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煤机零配件的维护和修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主要介绍了采煤机紧固件松动原因及其松动后造成的不良后果,并特别提出了实用、可行的螺栓紧固件防松方法以及采煤机滑靴、采煤机端盘的修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采煤机械紧固件的松动及防松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采煤机各联接部件紧固件松动原因及其松动后造成的不良后果,并提出了几种紧固件防松新方法。特别是一种液压螺母锁紧新方法,它具有预紧力大,紧固方便,省力,防松效果显著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大量研究表明,紧固件在连接过程中的松动主要是由横向载荷引起。笔者针对连接过程中紧固件存在的松动问题,在深入研究试验台工作原理、组成结构及相关测试试验数据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往返式振动试验方法的振动试验台,通过对试验台的样机测试,可以有效测试螺纹连接的防松性能,对比紧固件防松性能的优劣,并在测试中实时精确地采集紧固件预紧力、振动频率及振动台横向位移等信号,为分析对比紧固件的防松性能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正> 一、概况 ZS紧固件松动剂是一种能使因锈蚀“咬死”的紧固件,如:螺丝螺母、螺栓及绞链、阀件等便于松动拆卸的制剂。由上海无机化工研究所研制成功,效能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经过许多单位应用考核后已通过技术鉴定。 ZS紧固件松动剂是非离子全液型浅黄色液体,经过上海第一医学院劳动卫生系统对白鼠皮肤,白兔眼角膜试验无过敏及刺激反应,对工矿企业、交运、农机、房修等维修操作可以节省劳力,提高劳效又不损坏原件,特别对油轮、井下、有机溶剂等严禁用火场合的维修拆卸锈蚀件还能确保安全,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有推广意义的新产品。  相似文献   

5.
螺纹联接的松动分析与防松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螺纹联接作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联接方式,在工程机械各个行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其松动问题一直是螺纹紧固件的最大难题。针对螺纹联接的松动问题,近年来已经发展了许多种类型的防松方法。从理论上对螺纹联接的松动进行了分析,针对传统的螺纹联接方式,提出了几种新型的螺纹联接方法。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采煤机各联接部件紧固松动的原因及后果。提出了几种紧固件防松新方法。详细介绍了一种液压螺母锁紧新方法,它的预紧力大。紧固方便、省力,防松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液压防松螺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勤 《煤炭技术》2002,21(6):62-63
液压防松螺母是一种新兴的螺纹联结手段 ,是利用弹性变形理论对传统意义上的紧固件进行的一次改造 ,它解决了紧固螺栓松动这一长期未能解决的难题 ,介绍了液压防松螺母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现状  相似文献   

8.
矿用汽车工作条件恶劣,可靠性和寿命要求高,大多单机作业、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会影响生产全过程。常见的故障如平面密封失效——渗漏;螺纹紧固件松动;轴承、齿轮、皮带轮松动跑圈、滚键、磨损;液压管路漏油;本体渗漏;驾驶室焊缝密封不良漏水等等,得到越来越多制造厂家的重视。为了解决这些难题,  相似文献   

9.
丁志勇  马吉生 《煤》2001,10(4):46-47
MG375 / 75 0双滚筒采煤机各大部件之间都采用螺栓紧固联结 ,由于采煤机在运行过程中要切割顶、底板及夹石层 ,机械振动特别大 ,采煤机紧固件经常发生螺母松动 ,降低了采煤机的可靠性。提出了使用高强度螺栓、锯齿形垫片组和新设计制造的偏心螺母这一防松新方法 ,着重介绍了偏心螺母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0.
刘晓波 《煤矿安全》2007,38(12):78-80
通过对紧固件的强度等级、安装、横向载荷及轴向动载荷、强度计算、预紧力的控制及紧固件的放松措施等六个方面的分析,为矿用隔爆外壳紧固件及其放松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干法选煤主机松边链垂度及排煤端底板形状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松边刮板链可能出现的悬垂状态分析,确定出允许松边刮板链悬垂的极限位置,得出了计算该位置松边刮板链悬垂度的公式,并依此确定出了合理的排煤端底板的形状,从而避免了松边链条在排煤端底板上堆积而可能出现卡链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李奋勇  郭生 《中州煤炭》2018,(8):209-214
采用超声波测试方法对北岭煤矿4号煤层主运大巷、回风大巷和405工作面两巷围岩松动圈进行了测量,并对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基于松动圈理论对北岭煤矿4号煤层围岩进行分类,通过对比巷道支护围岩松动圈分类表,从而得出4号煤层所测试巷道围岩分类中,巷道两帮属于Ⅲ类围岩(一般中等稳定围岩),巷顶围岩松动圈介于中松动圈与大松动圈之间,考虑安全因素取大松动圈,在松动圈分类法中,顶属于Ⅳ类围岩(不稳定围岩)。  相似文献   

