/cm2)和实际废水(COD在180min内被完全去除)。自由基淬灭实验结果表明,添加Na2SO4能促进蓝色TiO2产生羟基自由基和硫酸根自由基,而污染物的降解主要依赖于羟基自由基的氧化作用,硫酸根自由基仅在高Na2SO4浓度、低电流密度和高初始pH条件下有较大贡献。通过冰水浴阳极氧化制备的蓝色TiO2的使用寿命是无冰水浴制备的2.4倍,表明这种多层纳米结构有利于提高蓝色TiO2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铜电极上间硝基苯磺酸钠在含有四丁基高氯酸铵(TBAP)电解质的质子惰性介质(DMF)、质子介质(H2O)及混合介质(DMF/H2O)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质子惰性介质中,间硝基苯磺酸钠分步连续地被还原为ArNO-2·和[ArNO22-·阴离子自由基;其中ArNO2/ArNO-2·为扩散控制的单电子转移可逆氧化还原反应。在水溶液中,间硝基苯磺酸钠经历了ArNO2/ArNO和ArNO/ArNHOH反应。而在混合溶剂中,由于DMF的存在阻碍了硝基的质子化进程,间硝基苯磺酸钠经历了ArNO2/ArNO-2·和ArNO-2·/ArNHOH反应。通过量化计算进一步证实了上述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5.
食品工业产生的含脂肪族、芳香族、糖类、酚类等有机废水,具有机物含量高,难降解,成分复杂等特点。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严重污染环境。高级氧化技术能有效去除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通过产生强氧化性的原位自由基,将食品工业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矿化成为H2O、CO2等小分子物质。对电化学氧化、芬顿、臭氧氧化、光催化氧化、空化、过硫酸盐氧化法等食品工业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并展望高级氧化技术在食品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研究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在含有0.2 mol·L-1苯胺的0.5 mol·L-1 H2SO4溶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CV);以扫描速度50 mV·s-1;扫描电位为-0.1~0.9 V;在碳纳米管/纳米TiO2(CNT/nanoTiO2)膜电极上实现了苯胺的电化学聚合;通过CV法和电化学阻抗谱(EIS)并结合电子扫描显微镜和红外谱图对制备的碳纳米管/纳米TiO2-聚苯胺(CNT/nanoTiO2-PAn)复合膜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了复合膜电极对抗坏血酸(AH2)的电催化性能;发现该复合膜电极对抗坏血酸的氧化具有较高的电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烟气气相组分及Ca(OH)_2对KMnO_4氧化NO的影响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KMnO4氧化烟气中NO的过程,分析了烟气组分H2O、O2及SO2对NO氧化过程的影响规律,得到了Ca(OH)2对KMnO4氧化NO的影响机理。实验结果表明,H2O是KMnO4氧化NO的必要条件;在含H2O条件下,O2可以提高NO氧化率。SO2与氧化剂反应生成无水钾镁钒类复盐K2Mn2(SO43对NO氧化具有负面作用;Ca(OH)2的加入提高了氧化剂表面的固体碱度从而促进氧化过程进行;通过添加Ca(OH)2可以降低SO2对NO氧化过程的负面影响。根据气体成分和产物分析可知,KMnO4在钙基吸收剂表面氧化烟气中NO的机理可能是KMnO4以离子态将吸附在氧化剂表面的NO和SO2氧化为NO2和SO3,生成的NO2、SO3再传递到氧化位临近的碱性位被吸收。  相似文献   

8.
烟气气相组分及Ca(OH)2对KMnO4氧化NO的影响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KMnO4氧化烟气中NO的过程,分析了烟气组分H2O、O2及SO2对NO氧化过程的影响规律,得到了Ca(OH)2对KMnO4氧化NO的影响机理。实验结果表明,H2O是KMnO4氧化NO的必要条件;在含H2O条件下,O2可以提高NO氧化率。SO2与氧化剂反应生成无水钾镁钒类复盐K2Mn2(SO43对NO氧化具有负面作用;Ca(OH)2的加入提高了氧化剂表面的固体碱度从而促进氧化过程进行;通过添加Ca(OH)2可以降低SO2对NO氧化过程的负面影响。根据气体成分和产物分析可知,KMnO4在钙基吸收剂表面氧化烟气中NO的机理可能是KMnO4以离子态将吸附在氧化剂表面的NO和SO2氧化为NO2和SO3,生成的NO2、SO3再传递到氧化位临近的碱性位被吸收。  相似文献   

