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木根  王力  刘万强 《丝绸》2002,(9):30-32
(续上期 )3 鲜茧处理3 1 铺茧(1)每个箔铺茧量为 4 5 0 0g ,铺茧厚度为 1 5~2 0粒 ,茧应铺松、铺匀 ,四周稍厚 ,中间稍薄。(2 )铺茧完毕后 ,依次将茧箔插放在茧车上 ,准备进坑。(3)对备用茧车少且无茧架的茧站 ,为了衔接鲜茧进 (出 )坑 ,可将铺好鲜茧的茧箔临时码成长排“品”字形 ,两箔之间压头 10 0mm ,每排两端使用“丁”字搁架 ,茧箔堆码高度不超过 6层。3 2 鲜茧堆放[5]收进的鲜茧力求尽快在箔上铺茧进坑 ,如不能立即进坑的 ,可采取篮堆或架堆。(1)篮堆时茧篮盛茧八成 ,篮心刨成“凹”形 ,茧篮对角线排列 ,成“品”字形堆叠 ,…  相似文献   

2.
王力 《丝绸》1992,(4):16-18
从技术系统工程的观点出发,针对蚕茧烘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质量的中心环节,建立了适用于茧站现阶段生产实际的蚕茧烘炕综合配套技术。该配套技术工程包括两个部分内容:(一)采用鲜茧篮堆,热风烘茧,一次干工艺配套技术;(二)研制开发蚕茧热风干燥系列设备。通过广泛实践证明,该配套技术投资少,易推广,达到了保护茧质,提高干茧解舒和出丝率,省工节能,提高工效,增大烘力等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3.
李元喜 《丝绸》1999,(1):54-54
(续上期)问:蚕茧干燥有哪几种形式及其效果如何?答:蚕茧干燥有一、二、三次干燥形式。一次干又称直干法。它是将鲜茧一次干燥成适干茧。优点是色泽好,新茧有绪率高,人为下脚茧少,劳动力、燃料消耗少。二次干又称再干法。它是将鲜茧经两次干燥而成适干茧。第一次(称头冲)处理成烘率为60%~65%,称为半干茧。经一段时间堆放还性,再第二次(称二冲)干燥成适干茧。三次干是将鲜茧三次干燥成适干茧。第一次处理烘率为80%左右,叫杀蛹茧,堆晾一段时间,作第二次处理烘率成50%~55%,称老半干茧,再堆放还性,最后进行第三次干燥成适干茧。从保护茧质要求…  相似文献   

4.
作者通过实测找出鲜茧在堆放期间吸放湿与堆放环境和时间的关系及对生丝质量的影响,并利用这一性质改善低级茧的生丝清洁与净度。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鲜茧前处理方式对生丝性能的影响,选择干茧、冰冻茧为研究对象,采用真空渗透、煮茧(不煮茧)、立缫工艺生产35dtex(30/33D)生丝,按照织造要求进行浸泡处理,测试生丝的性能。结果表明:干茧生丝、鲜茧生丝的抱合性能良好,平均抱合次数均超过100次;浸泡处理后,鲜茧生丝丝胶稳定性较差,其抱合力下降幅度较大;鲜茧经过煮茧工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生丝的抱合稳定性;干茧生丝、鲜茧生丝及其浸泡后生丝的结晶度、取向度相差不大;干茧生丝、鲜茧生丝及其浸泡后生丝的断裂强度均超过3.5cN/dtex,能满足基本的织造要求。  相似文献   

6.
对传统的缫丝工艺进行了改进尝试,提出鲜茧无烘茧无煮茧的一步缫丝工艺,该工艺缩短了缫丝工艺流程,提高了茧的解舒和生丝等级,降低了成本。同时对鲜茧直接缫丝需要的条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论证了鲜茧直接缫丝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现行工艺所缫鲜茧丝在织造时不耐磨、易发白、起毛的现象,以同一产地的蚕茧为原料,分别采用鲜茧不煮茧、鲜茧煮茧、干茧煮茧工艺缫制生丝,对所缫生丝的各项质量指标和原料消耗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浸渍前后的拉伸性能和抱合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对鲜茧进行煮茧工艺处理后,可明显提高浸渍后的抱合性能,满足高速织机织造要求,相比同庄口干茧丝和鲜茧不煮茧缫丝所耗原料成本最低。  相似文献   

8.
桑蚕茧不同干燥工艺对茧丝质量及品质评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绸》2019,(12)
为探究不同干燥工艺对蚕茧质量和品质的影响,制定蚕茧加工领域亟需的蚕茧干燥技术与蚕丝品质评价技术规程,对供试的桑蚕鲜茧采用不同干燥工艺处理,比较鲜茧、半干茧、干茧及过干茧4个试验组的蚕茧与茧丝质量指标,即解舒率、茧丝纤度、清洁、洁净、万米吊糙次数及生丝表面观察和红外分析,评价不同试验组的蚕茧与茧丝品质。研究结果表明:鲜茧缫丝可提高解舒率,减少万米吊糙次数,但鲜茧生丝的表面丝胶颗粒更加明显,恰当的烘茧工艺处理更有助于补正茧质,提高生丝品位。  相似文献   

