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花生肽的酶法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5  
采用酶法水解制备营养性花生低肽,对其酶制剂的筛选,酶水解工艺参数,酸溶性花生肽得率与水妥度的相关性分析及酶解液的溶解性变化等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2.
酶法有限水解对花生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以包含AS1.398中性蛋白酶的复合酶对花生进行水酶法制油,对传统水剂法制油及水酶法制油所得花生蛋白的功能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工艺过程对花生蛋白产生了有限水解,因而对花生蛋白功能特性也有一定的影响,表现为低度改性,所得花生蛋白溶解度显著提高,尤其是在花生蛋白等电区域,同时具有更好的起泡性和乳化性,所得花生蛋白无苦味,泡沫稳定性和粘度比传统水剂法花生蛋白低。  相似文献   

3.
中性蛋白酶水解花生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仪凯  周瑞宝 《中国油脂》2005,30(7):71-73
选用中性蛋白酶对花生粕进行单酶水解研究.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花生粕的酶解条件进行优化,得出最佳的水解条件为:底物浓度6%,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44℃,pH6.7,加酶量6 500U/g底物,在此条件下理论水解度为7.63%.  相似文献   

4.
冷榨花生饼制备花生多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对影响花生蛋白水解制备花生多肽的各种影响因素,如酶制剂的筛选,酶解工艺参数等进行了系统地研究.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工艺参数是pH值7.0、温度42℃、加酶量6 500 U/g原料、酶水解时间8 h、底物浓度10%.  相似文献   

5.
以脱脂花生粕为原料,采用Alcalase碱性蛋白酶水解制备花生蛋白水解产品。以水解度和氮回收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水解条件为:底物质量浓度30 g/L,pH 9.5,温度60℃,酶加量7%,时间4 h。对水解液进行脱色,以脱色率和氮回收率为指标,确定最佳脱色工艺条件为:活性炭用量3%,pH 4,温度60℃,时间40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用碱性蛋白酶对花生粕直接进行水解,其水解度可达27.81%,氮回收率为70.01%。  相似文献   

6.
复合酶水解花生粕蛋白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复合蛋白酶和复合风味酶水解花生粕蛋白的比较 研究,得出复合蛋白酶具有良好的水解效果,并进一步综 合利用两种复合酶,研究出了国际领先水平的花生粕蛋 白水解工艺。  相似文献   

7.
分别以碱性蛋白酶Alcalase和中性蛋白酶Neutrase对花生分离蛋白进行水解,制备花生分离蛋白水解物,并测定不同水解时间所得产物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抑制活性。未水解的花生分离蛋白没有ACE抑制活性,用中性蛋白酶Neutrase水解所得的水解物显示弱ACE抑制活性。然而,碱性蛋白酶Alcalase水解物具有很强的ACE抑制活性,水解0.5h时水解物活性最高,其半抑制浓度为(IC50)0.56mg/ml。本研究表明,当用碱性蛋白酶Alcalase水解时,花生分离蛋白是生产ACE抑制肽的良好蛋白质来源,花生分离蛋白碱性蛋白酶Alcalase水解物可作为具有降压功能的功能食品添料。  相似文献   

8.
张宏声 《中国油脂》2020,45(12):12-16
花生含有内源性蛋白酶可以水解花生蛋白,主要探究该水解作用对花生蛋白纤维化凝胶形成的影响。研究发现花生内源性蛋白酶可在pH 2~5下水解花生蛋白,尤其是Ara h 1。在pH 3时,内源性蛋白酶对花生蛋白的水解作用最强,可生成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5、19、17、13 kDa和12 kDa的多肽产物;且在pH 3时可形成透明凝胶,而其他pH均不可。以100 g/L的蛋白溶液体系(反应条件为pH 3、60 ℃)为对象,通过蛋白酶抑制剂对比实验,确定起主导水解作用的是天冬氨酸蛋白酶,该酶导致的花生蛋白水解对于透明凝胶形成起主导作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上述透明凝胶的确为纤维状蛋白所形成,此蛋白纤维的直径小于10 nm,长度超过1 μm。同时通过考察蛋白质量浓度对透明凝胶形成的影响发现,100 g/L的蛋白溶液可在6 h内形成透明凝胶,50 g/L的蛋白溶液可在12 h形成,而25 g/L的蛋白溶液在24 h也不能形成。研究为纤维状食源蛋白的制备提供了新思路,并且制备条件较为温和,有利于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9.
橙汁花生肽饮料生产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As1 .398中性蛋白酶水解花生粕蛋白质 ,制备营养性易消化吸收低肽 ,并将花生肽加入酸性果汁 (橙汁 )制作肽饮料 ,产品既具有良好的营养特性又具有特殊可口的风味。  相似文献   

