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地震折射层析法在隧洞围岩松动圈测试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隧道围岩松动圈的测试对某些变形严重的围岩段的施工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它的形成是由施工方法和围岩的地质特性所决定的。它由松动圈、过渡带和原岩三层组成。它的层状特性是开展地震折射层析方法的地球物理基础。与其它折射解释方法相比,层析法可以更精细地描绘松动圈起伏变化的地质情况,特别是透射严重和过渡带速度渐变的情况。在某些情况下,测试结果还可反映出隧道中构造应力的方向。文章介绍了SeisImager软件中折射层析算法的基本原理和最小走时树方法。通过该方法在某隧道围岩松动圈测试中的应用效果,说明了层析法有无可比拟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水溶开采诱发地表塌陷是盐矿开采中常见的地质灾害现象。为了有效地预防地面塌陷而引起的安全事故和环境灾害的发生,必须查明塌陷原因,对可能的塌陷范围进行提前预警。因此,在盐矿开采区开展了系统性的二维地震勘查,在圈定的异常区发生地面塌陷,直接证明了地震勘探成果的准确性。从2012年1月1日预测到塌陷隐患至2012年4月12日塌陷发生,地震勘探预报塌陷整整提前了102天。因此,二维地震勘探可以准确地预测采卤溶腔的安全性,这为盐矿矿山企业的开采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武汉长江一级阶地岩溶塌陷区或类似地质条件下的地铁车站结构设计,分析长江一级阶地岩溶地质特征以及溶洞分布规律,提出岩溶塌陷区地铁车站概化分析模型,对车站范围岩溶塌陷机理进行分析。据此进一步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不同岩溶塌陷空腔程度下车站结构受力及变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车站底板处于塌陷扰动区时,其受力和变形受塌陷坑尺寸影响较大;塌陷区易造成结构相对位移差或土体承载力不够,可能影响车站的结构安全;采取适当的基底处理措施阻止岩溶的继续塌陷,辅以一定的结构跨越承托措施,有利于预防不确定因素引起的岩溶塌陷。研究结果可为此类地质条件下地铁车站设计及选择合适的岩溶处理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速铁路对变形要求严格,针对某高速铁路车站路基沉降异常,通过设计及施工质量核查、区域构造引起的路基沉降、地下水开采引起的路基沉降及周边建筑物基坑抽水引起的路基沉降分析,准确查明站前广场基坑工程降水是引起本段发生路基地面沉降的原因,分析并确定基坑抽水影响范围.据此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通过对线路纵断面拟合调整满足轨道的平顺性,随即停止站前广场基坑降水,控制和限制基坑后续施工抽水,监测显示路基沉降得到快速控制,保障了高速铁路的安全平稳运营.  相似文献   

5.
地震折射层析法在青藏铁路路基开裂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青藏铁路有约500km路基处于冻土地带。铁路运行一年来,在少冰和多冰冻土段上的部分路基发生了开裂.影响到铁路安全。为了了解路基下冻土的分布状态,消除冻土变化对路基的影响,笔者采用了地震折射层析法勘查路基下冻土发生的变化。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发现路基下的冻土发生了变化,并推测这些发生在路基两侧的不对称、不均匀变化是造成路基开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5号线下穿合肥高铁南站为依托,采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对盾构隧道施工过程模拟,分析了桩基群上部铁路路基沉降变化。通过模拟可知,既有桩基群能有效控制盾构施工过程中路基的沉降。先开挖的隧道引起的高铁路基沉降值大于后开挖的隧道引起的高铁路基沉降值,且在全线贯通时先开挖隧道引起的路基沉降与后开挖隧道引起的沉降产生明显的叠加。  相似文献   

7.
运用工程物探勘查技术,方便、快捷地获得采空塌陷区的空间信息,了解采空塌陷区的范围及地层变形破坏部位,以及采空区地层稳定性及塌陷发展趋势,为后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提供重要基础资料信息。采用综合物探手段能相互印证,相互补充,可明显地提高物探资料的准确度。本文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浅层地震方法,对凤台县采空塌陷区进行勘查。勘查的实例表明,与传统勘探技术相比,工程物探勘查技术在采空塌陷区地质灾害勘查中具有较高的分辨能力,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勘探效率和较低的勘探成本。每种方法均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工作区的实际地质情况,为实际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路基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沉降变形问题,特别是国内正在建设高速公路交通网络过程中,路基沉降造成的危害非常严重.结合高速公路路基实际工程情况,采用FLAC 3D软件对路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模拟结果与实际基本一致.得出路基沉降变形规律,从而指导路基施工.  相似文献   

