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基于实测的无线信道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建设WCDMA网络前,为了获得符合本地区实际环境的无线传播模型,提高覆盖预测的准确性,为网络规划打好基础,必须进行传播模型的校正。介绍了利用实地无线信道测试数据修正经典传播模型以估计无线信道的方法和原理、数据采集的基本原则以及如何利用SIMUHNK仿真工具包构建无线信道工作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且可行。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噪声抵消时延估计法(Time Delay Estimation based on Noise-canceling,TDENC)的基本原理,建立了TDENC分析的估计模型;并进行了大量仿真计算和初步海上试验。仿真结果表明:低信噪比且干扰噪声间相关性较强时,TDENC估计延时明显优于常规方法,但其主峰较宽;干扰噪声间彼此相关但信噪比高,估计时延精度则较差。海上试验结果和理论仿真一致。  相似文献   

3.
施炯  蒋挺  周正 《高技术通讯》2011,21(8):797-802
利用最佳屏蔽二进序列偶(PPBSP)良好的循环自相关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PPBSP的OFDM信道估计方法.该方法在发送端,间隔一定数量的OFDM符号后,插入最佳屏蔽序列偶的原序列作为时域训练序列;在接收端,将屏蔽序列作为本地接收序列,计算归一化互相关函数.通过对信道时域冲激响应( CIR)的估计,得到OFDM各个子信道...  相似文献   

4.
徐立洲  丁盛  姜建  王营冠 《高技术通讯》2011,21(11):1129-1134
分析了带有虚拟子载波并采用梳状导频的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系统的信道估计过程中,在使用基于离散傅立叶变换的内插的情况下由于频域导频分布不均匀导致的时域信道响应泄漏的表现形式,针对泄漏造成的信道估计结果不精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域最小均方误差(MMSE)滤波的信道估计补偿方法.该方法通过滤波矩阵的作用补偿了时域信道估计结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MATLAB/SIMULINK交流变频调速系统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流变频调速是目前热门的研究学科之一,依据矢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用MATLAB/SIMUUNK模块搭建了-个转速闭环、磁链开环的交流调速系统,并对控制系统进行仿真研究,通过仿真实验得到了转速、定子线电压、定子电流、电磁转矩4个关键性能指标随时间变化的波形图,仿真结果表明了该设计的可行性,并为交流变频调速的研究开拓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Tian C  Yang Y  Wei T  Zhuo Y 《Applied optics》2011,50(20):3559-3569
The nonnull interferometric method that employs a partial compensation system to compensate for the longitude aberration of the aspheric under test and a reverse optimization procedure to correct retrace errors is a useful technique for general aspheric testing. However, accurate system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are required to correct retrace errors and reconstruct fabrication error of the aspheric. Here, we propose a ray-tracing-based method to simulate the nonnull interferometer, which calculates the optical path difference by tracing rays through the reference path and the test path. To model a nonrotationally symmetric fabrication error, we mathematically represent it with a set of Zernike polynomials (i.e., Zernike deformation) and derive ray-tracing formulas for the deformed surface, which can also deal with misalignment situations (i.e., a surface with tilts and/or decenters) and thus facilitates system modeling extremely. Simulation results of systems with (relatively) large and small Zernike deformations and their comparisons with the lens design program Zemax have demonstrated the correctness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小波分析以及小波分析在动态测试信号的滤波方面的应用原理做了概括,给出了对测试信号进行傅立叶分析和小波分析的滤波结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小波分析以及小波分析在动态测试信号的滤波方面的应用原理做了概括,给出了对测试信号进行傅立叶分析和小波分析的滤波结果.  相似文献   

9.
为内置集成车辆姿态传感器的ESC能够进行完整的功能和故障安全策略测试,提出在硬件在环(HIL)仿真测试技术中融合运动仿真及电磁阀信号检测方法。三维运动转台通过模拟车辆三轴运动实现对车辆姿态传感器的运动激励;液压控制电磁阀信号检测单元通过霍尔传感器直接对线圈磁场强度进行感应,再通过参数标定实现对阀控制电流的准确采集,继而驱动液压调节器模型;基于悬架KC及轮胎动态试验等数据对整车系统模型进行参数化与调校,使之与实车特性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对功能测试内容及各类故障模式进行分析。构建的ESC HIL仿真测试系统平台能够为集成式ESC提供完整的虚拟整车运行环境,开发的测试评价规范可以作为对ESC控制进行评价的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0.
客车转向器支座常因焊缝疲劳裂纹而失效,目前还未能直接测得角焊焊缝处的应力分布和大小。该文将试验测试方法和有限元分析相结合,通过对支座在不同工况下测点的实测应力与有限元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两者之间的误差,由此推算出在最大载荷时支座焊缝处的实际应力分布和大小,其理论误差小于15%。通过优化支座的结构设计,仿真分析结果显示整个支座的最大应力值可降低63%以上,该优化设计方案已经成功地应用到支座的改进设计与生产制造中。  相似文献   

11.
在传热学基础上,分别针对含不同深度缺陷的混凝土和铬钢试件建立了二维传热模型,并从理论上对试件采用瞬时高能量加热,在2ms的时间内对试件表面施加4.8kJ热量.在此基础上,利用大型数值计算软件Matlab对试件表面瞬态温度场进行了计算分析,确定了在瞬时高能量加热下缺陷深度与表面温差的关系及最佳检测时间;同时对不同材料缺陷检测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发现以混凝土为代表的非金属材料,对于距表面10mm以内的缺陷,可以在不到3分钟的时间内检测出;对于金属材料,表面温升很小,只有当缺陷在距表面5mm内,可以进行检测分辨,且对检测时间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测试》2015,(12):87-90
针对电动负载模拟器中采用的一种扭矩合成装置,分析其在不同输入条件下扭矩的合成效率。利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三维模型,通过Parasolid格式将模型转入到ADAMS中,以Hertz弹性碰撞理论为基础,对齿轮之间的接触力进行计算并施加约束,最终建立扭矩合成装置的动力学模型,通过输入不同大小、方向、频率、相位等各种形式的扭矩,得到输出扭矩的动态响应特性曲线。仿真结果表明:仿真值与理论值误差在1%之内,证明该扭矩合成装置在各种不同输入条件下都能高效地实现扭矩合成的目的,所建模型是可靠、准确的。研究结果对装置的使用以及进一步的结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预试验分析的复杂箱体结构试验模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了预试验分析原理和模态测试理论,在此基础上,以某型复杂变速箱箱体为研究对象,建立其有限元模型,进行预试验分析,优化结构模态试验的响应测点数目及位置、激励位置及方向;并进行了锤击模态试验,识别出表征箱体动力学特性的各阶模态参数;通过分析试验所得频响函数和模态置信判据准则(MAC),与预试验分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预试验确定的测点和激励点是合理的,模态试验所识别模态参数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一维仿真软件KULI建立基于结构参数、单体性能参数以及试验数据的整车空调系统瞬态仿真分析模型,对某型汽车整车空调系统降温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并利用其降温试验数据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各风口出风温度、乘员舱平均温度以及降温速率误差满足实际工程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