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间市地热资源丰富,“七五”期间,国家在河间设立了农村能源综合建设试点。经过10多年的努力,河间市的地热利用规模由小到大,内容由少到多,科技含量由低到高,如今已呈现一派生机勃勃、效益良好的大好局面。最初,河间的地热利用是以种植蔬菜为主。由于地热水对管道腐蚀严重,时常造成地热水的跑冒滴漏,地热水所到之处蔬菜必死;另外,因为多年连茬种植,造成土传病害严重,需要更换新土进行种植,使蔬菜生产效益低下。为了提高地热利用效益,中林花卉公司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由原来种植蔬菜改为种植花卉。与蔬菜相比花卉的病虫害少…  相似文献   

2.
“地热利用关键设设备和防腐技术研究”通过技术鉴定由天津大学地热研究培训中心与天津市海水淡化所共同进行的“地热利用关键设备防腐技术研究”于日前通过了天津市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天津地热资源丰富,地热直接利用以冬季采暖为主,天津的地热区域供暖面积已达200...  相似文献   

3.
为了总结交流“七五”期间地热开发利用经验,探索“八五”期间开发利用地热的新途径,召开了华北平原地区地热开发利用经验交流会。会议期间代表们交流了中低温地热温室蔬菜高产栽培,工农副产品干燥加工,住宅采暖,水产品养殖,禽类孵化饲养,环境保护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本报通讯员孙正开)  相似文献   

4.
《节能与环保》2004,(12):58-58
地热在法国是继水利、生物质能、城市固体垃圾之后的第四位可再生能源,占总能源的比例为0.44%。为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降低温室效应,法国将大力推动地热的发展。主要措施存改进地热场评估和开发方法,提高钻探科学信息的利用率,使海外领地能够更好地利用地热发电;继续“断裂热岩石”型深层(5000m以下)地热开发的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由北京市科研人员完成的“低温地热能梯级利用供热技术研究”项目实现了5种地热梯级利用工程模式,提出了地热梯级利用供暖的评价标准,为绿色奥运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热发电开发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了我国地热发电的发展历程,应该克服“技术上可行、经济上不可行”的“历史性的偏见”。地热发电技术成熟,虽投资成本稍高.但可以替代和节省常规能源,减少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再从国际原油价格大幅波动,最高时已接近每桶150美元来看。肯定是有竞争力的。我国藏滇地热带有高温地热资源分布,可用于地热蒸汽发电;中低温地下热水中温度较高者可以先发电,再将排水作综合利用。我国已开始增强型地热系统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从世界地热大会论我国地热开发中的若干软科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足金 《新能源》1996,18(1):1-7
本文在世界地热大会材料的基础上,介绍了当今世界地热能研究已达到的技术高度和成就、西方人士提出的影响西方国家地热开发事业的关键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指出,开发地热经费不足是世界性问题,西方国家是用依靠科技降低成本的办法来“节能”,用强化科技实力、依靠政府政策支持、占领国外市场来“开源”;影响我国地热开发的关键问题和西方国家不同,文中用一些技术经济指标反映了我国与世界的差距,有鉴于我国长期以来勘查工作上投  相似文献   

8.
天津大学地热研究培训中心与天津甘泉集团已成功合作了15年,这期间,正值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蓬勃发展。双方共同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家和天津市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地热潜水电泵的研究与开发”是国家重点攻关项目之一。从1990到2000年的10年间,经过“七五”至“九五”的科技攻关,  相似文献   

9.
由天津大学地热中心承担的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地热新技术示范与新产品开发”于2001年4月中旬通过科研成果鉴定。该课题所包含的3个子项目:“地热热泵应用技术研究”、“地热高温潜水电泵研制(100℃~200℃)和“地热利用新技术研究”,为我国地热能源的利用与开发提供了2项新产品、1项新技术。地热作为一种新能源,近十几年来发展很快,我国在地热直接利用方面的发展更是迅速,目前已居世界前列,除地热发电外,地热利用面涉及采暖、工农业利用、医疗康复等。北方城镇在地热利用上以发展采暖为中心,在节约燃料、减轻城…  相似文献   

