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叙述影响棉籽油冬化过程的主要工艺参数及可选择范围.在棉籽油冬化操作中,冷却结晶的降温速率可以采用二段式,也可以采用一段式.采用一段式冷却结晶工艺,只要精炼棉油的初始温度大于21.5℃、平均降温速率不大于1.8℃/h、结晶温度低于8℃、结晶时间不小于46小时,冬化后棉籽油的冷冻试验均能合格(0℃下,5.5小时透明).  相似文献   

2.
糠蜡的提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糠蜡是米糠油精炼时分离出来的一种副产品.米糠油中含蜡2~4%,由于糠蜡本身毫无营养价值,且含于油中影响油的质量,因此精炼食用米糠油时要求将蜡质全部脱除.工业上脱蜡的方法都是采用“冷滤”法,当米糠油温高时蜡质溶于油中呈现透明,但油温降低时米糠就析出悬于油中,使油呈浑浊状态.一般毛糠油25℃左右就开始发浑,并且在缓慢搅拌中析出的晶体越来越多.控制此种温度过滤,即可分离蜡份.  相似文献   

3.
正法国工业设计师Maxime Louis-Courcier设计了一款"编织空调",不用通电就能让房间降温,还能像毯子一样卷起来。这款空调采用高导热复合纱和一根根拇指粗细的管道编织而成,排列方式就好像织布一样。其管道暗藏玄机,内置有相变材料(PCM)——生物基脂肪酸。这种材料在温度上升时会熔化吸收热量,这样一来,房间的温度自然就会降低。吸收热量后,相变材料就会变成透明,通过颜色  相似文献   

4.
为制备风味品质较优的小榨花生油,在不同炒籽条件下处理花生仁,压榨制备小榨花生油。对小榨花生油进行感官评价,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分析炒籽条件与小榨花生油风味类型的相关性,并对小榨花生油风味物质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炒籽温度低于160℃时小榨花生油呈生香味、甜香味,风味弱,在炒籽温度160~165℃时呈甜香味、熟坚果味,在炒籽温度170℃时开始表现出煳味,并且随着炒籽温度的升高煳味增大;当入炒水分由4.09%升高到7.12%时,小榨花生油的风味类型没有明显改变,风味强度略有增加;在炒籽温度145~160℃条件下,醛类和吡嗪类化合物为主要呈味物质,在炒籽温度165℃以上时,吡嗪类化合物是最主要的呈味物质,并且随着炒籽温度的升高,吡嗪类化合物占比呈现逐渐增加趋势,醛类化合物占比呈现逐渐降低趋势;在入炒水分4.09%和7.12%、炒籽温度145~175℃条件下,风味物质总量分别为15.7~43.2 mg/kg和11.5~39.8 mg/kg。综上,选择165℃的炒籽温度,可得到具有较好风味品质的小榨花生油。  相似文献   

5.
烘烤温度对水酶法提取花生油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水酶法提取花生油工艺中烘烤温度对花生油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烤温度对花生油水分及挥发物、不溶性杂质、折光指数、皂化值、酸值、脂肪酸组成以及共轭三烯烃含量的影响较小;烘烤温度越高,花生油色泽越深;花生油过氧化值与共轭二烯烃含量随着烘烤温度的升高先变化平缓,在160℃后显著降低;相同烘烤温度下水酶法制得的花生油与压榨法相比,水酶法制取花生油的过氧化值和共轭烯烃含量较低;花生油中维生素E含量随烘烤温度升高先减少后增加;经190℃及以上温度烘烤过的花生仁所提取的花生油具有浓郁香味.  相似文献   

6.
对非保温植物油油罐油温变化规律进行探讨。在立式拱顶非保温植物油油罐内安装多点测温系统,通过对采集的温度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季节环境下油罐不同位置的油温变化情况,探讨油温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同一水平方向上,油温的差异较小,油温差异主要体现在垂直方向;外界环境通过罐体对油温产生影响的程度依次是罐底罐壁罐顶。  相似文献   