9.
地面塌陷是地下破碎区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地震反射波法可对其进行有效的探测。首先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选用合理的采集参数,通过精细处理,得到了高质量的三维地震剖面。然后通过断层和层位的精细解释对塌陷处的深部构造有了明确认识;利用层位的平面埋深图,查明了塌陷在垂向上的分布;根据塌陷存在速度下陷的特征,通过层析反演在三维空间内寻找不同深度蚀变低速带,预测了塌陷的空间展布范围。最后结合本区地质和水文特征,落实了塌陷区的成因,为下一步的安全评估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地铁盾构下穿铁路路基过程中钢轨变形与路基沉降的变化规律,分析路基深孔注浆的加固效果,基于天津地铁7号线盾构施工下穿某铁路工程,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NX对盾构下穿既有铁路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分析了盾构穿越过程中有无深孔注浆时钢轨的水平与竖直变形,以及盾构施工完成后铁路路基竖向位移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钢轨的横向变形经历了两次先增后减的过程,并沿轨身呈对称分布;钢轨变形在盾构两次到达铁路正下方时达到极值,沿轨身沉降槽中心随施工步骤逐渐向工程中心移动;土层经深孔注浆加固后,钢轨的横、竖向位移以及路基沉降分别减小了85.1%、76.7%和74.1%,有利于保证铁路在地铁盾构过程中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了高频大地电磁法与地震折射波法的原理以及资料解释的特点,结合复杂的工程实例对同一测线两种方法的解释成果做系统的分析。由于高频大地电磁法(EH4)受外界干扰影响较大,无法对隐伏断层的低阻异常做出准确的判断,同样浅层地震折射波法不能对隐伏的断层破碎带做出合理的解释。通过两种方法的相互印证可以推断出隐伏断层的位置和走向。  相似文献   

12.
物探方法在隧道勘查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若干隧道的物探勘查表明,合理的运用高密度电法、地震折射波法和瞬态瑞雷波法以及声波测井法,可以有效的查明隧址区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基岩垂向分带情况,推定断裂等构造破碎带的位置和产状,计算岩体波速、划分围岩级别,为隧址区的工程评价和隧址的合理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指出目前折射波法勘探存在的局限性,强调综合物探的合理性。提出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声波测井法和瞬态瑞雷波法的综合勘查方法进行隧道工程物探勘查,期望能为今后的隧道物探勘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西昌盆地主要勘探目的层埋藏较深,断裂发育,构造破碎,原有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较低,无法满足构造解释的需要。为此,针对西昌盆地的地震地质条件,兼顾采集设计要求和工作效率,在新一轮采集中,实施了一种双排列接收的观测系统。应用结果表明,新采集的资料剖面断裂清晰,目的层及其以上各反射层特征清楚,分辨率和信噪比均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综合物探方法在隧道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西部地区铁路沿线的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直接进行隧道工程建设将会有较大的安全隐患,为了预防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由不良地质现象引发的事故,采用综合物探方法对隧道线路周围的断层位置及产状、地层岩性分界情况等进行勘察,进而指导地质钻探工作的有目的进行,为隧道开挖过程中避开各种地质危害提供依据,保障施工安全。通过对隧道待勘察路段的地质地貌分析,通过甄选对比,并根据勘察任务要求,有针对性的选择应用地震折射法和高密度电法进行综合勘察。文中详述了地震折射法和高密度电法的野外工作方法技术、资料处理,并根据勘察目的,先单独解释两种勘察方法的效果,再综合两种方法对该路段的地质构造情况进行综合解释,推断出该高速铁路路段中的破碎带、断层及其走向等不良地质情况。最后对地震折射法和高密度电法进行综合勘察应用效果做了评价。  相似文献   

15.
CSAMT法在南水北调中线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采用明渠开挖自流引水方式,其沿线经过多个煤田地区,探明线路上的采空区尤为重要,本文以南水北调中线禹州采空区为例,阐述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的基本理论、野外工作措施,并结合该区地质概况,准确探明采空区的位置、深度。探测结果与煤田钻孔地质剖面图、采空区钻孔验证基本吻合。说明CSAMT法在复杂多个煤系地层探测采空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三维可视化软件,通过对地震数据体各种属性数据的空间显示,进行断裂组合、河道砂体追踪,提高构造解释和圈闭形态描述的精度。该技术在新沟油田新二区初步应用,为滚动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取得较好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地震折射波法以其能够确定折射界面的速度而广泛用于工程地质勘察,但因其解释精度受地表条件、地下界面复杂程度及采集参数有关.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从折射波观测系统、道间距及炮间距的选取原则、互换时间的确定和地表速度的求取、基岩面的起伏改正及穿透波的处理等进行讨论,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基于远炮求取互换时间的追逐相遇时距曲线来解...  相似文献   

18.
In order to carry out numerical simulation using geologic structural data obtained from Landmark (seismic interpretation system), underground geological structures are abstracted into mechanical models which can reflect actual situations and facilitate their computation and analyses. Given the importance of model building, further processing methods about traditional seismic interpretation results from Landmark should be studied and the processed result can then be directly used in numerical simulation computations, Through this data conversion procedure, Landmark and FLAC (the international general stress software) are seamlessly connected. Thus, the format conversion between the two systems and the pre- and post-processing in simulation computation is realized. A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dicates that this method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simple operation, high accuracy of the element subdivision and high speed, which may definitely satisfy the actual needs of floor grid cutt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