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光学解偏振法对4,4'-二苯醚二甲酸(OBBA)改性PET的等温结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OBBA添加量的增加,共聚酯的结晶诱导期延长,总结晶速度减慢,结晶活化能增大,与均聚酯相比,结晶趋于困难。  相似文献   

2.
采用示差扫描量热和热重分析的方法对合成的不同4,4'-二苯醚二甲酸(OBBA)含量的共聚酯的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共聚酯的熔点和热结晶温度与PET相比有所降低;而冷结晶温度则升高。随着OBBA添加量的增加,在恒温热重分析中热失重速率常数减小;在升温热重分析中,热失重活化能则增加。所有的实验结果皆表明,芳族醚键的引入对提高共聚酯的热性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4,4‘—二苯醚二甲酸改性PET的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示差扫描量热和热重分析的方法和对合成的不同4,4‘-二苯醚二甲酸(OBBA)的含量的共聚酯的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共聚酯的熔点和热结晶温度与PET相比有所降低;而冷结晶温度则升高。随着OBBA添加量的增加,在恒温热分析中热失重速率常数减小;在升温热重分析中,热失重活化能则增加。所有的实验结果皆表明,芳族醚键的引入对提高共聚酯的热性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4,4‘—二苯醚二甲酸改性PET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相似文献   

5.
用热致性液晶高分子材料对塑料进行共混改性,借助液晶的在位复合制取自增强塑料是近年来许多人感兴趣的课题,我们合成了质量比为40/60的PET/PHB共聚酯,用它对PET进行共混改性,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动态力学粘弹谱,以及小角激光光散射(SALS)进行结构和性能的考察,表明PET/PHB共聚酯对PET有增塑和促进结晶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液晶共聚酯酰胺对PET/PA66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PET、PA66和LC30进行熔融共混,采用SEM、热台偏光显微镜、DSC、Instron3211型毛细管流变仪测定了共混物的形态结构、热行为和流变性能,系统地研究了热致液晶共聚酯酰胺(LC30)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酰胺66(PA66)共混物的增容作用。结果表明,LC30对PET/PA66共混物的增容作用,有效地改善了PET/PA66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和流变性能,增强了PET链与PA66链间的相互作用,使PET/PA66共混物的熔点降低,结晶度提高,流变行为由原来的负偏差行为转变为正偏差行为。  相似文献   

7.
以4,4-二苯醚二甲酸(OBBA)、丁二酸(SA)和1,4-丁二醇(BDO)为原料,以钛酸四丁酯(TBOT)为催化剂,采用先酯化后缩聚的两步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聚(丁二酸丁二醇-co-二苯醚二甲酸丁二醇)酯(PBSO),研究了二元酸单体SA与OBBA的摩尔比(10∶0、9∶1、7∶3、5∶5、3∶7、1∶9、0∶10)对聚酯的结构、热性能、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分析表明成功地制备了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M_w在22070~43530之间,多分散性指数(PDI)在2.0左右。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PBS和PBSO(9∶1)为结晶聚合物,结晶度分别为43%和24%,其它共聚酯均为无定形聚合物。随着共聚酯中OBBA单体含量的增加,共聚酯的T_g逐渐升高。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共聚酯初始分解温度均高于275℃。流变性能分析表明,共聚酯均属于典型的假塑性流体,其中,PBSO(5∶5)的黏度对剪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拉伸测试结果表明,随着OBBA单体含量增加,聚酯拉伸强度先下降后上升,断裂伸长率先增加后降低。其中,PBSO(5∶5)的拉伸强度为1.2 MPa,断裂伸长率最大为1523.2%,表现出良好的韧性,且循环拉伸测试表明PBSO(5∶5)的拉伸永久变形在10~30℃内对温度具有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聚酯是指分子链中含有酯基的聚合物的总称,聚酯分子的重复单元结构中由三部分组成,即酯基、苯环和亚甲基链,大分子的两端各有一个羟基。聚酯纤维最常用的是由二元醇和芳香二羧酸缩聚制成的聚酯,主要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等。  相似文献   

9.
通过熔融共混法和溶液共混法制备了双酚A型聚碳酸酯(PC)和2,2'-双(4-羟苯基)丙烷聚苯二甲酸酯(PAR)的共混物。采用溶解度参数比较、透明性测试、DSC、DMA、SEM及扭矩流变测试等多种方法,全面研究了PC与PAR的相容性。双螺杆挤出机制备的熔融共混物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单一玻璃化温度乖均相SEM特征,但扭矩流变测试和对溶液共混物热处理后的DSC分析结果表明,PC和PAR是部分相容体系,在熔融温度下酯交换反应得以进行,生成的嵌段共聚物起到了相容剂的作用,使得共混物成为均相体系。  相似文献   

