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河口镇-龙门区间汛期逐日降水量资料,统计得到80年代区间降雨的特点是:总量较前期减少10%~20%,是近40年来降雨量最少的10年,其中7~9月较前期减少,6月.反有增加。根据综合降雨指标,建立了降雨指标与水沙量的关系式,计算得到降雨变化使水沙量分别减少14.4%和39.5%。80年代水沙较1955~1970年变化总量中,降雨变化影响与人类活动影响所占的比例:水量分别为33.3%和66.7%;沙量分别为63%和37%。  相似文献   

2.
黄河河口镇—龙门区间近期水沙变化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黄河河口镇—龙门区间的概况,利用实测资料对2000—2010年该区间的水沙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与1956—1999年平均相比,2000—2010年多年平均降水量变化不大,但主汛期降水量偏小13%,较大降水量发生天数减少,小降水量发生天数增多,降水强度明显减弱;②8月水、沙量减少最多,分别占年减少量的32%、46%;③主汛期降水量减幅小于径流量的,径流量减幅小于输沙量的;④主汛期降水量与实测水、沙量的关系均发生了变化,与1969年以前相比,2000年以后降水量增大,径流量变化不大,而实测径流量相同的条件下输沙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
通过建立黄河河口镇—龙门区间主汛期降水量和年输沙量的关系,分析了1970年后年输沙量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①主汛期降水量呈周期性变化,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枯值历时较过去长;②主汛期降水量小于218 mm时,输沙量随降水量增加而增长的幅度较小,降水量大于218 mm时,输沙量随降水量增加而增长的幅度较大;③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年代降水变化减少的输沙量占42%~60%,水利水保工程减少的输沙量占58%~40%;④1996年以后水利水保工程措施的减沙作用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4.
《人民黄河》2014,(8):39-42
根据黄河河口镇—龙门未控区间报汛雨量站网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洪水预报、防洪调度等工作对报汛雨量站网的需求,采用未控区间加水分析、雨量等值线分析、相关分析、经验公式法等方法,对现有报汛雨量站网的密度和满足程度进行了客观评价,对当前报汛雨量站网布设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论证。结果表明:在原有报汛雨量站点不变的基础上,府谷—吴堡未控区间增设19个报汛雨量站点、吴堡—龙门未控区间增设12个报汛雨量站点,增设的站点均布设在交通和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村庄,这样调整后的报汛雨量站网可进一步控制暴雨时空分布,提高洪水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5.
王云璋 《人民黄河》1994,17(12):5-9
根据河口镇-龙门区间汛期逐日降水量资料,统计得到80年代区间降雨的特点是:总是较前期减少10%-20%,是近40年来降雨量最少的10年,其中7-9月较前期减少,6月反有增加。根据综合降雨指标,建立了降雨指标与水沙量的关系式计算到降雨变化使不沙量分别减少14.4%和39.5%,80年代水沙较1955-1970年变化总量中,降雨变化影响与人类活动影响所占的比例。水量分别为33.3%和66.7%;沙量分  相似文献   

6.
黄河中游河龙区间水沙变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冉大川 《泥沙研究》2000,(3):72-80,F003
本文对黄河中游河龙区间水沙变化研究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从研究现状、研究的进展与不足、研究成果的差异诸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论证,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可供黄河中游水沙变化深化研究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河口镇--龙门区间降雨径流关系变化的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辅成 《人民黄河》2006,28(4):24-25
对黄河河口镇—龙门区间20世纪70年代以来降雨径流关系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当中雨、小雨时。水土保持作用可能对入黄径流量的减小起一定作用,但当遭遇大雨、暴雨时,则水土保持的作用将很小或不起作用。而近期河口镇—龙门区间大雨出现几率较前期减小26.2%,暴雨出现几率较前期减小53.7%,因此近期径流量减小的原因,不应单纯是水土保持作用的影响,降雨量的变化是主要原因,故在进行降雨径流关系“一致性处理”时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河口镇—潼关区间水库近年拦沙量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流域水库众多,摸清水库近年的实际拦沙量是认识黄河近年来沙锐减的重要内容。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水库管理部门相关统计资料和遥感调查等,分析了黄河中游河口镇至潼关区间现状水库的规模、建成时间和空间分布特点;通过大规模实地走访调查和统计资料分析,广泛采集并计算了该区水库的总淤积量、库容损失现状及2007—2011年实际拦沙量。结果表明:河潼区间现有拦沙水库772座、总库容85.85亿m3,多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70年代末和90年代以后;2007—2011年,河潼区间水库年均拦沙0.982亿t。  相似文献   

