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分析组合振动筛合理参数,采用颗粒粘结和Hertz-Mindlin模型,应用三维离散元法模拟分析筛面上物料的松散和分层,以颗粒间键粘结的平均数和物料沿筛面方向的平均切向力的大小作为衡量物料的松散效果,得到颗粒间键粘结的平均数随振幅、振动强度和筛面倾角的增加均减小,物料对筛面的平均切向力随振幅、振动强度和筛面倾角的增加均增大。当振幅大于7mm、振动强度大于5.5和筛面倾角大于25°时,松散效果趋于稳定,对松散后的物料在筛面上分层效果的研究,得到组合振动筛参数为上筛在高频小振幅下的松散分层效果好,下筛在低频大振幅下物料运动时间延长,透筛效果增加。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振动筛的谷物筛分效率,采用自行研制的基于凸柱筛面的单轴三维输出运动并联振动筛进行谷物筛分。分别进行基于平面筛面和凸柱筛面的直线振动筛和并联振动筛的筛分实验,结果表明凸柱筛面的并联振动筛有利于提高谷物的筛分效率和透筛率;同时通过谷物筛分的透筛率正交设计方差分析,验证了并联机构和凸柱筛面对谷物透筛率影响的显著性。另外,不同凸柱率对谷物筛分效率影响的试验分析表明,凸柱率不易过大。  相似文献   

3.
固相颗粒在钻井筛筛面上运移的计算机模拟和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维兵 《机械设计》2005,22(1):50-53
根据钻井筛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了钻井液中固相颗粒在非淹没状态下相对于振动筛面作后滑、抛掷、静止和前滑4种运动状态的动力学条件。在考虑筛箱运动轨迹、筛面倾角、振动方向角、抛掷指数和钻井液粘附阻力等参数对固相颗粒运移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固相颗粒运移速度和位移的动力学方程。按方程模拟计算得到的固相颗粒运移速度与实测值相比,误差小,吻合较好。综合分析认为,钻井液固相颗粒在平动椭圆筛上的运移速度高于直线筛.在直线筛上的运移速度叉高于圆型筛。  相似文献   

4.
在以往筛分过程中,对筛分效率和透筛率的计算均采用传统的和基于概率统计的方法。本文基于离散元理论,采用CUDA技术,利用GPU高并行度、多线程、强大计算能力和极高存储器带宽的特点,模拟大规模颗粒在筛分过程中的运动情况。在此基础上,寻找对离散元数值计算的可行方法,并改进程序,使其能高效地模拟颗粒运动,为相关结构的改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金属粉末高速冲击压制中,颗粒间的高速碰撞是一个重要因素,研究其相互间的碰撞接触力传递过程是个难点。研究采用基于离散单元法(DEM)的PFC2D颗粒流程序,从微观层面着手,建立三颗粒碰撞模型,探讨碰撞过程中摩擦因素、碰撞速度、剪切模量对接触力传递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颗粒在碰撞过程中会发生转动,在碰撞的起始及收尾阶段,颗粒处于滑动摩擦状态,而中间阶段则因处于静摩擦状态,颗粒发生了转动。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壁摩擦系数几乎不影响颗粒的接触力及碰撞时间,而颗粒间的摩擦系数会同时影响法向及切向接触力的大小;碰撞速度越大,颗粒间法向重叠量就越大,相应的接触力峰值也越大;剪切模量的不同也会影响到颗粒间接触力的传递情况。这些结果可对金属粉末高速压制致密化机理的微观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摆动筛面对颗粒筛分的影响,基于振动理论,建立了一种摆动筛面的运动方程.应用离散单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模拟摆动的筛分过程,获得了进料速率对颗粒筛分效率的影响.通过统计分层和透筛区域中细粒比的变化情况,利用最小二乘法,得到了不同进料速率下分层和透筛细粒比随时间变化的函数表达...  相似文献   

7.
不同陆面过程对暴雨数值模拟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2.2,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以2003-07一次江淮暴雨过程为例进行了不同陆面过程方案敏感性的数值研究,分析不同陆面过程方案对暴雨数值模拟的影响。模拟结果证明陆面过程在暴雨的数值模拟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直线振动筛激振力作用线偏离筛机质心时,筛机的运动状态发生的变化,建立了筛机质心的振动方程及绕质心转动的摇摆振动方程和筛机上任意点的振动方程。对影响物料的筛分效率、输送速度等作了详细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直线振动筛的筛分过程和机理,基于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以ZKR-1022型振动筛为原型创建模拟模型,选取合适的模型参数对直线振动筛的筛分过程进行了动力学模拟,研究了筛面倾角、振幅、振动频率和振动方向角等参数对筛分效果的作用规律.结果 表明:筛面倾角选取7°~8°,筛面振幅选取4.5 mm~5.0 mm,筛...  相似文献   

