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Planning》2019,(9)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旅游者乐于在网络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为旅游领域的研究学者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式。以肇庆市为例,通过网络文本分析,从认识形象、情感形象、推荐意向三方面探讨游客对肇庆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游客对旅游景点的感知以自然景点为主,对历史文化景点感知相对较弱。二是游客对肇庆旅游地情感形象感知以正面为主。三是游客对肇庆旅游的推荐意向以正面和中立为主。这些研究结果可以为肇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与管理提供资料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共享经济的到来,现代旅游者及旅游活动与网络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与以往单一的传播方式下的人们不同的是,现在旅游者热衷于把旅游活动中的所感、所想分享到各大网络平台,这样不仅直观地表达了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最真实的感知诉求,也为其他游客获取旅游咨询及对旅游目的地认知提供了最有效的途径。基于此,本文采用网络文本分析的方法对香港旅游目的地的感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8)
近年来,各旅游地不断营造各种视觉盛宴,游客则通过摄影等方式来记录所"看"。而这主客双方的互动,不断推动着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建构。英国社会学家Urry所提出的"旅游凝视理论",如今已成为旅游研究的重要理论分析工具。在旅游凝视理论的指导下,以肇庆市为案例地,通过访谈法对主客双方的互动进行探究,发现两者对形象建构的不同作用。旅游地政府主要通过建构凝视物、媒体表征形象塑造旅游者感知、反凝视旅游者感知,来建构和管理形象。而旅游者则通过前凝视、凝视、传播凝视记忆,完成形象再建构。即使政府不断建构凝视物来"规训"旅游者的凝视行为、塑造其感知,但双方由于立场和权益等不同,所建构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也存在一定的偏差。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跨文化旅游行为越来越普遍,但由于旅游者在旅游前后对目的地的感知存在差异,所以跨文化旅游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这与旅游者个体差异、文化背景、价值取向等问题有很大关系,因此需要旅游者、目的地和客源地之间进行自我改善与完善,共同消除目的地感知差异。  相似文献   

5.
城市是旅游活动最主要的地域载体.文章选取六朝古都南京作为案例地,基于UGC游记数据,建构目的地旅游者感知结构体系,探究各要素的满意度评价.研究发现:旅游者感知集中于文化氛围和目的地旅游资源两方面.将旅游者感知划分为4类维度、15个感知要素,其中人们更关注于文化层面的感知要素,说明旅游者的需求层次有所上升.此外,旅游要素...  相似文献   

6.
旅游意象是影响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基于旅游形象营销传播相关资料和马蜂窝网站景点的游客评论数据,提出基于营销视角的城市旅游意象感知评价方法,从营销意象、时间意象、空间意象、情感意象和认知意象5个方面进行旅游意象分析研究。综合主体营销视角和客体感知视角的意象分析结果,发现近年来重庆的旅游宣传营销所传达的旅游形象,基本都为客体所感知,客体对城市旅游的评价反映出主体营销意象获得了积极的反馈。“山水、美丽、非去不可”等旅游形象深入人心,全域旅游的宣传塑造出网红城市IP,通过旅游热门地的时空变化,一种全城皆可游的意象传达到客体。同时,通过时间、空间、情感、认知的多维度客体旅游意象反馈为旅游形象打造和旅游业发展找到方向。  相似文献   

