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一、前言在编制工艺规程、确定工序尺寸时,工厂中一般采用传统的工艺尺寸链方法。由于这种方法未考虑零件加工过程中全部加工尺寸的整体联系,因此它对加工时需多次转换定位基准的精密、复杂零件的工序尺寸、工序公差和加工余量的合理确定带来不便。传统的工艺尺寸链方法计算复杂,常需返工,而采用工艺尺寸跟踪图解法则可扬长避短,简洁明了。本文给出了建立在尺寸跟踪图解法基础上的计算机解。工艺人员只要输入原始参数,计算机就可在两分钟内完成查询公差和余量、寻找和建立尺寸链、校核结果尺寸公差、求解工序尺寸和余量公差等  相似文献   

2.
分析与计算工艺尺寸链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方法是根据工艺条件利用加工手册查出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公差,再进行工艺尺寸链的计算。这种方法不适用于加工方法比较复杂的零件,因为各道工序尺寸间互相联系分析与计算的工作量很大,容易出现错误。而应用图论分析与计算工艺尺寸链可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3.
陶水才 《机械制造》1992,30(1):25-26
随着现代工程应用数学的形成和发展,在机械工程领域内,图论的应用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由于工艺尺寸链表达了机械加工中零件的点、线和面的复杂几何关系,利用传统的工艺规程设计计算加工余量、工序公差、尺寸链等既不方便,又繁杂而易出错。利用图论原理来进行分析,可以克服上述缺陷,本文拟结合一个阶梯轴加工的实例,介绍如何用图论原理去分析与计算工艺尺寸链。  相似文献   

4.
打开一张零件图,我们看到上面标注着许多尺寸,有的标注了公差,有的是自由尺寸。我们就是按照这些尺寸和其他技术要求把零件加工出来的。这些尺寸是设计人员根据产品的零件结构和使用要求制定出来的,所以叫做设计尺寸。但是,经常出现这样的事情,我们无法直接把设计尺寸加工出来;或者要经过几个工序或工步,最后才能得到设计尺寸。这样,我们就有必要根据具体加工条件规定一些尺寸,按照这些尺寸加工,才能最后达到设计尺  相似文献   

5.
一、概况机械加工过程中,工序尺寸的换算、公差分配及加工余量的控制是工艺人员在编制零件加工工艺时必须考虑的问题。传统的工艺尺寸链计算方法是应用一般的尺寸链理论,采取逐个解算尺寸链的方法,逐项地完成尺寸换算及余量验算等项工作。然而加工一个零件要经过若干道工序,前道工序的误差必然影响到目标尺寸精度,亦即各个工序尺寸是互相牵连的,只要其中一个尺寸链计算不符合要求,就势必造成全部返工,导致混乱。这个问题,在尺寸跟踪图解法中,得到了既科学又简单的解决。应用尺寸跟踪的方法可以迅速准确地查明加工误差传递的过程,可以进行最佳尺寸控制方案的分析和比较。按照误差相互传递的理论,在加工过程中,工件上任一加工表面位置的误差,将通过以此表面为基准的后继“加工尺寸”顺序地向后传递,并最终影响到目  相似文献   

6.
零件制造时.应根据图样上的尺寸进行加工与检验。因此,零部件图样上标注尺寸除应满足“正确、完整、清晰”外,还应做到合理。所谓合理是指标注尺寸应满足结构设计要求、工艺要求。也就是说既要满足零件在机器中的功能要求,又能满足零件制造、加工、测量和检验的要求。着重阐述了应用尺寸链的概念来解决零部件尺寸的合理标注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被镀零件成品尺寸及公差、镀层厚度及公差及镀前零件尺寸和公差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期引起电镀工序、零件机加工序和设计部门等有关人员的重视和共识。一、镀层厚度与电镀工序尺寸间的工艺尺寸链有关尺寸链的几个概念和计算公式: 组成环——尺寸链中除封闭环外的每一个尺寸。封闭环——尺寸链中不能由加工直接得到的尺寸,它是由有关工序完成后“自然”形成的。封闭环的尺寸和公差是由各组成环的尺寸和公差来决定  相似文献   

