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2.
针对承钢LF炉因钢水可浇性差造成生产中断的问题,分析了水口堵塞物的化学成分、形成原因。通过采取加强转炉出钢操作、测量渣层厚度和定氧、优化精炼渣成分、控制铝钙比等措施,钢水的可浇性明显改善,钢中的夹杂物数量和形态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4.
5.
6.
结合重庆钢铁炼钢厂生产工艺,分析了影响热轧带肋钢筋钢、光圆钢和SPHC等钢种钢水可浇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改善钢水可浇性的关键共性技术措施:热轧带肋钢筋钢采用硅锰弱脱氧控制精炼出站,钢水中的w[O]=(30~50)×10~(-6);光圆钢采用硅+锰+少量铝弱脱氧控制精炼出站,钢水中的w[O]=(30~60)×10~(-6);SPHC采用高碱度渣渣洗,钢包顶渣w(FeO+MnO)5%、w(CaO)/w(Al_2O_3)=1.5~1.7;铝镇静钢采用钢包顶渣改质+钙处理,控制w[Al]≥0.020%,w[S]≤0.015%,钙处理后w[Ca]=(22~35)×10~(-6);控制LF精炼参数,开发LF分级精炼技术;钢水过热度18~23℃;提升耐火材料品质;建立钢水可浇性异常信息反馈及应对制度等。经生产现场检验,单中间包连浇炉数和钢产量均达到了公司历史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7.
在UHP-EAF-LF-CCM生产线上,为降低钢中氧含量,对钢水用铝深脱氧,并中脱氧产物Al2O3进行变形处理,改善钢水可浇性。 相似文献
8.
9.
10.
针对SPHC钢冶炼过程中钢液磷含量超标、可浇性差的问题,通过热力学计算和生产数据分析研究了转炉出钢温度、出钢碳含量对钢液中磷含量的影响,及钢包渣的氧化性和RH操作过程对钢液洁净度的影响。在采取降低转炉出钢温度和出钢碳含量、加入炉渣改质剂、增大出钢口的内径、优化RH脱氧制度等改善措施后,转炉平均出钢时间缩短了0.9 min,出钢平均温降减小了15℃;转炉终点磷含量的达标率从87.1%提高到94.3%;RH工位吹氧升温的比例从30.2%降低到14.3%;单中间包的连浇炉数从4炉提高到8炉以上。 相似文献
11.
RH钢水二次精炼法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RH真空脱气法30年来的发展概况,介绍了RH法在超低碳和超低碳氮钢生产中的效果,多功能RH精炼法的发展现状,以及RH法用于精炼不锈钢、轴承钢以及作为钢的高纯度化精炼方法的优越性。还简要介绍了一些在RH精炼过程中的加热方法。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中间包结构的发展趋势及在工厂试验分析的容量、熔池深度、挡墙、坝和过滤器等流动控制装置对钢水清洁度的影响;计算了使用不同流动控制装置条件下中间包钢液流场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SPHC板卷表面缺陷来源示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SPHC钢生产的不同工位添加示踪元素来追踪表面缺陷夹渣的来源。结果表明,在中间包覆盖剂内检测到钢包渣示踪元素Ba,可见有明显的下渣现象;各工位电解得到的大型夹杂物中,LF精炼中含有大量的Ba,而在中间包和连铸坯内Ba含量相对较少,LF内有明显的卷渣且在后续工序中有明显的上浮去除,在中间包和铸坯内均有少量的检测到中间包覆盖剂示踪元素Sr和中包包壁示踪元素La,可见中包有包壁侵蚀和覆盖剂卷入现象;得到的缺陷样中,58.33%缺陷样含有Na和K,25%含有Sr,含Ba和La的数量较少,可见结晶器保护渣和中间包覆盖剂为缺陷的主要来源;通过对缺陷的成分分析,得出其他的夹渣来源可能为脱氧产物。 相似文献
14.
BaO渣系对高铬钢液同时脱磷脱硫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热力学分析为基础,确立BaO渣系对高铬钢同时脱磷脱硫的可能性和条件,并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氧位控制,渣系组成,助熔剂类型及温度等对脱磷脱硫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脱磷脱硫效果。 相似文献
15.
推导出沸腾钢在浇铸时,为保证模内钢水有良好的沸腾,钢中的硅含量与碳含量必须满足关系式1/2〔%Si〕-lg〔%C〕+14037/T-7.865〈0。因此在冶炼沸腾钢时必须严格控制钢中的硅含量。 相似文献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