10.
采用极化曲线、循环伏安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等研究了微米铜、亚微米铜和纳米铜粉体制备的试样在模拟宫腔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模拟宫腔液中,纳米铜试样最易被腐蚀,亚微米铜试样次之,微米铜试样最难被腐蚀;纳米铜试样的腐蚀速率介于亚微米铜和微米铜试样之间,这是因为在模拟宫腔液中,纳米铜表面生成了较多的腐蚀产物膜,从而导致其腐蚀速率降低;纳米铜试样的Warburg阻抗最小,其腐蚀过程由动力学因素控制,微米铜试样的Warburg阻抗最大,其腐蚀过程主要由扩散过程控制;选用纳米铜作为制作宫内节育器的材料更有利于铜离子扩散进入模拟宫腔液中,有助于延长宫内节育器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提出了一种真实齿面啮合理论模拟理论齿面的误差分析方法.通过数值求解得到的齿面上拓扑离散数据点的数据为依据,构造出齿面的数学模型.采用相切算法求啮合点.得到齿面上接触迹线上啮合点计算值,其向径模误差的变化规律与传动比的误差变化规律相同.得到了从不同角度分析结果的完整统一,严格验证了理论模型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正(1)呼吸器的作用柴油机活塞环与汽缸壁之间有一定间隙,柴油机运转时,会有少量高温高压气体从燃烧室经此间隙进入曲轴箱,致使曲轴箱内的压力升高。随着柴油机持续运转,润滑油不断将高温部件的热量带回油底壳,使油底壳温度不断升高。在高温作用下,润滑油中的轻质易挥发成分会不断挥发出来,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14.
排污泵应用广泛,种类繁多,堵塞和低效是排污泵最常遇到的问题。由于排污泵用于环境恶劣的场所,工况范围变化剧烈,不仅需要考虑通过能力,还需顾及效率,更要考虑其工况变化和确保稳定运行。本文通过对比多叶片式、双通道式、单叶片式以及单螺旋式这四种形式排污泵的过流能力以及外特性,发现多叶片式叶轮效率最高但通过能力最差,而单螺旋式叶轮兼顾了通过能力与效率,是综合性能最好的,这为适应未来市场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杨英  赵西伟  何萌 《机电工程》2017,34(1):23-27
针对机械构件主系的封闭空间中填充微小颗粒,进行振动抑制问题,对填充颗粒的尺寸、数量以及材料特性因素对振动抑制效果的影响开展了研究。通过采用离散单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分析了颗粒与颗粒以及颗粒与主系统之间的运动学特性,建立了能够充分表达颗粒在相互碰撞摩擦过程中的受力、变形关系以及耗能计算模型,分析了多个颗粒之间的碰撞与耗能机理,确定了碰撞过程中颗粒的状态、受力及耗能大小的计算求解算法。在Matlab环境下,针对不同颗粒材质、数量及大小对系统振动抑制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了颗粒材质大小以及数量对减振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搭建的试验台,进行了试验数据采集和分析。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相吻合,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该算法为提高机械构件的减振性能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沈文君  袁健 《机电工程》2012,29(11):1247-1250
为了解决催化裂化装置中催化剂颗粒的磨损、撞碎等问题,首要解决催化剂颗粒的运动特性问题,为此将离散元数值模拟的技术应用到催化剂颗粒撞击壁面的模型中,简化了催化剂颗粒撞击壁面的模型为颗粒流撞击壁面模型,开展了颗粒流撞击壁面的离散元分析;建立了颗粒流中随机标记颗粒的速度与时间、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整个颗粒流的动能与时间的关系;追踪了标记颗粒的运动轨迹,解释了颗粒流撞击壁面产生不规则分布的原因;提出了分段区间随机取样求得壁面平均应力的方法,在不同入射速度下对壁面产生的平均应力大小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入射颗粒流的速度对壁面应力的影响呈不稳定性,不同的入射速度影响壁面的平均应力大小,且在一定范围内入射速度越大,壁面的应力越大。  相似文献   

17.
探讨法兰面组合螺母的压装形式,以及压头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
牵引传动是利用牵引油膜在传动接触区产生的剪切力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所以油品本身牵引特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牵引传动的牵引效率,因而对各种油品特性的研究也较多。在HZS-1型动压滑动轴承试验台上对8号液力传动油面接触形式下的拖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运用Matlab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处理,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9.
铝蜂窝异面变形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铝蜂窝是一种优良的高强度、高吸能性的轻质材料,在各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采用壳单元建立了铝蜂窝大变形有限单元模型,对受异面动力加载下的铝蜂窝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高度吻合,从而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使用不同失效参数的冲孔模拟表明失效参数对冲孔力没有很大影响。与铝蜂窝的实体单元模型相比,壳单元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出铝蜂窝材料在动力加载下逐步坍塌的变形模式,这对于精确模拟汽车碰撞所采用的变形壁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齿面摩擦规律的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以防止舰船后传动齿轮的齿面失效并提高传动效率为目标,对齿面间摩擦系数进行一系列模拟试验。通过摩擦副不同材料配伍及不同表面粗糙度、不同润滑油、不同载荷及速度工况组合而成的系列试验,得到齿面间摩擦系数分别在初次磨合运转及再运转过程中随持续时间而变化的规律。对试验摩擦系数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