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8,(2):65-67
随着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普及,各学校积极构建数字校园网络,加快校园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而在数字校园环境下,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是实现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提升相应课堂与数字化信息技术的结合度,是提升课堂效率的关键所在,也是真正推动学校教育数字化、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针对农村中学地理学习的现状和问题,从新课标实施的必然性入手,积极探索新课标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地理新课程标准旨在突破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应试教育”等问题,要求教师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乐于合作”的学习情境。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盲目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潜能的开发,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此需要教师对地理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进行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2):80-82
理念的校本化和课程的校本化,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的两个基本着力点。前者是观念层面,后者是操作层面。只有解决了操作层面上的问题,才算是做到了接地气,国家理想的课程才能变成实施的课程。课程管理的校本化、课程目标的校本化、课程顺序的校本化、教材内容的校本化、教学模式的校本化、课程评价的校本化,是校本化实施的基本内容。国家课程校本化收到的效果是,提高了课程的适应性,促进了学生的个性成长;增强了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了学校的课程创新,促进了学校特色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3)
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始终居于核心地位,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要善于在班级管理中做好德育工作,要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去实施德育工作,以"爱"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充分运用"爱"的效应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2)
随着工业与时代的发展,现代学徒制被赋予不同的内涵,此种制度在不同的应用载体上各有独特的运行模式。本文通过对其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分析,结合我院具体情况,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出具有我院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发展路径,受益面非常广泛。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4)
笔者所在学校作为区篮球布点学校,也是传承多年的篮球特色小学,篮球已经成为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施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不但有利于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管理、指导和调控,还能极大地调动各区(县)和学校在实施课程过程中的积极性和灵活性。基于小学生"儿童化"的个性发展及年龄特征,本研究对于学校发挥篮球优势以及挖掘人力资源优势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9)
初中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先"的指导思想,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机制,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积极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1)
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融入中学美术课堂,能够在青少年的心中播下热爱民族艺术的种子,但当前在农村中学有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工作还相对滞后。文章首先分析了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融入农村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意义,然后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希望能够让农村中学生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进而对落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4)
农村校本课程开发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较薄弱的一环,其开发理念、资源整合能力、资源利用效度等都深陷困境。基于此,立足核心素养探寻合理开发之策,需明确核心素养理念下农村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意蕴。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为导向,以落实学生文化基础为发力点,发挥社会参与的辅助作用,有助于农村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走向良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2)
教师工作千头万绪,同时受社会环境、家庭压力及其自身心理的影响,致使农村中小学教师身体心理状况不佳,教师对自身的职业幸福感下降。怎样才能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文章将从教师、学校、社会三个层面做一些积极探索,以期寻求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