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20)
<正>高中生是青少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青少年群体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之一。但是在高中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对学校以及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不少难度。认清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影响因素以及防止策略,是增强在高中生群体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一、影响中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因素所谓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我国教育界的主流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21)
新课改下的思想政治课程,更好地为学生渗透了德育理念。德育对高中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高中生要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文章将重点分析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并且与实例结合,旨在为教师明晰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有效贯彻德育理念,引导学生提高道德意识,加深思想政治深度。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8)
"五个认同"教育是高校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思想基础和重要内容。将"五个认同"教育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五个认同"教育,对于国家稳定大局、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达成和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高校在实际开展"五个认同"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急需探究分析原因,精准施策,进而切实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12)
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四个方面:政治认同——培养有立场的中国公民;理性精神——培养有思想的中国公民;法治意识——培养有自尊的中国公民;公共参与——培养有担当的中国公民。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三种途径:一是在情境体验中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二是在氛围营造中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三是在问题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理性质疑精神。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2):126-127
当前思想多元化、网络信息化的不断发展,隐性教育的作用相对于传统的显性教育的作用更为显著。文章在阐述高中生的思想特点,隐性教育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探讨隐性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以完善目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落实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1)
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多维认同并存、国家认同弱化、政治整合机制转化等新形势,这对其主动性、针对性与实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领导制度,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德育共识与无形制度的缺乏,因此要以基本德育理念为中心来优化整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机制,使具体德育制度之间协调育人,在行为主体之间达成德育共识,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机制发挥出应有的主导性与权威性,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从而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夯实我国国家认同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6):162-163
延安精神是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大学生党员对高校延安精神教育认同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延安精神教育认同的教育教学策略,为将延安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拓宽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更好的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11)
高中政治是高中知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关系到高中生的整体考试成绩,同时还关系到高中生的政治思维和意识培养,对于高中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深入分析高中政治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高中政治教学改革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5)
时事政治是高中政治知识结构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政治学科的时代性很强,在教学中开展时事政治教育也是为增强高中生的政治觉悟,提升他们在思想道德上的修养。当前注重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时事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12)
<正>《中学德育大纲》提出要培养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每个高中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高中生社会责任感的树立与培养有利于高中生人格的塑造,有利于培养其乐观的学习态度、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代高中学校由于受到高考压力和舆论的影响,往往功利思想很严重,忽视了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导致有些学生不懂得什么是责任,缺乏责任意识。怎样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