8.
1961年底我们学习国外的《跟踪法》后,在内燃机零件机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中,首先应用《跟踪法》校对验算整个零件的各个终结尺寸,即应用《跟踪法》验算工艺规程中各个尺寸链的组成环公差之和是否等于终结环公差。应用《跟踪法》、《跟踪图》进行验算的实践,形成并丰富了加工尺寸链的理论。由验算加工尺寸链发展到设计加工尺  相似文献   

9.
胡新华 《中国机械》2014,(4):191-192
1.前言〈br〉 在机械加工中,加工那些加工表面与定位基准倾斜的零件时,一般都设计专用夹具进行装夹,在这类夹具的设计中,为了确定导向或对刀元件的位置,需在夹具体上做出工艺孔,依据工艺孔至定位元件、工艺孔至对刀元件、工艺孔至导向元件的位置尺寸来确定定位、对刀、导向元件的位置,从而间接的保证所要加工表面的尺寸。由于这些位置尺寸与加工尺寸之间的关系较复杂,所以其尺寸和公差的分析计算较难。实际计算时经常忽略角度误差,采用近似计算,由于计算误差较大,给夹具装配时的调整或修配带来不少麻烦。本文用平面尺寸链原理,分析计算夹具工艺孔的位置尺寸及公差,可使尺寸标注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
赵振江  黄红富 《机械》2002,29(5):68-69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常利用尺寸链原理求解工序尺寸及其公差.但当零件加工工序较多,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又不重合,加工中又需多次转换定位基准时,想快速、准确的建立起尺寸链并非易事.此时,人们大多会利用"图解法".由于传统图解法中工序尺寸的表示及加工余量的位置均没有按实际加工状况画,造成工序尺寸概念不清和各尺寸间关系混乱,给尺寸链的建立带来了一定困难.本文针对传统图解法存在的问题,推出了一种直观明了、真实反应加工过程各尺寸联系的"简明工序尺寸图解法",现结合实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实际尺寸计算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制定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过程中,由于工艺基准(定位基准或测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则需要进行工艺尺寸链的换算。一般情况下都是用极值法进行计算(或用概率法)。计算时,为了保证终结环的公差,就必然要缩小各组成环的公差,提高设计尺寸的精度。结果增加了加工难度,降低了生产效率。如果在解工艺尺寸链中,应用实际尺寸计算法,则可以收到满意的效果。一、实际尺寸计算法的理论基础如图1所示零件,其尺寸链如图2所示。在车床上先加工右端,以M为轴向基准。然后以R为轴向基准加工左端。结果就成了工艺尺寸链的终结环,而L是得到…  相似文献   

12.
机械加工中经常遇到零件的有关表面需要电镀处理(如镀铬)及表面热处理(如渗碳)。电镀处理的表面,零件图样上通常是标注零件最终完成后需要保证的尺寸及镀层厚度。如何确定最终尺寸之前的丁艺尺寸,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渗碳处理的表面,按所给定的加工余量来确定工艺上的渗碳深度,以保证图样上规定的最终尺寸和渗碳深度是我们经常遇到的另一问题。下面以图1所示的外台阶表面、内台阶表面、内孔和外圆表面为例对这两个问题用解尺寸链的方式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3.
基于遗传算法的尺寸链尺寸公差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尺寸链尺寸公差设计忽视了零件除组成环外的另两维尺寸对工艺成本的影响,忽视了组成环公差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采用遗传算法,引进重量因子和重要性因子,设计尽可能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的适应值函数,进行组合优化编程设计,更好地解决了复杂的尺寸链尺寸公差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工艺尺寸链只能够描述工艺尺寸关系而未能提供零件的加工信息,不能体现零件各个要素的加工顺序及其各工序尺寸基准,这无助于工艺路线与尺寸公差的并行设计。用带下标的英文字母表示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各加工要素,用有向线段表示基准至加工要素之间的工序尺寸,将各个工序尺寸按加工顺序依次用树图的形式画出,得到各要素的形成路径—工艺尺寸路径图。路径图所表达的尺寸关系更加简洁直观、完整,易于建立全相关尺寸模型;从路径图中挖掘出粗基准的一些本质特征,为毛坯尺寸的合理标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通过改变路径图中某些要素的位置或顺序,可以实现对工艺路线的改进。通过实例对工艺尺寸路径图进行优化而实现对工艺路线的改进,证明了工艺尺寸路径图对工艺路线的合理制订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三、尺寸链计算模块的已知数据输入模块把输入的零件尺寸传送给TOJICAP系统,经过该系统获得加工的工艺过程,尺寸链计算模块把其中的加工工序和工步取来作为已知的原始数据。另外,尺寸链计算模块中已放入计算各种加工工序所需的公称余量和经济的工序公差公式。计算得到的公称余量和工序公差也是已知数据。 1.工艺过程的工序和工步当与TOJICAP系统连接时,工艺过程的工序和工步由该系统自动生成。如果不与TOJICAP系统连  相似文献   

