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汽车双层隔振系统的简谐振动隔离及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汽车双层隔振系统的简谐振动隔离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含Ruzicka隔振器的汽车双层隔振系统的垂向振动模型,推导出隔振系统的绝对传递率公式.分析隔振系统动力参数对传递率的影响,应用MATLAB软件对双层隔振系统进行参数优化,确定了系统的最优阻尼比.结果表明:含Ruzicka隔振器的双层隔振系统隔振效果优于简单双层隔振系统.  相似文献   

2.
简谐振动测试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简谐振动测试系统的设计和结构组成,以及采用稳态正弦激振方法对悬臂梁动态特性进行接触式与非接触式测量的方法,给出了臂梁的幅频特性测量结果。实验证实了该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出口内燃动车动力包采用的双层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问题,根据优化的双层隔振系统刚度,对动力包双层隔振系统进行了地面台架实验。利用三向加速度传感器测试动力包各运行工况下机组振动烈度测点和1级、2级隔振器上下测点的加速度值,从机组的振动烈度、1级、2级各隔振器的振级落差和动态减振力有效值随转速变化关系分析了双层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结果表明,双层隔振系统优化的刚度结果隔振效果良好,能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双级Ruzicka隔振器参数变化对隔振效果的影响,通过建立其振动模型并进行隔振率分析,采用数值计算比较确定了几种情况下隔振率、频率比与系统参数的关系,系统的参数对力传递率曲线的性态的影响等具有工程实用价值的结果,为隔振器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双层隔振系统隔振效果评价与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潜艇双层隔振系统中振级落差、插入损失和力传递率3个隔振评价指标的关系,通过理论分析得到3个评价指标在一定条件下相差1个常值的结论,并设计了隔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个评价指标的走势一致,它们之间的差值保持在一定值附近。分别改变系统的阻尼和刚度进行仿真,通过3个评价指标的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了3个指标与系统的阻尼、刚度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前针对动力机械隔振系统传递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隔振器本身刚度或阻尼对系统的影响,但在部分实际应用的隔振系统中,阻尼减振器作为独立元件,其端部节点的刚度对隔振系统传递率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为了讨论阻尼减振器的节点刚度对动力机械隔振系统传递率的影响,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一个质量、隔振器刚度和减振器阻尼都一定的系统中,当动力机械设备工作在低频共振区时,随串联节点刚度增大,传递率明显下降,串联刚度大于一定值后,传递率趋于稳定;当动力机械激励频率远高于固有频率时,随串联节点刚度减小,传递率明显下降。研究可为变刚度隔振系统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应用于隔振系统的减振器性能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纳米级微动试验台的隔振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二锥隔振系统的力学分析,得到关于质量、刚度、阻尼比三方面结论,指导多自由度隔振系统的设计,设计出了纳米级微动试验台的隔振系统。仿真实验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隔振效果。此隔振设计方法对超精密机床、超微定位机构等超低传递率隔振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力隔振试验系统的结构设计和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力隔振试验系统是力隔振研究中最基本和必需的装备,从机理和传感器设置等方面都有别于现有的振动台.针对半主动力隔振研究的要求,研制了适用于单、双层力隔振控制的试验台和测量系统.设计并建立基于同步振动原理的机械机构和传感器体系;推导双电动机同步振动激励力的数学表达式;确定力传递率的测量理论和方法,并构建基于PC的传递率测量的软、硬件系统;分别测量单、双层力隔振试验台的无阻尼传递率,以及应用Lord公司RD-1005-3磁流变阻尼器后的小阻尼力和大阻尼力条件下的力传递率.试验结果表明,力隔振试验台的无阻尼传递率与理论传递率相吻合,而由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强非线性,小阻尼力和大阻尼力传递率和理论值相比具有明显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动力包作为混合动力动车组在非电气化线路运行的动力源,其产生的较大激扰力不仅会引起其自身强烈振动,还会传递到车体,影响乘客乘坐的舒适性和列车运行的平稳性。针对混合动力动车组车体容易受到其吊挂设备动力包振动影响的问题,采用枚举法对动力包双层隔振系统进行隔振设计,获取其隔振参数。在怠速1100r/min和负载1100~1800r/min工况下,对动力包进行了振动烈度、振动传递率和动反力测试。测试结果分析表明,在各个工况下,动力包柴油发电机组的振动烈度低于28 mm/s(良),隔振系统的隔振效率大于90%,动力包传递到台架的动反力合力小于100 N,隔振设计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金属丝网减振器在发动机隔振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AW-400型金属丝网减振器是目前较为新型的隔振器,其中的金属网垫阻尼元件因为具有许多显著的优点而在隔振系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简要的说明了发动机工作时所引发的振动对车体及乘员的危害,分析了AAW-400金属丝网减振器的特点及其在发动机隔振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程越 《机械强度》2012,34(2):194-197
将主动隔振技术应用到双层精密隔振系统中,设计双层主动隔振系统,建立其动力学方程和状态方程。根据精密制造和精密仪器的隔振需求,提出控制目标,建立系统的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LQR)最优控制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在不同激励下研究主被动系统隔振对象的加速度响应大小。仿真结果表明:双层主动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远远优于被动隔振系统。  相似文献   

