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州建设》2005,(3):11-16
中国消耗了世界1/4的混凝土.汇集了2/3的高吊车.已然成为最引人瞩目的建筑市场和新建筑舞台。越来越多的国外建筑师将目光转向了中国。联系到刚刚结束不久的北京建筑双年展,外国建筑师已经不拘泥于大型地标建筑.对于住宅.甚至室内设计也抱有极大的热情。目前,很多开发商都已聘用国外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取得了商业的成功。国内开发商是否会更喜欢选择国外的建筑师做项目?  相似文献   

2.
杨洲 《中外建筑》2009,(2):56-58
合作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关键词。 有人开玩笑说现在各地的建筑设计院已经快成为“施工图配合院”了,很多发达城市的大设计院都在配合国外建筑师做施工图,我们很多有影响的大型建筑都是由国外建筑师提出创意,国内的建筑设计院和建筑师来配合。从建筑来看:金茂大厦、国家大剧院、“鸟巢”、CCIV新址、上海交通枢纽、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从地区来看: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似乎都是这个模式。  相似文献   

3.
早有专家提出,城市建筑的主导者应该是建筑师,而不是开发商。如今,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建筑师在与政府部门和开发商的“磨合”中逐渐占有一席之地。然而遗憾的是,根据这两年统计,90%的高端设计给国外设计师拿走了,并且国外设计机构也开始进入中端市场。因此,广大中国建筑师目前正处于腹背受敌的状态:既要耐心与开发商过招,又爰西对国外建筑师的不平等竞争。其话语权岌岌可危。 “在中国,建筑师名不正、言不顺,现在人事部门的职称系列中唯独没有建筑掘豇潮来什么建筑师的话语权?” “还没累死,先被气死!在强大的资本强权和行政强权面前,多数建筑师唯有妥溉否则将被饿死!” “造成今天城市千城一面、千街一面的的责任,至少60%不在建筑师!”  相似文献   

4.
吴钢访谈     
■关于WSP范:建筑师事务所在国内尚属于一种非主流的形式,WSP作为一个创作集体,以鲜明的作品风格引起大家的关注,你们是在什么背景之下走到了一起,你们的目标又是什么呢?吴:我们认为建筑师事务所是建筑师在一起工作的最好方式,有很多优越性,国外大部分都是中小型的专业事务所,很多世界知名的事务所也是中小型的。我们事务所的4个主设计师有着共同的经历,都是在国内接受了大学教育,之后又在德国或法国留学,并都有较长的国外设计工作经历,因此我们了解国内外的情况。我们回国来的目的其实非常简单,我们就是想做一个建筑师…  相似文献   

5.
早有专家提出,应该由建筑师主导城市建设,而不是开发商。如今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建筑师在与政府部门和开发商的“磨合”中,逐渐占有一席之地,但遗憾的是,这个空间基本上被国内少数知名设计师和众多国外设计机构所占有,因为近两年国外同行几乎囊括了北京具有影响力的大型共建项目,成为高品质、国际化的“标配”。因此广大中国建筑师目前处于腹背受敌的状态:既要耐心与开发商过招,还要面对与国外设计师的不平等竞争。其话语权岌岌可危,  相似文献   

6.
《城市环境设计》2010,(4):15-15
彭礼孝:您认为中国建筑师现阶段面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崔愷: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建筑师多年来一直处于极度忙碌之中,完成产值的压力和对改善个人生活的诉求使之不断追逐设计商业化的价值。另外由于近年来国际化浪潮的影响,国外设计师主导国内重要建筑设计的状态,也让中国建筑师处于无奈和失落的境地。因此,国内建筑师现阶段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面对自我,如何重新找回自我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崔愷: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左右左实际上是我们前进时喊号的一种方法,说明我们中国的建筑师正在前进。但是,左右左又描述了一个方向,就是出左脚的时候是向左偏移,出右脚时是向右偏移。实际上中国建筑在近些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当中,确实也处于这样一种多向的摇摆状态。早期大家讨论的是民族形式与现代建筑之间的关系,这些年受到国际建筑潮流全球化的影响,我们又非常开放,甚至很多国外的建筑师到中国来做设计,给我们的设计师很多的启发和冲  相似文献   

8.
周琦 《建筑与文化》2012,(12):13-13
真正意义上西方概念下的中国建筑设计师群体出现不过百年,这一百年中的成长历程是曲折的。但目前为止中国建筑设计师的地位与同时代的外国建筑师相比,不论在劳动强度、设计质量和艺术表现形式上都有较大的距离,原因何在?当下的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新建筑舞台。但在其中能够有多少中国建筑师真正参与我国自有建设项目的原创设计,受到应有的尊重并得到公平的待遇?中国建筑师群体应该如何认识自身优势和缺失?为何已经走入正轨的建筑学教育没有持续的培养出世界水平的建筑人才?外国建筑设计在中国还能走多远?  相似文献   

9.
行业信息     
携手绿色幸福启航可耐福携手建筑师百人欧洲项目考察11月15日,全球领先的建筑材料生产商德国可耐福公司启动了以携手绿色,幸福启航为主题的百人欧洲考察项目。此考察团由近百名国内建筑设计师和工程师组成,对欧洲的先进建材技术与应用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深入考察,目的是让中国建筑设计师们零距离了解国外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朱小地 《建筑》2004,(6):88-88
中国做设计都会考虑当地的文化传统和自然环境,这样的见解未免太天真了。我曾经与很多国外设计公司的建筑师就项目的合作设计有所接触。每每在方案讨论的时候,年轻一代的中国建筑师完全能够与国外建筑师共同工作并没有明显的差距,甚至有些时候方案的立意是由处于配合角色的中国建筑师来完成的。在一次与德国法兰克福OWP设计公司的ThomasObbeck先生一起参加过某一方案讨论会之后,他对组织者提到与会的国内建筑师时说:“你们中国有这样好的建筑师还要我们来干什么”?后来我听到此说法,一点都没有因受到好评而欣喜,反而心中泛起一片苦涩。改…  相似文献   

