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琪  刘石 《仪器仪表学报》2007,28(11):1994-1998
本文利用电容层析成像(ECT)的方法,对通道型多孔介质内单/双火焰分布情况以及泡沫型多孔介质内火焰分布进行可视化测量。在介绍和分析多种成像方法的适应性和局限性的基础上,针对被测对象的性质和特点采用了适当的成像方法及其合适的满标定物质,得到了清晰的火焰图像。测量结果显示了ECT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多孔介质内火焰的位置、大小以及脉动情况。其成果为多孔介质燃烧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测量手段。本文最后指明了测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该文介绍了在LabVIEW下开发的新型实验方法即热电偶辅助停止法来实现等温容器性能确定的实验研究程序,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弥补现有的时间延迟停止法的许多缺点,大大提高了该实验效率。  相似文献   

3.
活塞式空压机具有压力-流量特性稳定、价格低廉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由于压缩时产生的热量不能迅速向环境传导,被压缩空气温度上升,压缩功增加。压缩功转换为热向环境传导以及耗散,导致其工作效率低。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孔介质的等温活塞结构,吸收并传导压缩空气中的热量,以降低压缩空气温度,减少压缩机的功耗。研究了多孔介质结构参数对压缩机总功耗的影响,对多孔介质长度进行了优化,分析了转速和压缩比对多孔介质长度参数设计影响,得到了多孔介质结构参数的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分布式内冲液条件下的多孔质电极电火花加工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分布式内冲液方法能够达到充分降低极间蚀除产物浓度的目的,不仅可代替抬刀和平动方法,而且可采用较小的脉冲间隙以较大的占空比进行加工,获得较高的加工效率;对冲液流量影响的研究发现,随着冲液流量的增大,在冲液降低极间蚀除产物浓度和冲液干扰等离子体放电通道的双重作用下,加工材料去除率曲线变化呈现双峰值特征。通过获取极间电压和分析长连续开路时间对加工总时间的占比可知,冲液流量在增大过程中,首先使极间蚀除产物浓度降低至理想水平,再使等离子体通道扰动达到理想水平。  相似文献   

5.
运用混粉准干式电火花表面强化技术,分别使用不同强化介质浓度对TC4钛合金进行表面强化,对比强化层的表面形貌,分析了强化层的厚度、强化时间、耐磨损性;结果表明:不同强化介质浓度影响强化层表面形貌和其性能,在0.5 g/L浓度条件下,所获得的强化层厚度和耐磨损性能最好;随着浓度的升高,强化层厚度先增大后降低,强化时间先降低后逐渐趋于稳定,强化层耐磨损性能先升高后降低,但其耐磨损性能一直高于基体材料。  相似文献   

6.
基于Eulerian多相流模型和RNG κ-ε两方程湍流模型对旋流泵内的液固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不同粒径、浓度时泵内的颗粒分布特性及对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固体颗粒进入泵内后主要集中于无叶腔内,无叶腔中的颗粒分布以泵轴为中心呈现一定的轴对称分布,随着粒径的增大,颗粒在无叶腔内壁面聚集的更加明显,随着浓度的增大,颗粒在无叶腔内的分布规律几乎没有变化,随着流量的增大,无叶腔中心部分颗粒浓度几乎不变的区域扩大;在叶轮内,叶片工作面附近的颗粒浓度要大于叶片背面的;随着粒径及浓度的增大旋流泵的效率会降低,随着粒径的增大泵的扬程会降低。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钢厂使用的A4VSO-250轴向柱塞泵,探讨了柱塞泵的工作原理,并且通过理论和实验的方式研究了油温对柱塞泵工况下泄漏流量、容积效率以及机械效率的影响,从而分析了温度对柱塞泵性能影响.  相似文献   

8.
缪富声 《阀门》1997,(4):18-20
叙述了安全阀在检测试验中,试验介质特性对其性能的影响。以空气和水为介质对同一状态安全阀作了对比性试验,分析了安全阀在试验时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提出了安全阀在调试或验收时应根据其应用系统的适用介质而选用试验介质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压缩过程与喷雾换热过程的耦合关系,首先对喷雾换热等温压缩空气系统数学模型进行建立;其次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最后研究了喷雾启闭时刻对系统总效率的影响,同时分析了不同压缩比和活塞速度与喷雾关闭时刻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给定0.12 m的气缸行程,当压缩比为2,活塞速度为0.1 m/s时,在下止点开启喷雾,0.3 s后关闭,系统总效率最优为87.73%,相对于压缩过程一直喷雾情况下的效率提高了7.63%。当活塞速度为0.15 m/s时,压缩比从2增大为5,最优喷雾关闭时刻从0.3 s增大为0.5 s。当压缩比为3时,活塞速度从0.1 m/s提升为0.2 m/s,最优喷雾关闭时刻从0.5 s减小为0.3 s。  相似文献   

