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舍的小说既具有典型的悲剧意义和深沉的悲剧力量,又具有激愤的控诉力量和强烈的批判精神.以<骆驼祥子>为代表的老舍小说让我们感受到在无奈的心酸中蕴涵着一种期望,感受到在当下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我们应肩负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卢西安·哥德曼是一个被长期忽视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他所思考的哲学主题集中在:作为有限的个体如何实现对于绝对的追求.他所得到的答案就是只能徘徊于一种"怀疑和确定"的悲剧辩证法中.这一思想是他在批判和反思理性主义、经验主义、悲剧观和辩证法等世界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具有自已独特的理论特征.悲剧辩证法不仅是哥德曼整个思想的理论基石,也是其理论中最富特色的地方,其在思想史中应当享有独树一帜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悲剧既可指作为艺术门类中之戏剧悲剧,又可指美学概念的悲剧.自王国维引进两方悲剧理论来研究中国古典戏曲小说以来,关于中国古代是否存在悲剧?  相似文献   

4.
在悲剧话语的叙述中,合适地插入喜剧性话语,不但不会削弱悲剧的痛感,反而能引起更大的伤痛,这会使悲剧的审美效果更加明显,使人们领略到花样翻新的美.在此,就悲剧叙述中需不需要出现喜剧性话语,需要的是什么类型的喜剧性话语,喜剧性话语的介入条件和喜剧性话语的介入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等进行了阐述,以拓宽人们对悲剧的认识面,加深对悲剧多样性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爱情是人生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平凡的世界>中,作者结合自己对人生的独特体验,爱情描写复杂曲折而又感人,纵观全文不难发现,作者赋悲剧于爱情之中,表现了人生的痛苦与不幸.我认为文中那凄美的爱情悲剧既是社会的悲剧,也是个人的悲剧.  相似文献   

6.
潘德舆是龚自珍同时代人物,他与龚自珍同为那个时代孵育的悲剧人物,各自唱响了一曲时代悲歌.但同为悲歌,性质却不尽同,龚自珍表现了那个时代先进人物的深刻的历史性悲剧,而潘德舆则表现了一个正直士子的悲剧,在传统思想的束缚下,他缺少龚自珍那样的锋芒与力量,更多一种失望的愤怨与失落的哀叹.他的诗作风格质实,有自己一定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在莎士比亚的悲剧杰作<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伊诺巴勃斯素以冷静机智著称,是安东尼的得意部下,但他最终的结局却是凄凉的死亡.本文将对其悲剧的成因,主要从其自身性格的弱点与现实政治斗争的严酷两方面进行分析论证,揭示伊诺巴勃斯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威廉·福克纳作品中表现的多种罪恶,已成为他创作的重要特征,也使其常常遭到误解.将悲剧理论与叙事学方法相结合,把作家对罪恶的表现视为其现代悲剧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既借此与悠久的文学传统相衔接,又赋予其鲜明的现代特征."罪恶"在多部作品的文本构成中被赋予多种艺术功能和复杂的意义指向,并借此为作家完成现代悲剧的创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南柯记》反映出了作者一种自我批判的痛苦情绪,是一个产生于自我克服要求的心理悲剧。作品中所蕴含的悲剧意蕴也是汤显祖人生悲剧的写照。作者王政理想破灭后,欲以自由精神超脱俗世,却始终割舍不断一"情"字,因此作品中有出世与入世的痛苦选择。另外作品中的人生如梦思想也加深了作品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屈原美政理想失败的分析,来揭示其主观原因.他的唯美追求、孤高标世以及在与楚国佞臣对立中,楚王重用与见疏中所表现出来的苦闷哀怨,体现出悲剧式的性格特征.他的死是悲剧性格的外化.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小仲马成功塑造了<茶花女>中玛格丽特这个美丽善良的女性形象.人们总是从客观环境方面去探讨她的悲剧缘由,而笔者却企图尝试从她名字蕴藏的花语含义出发,浅谈<茶花女>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12.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部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安娜是这篇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她是一个带有资产阶级个性解放色彩的俄国贵族妇女的典型,也是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中最动人的妇女艺术形象之一.<筻狄亚>是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最著名的悲剧.美狄亚是这部悲剧的女主人公,她是一个激动人心的人物.在欧里庇得斯塑造的一系列妇女形象中,她以其性格力量著称.她们都是有一定教养的女性,都有一颗不羁的心灵,都向往自由自在幸福的生活,但是她们的结局却是悲惨的,造成她们悲剧的原因更是复杂的,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剖析:一、社会环境因素;二、宗教文化因素:三、自身性格因素:  相似文献   

13.
安娜是托尔斯泰笔下一个不朽的人物形象,她最终走向毁灭的悲剧结局.本文分析了造成安娜悲剧的诸种原因,指出悲剧的发生和她的生活时代有关,和她思想深处的矛盾有关,也和她把爱情等同于生活的爱情观有关.  相似文献   

14.
在托尼·莫里森笔下的《最蓝的眼睛》中存在许多悲剧,如佩克拉的悲剧,佩克拉的母亲保琳的悲剧,佩克拉的父亲查理的悲剧,黑人民族的悲剧等。本文从种族歧视、文化歧视和性别歧视等三重歧视的角度对这些悲剧进行分析,意在指出美国社会中的三重歧视是诱发各种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小说中女中人公苔丝悲剧命运的原因,并深层探讨了她的性格特点以及男权意识对她命运的影响,从内在和外在两个角度透视了苔丝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凝视"角度解读布兰琪的悲剧命运.在理想与重生的"凝视"中,布兰琪的新奥尔良之旅试图在看与被看的辩证交织中重新构建自身的身份:一个具有南方优雅与北方强力的新女性.然而在北方工业社会的强力和男权社会的强势等双重压迫下,她的身份重构的希望破灭了.布兰琪由此成为西方文学史上一位理想精神被现实社会扼杀的悲剧典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西方悲剧在主人公选择、剧情冲突和结局设计等方面的差异对比,发现中西方悲剧精神的不同主要表现为:中华民族的悲剧精神因源于"苦戏"而主要体现为国人对人与人关系的伦理道德批判和对人与自然高度统一的追求,个体自主意识较弱;而西方各民族的悲剧精神起源于"酒神"赞歌,个体自主意识较强,其所追求的和谐往往以牺牲个体为代价,体现了西方人对历史与人伦、理性与感性永恒矛盾的反思.  相似文献   

18.
严歌苓的小说<谁家有女初长成>叙述了被拐卖农村女孩潘巧巧杀夫的悲剧故事.严歌苓以她独特的视角摆脱了善恶的道德评判,建构了细腻温情的人性呵护空间,为读者呈现了女性在生存困境与伦理困境中的自我拯救.从解读潘巧巧的悲剧命运入手,通过论说悲剧背后的原因,进而讨论严歌苓的女性关怀.  相似文献   

19.
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与中古中亚时期的<法尔哈德和西琳>体载、创作时空、背景、情节等都有很大不同,我们从两部作品中的不同之中找出相通之处--命运悲剧作为桥梁来比较两个作品的异同,并且从中找寻作品所反映的现实意义,浅析人类发展的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中国歌剧在悲剧审美的观念上与西方审美有着很大的差异,而如何把握悲剧的标准,是进行审美评价和审美升华的基础。只有明确到中国悲剧题材歌剧主人公音乐形象的本质审美特征,观众才能在歌剧欣赏中理解中国悲剧题材歌剧的深刻内涵,达到与作品与演员的共鸣,达到悲剧题材歌剧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