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对加工平面型腔的轴向进刀及对圆形、方形、不规则及带岛屿型腔的径向走刀路线进行了分析,优化了刀具在平面型腔时的加工效率及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2.
型腔高速铣削是箱体类零件的典型加工方式,被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汽车及模具等行业中.型腔高速铣削的走刀路径决定了此类零件的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其轨迹规划至关重要.首先对型腔高速铣削的几种经典走刀路径策略进行了总结.然后对诸如切啮合角、颤振等影响走刀路径规划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最后系统地分析了现有型腔高速数控铣削走...  相似文献   

3.
刀具补偿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论述刀具半径补偿功能在粗、精加工、余量去除和尺寸精度控制等方面的应用,结合下刀、切入、切出和抬刀等数控铣削加工工艺,阐述刀具补偿建立、启用、取消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分析刀补类别和顺铣、逆铣工艺与走刀路线的关系,提出刀具半径补偿值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4.
进行了模具型腔数控铣削加工工艺分析研究。介绍了数控铣削刀具与切削用量。对模具型腔加工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基于UGNX软件确定了对应于各种特征的加工方法和刀具。提出了模具型腔粗铣加工刀具简易组合方法,进行了走刀方式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5.
CNC加工中尖角过渡处理和切入切出程序设计(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论述了CNC加工中对零件轮廓、型腔尖角过渡的处理方法 ,对尖角的形成及特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将辅助圆弧应用于内角过渡 ,并给出了计算通式。同时对切入切出程序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 ,提出了预引切向进、退刀的方法 ,有效地消除了由于系统滞后在切入切出点产生的干涉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前,采用专用高精度单头滚刀实现范成法的加工是超精密(相当于 CT CзB 642—77所规定的4级和5级精度)小模数圆柱齿轮主要的精加工方法。通常,滚齿时滚刀是沿轮齿的轴线方向切入的,并且是粗走刀和精走刀都使用同一把滚刀。然而,用多次走刀来滚切小模数齿轮必要性的理论根据是不充分的;对精走刀余量推荐为由0.02~0.05毫米到0.3~0.5毫米并非单一值,且它们之间还存在着矛盾。众所周知,减少走刀次数是提高滚齿效率的重  相似文献   

7.
在模具型腔零件工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两种工艺方案,经分析、比较,选择了基于工序集中的工艺方案,详细设计了加工工序及走刀路线。结果表明,该加工工艺正确、合理,可有效缩短零件加工时间,保证加工质量,这对模具型腔类零件的数控铣削加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型腔加工是CAM软件中一个重要的加工方式,被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模具制造业等领域。在型腔加工中,有两种常用的刀具轨迹走刀方式:环切方式和行切方式。在图1中,环切加工通过连续偏置型腔轮廓,构造当前环形轨迹的Voronio图来计算下一条环形轨迹,计算复杂且耗时。与环切加工相比,行切加工刀具轨迹主要由一系列与某一固定方向平行的直线段组成,计算简单。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数控强力切削轧辊孔型时发生颤振的问题,推导出切削深度与颤振的关系,并比较了几种走刀路线,提出了避免颤振的最佳走刀路线。  相似文献   

10.
新型铸铁在汽车、机电、航空等行业的零部件制造中有较多应用,研究其高速切削时的刀具磨损问题具有实际的意义。研究单向行切、双向行切、环切这三种走刀方式及不同轴向切深对新型球墨铸铁进行高速切削时的刀具磨损影响。设计双因素重复实验方案并进行高速铣削实验,建立后刀面磨损情况的切削长度曲线;通过方差及贡献率方法,分析不同走刀方式及轴向切情况对有效切削时间、材料去除量及刀具磨损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走刀方式对刀具磨损、材料切除量等影响非常显著,实际加工中应该优选双向行切走刀方式,并适当增大轴向切深及降低切削速度以获得较优材料切除率并提高刀具耐用度。  相似文献   

