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的枢纽,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之一。文化遗产是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是建设"人文北京"和"世界城市"的重要内容,是展示首都形象,提升北京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相伴,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全球化格局中的现代"世界城市"(World City),或称"全球城市"(Global City),其中顶级的"世界城市"纽约、伦敦、东京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及生活等方面发挥着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相似文献   

3.
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相伴,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全球化格局中的现代"世界城市"(World City),或称"全球城市"(Global City),其中顶级的"世界城市"纽约、伦敦、东京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及生活等方面发挥着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巧合的是,这三个世界城市都拥有世界级的股市,且之间恰好相隔八小时的时区,三个城市绕地球一周形成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世界股市链。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着眼建设世界城市",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便成为2010年北京工作的一个亮点。何谓世界城市,世界城市是国际大都市的高端形态,对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力。目前,公认的世界城市有纽约、伦敦、东京。  相似文献   

5.
<正>世界城市的空间布局2010年北京市委提出将北京建设成为世界城市。世界城市是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对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有重要影响的城市。目前世界上公认的世界城市包括纽约、伦敦和东京。世界城市通常是都市圈的核心城市,而都市圈的整体优势又必然增强核心城市在国际中的整体地位。在空间形态上,北京与上述世界城市相似,呈现明显的圈层特征,分为中心城、都会区和都市圈(表1)。  相似文献   

6.
正城市规划是引导和控制城市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和手段,是保证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合理利用和城市建设合理进行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及国家经济社会目标的重要手段。北京作为首都,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城市化不断加速推进过程中,人口拥挤、交通拥堵问题和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已成为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的重要挑战。一、发达国家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模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越来越严峻,人口问题、城市拥堵以及与之相关的环境问题、区域和谐发展问题已成为重要挑战。纽约、巴黎和东京等世界城市突出城市的规划作用,加强规划的战略性、均衡性,加快多中心建设,实现城市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纽约城市规划:注重平衡性与战略性纽约是美国最大的城市和美国第一大港,也是世界经济  相似文献   

7.
世界城市和国际城市的基本概念 世界城市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世界城市(World City)是指全球经济系统的中枢及在世界经济和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城市,类似的概念还有全球城市(Global City),国内一般统称为"世界城市"。  相似文献   

8.
从世界城市看当前北京首都职能发展的差距 北京的国际化进程 世界城市是一个国家人口高度聚集、国际化程度高、生态环境优美,并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都市地区.18~19世纪的大伦敦和大巴黎地区是世界版图的中心,20世纪的纽约地区、东京都市圈地区是世界版图上的新中心.伴随着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在世界影响力的提升,这些国家的首都都成为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城市.同时与这些世界城市相关联的都市地区也承担了大量的国际交往、科技创新、商务会议和尖端产业生产等职能,形成世界影响力的都市圈,如纽约以美国东北海岸区域为依托,伦敦以英国东南部地区为依托,东京以日本东海道地区为依托.  相似文献   

9.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越来越需要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核心城市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政治文化交流。北京作为首都,理应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肩负起更加重要的全球性职能。本文从世界城市视角、京津冀都市圈视角人手,分析论证北京面向国际化的职能定位,并从促进区域一体化角度出发对新兴的国际化功能区规划布局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奥运会后,北京进入了由中等发达城市向发达城市迈进的新阶段。"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的理念在建设"世界城市"的新背景下,转化为全面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在打造"世界城市"的进程中,北京的生态环境建设对提高城市品质及吸引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北京超前实现文化型国际城市可能性探讨陈光庭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全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功能,建设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国际城市,……为在二十一世纪中叶把北京建设成为具有第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奠定基础"。根据北京目前...  相似文献   