9.
烘茧工艺中,决定鲜茧干燥速度和干茧品质的主要条件是烘茧温度、热空气的相对湿度(简称湿度)和流速等三项工艺参数. 我院前几年在烘茧基础理论研究中,曾就烘茧温度、热空气流速两项对于鲜茧干燥速度、干茧品质(解舒)的影响,进行过多  相似文献   

10.
文摘天地     
《丝绸》2000,(6)
001103 执行烘茧方针 提高蚕茧解舒/陈万荣/四川丝绸,2000,No1,19~20烘茧中各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都会使蚕茧解舒变劣。茧站在烘茧过程中必须严格按技术规则操作,这些规则为:鲜茧处理要及时,推广篮堆法;半干茧烘率要一致,还性要适当;全干茧适干程度要均匀;供温排湿要合理等。001104 隔条珠球绸针织面料的研制开发/李志民等/现代纺织技术,2000,No1,19~20介绍了绢丝针织产品珠球绸和隔条珠球绸的设计与编织过程,其中包括织针排列图、编织工艺图和上机三角工艺图。001105 真丝结子绸的研制/宋远丁/山东…  相似文献   

11.
刘木根  王力  刘万强 《丝绸》2002,(8):14-16
运用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原理,采用标准化工作方法,结合生产实际,研究制订了重庆市蚕茧收烘技术操作方法。文中介绍了其中的收烘工作准备、鲜茧收购、鲜茧处理、蚕茧干燥、干茧处理、考核评比办法等内容。  相似文献   

12.
邢秋明  丁海洋 《丝绸》1996,(9):43-44
对在新形势下执行GB9111-88《桑蚕茧(干茧)检验方法》及GB9176-88《桑蚕茧(干茧)分级》两个国家标准过程中出现的抽样代表性问题、漏选下茧时的处理方法、定级中的问题以及与鲜茧标准衔接的问题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蚕丝业组织形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许莹  曹利 《丝绸》2000,(8):3-6
由于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具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它们所对应的组织形态是不同的,企业是工业生产的主导性组织形态,农户家庭是农业生产的主导组态形态,栽桑养蚕活动属于农业生产,缫丝属于工业生产,农户家庭和企业分别是它们所对尖的主导性能组织形态。因此文章认为:利用合作制,既是一种可能的,又是一种可行性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14.
王力  李建国 《丝绸》1996,(1):18-21
围绕着影响干壳量检验的相关因素,以试验调查为手段,探索了干壳量与出丝量的关系、雌雄蛹茧与干壳量的关系、同一鲜茧抽样机率与干壳量的关系及毛脚茧化蛹过程中的重量变化等方面的问题,可为制定和完善干壳量检验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并对干壳量检验提出了以粒茧干壳量定等,以0.3g干壳量划级,对内印内染茧调减鲜茧上车率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天蚕茧层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涛  滕瑛 《丝绸》1991,(1):19-20
用红外光谱法研究天蚕茧层丝蛋白结构,发现新的天蚕茧已有某种程度被氧化,且河南天蚕茧比东北天蚕茧氧化更甚;用柞蚕茧氧化实验证明了天蚕茧1530cm~(-1)谱峰强度降低的原因和1320cm~(-1)、770cm~(-1)两谱峰的由来,并对后面两个谱峰给予了归属;建立了桑蚕、柞蚕和天蚕茧丝蛋白鉴别的红外光谱方法。  相似文献   

16.
许逊 《丝绸》1994,(12):29-31
本文就上车率、茧质、煮茧缫丝技术与管理三因素对鲜茧出丝率的影响作了定量分析,并提出了提高上车率、改善茧质和提高煮缫水平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桑蚕茧(鲜茧)分级及检验方法,是四川第一部桑蚕鲜茧地方标准。它以仪测为手段,快速、准确为目标,以出丝量为轴线,茧层量、全茧量检验方法为补充。文章就标准制定的技术问题作了较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8.
采用沙藏法贮藏鲜姜、恒温恒湿仓库存放干姜以及人工60℃反复复烤干姜等方法,对贵州产姜进行处理,研究其对干姜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鲜姜块在产地采用沙藏法存放20d对干姜的质量无显著影响;干姜恒温恒湿存放过程中,其精油含量、姜辣素的含量均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姜烯酚的含量随存放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干姜存放12个月后,其姜烯酚的含量仍只有0.310%;人工60℃复烤干姜中精油和姜辣素的含量均与复烤时间成反比,姜烯酚的含量则与复烤时间成正比。复烤60d姜烯酚的含量即达到0.6%以上,且其精油的总含量高于0.8%。干姜恒温恒湿存放和人工60℃复烤均可使姜辣素转变成姜烯酚,但人工60℃复烤的转变速度远快于恒温恒湿存放。  相似文献   

19.
蚕茧质量无损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甘勇 《丝绸》2004,(5):19-21
通过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专用软件,对蚕茧的图像采集和数据分析处理、计算,数学建模,建立标准数据库,从而计算出鲜茧茧壳量,好肾率和蚕茧色泽等,再综合这些指标,对蚕进行评级。  相似文献   

20.
黄韶恩 《丝绸》1996,(10):25-27
统茧缫丝中不同种类的次茧对生丝各种品质指标影响程度不同。文章具体分析了影响生丝丝色、清洁洁净及产生脆弱丝的次茧种类和成因,指出正确掌握不同次茧对生丝各项品质指标的影响程度,对不同庄口采用不同的针对性选茧工艺,才能在不影响等级要求的前提下合理使用次茧,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