9.
通过溶胶凝胶和电沉积法制备了SnO2掺杂的钛基纳米TiO2-Pt(nano-TiO2-Pt)复合纳米催化剂。XRD和SEM的研究结果表明,SnO2的掺杂改变了TiO2的结构。通过对它们的电化学性质的比较发现,SnO2的掺杂使nano-TiO2-Pt复合纳米催化剂的电化学活性表面积增加,常温常压下对乙醇的电化学氧化电位负移,氧化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高级氧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绿色的水处理工艺,通过各种强化技术更快、更多地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使其与废水中的有机物发生链式反应,从而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快速高效降解为无害的无机盐。采用两种典型的高级氧化技术:电芬顿和臭氧,一体化处理船舶生活污水,研究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20 mA/cm2,芬顿试剂n(H2O2):n(Fe2+)=3:1,C(Fe2+)为0.01 mol/L,氧气速率2 L/min,臭氧投加量6 g/L时,电芬顿-臭氧一体化装置能有效降解船舶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当处理时间为120 min时,对COD去除率可达86.4%。  相似文献   

11.
Ti(Ⅳ)催化H_2O_2/O_3降解乙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酸性条件下Ti(Ⅳ)对H2O2/O3体系[Ti(Ⅳ)/H2O2/O3]降解水中乙酸效率的影响,优化了工艺参数,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pH为2.8条件下,加入Ti(Ⅳ)能明显提高H2O2/O3降解乙酸的效率,如30min后Ti(Ⅳ)/H2O2/O3对乙酸的去除率达到了52.0%,而H2O2/O3的去除率为5.6%。在本实验条件下,当钛离子浓度为6mg·L-1,过氧化氢投加量为120mg·L-1时,Ti(Ⅳ)/H2O2/O3体系对乙酸具有较高的降解率。pH对Ti(Ⅳ)/H2O2/O3降解效率的影响并不明显,这可能与体系在不同pH条件下均存在特定的引发剂有关。鉴于H2O2/O3的缺陷和特点,Ti(Ⅳ)/H2O2/O3更适合在酸性条件下使用,是H2O2/O3体系的有益补充。叔丁醇实验结果表明:Ti(Ⅳ)/H2O2/O3体系降解乙酸遵循羟基自由基机理。定量化计算表明,H2O2/O3和Ti(Ⅳ)/H2O2/O3的Rct值分别为5.548×10-9和2.128×10-7,表明后者能产生更多的羟基自由基。  相似文献   

12.
滑动弧等离子体处理酸性橙Ⅱ废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气液两相滑动弧等离子体降解酸性橙Ⅱ,研究了酸性橙Ⅱ的降解动力学及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当电压为10 kV,载气为O2,气体流速为0.4 m3·h-1,废水流量为20 ml·min-1,电极间最窄处距离为3.5 mm,溶液浓度在300 mg·L-1以下时,滑动弧等离子体对酸性橙Ⅱ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检测了纯水放电时H2O2、O3生成量以及OH·的相对量。运用紫外光谱(UV-Vis)、离子色谱(IC)、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方法,测定出酸性橙Ⅱ的主要降解产物有乙酸、乙二酸、丙二酸、苯酚、3-羟基苯乙酮、萘、苯磺酸、邻苯二甲酸(酐)、β-萘酚等,并依此推测酸性橙Ⅱ的降解机理,即羟基自由基攻击酸性橙Ⅱ分子上与萘环相连的C—N键,导致C—N键的断裂,进而染料脱色矿化。  相似文献   

13.
尹芳华  姚超  聂天琛  李为民 《化工学报》2008,59(10):2656-2662
以正辛基三乙氧基硅烷(LM-N308)为有机表面改性剂,用相转移法对金红石相纳米TiO2进行有机表面改性。采用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分析(TG-DTA)、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亲油化度实验等对所得的纳米TiO2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明LM-N308以化学键合的方式结合在纳米TiO2表面。HRTEM结果显示,在纳米TiO2的表面存在厚度均匀约2 nm的有机包覆层。TG和亲油化度实验数据表明,纳米TiO2表面化学吸附的LM-N308的饱和质量分数为7.0%~9.7%。分散性实验表明,经LM-N308表面改性的纳米TiO2由亲水性变成了疏水性。  相似文献   