12.
翁瑾 《城乡规划》2017,(6):113-114
在新一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中,上海第一次提出了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的目标。继"四个中心"和"科创中心"的定位后,上海开始向更高的战略目标迈进。就本质而言,全球城市就是高级生产要素的全球集聚中心。因此,全球城市必然是全球生产要素的配置中心、跨国机构的管理决策中心、高等级服务和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中心。高级生产要素的集聚也意味着,  相似文献   

13.
世界城市的形成发展与所在都市圈存在着共生互动的内在关系。世界城市必然崛起于世界增长重心地区最具实力的城市群之中;世界城市的形成发展需要所在城市区域的强大支撑;世界城市是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相互作用的产物。北京依托首都圈建设世界城市,有利于疏解人口资源环境交通等压力,有利于增强其经济整体实力和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世界增长重心向中国转移,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提供了历史机遇;京津人均GDP均超过1万美元,为京津同城化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京津冀三地发展阶段的不同步性,为重构区域产业分工新格局提供了重要契机。推进首都圈建设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有效途径和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世界大城市选样 全世界有许多著名的发达城市,它们不仅是一个区域的中心,其影响力更波及到全球范围.本文选取波士顿、纽约、华盛顿、芝加哥、旧金山、伦敦、柏林、巴黎和香港这9个城市作为比较研究对象,是因为从其城市概况(表1)中可以看出这些城市具有以下共同点,使其与北京有较强的可比性:一是在全世界享有盛名;二是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三是具有鲜明的城市特色;四是相对人口密集;五是政治或者经济文化中心;六是发展相对成熟.  相似文献   

15.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和现代化国际城市.北京的战略地位,对城市综合防空、防灾能力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北京的城市发展,对城市用地规模和空间容量提出了不断扩大的需求.地下空间是有效的防护空间和潜力巨大的城市后备空间资源,有序合理地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是巩固北京战略地位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科学有效地拓展城市空间、维持和改善地面人居环境、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城市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具有独特地位,享有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重要影响力和控制力,从而构建了以世界城市为核心的"大都市圈"或者"都市连绵区"等形式的全球战略性空间区域,成为全球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引擎。从纽约、伦敦、东京等世界城市发展经验看,在城市不断向外扩张的发展过程中,集聚了大量的人口及其引发的高强度的社会经济活动,给交通系统带来巨大的挑战,如何建设支撑世界城市发展的交通系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规划信息     
《现代城市研究》2004,19(4):4-4
北京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年内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北京晚报消息,北京将按照“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新格局,年内完成《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据悉,北京未来空间发展战略为:旧城有机疏散;市域战略转移;村镇重新整合;区域协调发展。专家认为,北京未来发展的目标主要定位在四个方面,即国家首都——政治中心,国际交往中心;世界城市——世界级服务中心,世界级大都市地区的核心城市;文化名城——文化、教育、科技创新中心,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充分的就业机会,舒适的居住环境,创建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一、北京城市广场群的建构是首都城市空间艺术的深化 首都北京是国家的象征,是国家政治、文化的缩影,是民族文化与精神的归宿。它还是国家最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城市,在国家政治和文化发展中发挥着十分独特的作用。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功能体现首都的共性,特色功能体现首都的特性。如何通过建立北京城市广场群这一新空间组织形式,体现首都政治和文化中心作用,以及调整城市交通空间节奏,是北京城市广场群概念设计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相似文献   

19.
《北京规划建设》1996,(6):24-26
现代化国际城市背景下的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北京市委研究室国际处1993年国务院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指出:"将北京建成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和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达到世界第一流水平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国际城市。"这是中央关于北京市城市...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中心城市,特别是东北部和中西部的老工业城市出现了明显的衰退现象,引起学界和政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为拯救中心城市,很多学者和政要提出或尝试了众多改革方案。其中,安东尼·唐斯的"开放郊区"和戴维·腊斯克的"没有郊区的城市"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提出通过整合大都市区、将郊区和中心城市合二为一的方法来解决中心城市问题。虽然在现实政治中,这些主张很难得到全民的认可,却不失为一种改革的难得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