10.
姜琛  张孟九  尚召华  逄宁宁 《机械传动》2022,(6):108-111+133
分析了材质为50CrVA的链板在相同等温淬火工艺以及相同的回火保温时间下,不同的回火温度导致的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差异,并对不同回火温度下的链板和未做回火处理的链板的拉力和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镁合金作为最有潜质的轻质结构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阻尼、良好的锻造性,以及易回收利用等一系列优点。由于镁是密排六方结构,室温塑性差,如何经济地得到组织性能稳定的镁合金变形材一直是摆在广大研究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已有研究结果表明,镁合金的塑性变形能力对温度高度敏感,在高于523K时,棱柱滑移面启动,合金塑性大幅改善。因此,研究镁合金在高温变形下组织性能的演变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真空退火技术将铝片在阳极氧化前进行处理,以减少其内部应力和缺陷.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这种铝片制备的多孔铝模板孔径更加均匀,改善了模板的结晶质量,将模板的透射率提高到97%以上;铝片退火使电镀组装的金属纳米线栅排列更加有序,使此结构的消光比提高到21 dB,改善了其近红外偏振性能.  相似文献   

13.
孔结构对多孔铝吸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利用驻波管法测量了不同孔结构的多孔铝在声波频率为125-4000Hz时的空气声吸收系数。结果表明,它与多孔铝结构有密切关系,即随孔径的减小和试样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孔隙率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可获得最佳吸声效果。  相似文献   

14.
该文详尽分析了等温容器内部的4种换热过程,对等温容器本身选材及其内部填充材料的选择作了讨论。进而以换热学及气动系统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等温容器的简化换热学模型。  相似文献   

15.
设计了一种动力设备双层ISD隔振系统,推导了双层ISD隔振系统的机械导纳和传递率计算公式,探讨了惯容器对双层ISD隔振系统固有频率及振幅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上层或者下层安装惯容器,可降低双层振动系统垂向的固有频率,减小两个固有频率之间的间距,降低自由振动的振幅比;在下层安装惯容器,则相当于增加了中间质量的参振质量,可改善双层隔振系统的隔振性能,或者在保持原有隔振效果的基础上有效减少中间质量,这可解决双层隔振系统的中间质量较大带来的弊端,从而实现双层隔振系统的轻量化设计。研究结果有利于惯容器在舰船双层隔振中的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飞机制造和日常维护中4种常见化学物品常温下对T700级复合材料面内剪切性能的影响,本文选取了3个批次的T700级复合材料样品,采用ASTMD3518标准试验方法,进行了该种复合材料受常温耐介质影响的面内剪切性能分析。同时,对比了室温干态试件和4种化学物品浸泡的试件的面内剪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这4种常见的化学物品对该种复合材料的面内剪切力学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影响最大的是甲乙酮所浸泡的试验件。  相似文献   

17.
L-CKD150润滑油和复合锂基润滑脂广泛运用于石油装备润滑减磨。为研究2种润滑介质对摩擦副摩擦磨损性能及磨损机制的影响差异,采用MMW-1型微机控制立式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开展不同接触压力和线速度及不同润滑环境下摩擦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工况下,销-盘摩擦副表面以磨粒磨损为主,同时存在黏着磨损;相比于L-CKD150润滑工况,复合锂基润滑脂润滑时销-盘表面黏着磨损更为严重,进而加大摩擦因数的波动幅度,最大波动幅度为L-CKD150润滑下的3.7倍;盘试样表面磨粒磨损与接触压力有关,0.5 MPa接触压力下,L-CKD150润滑时磨粒磨损较严重,1.5 MPa下则复合锂基润滑脂润滑时更严重,磨粒磨损是影响盘试样磨损量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α+β)两相区内等温锻造工艺参数对TC6钛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分别在不同温度和速度条件下对TC6钛合金进行了等温锻造。研究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参数范围内,得到的组织均为双态组织;组织性能对锻造温度较为敏感;锻造速度和温度对TC6钛合金室温力学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本工作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就介质、温度以及热处理等对钢的腐蚀疲劳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了自来水、3%NaCl、NaOH 水溶液对汽轮机叶片材料2Cr13钢疲劳性能的影响;温度对腐蚀疲劳性能的影响;并通过连续和问歇喷淋介质研究大气中氧对金属腐蚀疲劳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回火温度对水轮机转轮材料 Cr8CuMo 铸钢腐蚀疲劳性能的影响。本文还列举了近几年来根据生产实际的要求进行的几种材料腐蚀疲劳性能试验所得的数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及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揭示水介质对高速铁路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在JD-1轮轨模拟试验机上进行干态、水介质和油介质条件下的黏着特性试验,对不同介质下的轮轨黏着系数进行分析,发现水介质下轮轨黏着系数较干态情况降低了50%~60%,油介质下甚至较低到0.02以下。根据我国现有某型动车组参数建立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在试验获得的摩擦因数范围内,分析车辆通过轨道不平顺激励时的运动行为。结果表明,当轮轨受较大横向冲击时,较小的黏着系数可以有效降低轮对横移量,减小轮对振动加速度。装有新车轮及磨耗后车轮的车辆在我国高速线路实测轨道不平顺激励下运行,水介质可以有效降低较大横向冲击造成的轮对横移量及横向加速度峰值,对装有新旧车轮的车辆的临界速度均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