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双钢筋整间大楼板包括双钢筋双向密肋大楼板、双向密肋复合大楼板、双钢筋双向密肋复合大楼板、具有实心边带的双向预应力多孔大楼板和双钢筋浮石混凝土夹心大楼板五种。该研究课题从1979年开始对上述五种整间大楼板进行系统的破坏性和非破坏性的试验研究,探讨“双钢筋”等配筋形式的角点支承大楼板的受力性能、构造措施和计算方法,对其施工  相似文献   

2.
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结构(以下简称“板柱结构”)要求大楼板双向受力、四角点支承。因此,大楼板最好采用双向带肋板,若采用圆孔板,圆孔板单向受力、两端线支承,则圆孔板四边及四角要加强,成为非标准圆孔板构件。板柱结构中已有的大楼板的权型有以下五种:①下开口的带肋楼板;②采用填芯法生产上下均有板面的带肋楼板;③下开口带肋楼板复合底面板;④箱形带助楼板;⑤四边四角加强的圆孔板。以上五种型式大楼板在用于住宅时都不十分理想。其中,第一种型式必须后吊顶,造价高,只能  相似文献   

3.
一、肋形楼板与夹芯楼板的比较正在发展中的框架轻板板柱体系和整体后加预应力框架轻板体系建筑,大都采用整间肋形楼板或夹芯楼板。这两种楼板虽各有优缺点,但总的来说,肋形楼板充分发挥了它的断面经济合理,折算厚度小,自重轻,节省钢材水泥等优点;而夹芯楼板虽然可以一次作到上下两面光,不用再做吊顶,但为此付出的代价以及随之带来的问题却是比较多的。现以5.40m×3.30m的肋形楼板和夹芯楼板为例分项比  相似文献   

4.
我厂在一九七八年建成了年产十万平方米建筑所需的大型整间楼板及其部分配套构件的生产车间,并在当年陆续供应三至四万平方米大型整间楼板。生产工艺比较先进。整间肋型楼板结构设计的楼层采用板梁合一的轻板框架建筑体系,其优点是轻、安装简便。结构设计原采用钢丝网,后改为双向预  相似文献   

5.
整体预应力板柱结构体系采用预制整间大楼板,楼板四角留有直角缺口,与柱角的两个侧面相邻。楼板与柱之间留有2~3厘米空隙,填入早强水泥砂浆,通过板间明槽及柱上预留孔道穿入高强钢丝束,然后以整个建筑平面为单元施加预应力,将柱之间的简支楼板与柱组装起来,在板柱间形成摩擦平接接头,再进行孔道灌浆以及灌注板间明槽  相似文献   

6.
首先提出了一种新型钢筋混凝土四向肋空心楼板,为研究新型楼板的受力性能,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四角支承的四向肋空心楼板、两向肋空心楼板及实心板有限元分析模型,分别在三种荷载工况下,分析对比了上述三种混凝土楼板的挠度、应力大小及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新型钢筋混凝土四向肋空心楼板具有优越的受力性能.  相似文献   

7.
最近几年来,上海高层建筑迅速发展,我队从84年10月份承建了华东电业管理局总调科技大楼,大楼总建筑面积21350米~2,主桉±0.000以上24层,顶部三层沿南京路两侧逐步向内收进呈斜坡形,±0.000以下设有一层车库,24层大屋面上部塔楼计有6层,伸出大屋面高度25米,建筑物总高126.6米。主楼基本造型为正方形切去四角的塔型建筑,结构体系为全现浇内筒外框结构,中心筒为9×9米剪力墙,四周柱距为4.5米,楼板为300厚密肋双向板。该工程地处市中心南京东路南侧,东接电业局老大楼,西临老介福呢绒绸布商店,南为一幢5层住宅  相似文献   

8.
IMS体系是南斯拉夫最普遍的工业化体系之一,已用于住宅、办公楼、学校和工业建筑。该体系的基本单元是跨距为3.0×3.0~6.0×6.0米的正方形或矩形小间。这个小间由四根柱子(位于楼板的四角)和一块楼板组成。板与柱用预应力连接起来。  相似文献   

9.
北京硅酸盐制品厂单宿工程系折线张拉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结构(即南斯拉夫IMS体系),建筑面积2098m~2,四层,柱网尺寸6.3×5.2m,纵向五开间,横向三跨。该工程使用的大楼板长6.24m,宽5.14m,为双向密肋楼板。目前国内生产双向密肋大楼板的工艺有下面几种:钢模正向预制真空脱模;钢模正向预制脱模后复合钢筋混凝土吊顶;肋间填充膨胀珍珠岩无规聚丙烯木屑长方体块带钢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玩具公司仑库,位于江湾镇新市南路上。由四层库(4269平方米)、单层库(1211平方米)和四层办公生活楼(705平方米)三部份组成,建筑总面积为6185平方米。其中四层库采用新工艺——升层施工。仑库的底层高4.8米,其余三层高均为3.9米,库房全高16.5米,柱网6×9米,25根柱,柱长18米,柱断面为500 × 500毫米;楼板为双向密肋板,肋高300毫米,中间填充予制素混凝土盒形模壳,以减轻楼板自重和解决密肋间的模板问题;外墙面  相似文献   