14.
碳化钨载铂的制备及其对硝基苯的电催化还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偏钨酸铵(AMT)为钨源前驱体,气流式喷雾干燥仪造粒,得到空心球状结构偏钨酸铵,固定床气固反应,以CO/CO2为还原碳化气氛在800℃下制备了介孔空心球状碳化钨。采用氯铂酸作为铂源,用浸渍、气相还原法制备了Pt/WC粉末催化剂。通过XRD和SEM测试手段对Pt/WC粉末样品进行了表征,表明Pt成功负载在介孔WC材料上。采用循环伏安法、以Pt/WC粉末微电极为工作电极,研究了Pt/WC对在质子惰性介质中硝基苯的硝基还原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Pt/WC催化剂对硝基还原有着良好的电催化活性和化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刘阿龙  徐宏  孙岩  许佳寅  张莉  王学生 《化工学报》2008,59(10):2448-2454
在恒热流密度情况下,以CaSO4溶液为介质,研究了烧结型多孔管在池沸腾过程中的污垢特性。结果表明:与光滑管相比,多孔管在不同浓度的CaSO4溶液中都具有阻垢特性,浓度增大污垢热阻的渐近值增大,但当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污垢曲线由渐近线型过渡到直线型。通过对两种换热管表面和污垢表面的扫描电镜(SEM)分析,对多孔管的阻垢机理进行了解释。发现多孔表面的CaSO4晶体形状为六棱柱体,晶粒更加细小,约为光滑表面晶粒尺寸的1/2.5,且污垢层更薄。  相似文献   

16.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茜素红溶液的降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雪晶  陈砺  王红林  胡蔚昱  黄芳敏 《化工学报》2007,58(10):2595-2600
利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法对染料茜素红溶液进行降解。考察了放电间距、输入电压及溶液pH值对茜素红降解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测定放电过程溶液中活性粒子O3的浓度,探讨了促使茜素红降解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高压电极与液面间距为8 mm、输入电压为8 kV时,降解效果较好。其中弱碱性环境下(pH=8.4)降解效果最好,40 min后茜素红浓度降为0.26 mg·L-1,在弱酸性环境(pH=5.8)中处理45 min后,茜素红浓度为1.61 mg·L-1,而在中性环境(pH=7.0)中降解效果较差,处理45 min后茜素红残留浓度为5.70 mg·L-1。溶液中的O3是推动氧化反应进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电沉积法制备了氧化镧掺杂的二氧化铅电极(La2O3-β-PbO2)。XRD和SEM显示La2O3颗粒均匀地嵌在二氧化铅镀层中,电化学测试表明La2O3掺杂显著提高了二氧化铅电极的析氧过电位。利用La2O3-β-PbO2电极降解了水中的对氯苯酚,与常规β-PbO2电极相比,La2O3-β-PbO2电极不但有较高的COD去除率,而且具有较高的电流效率。相同条件下电解480 min后,La2O3-β-PbO2电极对体系COD的去除率和电流效率分别为61.76%和3.68%;而β-PbO2电极分别仅有30.58%和1.01%,显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Mn-Sn-Sb/γ-Al2O3粒子电极对苯酚的降解特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芳  李光明  张志刚  胡惠康  盛怡 《化工学报》2006,57(10):2515-2521
研制了复合氧化物负载型Mn-Sn-Sb/γ-Al2O3粒子电极并填充于主阴阳极之间,实现了三维电催化氧化反应,并采用XRD、SEM对粒子电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粒子电极对目标污染物苯酚显示了良好的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在相同反应条件下,不加粒子电极的二维电解时苯酚的降解率为55.6%,而三维电催化氧化过程中降解率为90.8%,大大提高了苯酚去除效果.研究苯酚降解的动力学规律表明,苯酚降解符合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利用GC-MS分析了苯酚降解主要中间产物为异丁酸、丙二酸、对苯醌、丁烯酸、乙二酸、顺丁烯二酸、丁二酸、邻苯二酚、对苯二酚及间苯二酚等,并据此推测了苯酚电催化氧化的可能反应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严琼  杨俊 《净水技术》2013,32(3):5-7
高级氧化技术以产生具有强氧化能力的羟基自由基(·oH)为特点,该技术用于有效去除和降解有毒污染物,或者作为预处理将污染物转化为可生物降解化合物,然后通过传统的生物处理方法处理。该文总结了·OH的形成以及污染物的降解机制,同时阐述了高级氧化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陈岚  史惠祥  汪大翚 《化工学报》2004,55(11):1859-1863
利用臭氧和超声波联合降解苯氧羧酸类除草剂2,4-D,探讨超声波对臭氧氧化的协同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臭氧和超声波协同效应较为明显,反应主要是发生在2,4-D和自由基之间,虽然超声波的机械振荡能强化臭氧传质效果,但超声波强化臭氧降解的能力主要表现在超声波空化效应产生的高能条件促使臭氧迅速分解,产生大量的自由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