16.
对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各加工要素用带下标的文字描述其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描述零件加工工艺尺寸路线的方法———工艺尺寸路径图,该图描述了零件全部设计尺寸及加工余量与工序尺寸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描述了各个要素的加工基准和加工顺序,利用工艺尺寸路径图可方便地对零件加工工艺路线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7.
对于需镀硬铬的机械零件,为保证图纸设计的尺寸公差要求,可以先行加厚镀铬层,再进行磨削加工达到图纸尺寸要求;也可以由电渡工艺本身控制,使得到一定厚度的镀层,不再进行加工即能准确达到图纸尺寸公差范围。后者称为尺寸镀铬。显而易见,两种工艺对比,无论生产效率、原材料利用、能源节约、工时消耗,尺寸镀铬都具有明显的优点,值得认真予以重视,尤其是批量大、任务急时更显示了它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工序尺寸及公差,是根据零件的设计要求,考虑到加工中的基准、工序间的余量以及工序的经济精度等因素,对各道工序所提出的尺寸要求,由工艺人员计算确定后标注在工序图上,以作为各道工序加工和检验的依据。目前,在多数情况下,仍然是采用极值法来解算尺寸链,从而确定工序尺寸。这样,由于工艺上的原因而使得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定位基准或测量基准)不一致时,(这是很常见的)需要进行尺寸换算。这种换算往往伴随着“假废品”问题的存在。所谓“假废品”,就是工序上报废而成品仍然合格的产品。在零件的加工和检验过程中,需要确定出“假废品区”,以作为决定取舍的依据。当尺寸链的环数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由于加工的需要,在工序图以及工艺卡上要标注一些工序尺寸。工序尺寸往往不是直接采用零件图上的尺寸,而需要另行计算。在决定加工简单件的各工序间余量和工序所达到精度之后,就可由最后一道工序开始,往前推算各工序的尺寸和公差;当制订表面形状复杂零件的工艺过程,或加工中需多次转换工艺基准、或工序尺寸需从尚待继续加工表面标注时,工序尺寸的计算就比较复杂了。这时就应利用尺寸链原理来分析和计算,并验算工序间余量以确定工序尺寸及其上下偏差。图表追迹法是目前解决这类问题较理想的方法。它是从加工尺寸联…  相似文献   

20.
任红军  张勇 《工具技术》2005,39(4):62-64
1 问题的提出在加工如图 1所示某零件上的 8-8倾斜孔系时 ,为了保证该孔系位置距离端面 6 6± 0 15mm的要求 ,笔者设计了一套钻模。钻模、零件的制造和装配尺寸如图 1所示。从图中可知 ,目标尺寸 6 6±0 15mm是由工件、夹具的整个尺寸系统综合形成的 ,尺寸链中每个尺寸的公差对目标尺寸的影响各不相同。图上所标注的尺寸公差是由笔者最初依靠经验和直观判断确定的 ,但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尺寸 6 6± 0 15mm经常超差 ,因此有必要对该复杂平面尺寸链的控制与计算进行分析与讨论。图 1将这样一个平面尺寸链系统的分析与计算分解成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