7.
利用微波工作站实时测定微波加热时油脂升温情况以及不同冻藏时间的油脂经微波复热时的温度变化情况,考察了微波复热过程中油脂的种类和冻藏条件对油脂温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等6种植物油微波升温特性有差别:葵花籽油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升温较快;花生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升温较慢。置于-20℃冻藏1d后,6种油脂微波复热曲线均会呈现S型,而且凝固点高的花生油复热最慢,到达0℃所需时间最长。将大豆油分别置于-20℃和-30℃连续冻藏一个月,冻藏温度越低对油脂微波复热温度变化影响越小,复热曲线越稳定;在同一冻藏温度下,冻藏时间越长对油脂复热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8.
鲜果草莓     
原料:土豆500克 胡萝卜500克 花生油50克 白糖200克 熟芝麻、香油各少许 芹菜叶少许 制作:1.将土豆洗净去皮上笼蒸熟捣成泥状; 2.锅烧热下花生油,六成油温时放入土豆泥加入白糖炒至翻沙,装入盘中堆成草莓果坯; 3.胡萝卜洗净切成指甲片,用开水焯一下,泡于糖水中,然后一片一片地叠码在土豆泥上,稀疏地撒上熟芝麻; 4.将芹菜叶用开水焯一下,在盘中点缀作草莓  相似文献   

9.
浓香花生油的生产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生产浓香花生油的生产工艺、机械设备、市场前景、经济效益和花生油的营养价值等进行了充分地论述。说明花生油具有香味浓郁、色泽清流透明、胆固醇含量低、营养价值高、烹调时油烟少及市场需求量高等特点。而且生产浓香花生油工艺简单,只需在机榨二级油的基础上添加1台烘烤设备和投资项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温度敏感型眼用即形凝胶产品的性能.方法 测量试验品及不同泪液配合比样品的动力黏度、试验品的相变温度及热可逆性,评价其流变学特性以及与温度的关系.结果 试验品的动力黏度在30℃以上时随温度升高迅速增加,37℃左右达到定值.随着人工泪液配合比增高,样品凝胶化温度逐步升高,温度升至30℃以上时试验品具有显著的成凝胶性能;成凝胶后温度降至25℃以下即可恢复原来的液体状态,缩小了相变范围,有利于产品使用和贮存.结论 试验品的流变学特性、凝胶化温度、相变温度、热可逆性等特性均较好,具有温度敏感型即形凝胶剂型的典型特点,优于国外专利产品.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微生物在地沟油鉴别领域的应用,采用地沟油精炼技术对地沟油进行精炼,并从地沟油中分离获得8株真菌,其中发现菌株DGY03能够在地沟油培养基上快速生长繁殖,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以及采用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进行鉴定。同时进一步探讨了菌株DGY03应用于地沟油鉴别领域的可行性,观察并比较其在地沟油和四种食用油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速度、菌落长势以及培养基颜色变化等特征。结果表明,该菌株的菌落形态和显微结构与曲霉属基本相同,其ITS序列与Aspergillus tubingensis的同源性达100%,确定该菌株为塔宾曲霉(Genbank登录号:MF186869)。菌株DGY03在地沟油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速度和菌落长势明显优于其它四种食用油培养基,其在地沟油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速度为0.64 cm/d,而在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花生油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速度分别为0.21、0.28、0.24、0.29 cm/d。由此初步推断,利用菌株DGY03作为指示菌鉴别地沟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香椿,对香椿进行深加工,采用新鲜香椿芽和食用油为主要原料,按一定比例加热制作香椿调味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烫漂温度、烫漂时间、食用油品种、香辛料使用量、浸提温度、浸提时间以及香椿芽与食用油的比例等因素对香椿调味油品质的影响,得出制作香椿调味油的最优条件为:烫漂温度95℃,烫漂时间2 min,选用大豆色拉油,香辛料与油的比例1∶150,浸提温度140℃,浸提时间6 min,香椿芽与油的比例1∶4。按以上条件制得的香椿调味油色泽深金黄,香气浓郁,滋味突出,能够满足消费者的调味需求。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过滤过程中添加滤油粉对棕榈油煎炸品质的影响。实验表明,滤油粉可使深度煎炸的油脂透光率明显升高,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棕榈油的氧化稳定时间;在煎炸过程中适当使用滤油粉,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棕榈油的使用时间;但滤油粉不能使深度煎炸的棕榈油品质发生显著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花生油脂体的破乳率,采用复合植物水解酶提取花生油脂体,并在研究花生烘烤温度及粉碎时间对花生油体稳定性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花生油脂体进行破乳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在粉碎时间为10 s时所得到的花生油脂体的粒径最大,继续增加粉碎时间则油脂体的粒径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此外,随着烘烤温度的增加油脂体粒径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p<0.05)且粒径分布由双峰逐渐过渡为单峰状态。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到木瓜蛋白酶破乳的最佳条件为:酶解温度58 ℃,料液比为1:3 (w/v),酶浓度为1400 U/g,酶解时间为3 h,在此条件下花生油脂体的破乳率为93.44%±0.82%。优化后的木瓜蛋白酶破乳工艺清油得率较高,安全可靠,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花生水剂法提油过程中容易形成大量乳状液导致花生清油提取率降低,这可能与其原料特性密切相关。本文探究了花生种类、花生浆储藏条件和花生红衣对花生清油提取率的影响。首先比较了四种不同种类花生的水剂法清油提取率,并通过制备花生蛋白模拟乳状液比较其乳化性质。将花生浆在不同温度下放置0、2、4、6、8 d,进一步以0.5%吐温20溶液(水作为参照)提取花生油脂。结果表明,大白沙(陈)花生的水剂法清油提取率最高,蛋白乳化性质较好。采用纯水或0.5%吐温20溶液提取,花生浆合适的储藏时间(2~6 d)和储藏温度(室温或37℃)能促进油脂相互聚集并最终提高花生清油提取率;但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吐温辅助破乳的效果有所降低。经过烘烤脱红衣处理后,花生清油提取率显著下降(P<0.05)。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鸡枞菌,对鸡枞菌进行深加工,采用鸡枞菌和食用油为主要原料,按一定比例加热制作鸡枞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食用油品种、香辛料、浸提温度、浸提时间以及鸡枞菌与食用油的比例等因素对鸡枞油品质的影响,得出制作鸡枞油的最优条件为:选用大豆色拉油,添加香辛料,浸提温度140℃,浸提时间4.5 min,鸡枞菌与油的比例1∶6。  相似文献   