11.
基于散乱数据点的数控加工刀位直接生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利新  祁少华 《中国机械工程》2006,17(11):1101-1104
研究了测量得到的散乱数据点在平面上投影点的边界轮廓提取算法;以抬刀次数最少为优化目标,通过引入计算几何中单调链的概念,确定了最佳的行切加工方向和最少单调链数;给出了在平面区域内行切法加工的刀位计算与Z字形刀位连接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模具型腔的刀位规划;针对圆环刀、球头刀和平头刀,提出了不发生干涉的曲面三轴加工刀位计算方法,可基于散乱点测量数据直接生成数控加工刀位,此刀位计算方法也可用于模具型腔的修复。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刀具不同走刀路线对工件加工精度影响的问题,应用成组技术对曲面进行分析,并阐述了曲面加工时常用的插补方法.分析不同走刀路线对工件精度及加工效率的影响,优化二维与三维曲面加工,正确选择刀具走刀路线的方法,以更好地达到工件的加工精度及其他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3.
高速铣削刀轨优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高速铣削的特点和编程要求 ,提出了适合高速铣削的粗精加工刀轨优化算法。这些算法主要解决了型腔和轮廓加工刀轨的合理规划和进刀方式的选取 ,运用这些算法可以自动生成光滑C1连续的高速加工无干涉刀轨。仿真结果表明 ,加工表面无过切。经测试 ,算法运算速度快、可靠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前普遍采用的用标准齿轮滚刀滚切各种渐开线圆柱齿轮,存在着刀具磨损不均,影响加工效率提高问题。特别是在粗滚齿时由于切削负荷大部分集中在滚刀的切入端,再加之排屑及角磨损的关系,刀具磨损也集中在滚刀的切入部分。特别是滚刀刀齿的右侧刃及右顶端圆角部分,往往在切削中上述部分已磨损严重了,而其它刀齿和刀齿的其余部分并未磨损或磨损很少。而在  相似文献   

15.
过去,苏联革新车工伏罗比也夫在加工阶形轴(如图1)时,是采用三把车刀来进行的。加工的方法如图2,图中1是端面车刀,用来车削外圆和端面,车刀切削的路线如图中所示。采用的切削用量是:车头转速 n=1,200转/分;吃刀深度 t=1.0公厘;走刀量 s=0.25~0.35公厘/转。图中2是切槽刀,用来切削退砂轮的槽。切槽刀切削的路线如图中所示。此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对平面型腔进行平行双向走刀加工时影响抬刀次数的因素,确定了最大抬刀次数与被加工区域几何形状的关系。在确定了交点加入刀具轨迹的原则后,提出了一种能简单、高效地生成平行双向刀具轨迹的交点判断加入算法。最后给出了实际的程序运行实例。  相似文献   

17.
韩钊  房晓龙  朱荻 《中国机械工程》2021,32(23):2808-2816
提出了电火花线切割与电解线切割组合加工钛铝金属间化合物TiAl 45XD材料的方法,其中电解线切割精整加工一次“走刀”去除重铸层,二次“走刀”消除可能出现的晶间腐蚀。分别研究了铸造TiAl 45XD机械抛光表面和电火花线切割表面的电化学特性,发现两种表面在水基溶液中均有钝化现象,在乙二醇基溶液中几乎无明显的钝化现象,与在水基溶液中相比,两种表面在乙二醇基溶液中均更易被腐蚀,且电火花线切割表面较机械抛光表面的腐蚀程度更高。分析了进给速度和切深对表面完整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一次“走刀”进给速度为25 μm/s、切深为20 μm,二次“走刀”进给速度为60 μm/s、切深为0时,重铸层被去除,无晶间腐蚀,表面粗糙度值减小至1.6 μm,平均进给速度为17.65 μm/s。该试验结果验证了使用电火花线切割粗成形、乙二醇基溶液电解线切割精整加工钛铝金属间化合物是可行的高表面完整性直纹构件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8.
宏程序可使用变量进行编程,并具有算术与逻辑运算功能,利用其可对不同工艺方案走刀路线的长度进行计算,并通过比较判断,选择最短的路线进行编程,使零件的加工程序得到优化。根据孔系加工的两种主要走刀路线,建立了走刀路线长度计算数学模型,编制出了优化加工宏程序,使孔系的加工得到了优化。在保证加工的质量前提下,有效地保证了以最短的走刀路线进行孔系的加工,提高了加工的效率,降低了制造的成本。  相似文献   

19.
为了优化火箭贮箱壁板正三角形型腔加工轨迹和编程系统,提高编程和加工效率,针对轨迹规划方式和系统编程方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面向高速加工的型腔铣削轨迹生成新方法,其策略是采用螺旋线的走刀方式,轨迹由直线和相切圆弧首尾连接而成,并采用双向行式方式规划型腔间走刀轨迹,提高加工效率。其次,基于UG-CAM平台,二次开发编程系统,实现了对单个型腔加工轨迹和型腔间移刀轨迹的自动生成,并实现了基于形状特征识别的加工区域批量提取、刀具轨迹的干涉检查与修正,自主设计了简捷的人机交互界面。此研究不仅优化了加工轨迹,还实现了加工系统的快速编程。以火箭贮箱壁板为对象进行试切实验,加工效率提高26.23%。  相似文献   

20.
对带任意多岛屿的型腔环切加工刀轨生成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一种等距环互交处理的快速简便算法 ,设计了多个岛屿之间、岛屿与型腔之间的干涉处理方法 ,算法在超人CAD/CAM软件中实现 ,实践表明 ,该功能模块运行速度快 ,稳定性好 ,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