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研究潜江凹陷代河地区成藏含油性主控因素为目的,分析了代河地区油气成藏条件,并通过典型含油气圈闭和落空圈闭及构造因素的对比研究,得出该区成藏的主控因素在于形成有效封堵,即荆沙剥蚀面封堵、断层面封堵、砂岩尖灭线封堵为主的"两面一线"的主控封堵因素。该研究结果为今后高陡构造带开展储层及有利圈闭预测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北部前缘斜坡带的地质概况及构造演化史。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带的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区新近系沙湾组油源来源于侏罗系,该储层属于中等-好储层,沙湾组内部发育的泥岩厚度适中、封盖性能好,可作为油气层的盖层。由于不同沉积阶段湖岸线变迁、剥蚀超覆作用在缇坡上形成不同类型的隐蔽圈闭,包括上倾尖灭圈闭、岩性透镜体、地层超覆、地层不整合圈闭、断层-岩性圈闭。综合分析结果认为该区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可以成为一个重要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3.
刘强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26(6):40-43,48,145,146
在对榆树林东部地区扶杨油层层序地层、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储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该区成藏条件、油藏类型、成藏模式和油水分布规律。充足的油源、良好的砂体、丰富的圈闭、良好的输导体系和稳定的区域性盖层为研究区创造了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断层和岩性组合形成的圈闭类型是本区最有利的成藏圈闭;源内垂向运移成藏和源外侧向运移成藏是本区主要的两种成藏模式。考虑了砂体分布、构造特征、油气分布规律、油源方向等因素,将研究区划分为两个有利油气富集区和一个风险区。  相似文献   

4.
欧利坨子地区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成藏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法:从岩心和测井响应分析入手,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电镜扫描,岩化和地化综合分析等手段,对欧利坨子地区火山岩的储层特征和成藏条件进行研究,目的:认识和评价该区火山岩油气藏的成藏特征及勘探潜力,为今后勘探开发该油气藏奠定基础,结果:该区主要储集岩为粗面岩,储集空间可分为裂缝,熔孔(洞)气孔,斑晶裂纹和晶间孔5种类型,储层分布范围约30km^2,物性较好,圈闭条件优越,油源丰富,结论:欧利坨子地区火山夺储层发育,成藏条件好,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5.
柴达木盆地北缘马海以东地区地层油气藏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马海构造东南斜坡为例,从油源、储盖组合、圈闭等方面对柴达木盆地北缘马海以东地区地层油气藏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该区地层圈闭落实,顶、底板具有较好的封堵条件,储盖组合良好,但是由于尕丘凹陷烃源岩发育较差,厚度小且分布局限,制约了该区圈闭的有效性,因而难以成藏.综合评价认为,该区今后地层圈闭目标的重点应转向马海构造西缘和北缘油气运移通道上的有利油气捕获部位.  相似文献   

6.
对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法哈牛构造太古界古山构造特征进行研究认为:该区古潜山可分为高、中、低3个台阶.同时,对其储层特征、油气藏类型及油气成藏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出该区的油气成藏模式.该区紧临荣胜堡生油洼陷,具备较好的油源条件;太古界花岗岩储层具有较好的储集条件;在构造运动控制下形成的高、中、低潜山是油气聚集的良好场所.在油气成藏模式的指导下,对该区中、低潜山进行滚动勘探部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该区古潜山的勘探取得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剖析了八面河地区中、古生界潜山的油源、储层、圈闭、油气保存等成藏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具有草桥型、新角7型、王家岗型和义和庄型潜山成藏模式及其油气富集规律,指出了古潜山油气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8.
火成岩油气藏作为特殊的油气藏,储集条件特殊而且严格。本文以胜利油田惠民凹陷临9-临13沙二上段储层为例,从油源、油气运移、储层性质、圈闭特征等方面分析了形成火成岩油藏的必要条件,并对研究区火成岩油藏类型进行了划分。特别指出了该区断层对火成岩油气藏的形成所起的优化作用。研究得到的火成岩成藏规律不仅有利于本地区油藏,也对其他地区相同类型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系统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宁东油田延长组长81油藏的烃源岩、储集层、油气运移以及油气圈闭条件等,综合分析了长81油藏的油气成藏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宁东油田位于盆地延长组生烃中心,烃源岩厚度60~80m,油源供应充足,区内长81油藏原油主要来自于长7段烃源岩,少量来自于长82段烃源岩;长81油藏的主要储层是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储层岩石以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为主,长81储层为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与充填作用、溶蚀作用等。长7段产生的异常高压是长7烃源岩产生的原油自上而下运移到长81储层的主要驱动力。研究区长81油藏的圈闭主要是岩性圈闭,局部地区还发育有构造圈闭和构造+岩性复合圈闭,长7地层大套厚层泥岩充当了长81油藏必备的盖层条件。  相似文献   

