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综合运用重矿物分析法对河142块沙三中亚段的物源进行了深入研究。河142块沙三中亚段的沉积物源主要来自于4个方向,其重矿物也组合为4个亚区,并具有不同的重矿物组合特征;不同物源所形成的沉积物特征和相类型有一定差异:东部Ⅰ区域为近距离、粗粒级重力流的冲积扇和水下扇为主;北部Ⅱ区域为中等距离、中细粒的牵引流的进积三角洲为主;北部Ⅲ区域为远距离细粒的河口坝和滨浅湖沉积;南部Ⅳ区域为远距离细粒河流相沉积;根据上述研究可以预测:研究区北西部和南部沉积区的物性总体上较优,其次为北部沉积区,而东部和中部沉积区的储层物性较差。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盆地北缘古近系重矿物特征及物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Q型聚类、相关分析和ZTR指数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古近系碎屑岩中的重矿物进行稳定矿物和非稳定矿物及其组合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判断其物源方向。古近系的重矿物主要表现为稳定矿物含量大于非稳定矿物的含量,表明该区沉积物搬运距离较长,离物源区相对较远。柴达木盆地北缘古近系各层组的重矿物类型及其组合形式、ZTR指数分布特征等均很接近,表明物源在沉积演化过程中具有明显的继承性。综合分析得出物源方向有3个:北西部阿尔金山物源区、小赛什腾山—赛什腾山物源区和东部的祁连山—绿梁山物源区。三大物源区内可进一步分为若干小的物源区,各物源相对独立,仅在冷湖四号、五号构造带受阿尔金山物源区及小赛什腾山物源区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3.
4.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沉积相类型及储集层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柴达木盆地东部三湖地区第四纪湖相沉积面积达1× 1 0 4km2 以上 ,第四系厚度最大为 34 0 0m ,其中 ,下更新统涩北组中上段的泥岩夹粉砂岩段是该区的主力气源岩 ,也是原生构造型气藏发育层段。目前的勘探和研究成果表明 ,该区第四系局部构造属同沉积构造 ,其形成虽受深层第三纪古构造和古地形影响 ,但第四纪变形的边界控制条件不同。采用遥感解译手段 ,结合地震剖面研究 ,认为三湖地区第四系局部构造的形成受盆地北侧边界断裂的影响更大 ,变形动力主要来自盆地北缘 ,构造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受盆地边界断裂、盆内主干断裂等控制 ,根据主干断裂的分布特征可推测局部构造的分布位置。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可划分为 3个层序。层序Ⅰ :早侏罗世盆地具明显的断陷性质 ,边界断层控制物源供给和沉积相的类型及展布 ,发育近岸浊积扇—湖泊沉积体系和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 ,在湖盆中央凹陷区发育滑塌浊积扇。层序Ⅱ :中侏罗世早中期湖盆由断陷转化为坳陷 ,地势较平缓 ,陆源碎屑供给较少 ,广泛发育湖泊和沼泽沉积。层序Ⅲ :中侏罗世晚期至晚侏罗世 ,气候变干旱 ,湖盆由原先的坳陷转为挤压 ,发育冲积扇、河流和氧化滨浅湖沉积。盆地北缘侏罗系储集层总体为低孔低渗储集层 ,但在局部地区有机酸大量产生的溶解带、裂缝 相似文献
5.
柴达木盆地北缘第三系碎屑岩储集层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综合分析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35口井的钻井、测井及岩心资料,从沉积角度对该区第三系碎屑岩储集层进行分类及评价。该区储集层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主要沉积微相包括冲积扇、河道、三角洲分流河道、滨浅湖滩坝以及泛滥平原砂滩等,非均质性很强。根据岩性、沉积相带和物性参数,将储集层划分为3类。物性最好的I类储集层是曲流河道和三角洲分支河道的中—细砂岩,主要分布在南八仙、马海以及北丘陵等地区;物性中等的Ⅱ类储集层岩性为中—粗砂岩和含砾砂岩、砾状砂岩,以辫状河道砂体为主,包括部分滨浅湖滩坝砂体;物性较差的Ⅲ类储集层主要是冲积扇、泛滥平原砂滩、滨浅湖滩坝砂体,岩性为砾岩、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Ⅱ类、Ⅲ类储集层的分布范围比较广泛。 相似文献
6.
岩性、物性是致密油储集层评价中的重要内容。以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为手段,通过实验确定x射线衍射分析曝光次数以保证分析资料的精度;开展针对砂泥岩剖面的不同岩性X射线衍射响应特征参数的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岩性由泥岩向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的变化,黏土矿物含量明显降低.长石、石英含量总体表现为升高的趋势,但其显著性没有黏土矿物含量变化明显。通过优选黏土矿物含量作为判别砂泥岩岩性的特征参数,建立砂泥岩岩性的解释标准.开展孔隙度与岩石矿物成分、矿物含量相关性研究.认为孔隙度随黏土矿物含量增加而减小,随长石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石英与孔隙度的相关性不明显,据此优选长石含量与黏土矿物含量作为判别物性的特征参数,建立致密油储集层物性评价图板。现场45口井的实际应用情况表明,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建立的致密油储集层岩性、物性评价方法的解释符合率可达到97.8%,收到了较好的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7.
