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对养老建筑的需求不断增长,但建筑空间环境的设计仍需要进一步优化。目前,在建筑中融入亲生物要素已成为一种趋势。本文以实际养老建筑设计案例为例,分析建筑中直接自然、类比自然、空间中的自然设计策略的应用,总结适用于养老建筑的亲生物设计要素及其位置。同时结合文献,总结老年人在养老建筑中应激反应、认知表现、情绪/情感/偏好方面3个方面的健康效益,建立一条亲生物设计影响健康的路径。亲生物设计策略应用于养老建筑室内空间具有较高的建设潜力和应用价值,为养老建筑环境营造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养老问题是我国面临的要首要解决的问题,如何缓解人口老龄化,促进国家人口比例均衡是全世界所面临的问题,养老问题也逐渐成为子女的负担,建立规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便显得格外重要.互联网的出现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对于健康养老服务也是如此,它可以优化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养老体系进一步发展,从而解决现阶段所面临的问...  相似文献   

4.
面对老龄人口比例不断攀升的严峻挑战,积极应对,实施健康老龄化是新的机遇、新的选择.根据人工智能与5G技术的发展,个性化、便利化服务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研究老龄人口特征与需求,在医养融合现状中,寻找突破,探索智慧赋能的医疗与健康养老融合路径,使老有所养,乐于所养.  相似文献   

5.
周霄 《城市建筑》2022,(15):81-84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数目不断扩大,原有的养老建筑和养老体系难以适应当下养老产业的需求,伴随着信息技术、AI技术的发展智慧养老体系也应运而生。现有的智慧养老模式以智慧社区养老和医养结合为主。其中智慧社区养老以养老服务平台为构架,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服务,医养结合型养老则依托养老机构或社区服务站,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和养护服务。随着智慧养老的发展,一系列智慧终端产品也开始应用在养老建筑中,相信随着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智慧养老也会渐入佳境。  相似文献   

6.
伴随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应对老龄化已成为社会各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养老公寓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养老公寓的成功案例,通过对老年人心理需求、生理条件、活动范围、家属对老人的照看方式等方面的研究,确定养老公寓的居住类型、商业购物、医疗保健、健身娱乐、文化教育、延年度假、物流仓储等方面的设置方式与设置内容。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乡村老龄化问题日渐凸显,健康养老绿色建筑快速发展已成为趋势。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背景下,倡导绿色环保养老建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目前,乡村健康养老住宅问题直接影响着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实施和开展。结合乡村老人的特点和生活需求,乡村健康养老建筑在设计上需要做到功能性与场所性、绿色环保与低能耗等优化要素。文章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美丽乡村绿色发展为背景,通过对乡村健康养老建筑的构成要素和设计优化方案进行有效地规划与研究,为乡村健康养老建筑设计优化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城乡老年空巢家庭比例不断上升,我国已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对专业化养老机构和社区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浙江赛得健康小镇规划设计以实现全龄化生命健康养老模式为目的,根据不同老人的不同健康状况、不同需求定制个性化养老解决方案,围绕健康、旅游、运动和养生四大主题,打造了集健康管理、养生度假、康体运动、亲子游乐、乡村休闲和健康商贸六大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小镇,其经验可为相关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老龄化的到来,日渐弱化的家庭养老功能、政府有限的财力、不断增长的人口老龄化、机构养老的缺陷等问题逐渐凸显,各种社会力量逐步介入养老市场,多样化的养老方式不断涌现。虽然有关部门和不少民间机构、人士都看好养老市场的发展前景,但如何消除社会传统偏见,找出适合我国当前国情的养老方式、办好适应不同层次老年人需求的养老服务机构,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相似文献   

10.
老龄化日益严峻,智慧养老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新型模式,而人工智能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为智慧养老及承担养老服务的建筑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从人工智能的主要技术及智慧养老的研究现状入手,对人工智能在智慧养老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梳理总结。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在智慧养老中的研究主要包括智能家居、医疗保健和智能养老机器人3个方面。本文提出了将建筑与养老服务结合成为智慧养老建筑体系进行研究,分析了人工智能与该体系结合研究的发展前景,指出了智慧养老建筑体系将实现从感性到理性、从独立到交叉的跨越,以期探索未来面向智慧养老的人工智能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