17.
遮光对花生产量、成熟饱满度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苗期、结荚期和饱果期遮光试验(分别遮光0%、27%、43%和77%),研究遮光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遮光均造成减产,苗期遮光27%和43%处理减产较小差异不显著;结荚期和饱果期遮光减产严重差异显著,减产原因是降低了单株结果数和成熟饱满度.苗期遮光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小,结荚期和饱果期遮光影响较大,出口果和仁出成率均降低,子仁含油量分别降低0.4%~2.0%、0.6%~3.2%、1.6%~6.0%,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小幅增高.典型样品含油量比随机样品分别高0.7%~2.6%、0.7%~3.4%、0.7%~4.9%.营养含量和成熟饱满度相关极显著,说明通过栽培措施提高成熟饱满度的途径改善花生产品质量有很大潜力.苗期遮光对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小,说明麦套花生是扩大花生发展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8.
花生水酶法蛋白质提取及制油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以纤维素酶为主体包含果胶酶的复合酶系处理花生水剂法制油过程中碾磨后的油料,能显著提高花生油收率及花生蛋白得率。经优化实验得出酶处理的最适参数为:加酶量0.3%,酶反应时间4h、pH6.4、温度49℃。  相似文献   

19.
超临界CO2萃取花生油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低温下花生油的超临界萃取技术,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花生粉碎粒度、CO2气体流量等因素对花生油萃取率的影响,采用均匀实验方法确立花生油超临界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9 MPa,萃取温度59℃,物料粉碎度20目,气体流量30 kg/h,萃取时间为2 h.在此条件下,花生油萃取率可达95%以上,花生油品质较好,清香味纯正,花生粕的蛋白活性保持率可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20.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frying oil's physical properties on heat transfer,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oil viscosity were measured for combinations of oil type, temperature, and condition. the lumped capacity method for heat transfer in a high thermally conductive metal gave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A capillary viscometer in a convective air heater provided viscosity data at frying temperatures. Frying time and oil temperatu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viscosity. Oil viscositi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between fresh and 12 h frying oil or 12 and 24 h frying oil, while between the remaining frying times the oil viscosities we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Corn oil viscosity showed the greatest increase over 36 h and the highest correlation between viscosity and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0.95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