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远距离输沙干渠的临界纵坡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挟沙水流一般要求比同等条件清水水流更大的能坡.才能保持泥抄不淤。本文在非均质输抄水流不淤流速研究基础上,提出输沙平衡条件下渠道临界最小纵坡的确定方法,论证了输沙渠道能坡的两部分组成,可澄清对挟沙水流阻力的分歧认识。经实际资料验证.文中提出的临界纵坡及输-抄渠道断面的确定方法可用于引黄远距离输沙干渠的设计.也为黄河中下游节水减淤的高含抄放淤渠道提供计算依据。文中对影响干渠纵坡的有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附有计算例子。  相似文献   

2.
小开河灌区渠道的输水输沙特性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小开河灌区运行10 a来的资料,总结灌区引水引沙条件和渠道断面特性,研究干渠不同渠段的引水分布特征和泥沙长距离输送、淤积特性。根据断面实测流量资料,给出输沙渠不同渠段的河宽、水深、流速、水力半径等水力参数与流量关系的水力几何形态指标,进而得出小开河灌区不同渠段的水流挟沙力与流量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设计流量下小开河灌区输沙渠沿程输沙能力变化不大,输沙渠中段由于渠道宽度较大,相同流量条件下的输沙能力较上、下段偏小约2 kg/m3。  相似文献   

3.
本文指出异重流输沙规律与明渠流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同时给出了异重流挟沙能力公式及不平衡输沙公式的特殊表现形式。并且论证了异重流输沙总是超饱和的,挟沙能力常常远小于其含沙量,讨论了用粒径沉速曲线表示挟沙能力的根据和限制。  相似文献   

4.
费祥俊 《人民黄河》1999,21(11):17-20
远距离输沙到低地或直接入田,是当前引黄灌区泥沙处理的重要措施之一。输沙渠道设计首先要保持不淤,并在渠道周界可动条件下要保持渠道稳定。输沙渠道设计的基本关系式应是水注挟沙力关系、河相关系、水流连续原理及阻力公式。已有的这些关系式多数经验性太强不能反映他们彼此独立而又相联系的特点。如已有的流速为主要变量的渠道挟沙力经验式中没有把阻力系数作为一个影响因素;水流连续公式中没有反映出断面形态的影响,而确定渠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平衡输沙和不平衡输沙情况下非均匀沙水流挟沙力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平衡输沙时非均匀沙分组挟沙力公式及可能挟沙力经验曲线,定性分析了非均匀沙可能挟沙力与均匀沙挟沙力之间的差异,并且探讨了来沙条件对水流挟沙力的影响,提出了非平衡输沙时瞬时挟沙力和有效挟沙力概念及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小开河引黄灌区运行10a,输沙干渠基本处于冲淤平衡,未进行过大面积清淤,实现了泥沙长距离输运的前期设计目标。引水引沙条件、渠道边界条件,支渠与沉沙池运行情况均是影响小开河灌区泥沙长距离输运的主要因素;加大引水流量,降低引水含沙量,合理调整渠道断面形态,减小渠道糙率,科学调控支渠、沉沙池运行状况,均是提高灌区输沙干渠水流挟沙能力,保障灌区泥沙长距离输运和持续运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一度流超饱和输沙法是考虑了超饱和输沙特点的泥沙沉降计算方法.沉沙池内水流挟沙力是一定水力和床沙组成条件下水流挟带床沙质的能力.从已建沉沙池沉降标准、池内设计水流水力以及床沙组成条件来看,沉沙池运行前期、中期水流挟沙力一般都很小.用一度流趋饱和输沙法计算沉沙池沉降率时可不考虑水流换沙力的影响.均匀流条件下,用不考虑挟沙力和考虑挟沙力的一度流超饱和输沙法分别计算沉沙池的沉降率,二者相对误差取决于挟沙力与进口含沙量之比,该比值小于0.2时,相对误差小于20%.沉沙池内挟沙力与进口含沙量之比小于0.2时,用一度流趋饱和输沙法计算沉沙池的沉降率,可不考虑水流挟沙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挟沙能力级配及有效床沙级配的概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阐述了笔者在研究非均匀悬移质不平衡输沙时引进的两个重要概念:挟沙能力级配及有效床沙级配。 文中首先指出以前对迭加输沙率的方法,即令对非均匀沙运动最简单的情形(强平衡输沙),仍然存在着一些分歧,还缺乏统一认识。其次论述了强平衡条件下,由泥沙运动统计理论得到的挟沙能力迭加的基本关系,和挟沙能力级配的引进。第三,从扩散方程出发,论证了挟沙能力迭加关系的正确性。第四,闸述了不平衡输沙条件下,挟沙能力级配及有效床沙级配的概念。第五,证明了在明显淤积特殊条件下,淤积物级配即为有效床沙级配,含沙量级配即为挟沙能力级配。  相似文献   