10.
水酶法从花生中提取油和水解蛋白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研究在蛋白酶Alcalase作用下,花生油得率和水解蚕白得率与水解度的关系,并对不同水解度下水解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测定。分析了乳状液中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并初步探讨了酶对花生蛋白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1.
该文主要叙述了日本用脱脂花生为主要原料,用传统的酱油,按传统的酿造工艺生产脱脂花生酱油的简便方法,该法不用单独制花生曲,酿造的酱油除保留传统酱油成分外,还具有花生的独特风味,色泽比值统酱油淡。  相似文献   

12.
花生粉,花生浓缩蛋白制备工艺及功能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对花生蛋白,特别是花生浓缩蛋白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对浓缩蛋白的三种制备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将产品的功能特性与大豆浓缩蛋白进行了对照。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9年7月的抽样调查,对北京市居民花生及其制品的消费量、消费原因、品牌偏好、年龄分布、消费预期及对"中国花生及花生制品营养知识推广工程"的看法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接近半数的受访家庭食用花生及花生制品;36~55岁中年人是花生及花生制品的主要消费群体。总体而言,北京地区的消费者对花生及花生制品的价格变动不敏感;多数消费者对2005年启动的"中国花生及花生制品营养知识推广工程"知之不多。  相似文献   

14.
以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的花生仁和五香粉为原料,采用微波膨化工艺,制得了绿色食品五香花生仁。实验得出制作绿色食品五香花生仁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五香粉腌制时间为60min,微波处理火力为高火,微波处理时间为6min。经检测,其感官、理化和卫生指标都符合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5.
对花生豆腐进行了研究.其最佳工艺为:将花生在2450 MHz下用450 kW烘烤5 min,以1:4的质量比加入大豆后加入5倍水磨浆得花生豆乳,然后加入占大豆和花生总质量0.25%的GDL和2%的淀粉来成型花生豆腐.此工艺下制得的花生豆腐具有花生味浓、口感好、无涩味、豆味香和营养丰富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17.
研究花生肽对四氯化碳(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CCl4致小鼠肝损伤,测定血和肝组织匀浆的生化指标。花生肽组均能减轻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降低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的升高,增加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花生肽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花生分离蛋白为原料,研究复合酶协同酶解法制备低苦味花生多肽的最佳条件,并分析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根据单因素实验的结果,筛选出低苦味花生多肽的最佳水解条件,并通过测定清除DPPH、ABTS+自由基的能力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复合蛋白酶协同酶解花生分离蛋白的最佳反应条件为:使用碱性蛋白酶(pH8.5,温度55℃,时间4 h)、蛋白酶P(pH7.0,温度50℃,时间3 h)和风味酶(pH7.0,温度50℃,时间2 h)依次分步酶解花生分离蛋白,三种酶添加量分别为0.8%、0.4%和0.2%。此工艺下,酶解液苦味值为1.3,多肽得率为86.75%,相对分子质量低于1 kDa的多肽含量达85.93%。酶解液质量浓度为4 mg/mL时,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80.70%和87.92%,表明花生粗多肽抗氧化活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花生红衣中含有丰富的活性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和利用价值,但在我国作为花生产业副产品的红衣利用率并不高。近年来,其生物活性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多酚物质是花生红衣中一种天然大分子化合物,根据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资料文献的统计分析,从提取、纯化和生物活性等方面对其研究现状作了介绍,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建立一种花生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检测方法,花生油样品以正己烷饱和乙腈提取,经25 mg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和25 mg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C18)净化,GC-MS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下检测,外标法定量。1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在0.02~3.0 mg/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均在0.999以上,检出限(LOD)在0.01~0.02 mg/kg之间,定量限(LQD)在0.03~0.05 mg/kg之间,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分别在76.8%~108.4%和1.10%~5.18%。方法操作简单快捷、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可用以测定花生油中1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