10.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清22深层圈闭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油源、构造、沉积、储层等方面对清水区块清22深层圈闭进行了研究,并用Gxii反演模型对目标区储层作了定量预测。根据邻井对比,储层预测及断层封堵性研究,认为清22北断层及大洼断层都是封堵的,因此圈闭是有效的,对清22深层圈闭进行油藏模拟,并以确切井数建立生产模式,对投资规模及回报率进行分析,证明该圈闭具有开采价值,预测可采地质储量为500-800万t,获得该可采地质储量的成功率为36%-48%,以水平井方式生产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林镇地区长4+5油层组油气成藏条件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鄂尔多斯盆地林镇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油气藏的油气生成、储层条件、运移条件、圈闭和聚集成藏等方面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该区三叠系延长组长4+5油层组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并总结了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林镇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油气主要来自长7烃源岩;储层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各种成因类型的砂体,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广泛发育的水下分流间湾暗色泥岩、致密粉砂岩以及粉砂质泥岩可形成良好的盖层;运移的动力主要来自长7泥岩形成的异常高压。长7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在高剩余压力的驱动下,通过垂向叠合砂体与微裂缝向上运移进入长4+5储层,并沿连通的三角洲前缘砂体横向运移进入圈闭成藏,形成鼻隆构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以及构造-岩性油气藏,其形成受烃源岩、沉积相带、微裂缝、鼻隆构造以及剩余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烃源岩、储层、盖层(保存条件)及圈闭等因素入手.探讨了桑植-石门复向斜地区震旦-志留纪地层的油气成藏特征。认为研究区具有良好的生烃条件和较好的储集条件,在断层不发育地区油气保存条件良好。岩性圈闭形成在三叠系以前的古生代地层中.而构造圈闭则受燕山运动影响。结合生烃史与区域构造演化规律来看.研究区东北部是油气的有利聚集地区。  相似文献   

13.
王占国  乔卫  吕茜  徐友梅 《特种油气藏》2005,12(1):20-22,32
在全面研究松辽盆地北部大庆长垣以西地区黑帝庙油层油气成藏条件的基础上,提出黑帝庙油层油气成藏的3个主控因素:嫩一段成熟烃源岩分布范围宏观上控制了黑帝庙油层的油气分布;具良好储集性能的河道、河口坝和湖底扇砂体及强封盖能力的泥岩隔层是黑帝庙油层成藏的关键;晚期形成的T06、T2-T06、T1-T06断层对黑帝庙油层油气成藏起主要控制作用.烃源岩、砂体与构造、断层的匹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预测研究区存在4个有利油气聚集带和1个远景带.  相似文献   