8.
濮城油田砂岩储集层物性下限标准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制定砂岩储集层物性下限标准是准确判定其产油部位、划分油层有效厚度的基础工作之一。分析了影响物性下限取值的经济因素(主要有石油政策、经济指标、开发工艺、分析化验、资料丰度等)和地质因素(主要有储油层岩性、胶结物成分及含量、孔隙结构、原油性质、储集层压力、储集层裂缝等)。利用东濮凹陷濮城油田沙一段、沙二段砂岩储集层的取心井样品分析及单层试油等资料,采用5种方法(物性试油法,经验系数法,储油能力和产油能力甩尾法,钻井液侵入法,测试分析法)研究储集层的物性下限,并对各研究方法加以分析评价。据此确定了濮城油田合理的物性下限标准(孔隙度为12%,渗透率为1.5×10-3μm2)。影响储集层物性下限标准的因素较多,必须从多个方面反映各因素的影响,避免因方法单一导致下限标准取值偏差过大;不同地质条件和油田开发工艺条件下的物性下限标准有差别,应根据各油田的情况确定相应的物性下限标准。同一油田不同层位的储集层地质特征差别较大时,也须分别制定各自下限标准。当油田开发工艺、资料丰富程度等有较大变化时,应重新确定物性下限标准。图5表1参3(邹冬平摘)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柴达木盆地西南区岩性油气藏勘探方法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柴达木盆地西南区(柴西南)剩余油气资源量巨大,过去勘探思路主要以寻找构造油藏为主,岩性油气藏为辅。近几年来在"围绕富烃凹陷,主攻斜坡区带,寻找新的层系,力争叠合连片"的岩性油气藏勘探思路的指导下,主攻岩性油气藏勘探,在柴西南红柳泉斜坡及乌南斜坡的岩性油气藏勘探均获得突破,跃进斜坡也发现了规模较大的特殊岩性储集体。由于勘探程度和认识上的制约,柴西南的岩性油气藏勘探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有效的技术方法。利用柴西南岩性油气藏勘探实践成果,结合其他盆地的成功经验,总结了一套适合柴西南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技术方法。这些关键技术主要包括:老井复查评价技术、层序地层划分技术、沉积体系划分技术、储层综合预测技术。综合运用这些技术方法在柴西南的岩性油气藏勘探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多口钻井获得工业油气流。 相似文献
13.
14.
柴西红三旱一号-牛鼻子梁地区下油砂山组物源与沉积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普遍认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山前的红三旱一号-牛鼻子梁地区在新近系下油砂山组(N_2xy)沉积时,只发育向西南方向流动的牛鼻子梁物源所形成的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这种认识难以解释以下事实:第一,在红三旱一号地面构造南翼露头发育一套约650 m厚的N_2xy灰色砾岩;第二,二维地震测线QY0680和CDM1150以及露头剖面表明,在N_2xy沉积时,不整合地面构造及其附近约190 km~2的区域呈一个北西走向的剥蚀区,该剥蚀区有效地分隔了红三旱一号物源体系和牛鼻子梁物源体系;第三,在N_2xy沉积时,牛鼻子梁地区是阿尔金山向东南方向延伸的古鼻梁,该古鼻梁是牛鼻子梁以北地区物源向西南方向流动的屏障.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在N2xy沉积时,研究区发育由红三旱一号物源、牛鼻子梁西口物源和牛参1井以北物源所控制的扇三角洲-滨浅湖滩坝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盆地西部油泉子油田浅层油藏的主要含油层系为新近系上新统上油砂山组(N22), 为岩性-构造油藏。针对研究区储集层岩性认识不清, 储集空间存在争议, 依据岩心分析、成像测井和压汞、薄片等大量室内分析化验资料,对储集层的结构特征、储集物性以及对储集性能的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指出油泉子油田浅层油藏储集层岩性主要为砂质泥晶灰岩、少量藻灰岩(含粉砂)和灰质(泥质)粉砂岩; 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粒间孔、溶孔; 储集层物性最好的为藻灰岩(含粉砂), 其次为砂质泥晶灰岩和灰质(泥质)粉砂岩; 储集性能的主要控制因素包括沉积微相、断裂作用、晚期沿断裂带大气淡水的溶解作用、有机酸的溶解作用等。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柴达木盆地西南区震积作用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表明,柴达木盆地西南地区地震活动强烈,深、浅层均发现一系列与古地震有关的震积岩,形成一系列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主要包括震积砂枕、砂球构造、枕状层、液化砂泥岩脉、层内错断、地裂缝、微褶皱纹理、沙侵蘑菇等。研究区震积岩的岩石类型则主要包括震褶岩、震裂岩、震塌岩、自碎屑角砾岩、自碎屑副角砾岩、液化角砾岩及震浊积岩等。地震活动使岩层产生大量的微裂缝,裂缝沟通了原有的孔隙,同时增加了储集层的储集空间,极大地改善了储集层的渗透性,并使原先不具渗透性的砂泥薄互层产生裂缝,成为输导层,这为在地震断裂系统附近寻找低渗透岩层中的高渗储层提供了新的方向。而地震断裂系统上倾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砂岩以及滨浅湖滩坝所构成的岩性圈闭必将成为柴西南地区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