10.
用溶液法制备了聚烯烃接枝马来酸酐产物(M-PE或M-PP),研究了它们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反应,探讨了偶联助剂与接枝共聚产物生成的关系,以及接枝共聚产物在聚烯烃与PET的塑料合金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即使聚烯烃处于熔体的温度范围内,它们也对PET起促进结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PET和PBT的紫外光辐照交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聚树苯二甲酸乙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及其共混物在熔融加工时加入适量三烯丙基三聚氰酸酯后的紫外光辐照交联。所得结果表明,通过紫外光辐照后的PET和PBT凝胶含量分别达到60%和80%以上。辐照后的聚酯材料具有良好的热机械性能,在熔融温度下测定的剪切模量达到0.2-1.0MPa。  相似文献   

12.
二胺改性聚乳酸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顺丁烯二酸酐改性聚乳酸(MPLA)和强碱性乙二胺为原料,通过MPLA中酸酐键与乙二胺中伯胺基间的N-酰化反应将乙二胺共价引入到MPLA中,制得乙二胺改性聚乳酸(EMPLA),企图以强碱性乙二胺克服聚乳酸及其降解产物的酸性.本文详细介绍了EMPLA的制备和纯化方法,并利用茚三酮反应、FT-IR、1H-NMR、13C-NMR和DSC对MPLA和EMPLA进行了全面的比较、表征,结果表明,按文中所述之制备技术能成功地将乙二胺共价引入到MPLA中,为进一步测定EMPLA的生物降解性和细胞相容性等性能并最终应用于医学领域奠定了技术基础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用丙二酸二乙酯钾作为环氧乙烷(EO)开环聚合的阴离子引发剂,成功地引发了EO的开环聚合,合成了一种新型α-丙二酸二乙酯基-ω-甲基丙烯酰基聚氧乙烯(PEO)大单体;在此基础上,又考察了此大单体与小分子丙烯酰胺(AM)共聚情况,得到了PAM-g-PEO的接枝共聚物,大单体及共聚物经纯化后,用IR、^1H-NMR、VPO、GPC、DSC等进行了表征,证实了产物有预期的接枝共聚物结构,初步探讨了影响聚合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溶致性液晶高分子-聚苯撑苯并二噻唑的合成及性能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的溶致性液晶高分子-聚苯撑苯并二噻唑(PBT)。它的结构已为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所证实。它的搅拌萤光现象、热重分析结果和抗张强度的测定,表明了 PBT 不但是热稳定性好和环境稳定性好,而且是高强度的溶致性液晶高分子材料,是有应用前途的新型结构材料。  相似文献   

15.
工业用PET纤维的模量-应变曲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工业用PET纤维对力学性能的特殊要求,用应力-应变曲线的一阶导数模量-应变曲线代替应力-应变曲线可更清晰反映纤维的力学行为。在一般的Instron拉力试验机上获得的应力-应变曲线,由于平滑程度差,直接求导失败时,可用三次样条函数拟合方法获得模量-应变曲线。  相似文献   

16.
利用L-丙氨酸和三聚光气反应制备了N-羧基-丙氨酸-环内酸酐(NCA)。以聚乙二醇单甲醚(M PEG)为原料,制备了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M PEG-NH2),并以此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NCA开环聚合,合成了不同含量的聚L-丙氨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PLAM)。利用IR、NM R、DSC等方法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利用圆二色光谱(CD)考察了聚合物材料在水溶液中的二级结构。结果表明,M PEG-NH2引发NCA开环聚合得到的是嵌段共聚物,CD测试结果表明共聚物在水溶液中主链以α-螺旋构象存在,聚L-丙氨酸分子中引入亲水性聚乙二醇单甲醚能够改善材料的亲水性能。  相似文献   

17.
用溶液缩聚法合成了含柔性间隔基的嵌段热致液共聚酯。由于在TCE/Py溶液中共聚酯溶解度较小及溶液中副反应显著,合成的嵌段共聚酯特性粘度都小于0.30dL/g,DTA和偏光显微镜对嵌段共聚酯的液晶性和相转变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嵌段共聚酯都为向列相热致液共聚酯。  相似文献   

18.
热致液晶共聚酯酰胺/PET共混物的相容性和形态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溶解度参数预测热致液晶共聚酯酰胺(PEA)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共混物的相容性。采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研究其形态结构。结果表明:PEA/PET共混物虽然在理论上是热力学相容的,但因PEA的热致液晶性,从液晶有序相变为各向同性存在热效应,致使理论预测与实验结果产生偏差。PEA/PET共混物呈两相结构,当PEA含量少时,两相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容性。共混物熔体在剪切力作用下,液晶相形成取向微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