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吉林台一级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坝体和面板在施工期及蓄水期的变形监测数据显示:坝体最大沉降量为77.1 cm,最大沉降率为0.948%。经分析得知,沉降主要大受坝填筑材料和水库蓄水的影响,且混凝土面板的垂直接缝、周边缝、钢筋应力、挠曲变形随水位抬升呈规律性变化,并与坝体内部变形监测数据相吻合。该监测数据为分析整体大坝变形形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大坳面板堆石坝坝体沉陷及水平位移观测设施布置,并对施工期、蓄水期、运行期大坝沉降及水平位移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坝坝料岩性偏软,压缩性及流变性偏大,坝体在施工期、蓄水期的沉降与水平位移均偏大,但运行期的沉降与水平位移已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3.
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上池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筑坝料风化严重,沉降变形量极大,通过从设计阶段对坝体沉降变形的认识到对坝体实测变形的较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得出如下结论:实测变形与实际填筑情况相一致,基本为上游坝体填筑较下游好,底部较上部好;大坝最大沉降发生在坝轴线附近的1/2坝高处;主压缩变形出现在施工期,坝料随填筑增高而不断发生破碎;坝体填筑完成后,坝体沉降变形仍在继续,这部分变形是蠕变变形.  相似文献   

4.
滩坑面板坝采用了一些新的筑坝施工理念,采用抛石挤淤工法,实现基坑深覆盖层坝基开挖快速施工;汛期适当提高坝体填筑高程,在坝面高差处设置超径石保护,经多次过流坝面冲刷少;坝体填筑超高值,下游坝体反抬加高填筑,较好地控制了坝体变形。大坝安全监测结果表明,坝基沉降量小;施工期及蓄水后坝体沉降均匀,水平位移小,大坝施工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5.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作为水利水电工程中广泛应用的坝型,大坝面板作为大坝挡水防渗的重要结构体,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大坝整体挡水防渗效果以及坝体长期运行的安全。严格控制面板浇筑前面板对应范围内已填筑坝体沉降期、以及且面板顶部处的坝体沉降速率、先期施工的面板顶部填筑超高量等指标,是避免面板浇筑后因坝体沉降变形引发面板裂缝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某水库蓄水运行期间出现渗漏水,导致土石坝坝体桩号1+400—1+600段呈现明显裂缝、沉降变形等病害,已对库坝的安全运行产生极大影响。为查明该库坝病害所呈现的具体情况及其成因,根据病害类型的表征特点,选择具有无损检测的物理探测诊断技术,辅以微破损的小口径钻孔技术对库坝渗漏、坝体裂缝、沉降变形、填筑质量等情况进行实体诊断,提出一套针对性强、适宜性好、诊断精度高、安全可靠的技术和方法。其实体诊断成果已作为该库坝病害修复及加固方案的基础依据,对库坝病害进行了加固修复和灌浆补强处理,使库坝设计功能得到较好发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供类似工程项目借鉴。  相似文献   