11.
金陵饭店塔楼平面为31.5×31.5米方形,中央有12.5×12.5米电梯中心筒,四角有2.97×5.24米的四个角筒,由52根柱及无粱楼板组成,板柱柔性框架及抗侧力竖井(电梯中心筒)构成框筒结构。地面以上不包括屋顶设备层为37层,地下室为一层。标准层层高为2.7米,地下室高4.50米。整个建筑的高度为110.6米,为现浇钢筋混凝土  相似文献   

12.
<正> 一、框架轻板建筑体系的特点这种体系最突出的特点是承重结构和围护结构的功能分明,使建筑材料各尽所能.外围护结构采用轻质加气混凝土条板或复合式墙板,(内墙采用纸石膏板或空心石膏板).承重结构全部采用予制构件.(楼板多采用肋型整间予应力大板,用塑料夹吊石膏板为天棚,地面铺塑料地板.最近多趋于采用等高肋"双钢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根据双向密肋板的特殊结构形式,按密肋区格划分单元,然后再将每一单元分层,提出了一种分析双向密肋板的整个非线性变形过程的混合矩形积层单元法,编制了TQ-16计算机程序;其次,试验了两块角点支承双钢筋双向密肋大楼板,并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研制、开发塑料模壳,并在密肋楼板体系中推广应用,是七十年代中期在英国开始的,这种楼板在英国称为华孚楼板(WaffleFloors)。采用这种楼板有较好的建筑艺术效果和经济效益。最近我们在上海新华书店储运仓库等工程中使用了这一施工工艺,现概述如下。一、工程概况上海新华书店储运仓库总面积为22181.49平方米,层数为5层,层高除底层为5米外,其它层均为4.5米,总高度23.8米。主要建筑由甲库、连接体、乙库三部分组成。建筑平面呈长方形,外廓轴线尺寸为137.0×30.55米。甲库、乙库为密肋楼板、无梁楼盖,采用工具式塑料模壳为底模。柱子断面为55×55厘米,柱距5.9×7.5米,楼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 装配整体式板柱结构体系由网格楼板与柱拼装而成,通过双向预应力的作用,形成网格楼板与柱共同工作的空间体系。网格楼板在弹性阶段的内力可采用四角支承的交叉梁系模型或采用考虑板与柱共同工作的空间杆系模型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计算。但这种网格板属钢筋混  相似文献   

16.
专利介绍     
逐层升板抗震建筑物楼板的设计和施工方法申请号:91103473。0公开号:CN1057876A具体方法是按照多层、高层建筑物各个房间的大小,将楼板设计成该房间净尺寸略小的每间一块的整间大楼板,施工时就在各个房间的地坪上,就地预制这块大楼板,然后进行墙体施工,达到这一层的标高后,利用该墙体的四个转角作承力架,将已预制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轻质芯模混凝土叠合密肋楼板的受力和变形性能,对由混凝土梁四边支承的轻质芯模混凝土叠合密肋楼板的足尺模型进行了竖向加载试验。观测楼板裂缝的出现和发展以及楼板破坏过程,分析楼板的荷载-挠度曲线、荷载-钢筋应变曲线以及楼板的安全性和适用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初始加载到破坏的整个过程中,楼板的裂缝逐渐开展,挠度缓慢增大,楼板表现出良好的延性破坏特征;同时楼板呈现出明显的双向板受力特征,主肋表现出T形截面梁的受力特征;楼板具有较高的安全储备和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升板施工工艺具有很多优点,但由于它的结构型式及在提升、搁置中所产生的差异,而使升板建筑用钢量大,造价高。一般6 × 6米柱网、1吨活荷载平板用钢量往往达35公斤/米~2左右。这就严重阻碍了升板建筑的大面积推广。我们通过几年来的研究和试验,成功地应用了密肋板、塑料模壳和盆式升板技术,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用钢量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使6 × 6米柱网、1吨活荷载的楼板用钢量下降到16公斤/米~2左右,混凝土楼板折算厚度为14.5厘米;6 × 9米柱网用钢量下  相似文献   

19.
<正> 该试验楼建筑面积990米~2,共四层,底层层高4米,其他各层均为3.6米,纵向柱网为7.2米的三跨,横向为5.4米二跨(图1)。试验楼按轻工业厂房设计,第二层楼面设计荷载为1000公斤/米~2,第三、四层各为700公斤/米~2,屋面为450公斤/米~2。基础采用200号钢筋混凝土杯形基础,地基为I类场地土,容许承载力为20吨/米~2。主体结构为全装配式板柱结构,沿楼板平面两个轴线方向的明槽设置钢铰线,用预应力使板柱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空间框架。围护结构及隔墙用水泥煤渣空心砌块砌筑。  相似文献   

20.
选择合宜的大楼板,对于简化板柱体系框架轻板结构的施工工艺、减轻结构自重具有重要作用,1980年为配合某工程,我们进行了双钢筋复合大楼板的试验,现该工程已交付使用。实践表明,双钢筋复合大楼板不仅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而且自重轻,施工工艺简单。下面分述大楼板的设计、生产和试验情况: 一、大楼板的设计和构造大楼板平面尺寸为3500×4400毫米,板厚165毫米,构造尺寸及配筋情况见图1。在板柱结构体系中,大楼板的受力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