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能级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土的湿陷性是黄土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结构发生破坏的现象,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进行地基处理。在充分分析黄土湿陷性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将高能级强夯法应用于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方法,从高能级强夯法加固黄土的效果的理论分析出发,将该法应用在实践工程中,经试验检测其加固效果较好,不仅消除了黄土湿陷性,还提高了黄土的强度,该法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对湿陷性黄土坝基筑坝的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应该通过密实度的增加与湿陷性的消除这两项指标对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进行确认.坝基在经过夯实后,夯实度与原有的土层含水量密切相关,且表现出随深度增加而递减的规律.同时,强夯所导致的湿陷性的消除深度会大于密实度的有效增加深度.因此笔者认为,强夯设计应该根据坝体对于渗流控制、变形及稳定性的要求进行,并提出了有关设计参数,提出应根据现场试验对所选择参数的合理性进行验证,并根据结果对坝体的结构设计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便更好的保障坝体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3.
分析湿陷性黄土地基筑坝的技术特点,提出强夯有效加固深度宜分别用湿陷性消除深度与密实度有效增加深度两个指标界定。夯后密实度与地基土层原始含水量密切相关,随深度递减,且密实度有效增加深度小于湿陷性消除深度。设计应根据坝体稳定、变形及渗流控制要求,提出地基强夯设计参数,并通过现场试验验证其合理性,相应调整坝体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4.
亭口水库工程下游回填区地基为自重式湿陷性黄土,需进行加固处理。通过对强夯法、灰土挤密法、夯实水泥桩法从施工质量、工程进度、施工工艺等多个方面进行比选,得出本工程强夯法处理地基最为合理。工程实践表明,强夯法施工方法简单,投资小,施工速度快,可有效改善黄土地基的湿陷性,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5.
强夯法是工程界处理软弱地基和湿陷性黄土的一种常用方法,可以归类为动力固结方法。加固处理深度取决于夯击能的大小。根据施工环境,正确选择夯击能是强夯法施工设计的关键。合理的布置夯点,可以有效控制处理范围内的加固效果。合理控制间隔时间,可以更好地提高强夯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合阳调蓄池处黄土厚度超过100 m,其中湿陷性黄土深度达20.8 m,为Ⅳ级自重湿陷性场地。为消除调蓄池部位黄土部分湿陷性,采用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现场分3个区域分别进行不同参数的强夯试验,对试验结果从干密度、压缩系数和湿陷系数3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调蓄池部位的湿陷性黄土经过强夯处理,黄土的干密度、压缩系数和湿陷系数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在概述湿陷性黄土性能缺陷的基础上,以某拟建场地工程为例,进行了该场地湿陷性黄土路基注水增湿+高能级强夯施工过程的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湿陷性黄土在浸水后会迅速发生湿陷变形,而注水增湿强夯技术通过对湿陷性黄土土体注水,使其实际含水量达到最佳含水量后再进行高能级强夯施工,工艺简单,加固速度快,夯实效果好,造价低廉。注水增湿+高能级强夯施工技术为西北地区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加固处理提供了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8.
杨彪 《中华建设》2012,(9):268-269
1.强夯法与灰土挤密桩法的概念及优势1.1强夯法的概念与优点强夯法指的是通过起重机械将大吨位的夯锤吊到高处自由下落,产生很强的冲击能,让湿陷性黄土中出现很大的应力和冲击波,将湿陷性黄土土体强力夯实,压缩黄土土中的孔隙,黄土土体的局部液化,降低湿陷性黄土的压缩性,提高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强度。强夯法消除黄土湿陷性的实质就是通过强夯产生的冲击动力荷载来破坏湿陷性黄土的原有结构,改变土体孔隙的分布状态,让黄土的深层土体产生冲击变形。强夯法具有以下优点:  相似文献   

9.
湿陷性黄土地基分布范围广,是典型的软弱地基类型,受气候、荷载、湿度等变化影响,湿陷性黄土变形的可能性较大,容易造成地面不均匀沉降、结构失稳等工程风险,必须提前进行处理。就实际工程案例,浅析使用强夯法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  相似文献   

10.
北赵引黄二期工程渠道全部位于湿陷性黄土区,黄土自重湿陷严重,通过现场重(强)夯试验,采用强夯处理施工方法后,有效深度内黄土的湿陷性得到消除,经实际运行实践,工程质量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