7.
面板堆石坝坝体沉降因大坝填筑强度、基础地质情况的不同而呈现较大的差异性。通过对某面板堆石坝坝体沉降观测资料的分析,认为在砂卵石基础上大坝高强度填筑虽然会引起坝体较大沉降,但只要大部分沉降量发生在施工期及间歇期,则不会影响蓄水后大坝的运行。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300m级高堆石坝在蓄水期间堆石料流变变形及沉降变化规律,以位于赣江水系遂川江南支(左溪河)上游遂川县汤湖镇白土村的安村水库为例,对其上下游坝壳料展开流变试验,并应用三维有限元技术展开大坝流变变形趋势的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流变变形增量在坝体填筑期、蓄水期和运行期表现出不同的趋势特征;由于水库大坝填筑施工时间长,故坝料流变主要发生在水库大坝开始建设到建成蓄水之间,此后则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
观音岩水电站混合坝在竣工后发生了较大的流变变形,导致土石坝坝段在蓄水一个月后出现了裂缝。为分析坝体裂缝产生的原因,采用并行变异粒子群算法,根据观音岩混合坝竣工后的坝体沉降观测数据反演了筑坝堆石料和心墙料的流变参数。进一步根据反演参数进行了坝体的三维有限元计算,分析和预测了大坝在蓄水期和运行期的变形特性。结果表明,较大的蓄水期不均匀沉降及较大的坝体流变变形是坝体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托河口村水库工程安全监测项目,通过坝基、坝体沉降变形监测资料分析,系统地研究深厚覆盖层面板堆石坝沉降变形变化规律。成果表明:(1)坝基和坝体沉降填筑期随填筑高度增加而增大,静置期随时间增加而增大,整体呈先增加而后减小直至趋于零的趋势;(2)坝基和坝体沉降趋稳,主要受坝基地质情况和坝体填筑高程影响;(3)堆石坝沉降整体与坝型呈不对称分布,其最大沉降量约占坝高的0.72%,符合一般土石坝沉降变形规律。监测成果为保证大坝填料、混凝土面板施工以及评价大坝安全性状提供科学依据,亦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三峡工程初期蓄水大坝变形监测成果的分析表明:大坝基础水平位移很小,处于稳定状态;坝基垂直位移总体呈沉降趋势,最大沉降量21.58mm,相邻坝段坝体沉降量绝大多数小于1mm,无不均匀沉降;左厂1~5号坝段等部位基础水平位移很小,坝基沉降量相对较小,无不均匀沉降;升船机上闸首坝段由于建基面高程较高,受蓄水影响不大,水平和垂直位移变化不大。总之,大坝变形量值均在设计范围内,规律合理,大坝工作性态正常,大坝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新疆恰甫其海水库粘土心墙坝在施工期和蓄水初期,粘土心墙和坝壳料的沉降变形规律及特征值,对心墙和坝壳料的施工质量进行了初步评价。分析了坝体、坝基、坝肩蓄水前后的渗流变化情况,对粘土心墙的工况和帷幕阻水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并对心墙蓄水前后的土压力进行了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中厚覆盖层上中低面板堆石坝应力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厚覆盖层上修建中低面板堆石坝目前较为普遍,其应力变形特性与深厚覆盖层上修建的高面板坝有较大差异,因此有必要进行研究。利用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邓肯-张E-B模型,采用二维有限元分析法针对位于宽河谷中的双溪口面板堆石坝竣工期及蓄水期的堆石体及面板的应力变形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比竣工期,蓄水期坝体沉降、向下游的水平位移、大坝大小主应力、应力水平及面板挠度均有所增加,其中以面板挠度及大坝水平位移增加最为明显,挠度增加了16.61 cm,水平位移增加约1倍,沉降增加幅度约为8%,大、小主应力增加10%~20%,应力水平增加约50%。大坝在竣工期及蓄水期的应力及变形均在允许范围内,大坝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14.
以某大坝蓄水期间的沉降数据为例,应用 GIS 专业软件中的空间分析和三维分析模块,对观测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和分析,利用 TIN 模型建立多期大坝沉降三维模拟图,并和其他监测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 GIS 软件生成的沉降专题地图和统计图表比传统方法更快捷、简单、准确,信息量更丰富;沉降三维模拟图更直观、生动、逼真,可及时、有效地将沉降信息和变形情况反映给项目决策者和施工人员以提高作业效率和精度,从而为整个工程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是一种快速、准确表达沉降观测成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特高拱坝施工及初次蓄水期间的变形特点,在传统模型基础上,增加了初次蓄水坝高因子、初蓄温度因子和初蓄渗流因子,建立了施工及初次蓄水作用下的大坝变形回归模型。通过对某高拱坝初次蓄水期间大坝回归分析可知,新模型拟合精度高,各测点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水压分量、温度分量、坝高分量、初蓄及时效分量变化趋势以及在整个径向位移中所占比例符合实际规律,考虑了施工及初次蓄水期间坝体上升、外界温度影响、坝体自身温度变化、初次蓄水及渗流作用、时效等影响,反映了初蓄期间坝体的变形特性。总之,新的大坝变形回归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施工及初次蓄水期的各种影响因素,便于分析施工及初次蓄水期坝体的工作性态。  相似文献   

16.
针对混合坝接头处存在软硬材料的接触界面并易产生坝顶裂缝的问题,以某水电站混合坝工程为例,针对其在初次蓄水后心墙堆石坝接头部位坝顶出现多处裂缝的现象,通过考虑坝料的湿化与流变特性,采用有限元耦合变形倾度法对右岸心墙堆石坝及接头坝段开展了三维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1)蓄水引起的上游堆石湿化变形是导致接头坝顶开裂的主要原因;(2)接头部位的坝料受下部混凝土接头斜坡的支撑约束,沉降位移明显小于上游堆石,导致变形不协调,引起土体开裂;(3)坝顶沉降梯度较大是坝顶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其中沿坝体顺河向的坝顶沉降梯度引起的裂缝与坝轴线平行,沿坝顶顺河沉降梯度引起的裂缝与坝轴线垂直。对比实际坝顶开裂部位,初步判断当坝顶不均匀沉降梯度0.6%时,产生开裂的概率较高。研究所得成果可为混合坝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三维有限元非线性方法,考虑某高面板堆石坝面板分期施工浇筑的特点,建立精细模拟面板特性的子模型,用有厚度的接触面单元模拟坝体与面板的接触面,设置相应的连接单元模拟面板缝的相互作用,分析了该面板堆石坝在施工期和蓄水期坝体和面板的应力变形,并与类似坝高的面板堆石坝的计算或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施工期和蓄水期坝体的最大沉降值约为坝高的1%,位于次堆石区;面板应力以压应力为主,拉应力主要集中在面板与周边山体连接处;周边缝的最大错动剪切变形、最大张拉变形及最大沉降剪切变形均未超过30 mm。  相似文献   

18.
大坝建基面的地质状况对水工建筑物的安全性及耐久性至关重要。月亮湾水库大坝开挖建基面揭示存在断层、裂隙及破碎带、粉细砂层等地质缺陷,有效解决坝基的变形速率不均匀和渗漏问题是坝基改良的关键。针对坝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采取清基、灌浆和置换处理等措施,使坝基岩体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施工期变形监测成果显示,坝体沉降量由中部向两坝肩递减,相邻坝段差异沉降较小,大坝沉降趋于平缓。   相似文献   

19.
基于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针对堆石坝中堆积颗粒的应变特性,对各部分程序建立或改进了接口,实现了堆石料的随机分布,并且能够满足级配要求;同时也实现了堆积颗粒在筑坝中逐层堆积、逐层加载的过程。探索了DDA中弹簧刚度和步位移比的最佳取值范围。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堆石坝施工、蓄水及地震作用下的应力变形特征。结果表明:施工过程中坝体的沉降量最大;蓄水后,坝体两侧水平位移变化明显,出现向下游偏移的趋势;在地震波作用下,坝体水平向和竖向加速度峰值随高程增加而增大,符合一般堆石坝规律,表明改进后的DDA程序具有较好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