7.
黄晓辉  汪芳  陈丹丹 《华中建筑》2007,25(8):113-115,121
旅游形象认知的根本主体是旅游者,旅游者对旅游形象的认知可以通过对形象认知要素的解构得到较为科学合理的认识.线型旅游空间是一种极具影响力的旅游地类型,其旅游形象设计受到普遍的关注.线型旅游空间的形象认知要素由背景形象要素、本体形象要素和形象修正要素组成,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三要素法是线型旅游空间旅游形象设计的有效方法.以无锡古运河为例,对线型旅游空间的旅游形象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7)
从游客感知形象视角研究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服务是提升旅游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北川羌族自治县旅游形象发展状况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旅游者对北川的第一印象是地震,"5.12"地震遗址博物馆和北川新县城是首选目的地。一日游是旅游消费者的主要消费特点,选择与家人和朋友一起是旅游的主要结伴方式。笔者建议培育"旅游+新业态",开发"旅游+特色产品",加大旅游宣传,拓宽北川旅游发展路径,打造旅游新形象。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4)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是影响其旅游活动的重要因素。现如今,基于互联网与移动终端为主的新媒体,已成为大众接收和传播信息的必不可少的工具。新媒体为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新媒体下,旅游形象传播的多元性和互动性增强,而传统的旅游形象空间距离衰减模式也会因此而改变。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新媒体对旅游形象空间距离衰减效用的扰动作用,并在研究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9)
城市文化旅游品牌与城市旅游竞争力密切相关。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界定城市文化旅游品牌,构建其支撑体系,认为城市文化内涵是城市文化旅游品牌的核心,旅游景区、旅游接待质量是城市文化旅游品牌的外在表现,品牌宣传和目的地氛围营造是强化旅游者对城市文化旅游品牌的感知和认同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南昌为例进行研究,以期对其他城市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旅游意象是旅游者基于个人的感知系统对城市的主观认知,手绘认知地图是把这种主观感知付诸具体形象的传达手段。文章通过收集整理来自于现场游客的问卷调查及认知地图等资料,以期了解游客心目中现有的绍兴城市意象;并且对旅游意象的要素、维度及整体清晰度进行测评研究,为绍兴全域旅游概念查漏补缺,为绍兴建设更靓丽更有辨识度的风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国外地方理论应用旅游意象研究的空间解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是一个充满经济社会文化意义的空间,人们日常生活行为承载的地点也称为场所,地点理论从人的认知角度来认识人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旅游地是一个具有多重行为意义的空间,旅游的地方特性彰显出旅游地的地方感,人对地点特性感知基础上,建构出旅游地形象感知的差异.本文回顾分析国外地方理论研究进展,从地方依附感的旅游学认知架构与旅游形象建构角度,探讨游客地方依附感的形成与感知意象差异,最后从旅游规划与管理角度,提出地方理论应用旅游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21)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指人们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印象、观点的综合,是对该地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文化、旅游业发展等各方面的认识、观念的综合。本文对都昌县旅游形象策划作了初步探讨,试图为该县树立鲜明的旅游品牌形象,促进都昌县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6)
旅游安全是旅游的生命线,是影响旅游活动能否正常进行的关键要素。旅游安全事件会严重破坏目的地形象,影响游客对目的地的安全评价,继而会影响游客决策行为。本研究以泰国普吉岛游船倾覆事件为案例,通过问卷收集数据,调查研究游客对泰国普吉岛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并进一步分析旅游安全事件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影响。最后,基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维护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角度,分别从旅游安全事件事前、事中以及事后三个阶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11)
随着大休闲时代的到来、旅游与文化深入融合、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旅游业出现更多新兴业态和转型变化,旅游业需要客源地的旅游者和目的地居民双方高满意度和良性互动。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感知与态度长久以来都是国内外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梳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更新研究理论、拓宽研究对象、加强影响因素分析、丰富研究方法、加深感知与态度关系研究等5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游客感知的上海都市空间旅游意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意象是游客心目中对城市的认知及其对外传播的主要载体,也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城市意象的自我表达与游客感知的一致性与差异性直接影响城市对外营销策略与城市旅游产品的开发。本文在综述旅游意象理论及实证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通过封闭式问卷调查法、认知地图法的结合对上海都市空间的旅游意象进行了要素分析、测量和评价,并探讨了旅游意象对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在创造上海的都市形象、提升上海都市空间价值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奥运会对北京的影响为例,初步分析了重大事件影响的推动性、聚集性、演替性和遮蔽性特点:并且论述了奥运会对于北京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形象、吸引物、设施、服务、市场以及空间格局的影响。重大事件对于目的地及目的地旅游的影响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认识重大事件的影响特点,赛后总结重大事件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对于规划事件型目的地的旅游营销和规划旅游节事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7)
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择秦皇岛目的地为研究对象,以携程网游记作品作为数据来源,采用网络文本分析法,对游客感知形象进行高词频、标签云等分析,通过带有游客主观印象的形容词汇分析游客对秦皇岛旅游目的地的情感态度。分析结果显示,秦皇岛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设计与游客实际感知之间存在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采取多种渠道营销手段、注重饮食住宿的优质提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7,(6)
新媒体对于城市旅游形象的认知和推广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市场调查分析新媒体背景下游客对于沈阳市旅游形象的认知及总体评价,发现游客对于沈阳市工业形象的认知度较高,沈阳作为旅游目的地的观光游览动机较强,游客通过新媒体获得沈阳市旅游形象信息的比例较大,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利用新媒体的宣传作用较大。提出了沈阳市综合开发多种形式的新媒体宣传途径,加强旅游形象与工业文化的联系,建立市民参与的旅游形象宣传机制等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20.
从区域旅游开发的演变探讨一种新的规划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旅游地理学的角度,简要回顾并总结了我国80年代以来关于区域旅游规划思想的发展和演变,认为在经过资源导向的旅游规划和市场导向的旅游规划之后,开始出现一种新的以旅游地形象为导向的规划思想。作者探讨了这种新规划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认为旅游规划思想的演变,反映出规划师对旅游者的认识发生着从“大众”、“分众”到“受众”的转变,作者预测信息和传播时代的旅游规划将以“受众”为核心概念.而旅游地形象的基础研究将成为未来旅游规划的理论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