12.
方勃  张业伟  陈阳 《机械强度》2012,34(1):25-30
研究离散型整星隔振系统的动力学参数设计问题。通过建立整星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得到从隔振器底端到卫星质心的振动传递率。用理论和仿真方法对此动力学模型进行有效验证,表明该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体现离散型整星隔振系统前两阶的振动传递规律。通过衰减不同的共振峰值的内在规律,讨论该隔振系统动力学参数对振动传递特性的影响,提出离散型整星隔振系统的动力学参数设计原则,为整星隔振器的结构参数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利用振动台对离散型整星隔振系统进行振动试验,表明该隔振器具有很好的隔振性能,验证了动力学参数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在航天器发射过程中,流体粘度随温度变化而改变,流体阻尼器具有不同的阻尼比和共振频率。结合流体阻尼器在整星隔振中的应用,建立发射阶段的热动力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比较不同粘温系数、不同阻尼器参数下的整星隔振秒特性,并对粘性发热的作用进行了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试验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阻尼器温度升高,隔振系统的共振频率发生偏移,共振峰值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STUDY ON SENSOR-BASED CONTROL METHOD FOR HARMONIC DRIVE SYSTEM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 INTRODUCTIONHarmonic drive is a type Of gear mechanism that is very popular for use in robots due to the compactsize, light--weight, high ratio tol'qUe transmission and almost zero backlash, high precision, smoothrunning, lOw noise, capable of transmission in hermetically sealed space.However, harmonic drivesystems suffer from high flexibility, resonance vibration, friction and structural daXnping non-linearit y[ I '2].Therefore, medel-based control, including the feed-fO~ control, co…  相似文献   

15.
主动隔振与动力吸振器的联合减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红灵  张培强  张鲲 《机械强度》2005,27(4):432-435
针对单层主动隔振系统,研究主动隔振对隔振对象振幅的影响。发现存在临界频率,对于临界频率以下的激励,主动隔振会加剧隔振对象的振动。临界频率是阻尼的函数,选择合适的阻尼可使临界频率尽量小,但存在下限。引入动力吸振器能有效降低隔振对象低频响应的振幅,分析表明,对于舰船的低频噪声,主动隔振与动力吸振器联合减振是一种有效的综合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微制造隔振平台振动的模糊广义预测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主动隔振与被动隔振相结合的技术,建立以空气弹簧为被动隔振元件、超磁致伸缩致动器为主动隔振元件的微制造平台6自由度隔振系统及其结构模型。提出一种改进的自适应广义预测控制算法,并与模糊控制结合起来,应用于微制造平台的振动控制中,实现广义预测控制与模糊控制的优势互补。计算机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微制造平台模糊广义预测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鲁棒稳定性、抗干扰能力和时域性能,可在非常宽的频率范围内将由干扰所引起的微制造平台的振动在被动隔振的基础上减少80%左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一个新的非线性迟滞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了一个新的非线性迟滞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导出了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实用表达式。该模型由非线性刚度和非线性阻尼构造,迟滞非线性阻尼力被表示为位移的函数,从而使数值计算变得简单易行,试验中的测量工作减少。模型中的各个参数物理意义明晰,各阶刚度系数能很好地反映系统中存在的线性和非线性特性,而阻尼函数能很好地反映系统的迟滞和耗能特性,运用阻尼函数还可对隔振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干摩擦阻尼、粘性阻尼及高阶阻尼等各种阻尼成分进行有效的识别。  相似文献   

18.
欧拉压杆在超低频垂直隔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卓  李旦  董申  陈明君 《机械强度》2004,26(3):237-241
研制一种新型超低频垂直隔振系统。该隔振系统采用欧拉压杆作为负载弹簧,使隔振系统的被隔振质量与负载弹簧质量之比达到最大,显著地提高隔振系统产生内共振的频率;导出欧拉压杆力学特性及以欧拉压杆为弹性元件的隔振系统固有频率表达式;在平衡位置处采用负刚度弹簧与欧拉压杆弹簧并联,使隔振系统的刚度在平衡点趋向于零,可显著降低系统固有频率,隔振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亚微米超精密车床振动控制系统是一个带不确定干扰的非线性系统,用广义预测控制原理提出了一种数字控制的新方法。该方法克服了一般线性状态反馈控制所存在的由于模型非线性和干扰引起系统动态特性和控制精度变差的缺点。用该方法所设计的电磁作动器能够有效地抑制空气弹簧固有的非线性和电磁线圈反电势所引起的涡流干扰。通过仿真,将该方法与一般线性状态反馈控制相比较,结果证明了该方法使系统具有更强的鲁棒性、更好的动态品质和更高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20.
某机载雷达中晶体振荡器隔振系统弹性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铭 《机械强度》2003,25(4):391-394
从振动对雷达频综器中晶体振荡器的影响入手,分析晶体振荡器在随机振动条件下的相位噪声。并根据某机载雷达所处的恶劣的力学环境和苛刻的安装条件,利用隔振理论,对晶体振荡器隔振系统的弹性特性进行设计。试验证明,对某机载雷达频综器中晶体振荡器的隔振系统的弹性特性研究和对其采取的隔振措施是行之有效的。不仅解决了现有机载隔振系统存在的问题,而且该隔振系统还适用于各种机载雷达的晶体振荡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