11.
要闻版     
中国最前卫别墅将赴水都威尼斯参加双年展 今年3月北京红石公司在八达岭水关长城的“建筑师走廊”召开新闻发布会,董事长潘石屹宣布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建筑师走廊”已经接到威尼斯双年展组织者的邀请函,将于今年9月赴世界著名水城威尼斯参加本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建筑展。 “建筑师走廊”是由京城著名房地产开发商潘石屹和张欣夫妇发展的。这个项目汇集了来自亚洲不同国家和地区的12位优秀青年建筑师共同参与设计,由香港著名建筑大师严迅奇负责总体规划,并由国内著名艺术家艾未未先生担任景观设计师。一期共有12栋建筑,包括一个…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中国的建筑师,还是外国的建筑师,他们所从事的工作都是为城市创造最佳的室外、室内环境。大量的作品、实例所反映的都是他们为了别人生活工作的幸福安宁、舒适宜人而进行的设计,那么对于设计师自身所处的环境设计,虽然以往文章中介绍得不多,或者说是我们不太经心注意,但确确实实可以说,设计师们时时刻刻在观察、调整自己的环境,给自己创造最佳的生活工作场所。这也算设计师们“名副其实”的行为吧。这里我们例举几个设计公司的室内设计,了解一下设计师们是如何创造自己的办公环境的。  相似文献   

13.
《建筑与文化》2016,(10):0-0
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是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的分支机构。专委会由著名建筑师、室内设计师、陈设设计师、艺术家等组成,分设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分常务理事和理事),会员(分高级设计师、设计师、助理设计师)和预备会员。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致力于陈设艺术原创、设计研发,实践的个人和单位自愿参加组成的专业性文化学术团体,搭建陈设艺术产品博览、交易、国际合作平台。
  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是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的分支机构。专委会由著名建筑师、室内设计师、陈设设计师、艺术家等组成,分设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分常务理事和理事),会员(分高级设计师、设计师、助理设计师)和预备会员。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致力于陈设艺术原创、设计研发,实践的个人和单位自愿参加组成的专业性文化学术团体,搭建陈设艺术产品博览、交易、国际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旧楼的改建项目,从建筑外形到室内空间,都由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用独特的设计语言进行了巧妙的修饰,我们把它称为模型空间。  相似文献   

15.
汪猛:照明设计不仅是电气工程师的事,更应该是建筑师或室内设计师的事。建筑师或室内设计师中一部分对建筑物理、建筑心理、建筑生理更关注的人完全能够独立出来做照明设计。这样才能有机地把建筑专业与电气专业结合在一起。 三年前,中国照明学会就开始筹划照明设计师的资格认证问题。今年9月3号,中国照明学会正式成立了教育与培训工作委员会,开始筹备中国照明设计师职业资格的认证工作。  相似文献   

16.
我们曾就乌托邦建筑的话题,与多位建筑师进行了讨论,话题的起因有两点,一是从建筑的层面,当代的建筑(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是否都只是一些临时性(Temporary)的建筑;二是从建筑师的层面,许多的大楼不再是由那些回顾过去的建筑师设计,而是由那些善于从他们的内心寻找灵感的建筑师设计.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是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的分支机构。专委会由著名建筑师、室内设计师、陈设设计师、艺术家等组成,分设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分常务理事和理事),会员(分高级设计师、设计师、助理设计师)和预备会员。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致力于陈设艺术原创、设计研发,实践的个人和单位自愿参加组成的  相似文献   

18.
《建筑设计管理》2012,(10):9-10
中国美术馆新馆的竞标有了结果,新馆设计方案由让.努维尔夺得。这是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向记者确认的。这意味着,又一座中国的国际性建筑将由国外建筑师操刀主持设计。2008年至今,对城市公共建筑的"国际风"现象的讨论,因一座座巨大建筑的诞生,几乎从未停止过。现象背后,国际建筑师的设计会给我们的城市带来怎样的变化呢?中国的国际性建筑是国际建筑师的试验场,这样的论  相似文献   

19.
讨论建筑创作问题的目的是为了繁荣建筑创作。那么我们就应该首先回顾一下过去,总结出它的经验和教训,然后展望一下将来。 贝聿铭说,有两种建筑师,一种是写书的,一种是搞设计的。两种建筑师都很重要。在我国,建筑理论的注意力大都放在介绍国外的建筑师与建筑流派上,至于评论本国自己的建筑师和作品都比较少。因此,对国内建筑有权威的评论家可以说是没有。到目前为止,比较全  相似文献   

20.
随机采访: 我觉得不错,对我们一直做设计的是有一些启发的。并不是他们认识到的问题,而是他们表达的方式,因为建筑和艺术是都是视觉形象艺术,表达方式上有相通之处。感觉我们的建筑教育一直没有与艺术有更多的关系,建筑师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受的艺术方面的教育和训练太少,总的说来建筑师们的作品缺乏想象力,显然是只会使用建筑语言,与国外的建筑师相比也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