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评估绝对坐标法射击时计算参数对诸元精度的影响,基于绝对坐标法的计算原理,给出了利用高斯投影正算算法计算目标相对坐标和射击诸元的数学模型,分析了计算参数的误差对射击诸元的影响,并通过设定符合实际的条件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目标航迹向误差、敌我对地航速误差会导致射击诸元误差随推算时间产生累积效应,当上述装定参数误差均值增大1倍,诸元误差达到相同大小所需时间减少一半;射击舰航迹向误差、风流压差角误差均值增大1倍,诸元误差也增大1倍;相同大小的误差均值,射击舰航迹向、对地航速误差相对于目标对诸元精度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
孙强 《兵工自动化》2021,40(7):58-61
为解决舰艇平台影响舰炮诸元计算精度的问题,对舰艇升沉和形变进行研究.根据弹道刚性原理和舰艇形变的特点,建立舰艇升沉和形变影响诸元计算模型,运用仿真方法分析升沉和形变引起的诸元误差变化趋势,提出对射击诸元修正的条件.仿真结果表明:诸元的计算误差随舰艇升沉幅度和形变角的增大而增大、随射击距离的减小而增大,方向瞄准角随射击距离增大而增大,高低瞄准角与射击距离无关.该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高炮火控系统的射击精度,针对高炮火控系统中的数学模型问题,对高炮火控系统中的滤波方法、预测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高炮射击命中概率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找出现行高炮火控系统中滤波方法和预测模型对机动目标命中概率低的原因。通过对机动目标(飞机)俯冲航路的特点以及被保卫目标的信息进行分析,提出一套针对飞机俯冲攻击的数学模型,有效解决了命中概率低的问题。利用靶场飞行试验航路数据对数学模型进行了验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减小计算高炮射击诸元的系统误差,提高对飞机未来点预测的准确性,对提高高炮火控系统的射击精度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炮火控系统的火控精度分析采用VC 实现.分析系统从滤波出的目标航路中向后找到弹丸击中目标时的目标位置,向后周期数为原火控系统解算出的弹飞时间除以数据周期的商.系统对获得的目标数据进行坐标变换、解算偏流和高角,分别求得理论的射击诸元后再进行精度分析.并由此通过对航路、姿态信息的改变及对系统中其它信息的改变,模拟不同空情、不同条件下各参数对系统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气象条件的时空变化对炮兵分队射击精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兆胜 《弹道学报》2010,22(2):103-106
分析了气象准备误差的形成,讨论了气象探测时间与射击时间不一致及气象探测空间与弹丸飞行空间不一致引起的气象诸元误差,分析了这些误差对"连诸元误差"、"连散布误差"、"营诸元误差"、"营散布误差"及对分队射击命中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气象条件的时空变化不影响"连散布误差"和"营散布误差".得到了时空变化对连射击命中概率与营射击命中概率影响的具体数据.  相似文献   

6.
为判定高炮动态射击诸元检飞试验中航路的有效性,在分析火控系统模型和航路弯曲度对射击诸元精度影响的基础上,通过计算航路弯曲度产生的误差,提出一种判定航路有效性的方法。该方法在某型雷达实验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为检飞试验中有效航次的判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求解目标点弹丸飞行时间的一种快速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在保证一定计算精度的前提下,只解一次弹道方程组就可求得未知射角目标点相应弹丸飞行时间的算法,耐不需要在先求得准确射角后再解一次弹道方程组求解。该算法适用于解弹道方程组求解射击诸元方法的解相遇算法。对于活动目标射击时解弹道方程组求解射击诸元。该方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解弹道方程求解舰炮武器系统射击诸元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解弹道方程组求解舰炮武器系统射击诸元的较完整的数学模型。包括根据目标提前点位置只解一次弹道方程求解相应射击诸元及弹丸飞行时间的方法,修正各种非标准弹道条件和发射舰运动以及偏流等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大大减少解弹道方程组求解舰炮武器系统射击诸元的计算量,提高计算速度。  相似文献   

9.
诸元精度与密集度对命中概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兆胜  郭锡福 《弹道学报》2003,15(1):64-68,77
根据火炮武器系统不同的诸元精度与密集度的水平,分别讨论了诸元精度、射程、密集度对弹丸首发命中概率的影响,讨论了诸元精度和密集度对多发命中概率的影响。文中的计算结果可为提高炮兵射击精度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针对装甲突击车的仿真大多将注意力集中在武器系统的功能和操作上,对射击毁伤等方面的建模比较粗略,给仿真的可信度带来了问题,同时对武器系统的效能评估和武器系统论证带来了不利影响的现状,建立了一种较高精度的射击仿真模型,明确定义了射击模型所用到的坐标系及转换关系,并对车体欧拉角计算、射击诸元计算、目标外表面描述、射击线计算、弹丸入射角计算、是否命中目标判断等内容做了详细论述,最后指出了模型在射击诸元计算中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高炮武器系统毁歼概率的计算需要测试连发射击时各发弹丸射击误差的相关性。为满足毁歼概率试验中对射击误差时间特性的测试需求,针对如何测试速射高炮各发弹丸的射击误差相关性的问题,采用真引信实弹对空中虚拟静态点目标射击,用光电经纬仪交汇测量弹道坐标,计算弹道与空中虚拟靶目标的相交坐标及相交时刻,确定射击误差和相关系数,建立了一种高炮对空中静态点射目标射击精度试验方法。在多型高炮试验中的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以满足鉴定试验中对射击误差和误差相关性的测试要求,同时提高了试验安全性,降低了试验实施(协调)难度,加快了试验进度。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舰炮使用一维弹道修正弹射击精度和作战效能,根据舰炮使用一维弹道修正弹射击的工作原理,分析射击误差构成和射击观测特点,将舰炮使用一维弹道修正弹射击误差分为预测误差和修正误差,提出分2步利用目标(或提前点)相对落点偏差进行射击校正的新方法,第1步校正部分修正误差,第2步校正预测误差和第一步未校正的修正误差。以某型一维弹道修正弹为例,采用Monte-Carlo法仿真10 000次。仿真结果表明,按新方法射击校正能够显著提高射击精度。  相似文献   