9.
60年来黄河河龙区间水沙变化特征及人类活动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线性分析、多年滑动平均、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方法对黄河中游河龙区间1950-2012年的水沙变化特点和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龙区间年际水沙变化整体呈现递减趋势,且阶段性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径流量和输沙量在年内分配不均,水文站径流量和输沙量主要集中在汛期;河龙区间年均输沙量分别在1979年和2000年存在两个显著突变点。应用距平累积曲线分析表明,1974年后人类活动对输沙的影响显著增强,1975-2012年人类活动总减沙量为179.75亿t,年均减沙量4.73亿t。研究结果可为流域生态和水利设施建设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中游水沙变化及其驱动因素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同时也是评价黄土高原生态建设和生态系统修复的一个重要依据。本文根据黄河中游区间降水数据以及干流头道拐和花园口两个控制水文站实测水沙资料,分析了黄河中游区间年降水量、河道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发生显著变化的临界年份。结果表明:黄河中游水沙量呈显著的减小趋势;水沙量发生显著的趋势性减小的临界年份分别为1985年和1981年。通过双累积曲线方法,估算出在临界年份后,累积径流量和累积输沙量分别减少了17.8%和28%;人类活动是影响黄河中游水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人类活动的减水减沙贡献率分别为70%和80%;最后初步定量分析了各项人类活动对黄河中游水沙变化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1.
以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通过大量的野外调查,建立了河龙区间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影像解译标志,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采用计算机辅助下的人工解译,对河龙区间水土流失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显示:河龙区间80.40%的土壤侵蚀为水蚀,19.60%为风蚀。土壤侵蚀强度以中度侵蚀、强度侵蚀为主,其次是微度侵蚀,再次是轻度和极强度侵蚀,剧烈侵蚀所占比例最小。与2000年相比,2008年土壤侵蚀强度整体下降,微度、轻度、中度侵蚀面积逐渐增大,极强度、剧烈侵蚀面积逐渐减少,说明河龙区间的生态环境逐渐变好,侵蚀正向着良性趋势发展。其原因除了梯田、林地、坝地越来越发挥较大的效益外,草地面积的增加,尤其是封禁治理、生态修复等措施的大面积实施,可能是河龙区间近期土壤侵蚀强度减弱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2.
河龙区间六条流域产粗沙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野外采样,通过粒度分析法研究分析了河龙区间六条流域各地层产粗沙量。结果表明,区内产粗沙仍以黄土为主,基岩次之,风沙产粗沙最少。  相似文献   

13.
《人民黄河》2017,(3):5-9
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十大孔兑入汇对内蒙古河段河道淤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孔兑入汇的情况下,内蒙古河段20世纪60—80年代中期主要表现为冲刷,80年代中期以后受上游不利水沙组合的影响,河道持续淤积;十大孔兑入汇使得河道淤积进一步加重,1960—1968年、1969—1986年与1987—2005年多年平均增淤量分别为0.144亿、0.150亿、0.269亿t,其中1987—2005年十大孔兑增淤量占河道总淤积量的45.1%。  相似文献   

14.
Silicon isotopic measurements in Lake Tanganyika were performed using multiple-collector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MC-ICP-MS) in dry plasma condition. Isotopic signatures are reported for dissolved ortho-silicic acid [Si(OH)4] collected during a 1-year-long surface waters survey in the southern basin along with several of the major tributaries. Deep-water Si isotopic profiles from a north-south transect cruise conducted in July 2002 are also described. The nutrient-like shape dissolved Si profiles and the isotopic disequilibrium between surface (δ29Si = 0.87±0.08 ‰) and deep waters (0.61 ± 0.05 ‰) suggest the occurrence of biological isotopic discrimination induced by diatoms biomineralisation in a fresh water system. Short-term surface water Si isotopic and diatom biomass variations obtained during the 1-year bi-weekly monitoring (2002–2003) in the south confirms this biological effect. Five epilimnion biogenic opal samples also were analyzed. Their signature (δ29Si of 0.28 ± 0.12‰) compared to those of surrounding water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diatom isotopic fractionation effect measured on marine tropical diatoms. This demonstrates the species and temperature independent character of the silicon isotope fractionations by diatoms. River signatures present variable dissolved Si concentrations which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δ29Si values in the range of previously published world river data. Because of its fast response to climate variability, nutrient dynamics, and limnological changes, δ29Si in siliceous organisms should be very useful in studying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particularly the recent decline of diatom Si utilization in Lake Tanganyika.  相似文献   

15.
2005—2010年渭河主要支流水质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牛姗姗 《人民黄河》2014,(10):89-91
根据2005—2010年渭河支流水质监测资料,对渭河陕西段10条主要支流水质有机污染指标DO、CODMn、NH3-N和BOD5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6 a来渭河10条主要支流有机污染综合指数均呈下降趋势,渭河支流水质有所好转。各支流中,西安、渭南段支流水质改善显著,但西安段个别支流污染仍较严重,还需进一步改善。4种水质有机污染指标中氨氮污染水平仍为最高。分析了近6 a来渭河流域支流水质改善的原因:一是着力加强污染企业环境监督检查,初步遏制了环境污染恶化趋势;二是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镇生活污染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  相似文献   

16.
《人民黄河》2015,(5):1-3
对黄河龙门河段"1969·7"和"2002·7"两场洪水的水文资料进行了分析,认为"揭河底"冲刷可分为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1969·7"洪水期间发生的强烈"揭河底"冲刷,另一种是"2002·7"洪水期间发生的局部"揭河底"冲刷。两种"揭河底"冲刷发生的必要条件为高含沙洪水,河道来水来沙条件是产生强烈"揭河底"冲刷的主要影响因素;而河道边界条件对局部"揭河底"冲刷的影响较大。尽管局部"揭河底"对长距离河道影响较小,但是对于局部工程出险会有较大的影响,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人民黄河》2013,(10):20-22
黄河支流众多,系统开展规划工作的支流较少,支流的治理开发需要在黄河流域综合规划的指导下进行。根据黄河主要支流的自然特点和流域治理开发要求,对支流进行了初步分类。对湟水、洮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无定河、汾河、渭河、伊洛河、沁河、大汶河等重要支流提出了治理开发与保护的指导性意见及主要治理措施,对其他支流提出了分类治理开发与保护的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沿江产业带的高速发展,岸线资源的合理利用对沿江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长江干流南京浦口段岸线利用现状的调查研究,概述了岸线的利用现状,分析了岸线资源的利用上存在的问题与开发优势,然后提出了岸线规划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浦口段岸线利用的功能区划。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黄河主要支流的特征。根据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要求,提出了对黄河治理开发和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有较大影响的洮河、湟水、大黑河、窟野河、无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汶河等11条主要支流的治理开发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