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能量的传递和转换必然伴随其"质"--(火用)的传递和转换.能量在传递和转换过程中其量守恒,而炯在传递和转换过程中其量不守恒,因此(火用)必有其独特的传递和转换规律.常规(火用)平衡分析综合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以(火用)效率为评价指标,属于静态热力学研究.参照工程(火用)传递评价准则,提出了堋传递系数、(火用)流密度、(火用)损率等评价指标,并针对某台锅炉机组进行了(火用)传递分析,通过与常规的传热及(火用)平衡分析比较,提供了一些新的技术评价信息.  相似文献   

2.
能量与能质寓于同一的客观属体--能,又分别表征能的不同的客观属性.热力学可划分为基础热力学和应用热力学两大类,相应地形成了分别以熵和(火用)为核心的两个热力学参数框架体系.(火用)理论的直接应用是(火用)分析法;其扩展应用是与经济学结合产生的热经济学,与传输学结合产生(火用)传递理论.  相似文献   

3.
根据热力学基本定律,通过实例,从(火用)平衡的角度分析了冷凝式燃气热水锅炉的能量转换利用过程,计算了(火用)效率和热效率,比较了(火用)平衡和热平衡的各项损失.同时指出了冷凝式燃气热水锅炉节能的实质和再次节能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在考虑管壁壁厚热阻和管壁污垢影响的情况下,导出了高压给水加热器水侧和汽侧的温度分布和给水管壁温度分布计算式.在考虑温筹和压降的情况下,导出了高压给水加热器水侧和汽侧的局部(火用)传递系数.计算式中体现出了两者内在的耦合关系,通过分析(火用)传递系数得出高压给水加热器的各段的传(火用)量以及(火用)损分布,为确定合理的运行参数以及优化结构参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单相逆流换热器温度分布及(火用)传递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借鉴无相变逆流换热器对数平均温度的推导方法,导出了无相变换热器中流体及换热管内、外壁的温度分布,并基于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及非平衡热力学理论,以某高压加热器过热段为例,分别求出了换热过程中蒸汽至管外壁和管内壁至给水的传(火用)系数,从(火用)传递的角度分析了无相变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为优化换热器结构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中余热锅炉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能量平衡模型和能量平衡方程为依据,对某水泥厂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中的余热锅炉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同时分析了各种参数变化对余热锅炉(火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余热锅炉的主要外部损失为排烟(火用)损失,占锅炉总(火用)损失的45.72%;主要内部损失为传热(火用)损失,占锅炉总(火用)损失的11.28%.确定了余热锅炉耗能的薄弱环节,并提出了降低余热锅炉(火用)损和提高余热锅炉(火用)效率的途径和改进措施,为水泥厂进一步展开节能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的基本理论,探讨了原油管输过程各不可逆过程的强度量势场梯度驱动力作用下的火用流传递现象,结合原油管道输送过程的基本场平衡方程组和普遍化热力学体系的火用平衡动力学方程,推导了管输过程的热火用和压火用传递和转换方程,进一步建立管输过程的总火用传递方程。以某原油管道为例,对管道输送过程进行数值分析得到管输过程中热火用和压火用的传递和转换火用流分布规律,为将火用的传递转换规律应用到管道节能体系中提供理论基础和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8.
应用能量平衡和(火用)分析方法,对小龙潭火力发电厂300MW机组热力系统能量转换过程进行了定量计算,分析了各个单元的能量有效利用及损失情况,指出了损失的主要部位和原因.结果表明:热量损失主要发生在凝汽器单元,凝汽器散失到周围环境中的热量为411.28 MW,占输入热量的51.57%,锅炉单元散失的热量为52.96 MW,占输入热量的6.64%,汽轮机单元散失的热量为20.40 MW,占输入热量的2.56%;(火用)损主要发生在锅炉单元,锅炉、汽轮机和凝汽器单元的(火用)损分别占输入(火用)的67.78%、18.54%和13%;锅炉中燃料燃烧及大温差传热是整个系统不可逆的主要原因;不同工况下每个单元的(火用)损和(火用)效率会随着环境温度适度改变,但同一工况下机组总的(火用)效率不随环境温度变化.  相似文献   

9.
对组成土壤源热泵系统的3个回路以及整个系统的制冷和制热工况进行了全面的(火用)分析,分别给出了它们的(火用)损失、(火用)效率、(火用)损率、(火用)损系数以及热力学完善度的表达式.结果表明:在对系统进行(火用)分析时,必须将这几个指标结合起来使用.在整个系统中,(火用)损率最大的部件是压缩机,而(火用)效率与热力学完善度最低的却是土壤热交换器.因此,压缩机和土壤热交换器是整个系统改进的首要对象.  相似文献   