14.
东营凹陷南斜坡地层油藏成藏规律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东营凹陷南斜坡地处盆地边缘,地层圈闭成藏条件优越。分析了南斜坡地区的地层油藏成藏条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发育沙四段上亚段和沙三段下亚段2套优质烃源岩,断层、不整合和输导性砂层组成了油气运移的立体通道,不整合面上下的岩性类型和不整合样式有16种组合方式,储层类型多,盖层条件优越,烃源岩排烃期与地层圈闭定型期配置良好,具备形成大型地层油藏的条件。南斜坡地区地层油藏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地层超剥带,超剥带与大型鼻状构造带的组合区域是地层油藏最为富集的地区。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中4区块D1井区油气来源与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中4区块D1井在侏罗系头屯河组测试出较高产量的工业油气流,证明盆地中部油气资源富集。将该井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邻井烃源岩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原油主要来自中下侏罗统烃源岩,天然气为侏罗系与二叠系混源成因。D1井区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其中二叠系和侏罗系烃源岩为该区提供丰富的油气,在异常高压作用下分别沿层间断层和不整合面向侏罗系头屯河组、西山窑组岩性圈闭运移并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6.
东濮凹陷文东地区深层处于区域性平缓倾斜的地层构造格架背景上 ;气源丰富 ,主要来自下第三系烃源岩和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 ;储集砂岩发育 ,虽然储层物性较差 ,整体为致密储层 ,但其中发育次生孔隙发育段 ,为气藏成藏提供了良好的储集条件 ;致密低渗储层、Es43 亚段发育的膏盐层和深层普遍存在异常高压现象为形成气藏圈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综合分析成藏条件基础上 ,认为文东斜坡带次生孔隙发育部位是深层气藏重点分布区域 ,同时在斜坡上部砂岩尖灭处为次生气藏的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17.
三水盆地CO2气藏形成条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三水盆地中、新生代岩浆活动频繁。通过对CO2气藏形成条件的研究,认为三水盆地的纯CO2气藏的CO2属岩浆-幔源和碳酸盐岩热变质作用的无机成因,含CO2油气藏中的CO2属有机成因。由于该盆地岩浆活动剧烈,气源充足,储层类型多样,区域性盖层好,由断裂控制的构造圈闭发育,为CO2气的聚集成藏提供了有利的场所。通过对CO2气藏环带性分布规律的分析,指出在盆地中心次流纹岩分布区的沿大断裂发育的有利圈闭构造是下一步勘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藏为典型的岩性油藏,油藏具有连通性差,非均质性强等特点。通过对康台区长6油藏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表明:油藏的分布主要受油源、沉积微相、储层物性等因素的控制。长7优质油页岩为本区提供了充足的油源,长6有利的沉积相带为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河道,长4+5的平原沼泽化为本区提供了区域盖层。长7、长6、长4+5的叠置关系为本区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生储盖配置条件,为油藏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断裂作用对北大港构造带潜山油气藏的控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北大港构造带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发育印支早中燕山期逆冲断裂体系和晚燕山喜山期伸展断裂体系,对该构造带下古生界古潜山油气藏的缝洞性储层发育、油气潜力以及封闭条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与冲断作用及其相关褶皱作用形成的裂缝促进岩溶作用的进行,导致缝洞性储集层的形成;古潜山油气藏的油气源、油气成熟度和油气充注与新生代伸展断层作用有关;潜山圈闭的封闭条件是由基底卷入正断层的侧向封闭、盖层正断层发育特点及其对盖层的破坏程度确定的。  相似文献   

20.
姬塬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重点油气勘探区域之一。系统研究姬塬地区长2油藏的烃源岩、储集层、油气运移以及油气圈闭条件等,并综合分析了长2油藏的油气成藏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姬塬地区紧邻盆地延长组生烃中心,油气供应充分,长2油藏的油气主要来自长7烃源岩;主要储层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岩石成分以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为主,极少量长石岩屑砂岩,为近中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长7地层产生的异常高压是长7烃源岩产生的油气自下而上运移到长2地层的主要驱动力。研究区长2油藏的圈闭主要是构造-岩性圈闭,局部地区发育有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长2地层发育厚度较大的分流间湾泥岩均充当了长2油藏必备的遮挡和封盖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