13.
松散煤体中氧气输运过程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煤氧作用低温自燃理论,分析了氧气在松散煤体中的运动形式,探讨了各种运动形式的控制方程,对氧气在松散煤体中的输运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氧气在松散煤体中主要通过流动空气的携带和自身的扩散来输运。在忽略Soret效应、假定煤体为各向同性的均匀多孔介质等简化条件下,推导出氧气在煤矿井下松散煤体中输运过程的数学模型。对进一步完善煤炭自燃理论、提高矿井自燃灾害防治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巷道开挖后,巷道周边岩体将由于应力集中产生破坏变形,形成松动圈。围岩松动圈的大小直接决定巷道围岩变形控制的难易程度。探地雷达是目前矿山最常用的物探手段之一,基于探地雷达松动圈探测机理分析,对轨道顺槽巷道不同断面位置进行了围岩松动圈探测,巷道围岩松动圈范围在1.1m-1.6m之间。分析测试结果得出轨道顺槽巷道围岩松动圈的分布规律,并对巷道的支护方案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5.
非软顶底板煤巷锚杆支护及围岩松动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巷道围岩松动规律是优化锚杆支护的基础.通过对非软顶底板煤巷围岩松动特征与锚杆支护关系的分析,理论计算了非软顶底板煤巷围岩的松动范围,提出了非软顶底板煤巷锚网索耦合支护方案,运用数值计算分析了非软顶底板煤巷锚杆支护前后围岩松动规律,并对试验巷道围岩松动范围进行了钻孔窥视和超声波探测.结果表明:非软顶底板煤巷围岩松动范围在顶板两角及两帮中部,两帮呈半圆形破坏,顶板呈马鞍形破坏.锚杆支护后,围岩松动范围减小,围岩应力由顶板两角沿两帮向底板两角深部转移,顶底角锚杆(索)耦合支护利于巷道围岩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在煤巷支护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在屯兰矿12501运输巷道内应用PHD-2型松动圈测试仪进行围岩松动圈范围测试,确定松动圈厚度值LP并进行松动圈分类。由测试结果可知,巷道围岩松动圈厚度在1.3~1.5m之间,属于中松动圈Ⅲ类一般围岩,应按照悬吊理论设计支护参数,从而确定适用于巷道地质条件的支护方案。通过对支护方案进行现场试验并监测巷道表面位移量,证明巷道变形量小,顶底板最大移近量小于26mm,两帮最大移近量小于36mm,围岩保持稳定。这表明根据围岩松动圈理论设计巷道支护方式及参数是合理可靠的,为屯兰矿巷道支护设计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诸多经验表明,深部巷道的松动圈的分布特点将对支护设计有重要影响。为确定我国华东某铜矿山隔离矿柱回采时,充填体下新开挖的出矿巷道所需预留的顶板厚度及其支护方式,需要了解巷道周边松动带的范围,确定巷道围岩的不稳定区域。通过对松动圈理论及影响松动圈范围因素的研究,制定合理的松动圈测试方案,利用RSM-SY5声波仪对矿山隔离矿柱巷道围岩进行松动圈现场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沿孔深方向的波速变化曲线(即VP-L曲线)及巷道围岩松动圈范围的截面图;根据松动圈支护理论及松动圈测试结果,对矿山隔离矿柱巷道围岩稳定情况进行研究及分析,并给出支护建议。实践表明,松动圈测试作为岩石内部变形的监测手段,能够全面且真实地反映矿山巷道的破坏情况及其随着回采过程的破坏趋势,可为评价巷道稳定及巷道变形支护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崩落矿岩散体被视作连续介质,从场论的观点出发,系统研究了无限边界条件下崩落矿岩散体移动场的速度场。散体在底部放出口放出过程中,散体移动场中存在散体移动场和散体静止场,且两场在移动边界上必保持连续。在散体移动场中,对于理想散体,速度场为非匀速场和定常场;对于实际散体,速度场为非均匀场和不定常场。在散体静止场中速度场为均匀场和定常场。论文介绍了理想散体和实际散体移动场速度方程,并对散体移动场的速度场特征进行总结和讨论。并进一步对速度场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崩落矿岩散体加速度特征。论文研究全面系统,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松动爆破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长巨 《煤炭技术》2008,27(5):65-66
阐述了松动爆破的机理及理论计算,不耦合装药的机理及装药量的计算,松动爆破炮眼的布置方式;介绍了松动爆破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及效果。  相似文献   

20.
巷道围岩松动圈测试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文基于显德汪矿跨上山开采项目,介绍了松动圈的测试原理、测试方法,测试过程等。得出了破碎巷道合理的松动圈范围,为确定合理锚杆支护参数提供了依据,为相似条件巷道的松动圈测试提供了实践。并介绍了控制松动圈厚度的控制方法,对井下支护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