13.
带扰流片旋转稳定弹制导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杰  刘丹  常思江 《弹道学报》2021,33(1):65-70
针对带扰流片旋转稳定弹转速很高造成运动响应方向与控制力作用方向存在偏差,导致制导方法设计困难的问题,为发展适用于带扰流片旋转稳定弹的制导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速度追踪和参数优化的制导律。根据带扰流片旋转稳定弹的六自由度弹道模型,仿真分析了在制导律作用下弹丸的弹道特性和命中精度。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制导律能够导引弹丸命中目标,满足控制精度要求,可有效减小干扰条件下的落点散布,提高射击密集度,且控制过程中扰流片方位角变化平缓,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14.
针对坦克高射机枪在500 m距离校正后,对一些空中目标射击时射程较近而不能发挥最大威力这一问题,利用真空中外弹道方程式,推导出高射机枪对空中目标射击时射击斜距离与枪目高低角之间的变化关系,得到高射机枪在500 m距离上校正后在不同枪目高低角下射击时的斜距离,并以此分析高射机枪在500 m距离上校正后对空射击时的不足,提出一般情况下采取700 m距离校正及当主要射击敌直升机时采取800 m距离校正的观点。实弹射击结果表明:该校正距离能明显提高坦克高射机枪对空射击命中概率,充分发挥其对空射击效能。  相似文献   

15.
为了为某舰炮弹丸弹底触发引信惯性前冲发火机构对海射击时的动态特性设计和评估提供参考,借助ANSYS/LS-DYNA软件,采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方法,仿真了该弹丸不同落速、不同落角的入水过程,得到不同落速、落角和是否自转等条件下的弹丸入水前冲过载.落速或落角越大,前冲过载越大、过载峰值宽度越小;小落角入水过程中弹丸姿态不稳定,易发生跳弹,使前冲过载减小,甚至消失,并产生较大径向过载;自转对该弹丸入水前冲过载影响较小,可忽略;落速250 m/s、落角5°时的过载是引信惯性发火机构发火准确性设计要考虑的可信极限弹道环境,前冲过载峰值约为287 g,持续时间约为1 ms.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火箭防空武器对空中目标的毁伤能力计算问题,提出一种求解火箭防空武器毁歼概率的简便方法。在假设仅有火箭防空武器破片战斗部毁伤能力参数和射击精度参数的情况下,根据高炮预制破片弹对空中目标的毁伤机理,通过建立火箭弹破片对空中目标的毁伤能力模型,并把火箭弹破片杀伤弹幕尺寸转化为目标在高低和方位方向的附加尺寸,计算对目标的命中概率,建立火箭防空武器对空中目标的毁歼概率模型。以某火箭防空武器为例,计算该武器对空中目标的毁歼概率,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机载光电吊舱进行目标定位的精度,研究吊舱的设备测量误差对目标定位精度的影响,推导了目标定位方程,并建立了目标定位的扩展卡尔曼滤波(EKF)模型.通过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仿真,定量分析了吊舱的测距误差、高低角和方位角误差对目标定位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定位误差可以在2 s的时间收敛到5 m,提高了定位精度和收敛速度;分析测量误差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可为吊舱的精度分配或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张绍军  薛向尧  高云国  王光 《兵工学报》2019,40(5):1030-1037
为检验新研制的光学检测靶标空间静态指向精度是否满足±5′设计指标要求,分析了引起指向误差的各项误差源,利用齐次坐标变换法建立了检测靶标机构的指向误差模型。通过高精度Leica全站仪标定出检测靶标的方位角误差和俯仰角误差,进一步合成检测靶标指向误差。结果显示:在标定域内最大空间静态指向误差θmax=275″、均值θ=165.9″,均方根值σθ=71.5″,满足设计指标但富余量较小。为进一步提升检测靶标指向精度,利用误差模型及标定出的数据样本,采用最小二乘法曲面拟合出误差模型中的各系数,并作为方位角误差与俯仰角误差修正模型。指向误差经模型修正后,检测靶标机构在标定点和特定轨道处的总指向误差均值分别为21.1″和20.9″、均方根值分别为10.6″和7.2″,表明经误差修正后,可很大程度上减小检测靶标的空间静态指向误差。  相似文献   

19.
艾川  周峰  王敏祥 《弹道学报》2022,34(4):61-65
为研究高精度狙击步枪在训练和作战使用时,由于射击导致枪管污染和发热后,枪械再次射击时的射击精度变化情况,以国内已经大量装备的某型7.62 mm高精度狙击步枪为研究对象,制定实验方案,在室内靶场100 m射击距离上,采用精度射击试验台对某型7.62 mm高精度狙击步枪进行射击精度试验,分析枪管污染程度和温度随射弹量的变化规律,探讨枪管污染和发热对高精度狙击步枪射击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射弹量在1个弹药基数内,随着射弹数的增加,高精度狙击步枪枪管内膛污染加重,枪管温度明显升高,但显著低于小口径步枪;无论是枪管污染加重还是枪管温度升高,对高精度狙击步枪100 m射距处的射击精度均无明显影响。用户不需要在1个弹药基数内频繁擦拭枪管,也不需要分别在冷、热枪管状态下进行射校矫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