9.
以江西省崇仁县宝水渠灌区为例,基于所收集到的灌区运行资料,对灌区引水引沙条件及渠道断面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干渠不同渠段引水特征及泥沙长距离输送特性进行了分析;依据断面实测流量资料,得出了输沙渠道不同渠段水深、河宽、流速、水力半径、流量等水力几何形态指标,进而得出灌区不同区段水流挟沙力函数关系。结果表明,宝水渠灌区设计流量下输沙渠道沿程输沙能力比较均匀一致,仅部分区段水流挟沙力稍弱,这与渠道运行实际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0.
小开河灌区水沙分布及泥沙长距离输送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开河灌区是黄河下游20世纪末扩建改造的大型引黄灌区,经输沙渠把泥沙进行长距离输送,在远离黄河大堤51.3km处修建沉沙池集中处理泥沙.1998年11月通水试运行,2001年底正式运行,工程建成后,输送入沉沙池泥沙占引黄闸进沙量的52.13%,实现了泥沙长距离输送的目标.本文首先介绍了小开河灌区工程建设及运行情况,10年来灌区水沙分布,针对泥沙长距离输送机理问题,研究分析了小开河灌区渠道特性、长距离输送特点和输沙渠冲淤规律,提出输沙渠泥沙垫底淤积量概念和基本冲淤平衡水沙条件.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5  
夏军  张永勇  王中根  李浩 《水利学报》2006,37(12):1482-1488
本文探讨了城市化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和特性。通过分析城市化对地区水循环、社会经济和生态与环境的影响,以“自然-人工”水循环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控制目标,采用目标综合分析与多级灰关联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一个城市化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模型。通过对北京市通州区实例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为解决城市化地区水资源和生态与环境问题、指导水资源合理配置,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近岸水流挟沙力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比较挟沙力公式中两种常用水动力因子的基础上,从二维垂向悬沙扩散方程出发,推导了垂向平均含沙量的计算方法,提出适用于近岸海域的新挟沙力公式.公式形式简洁、物理意义清晰,并在两个海域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与两个常用的挟沙力公式相比计算精度更高,表明所提出的挟沙力公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回流饱和挟沙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青泉 《水利学报》1996,2(6):39-47
本文针对回流的运动特点,用水槽概化模型试验,验证了回流具有平均饱和挟沙力,并对回流饱和挟沙力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试验研究,通过分析其基本特性,建立了回流平均饱和挟沙力的计算公式,经验证与试验资料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4.
将2011年作为研究基准年,采用负载指数和承载指数,通过建立模糊识别模型,选取人均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农田灌溉单位面积用水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水资源利用率和供水模数等6个评价指标,计算2002—2011年许昌市水资源承载力,并对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规划年2020年和2030年许昌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许昌市水资源利用程度较低,水资源承载力整体处于可承载水平;近几年水资源承载力有所提升,但潜力有限;在特枯干旱年( P=95%)来水条件下,2020年、2030年均存在水资源超载问题。  相似文献   

15.
水体纳污能力量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体的纳污能力是排污总量控制的基础,其定量评价对于有效的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三峡水库库区水环境容量研究案例出发,对纳污能力的定量评价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水资源保护规划具有一定的法规性,因而对水体纳污能力的量化应当可靠;纳污能力定量评价模式的选择应当充分考虑水体的自然特性、污染特性和保护目标,以避免模式选择不当导致过分夸大水体纳污能力,进而造成不利于水资源保护的局面;与基础资料相关的评价方法可操作性应当服从量化结果的可靠性要求。  相似文献   

16.
文章应用模糊数学与多目标规划相结合的模糊多目标规划方法,对输水前后的浑河流域规划年2020年和2030年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定量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输水前未来浑河流域整体上水资源承载能力尚有一定的潜力,但个别地区仍出现超载现象,输水后浑河流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得到较大幅度提高.浑河流域具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在阐述水资源承载力概念和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现状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明确提出了水资源承载力的“协调发展”模型,估算并评价了安阳市现状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认为,目前的供水量在平水年只能满足安阳市现阶段(2002年)人口的温饱型生活需要,不能满足现阶段人口在总体小康型、全面小康型和初步富裕型阶段的需要,且各阶段超载人口逐渐增多;在枯水年,现状水资源承载力的数量、类型和平水年相比必然有趋于一致或加剧趋势。  相似文献   

18.
水域空间是水循环的重要场所,具有供给水资源、调节局地气候、行洪除涝、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和多样性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对"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有重要的承载作用.从水资源承载力的空间角度,提出水域空间承载力的概念和内涵,进而从水域的空间组成和空间结构两方面综述水域对"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系统的支撑作用.从学科...  相似文献   

19.
肖建波 《北京水务》2009,(4):39-40,46
从阐述客土喷播的基本原理出发,以延庆上辛庄水土保持科技园客土喷播试验小区为例,介绍客土喷播的施工工艺、护坡效果、适用范围等,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悬移质挟沙能力水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0.03 mm黄土和卵石碾成粉末制成的0.03 mm人工沙,0.06 mm黄土,0.13 mm黄沙,共计4种沙样,在槽长33 m,宽1.25 m,深0.5 m,可以调节坡度的钢板水槽内按系统试验方法进行饱和含沙量试验.进槽含沙量较高,含沙量沿程降低,底部泥沙淤积,形成沙波,待水流中含沙量在1~2 h内保持不变时,定义为极限或饱和含沙量.每次试验测定含沙量、流速、水深、水面比降、悬沙颗粒级配、槽底泥沙淤积比降、槽底泥沙颗粒级配等数据,探求细粒泥沙在一定条件下的饱和悬沙含量,即悬移质挟沙能力.试验观测及理论分析表明,在恒定均匀水流条件下,浑水悬沙饱和含沙量取决于悬浮泥沙的沉速、水流流速、水深、水力半径、水面比降、底部淤沙粒径各水沙因子.在寻求挟沙能力经验公式中,除水流本身紊动挟沙外,还应考虑底部含沙量,淤沙粒径,包括糙率(沙波高度)和底沙运动,对输沙的影响,所求得的经验公式包括Velikanov公式诸因子以及底沙受水流剪力流速和底沙粒径的比值的因子.天然渠道资料检验说明了公式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