10.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推导出火电机组回热系统各加热器的(火用)效率的通用矩阵方程,利用此方程,可以方便地求出不同机组回热系统各加热器的(火用)效率.该方程构造容易,各项含义明确,不仅可以简化传统的火电机组热力系统的计算,还可供换热器的节能和优化设计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1.
<正> 一、热能利用评价的基本理论目前对热能利用的评价依据是:对某一系统或某一设备进行能量平衡。能量平衡的方法有两类:一类是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为基础的能量数量分析法,称热平衡分析法;另一类是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基础的能量质量分析法,称(火用)平衡分析法。 1.热平衡分析法中的技术指标热力学第一定律阐述;各种形式的能量在传递和转换过程中,总量守恒。对热能而言: 输入的热能=有效利用热能+损失热能热效率=有效利用热能/输入的热能×100%  相似文献   

12.
鉴于现有热力循环能量转换评价指标的不完备性,本文提出以有限时间(火用)经济优化结果作为衡量热力循环能量转换过程的品质因素,这将比以往指标更加有用。  相似文献   

13.
换热器性能的火用经济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换热器传热与流动过程的(火用)经济分析,提出了一项换热器性能(火用)的经济评价指标--单位传热量的总费用η,并对顺流、交叉流和逆流三种流型的换热器进行了(火用)经济分析和优化.本文的有关方法和结论可为工程上换热器的性能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电站锅炉的(火用)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电站锅炉进行(火用)分析,得出了锅炉的(火用)效率及其各部位、各过程的(火用)损失大小,并把所得到的结果与锅炉热量平衡分析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锅炉的(火用)损失主要包括燃烧过程的(火用)损失和传热过程的(火用)损失,这就为进一步提高锅炉的效率指明了方向,即主要从燃烧、传热过程入手,通过富氧燃烧、提高蒸汽初参数等方法来减小锅炉的煤耗.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电站锅炉进行(火用)分析,得出了锅炉的(火用)效率及其各部位、各过程的(火用)损失大小,并把所得到的结果与锅炉热量平衡分析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锅炉的(火用)损失主要包括燃烧过程的(火用)损失和传热过程的(火用)损失,这就为进一步提高锅炉的效率指明了方向,即主要从燃烧、传热过程入手,通过富氧燃烧、提高蒸汽初参数等方法来减小锅炉的煤耗.  相似文献   

16.
以热力学第一、二定律为基础,结合(火用)、妩的基本定义,探讨了冷量(火用)、冷量妩的计算方法,指出了当前(火用)分析理论体系中存在的'冷量(火用)、冷量妩计算方法不能与热力学第一定律相统一'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计算方法,使得冷量(火用)计算方法更科学、严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热动力装置系统的(火用)分析,指出了(火用)在能源中的作用.提出了一种对(火用)能系统进行热经济性分析决策的方法-热经济系数法,并以实例探讨了其方法在方案选择中的应用.总结了(火用)效率与热经济系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机械压汽蒸馏海水淡化系统的可用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更加节能高效的海水淡化技术,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机械压汽蒸馏(MVC)海水淡化实验系统的(火用)效率.实验测得MVC海水淡化过程的炯效率为2.8%;其中蒸发.冷凝器、压缩机、水泵和预热器的炯损分别占34.6%、35.5%、16.9%和10.2%.利用数学模型分析了压缩比、蒸发温度和盐水浓度等不可逆参数对实验系统(火用)效率的影响.MVC技术虽然充分回收利用了余热,具有较高的热效率,但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的(火用)效率仍然较低.从降低损失的角度来看,应用MVC技术的重点是选用高性能低压缩比的压缩机、经济且耐腐蚀的换热管和适当的蒸发温度.  相似文献   

19.
输元是组成传递模型的基本单元.提出三类9项输元特性准则.研究确定传热传递、能量转换传递、传质传递三大类8种典型输元的特性准则,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式或表达式,为规范建立基本工程传递模型、简化复杂系统的工程传递分析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基于热经济学结构理论,对1 000MW机组进行了炯分析和热经济学建模.利用PowerBuilder9.0语言编制的程序计算了(火用)损、(火用)效率、炯损失系数、单位炯成本及单位热经济学成本等参数,得到了不同设计工况下各组件(火用)损、炯效率及(火用)损失系数的变化规律;计算了100% THA设计工况下各组件的产品单位(火用)成本及有无非能量费用时组件的单位热经济学成本,并指出了对热力设备进行改造的方向,找到了机组设计环节的缺陷.结果表明,能量成本与热经济学成本比值大的设备,应侧重于技术改造,反之要适当降低非能量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