10.
《地热能》2006,(4):4-4
据本刊记者报道:为把北京市建成节约型、和谐型的绿色城市,大力发展地热循环经济,必须实现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此,北京市地热管理处于4月19日主持召开了“地热采暖回灌工作座谈会”。  相似文献   

11.
由天津大学天津地热研究培训中心所承担的国家“七·五”科技攻关课题“地热利用数据库的建立”于1990年11月底通过了部级鉴定。该系统已成功地达到了实用化阶段,这对于我国地热事业的发展、领导决策、对提高我国的地热利用水平,实现地热利用数据的综合性分析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期,山东省临沂市下发文件,要求加快推进“中国地热城”的建设,加强全市地热资源的科学勘查、有序开发、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建立地热资源勘查基金,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地热资源的勘查。  相似文献   

13.
《地热能》2006,(6):26-27
地热资源是天津市的优势矿产资源,截至2005年底,天津市纳入地热资源管理的开采井224眼,年总开采量为2500万立方米,地热开发广泛应用于各方面:现地热供热面积900万平方米,占全国地热供热总面积的近一半,成为我国利用地热供暖规模最大的城市;居民生活热水9.5万户;职工和学生洗浴每年达1000万人次;温泉游泳池建设面积达2万平方米;矿泉水生产6万吨/年,养殖、种植面积300亩。形成了以地热采暖利用为主体,多元化的利用格局。地热资源的开发为天津经济发展、招商引资、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开发旅游资源以及工农业生产诸多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石小新 《地热能》2007,(2):13-13
近日,记者从中国石油集团办公厅获悉,继在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成立新能源处之后,集团可再生能源计划已经有多个项目进人实质阶段,有望于“十一五”期间在生物质能源、太阳能发电、风能利用、地热开发等领域首先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5.
斯文 《地热能》2007,(5):24-24
为有效保护地热资源,促进北京市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近年来,北京市地热管理处不断加强地热采暖回灌的管理,拟定并发布了《关于加强地热回灌保护地热资源的通知》,对本市地热采暖单位明确提出了限期进行地热采暖尾水回灌的要求。用地热水供暖单位中的大多数均采用了“对井”回灌技术,供暖尾水实时回灌到同一热储层中,全市年回灌量近100万m^3。  相似文献   

16.
“中低焓地热工程建设技术”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奥运公园第一眼地热井顺利竣工;第一届探矿者年会—《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研讨会》召开;巴布亚新几内亚教育部长莱莫一行访问天大地热中心;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续签加入国际地热协会的协议……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成立20周年和第五届地热专业委员会换届改选之时。金秋九月,在“全国地热产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开幕之前,召开了由第四、五届全体新老委员参加的换届改选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选举新一届的领导成员;对第四届委员会工作进行审议;确定新一届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思路及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8.
方舟 《太阳能》2002,(6):8-10
一“九五”建筑节能取得长足进展《十五纲要》指出;“九五”期间我国建成的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已超过100万m2。至2000年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1.8亿m2;建成太阳房100多万m2,太阳热水器拥有量2600万m2,居世界首位,并以每年平均25%的速度增长;地热和地下能源也开始得到推广应用;太阳能在建筑中应用的技术有了长足进步。在产业化发展方面,太阳热水器年产量达610万m2,年产值上亿元的近10家。“九五”时期,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30%,年节能率达到…  相似文献   

19.
中国利用地热发电大有作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20世纪70年代曾建成7个中低温地热发电厂,但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不可行”的观点下,其中5处陆续关停。今天我们反思这段历史,认为这是历史的局限和偏见。当前,地热发电技术成熟,虽投资成本稍高,但可替代和节省常规能源,减少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再从国际原油价格飞涨的角度分析,地热发电肯定具有竞争力;更何况像太阳能光伏发电那样高昂的初投资和低利用率都能在我国推广和应用。我国藏滇地热带有高温地热资源分布,可用于地热蒸汽发电;中低温地热水直接利用的能量居世界第一。作者认为,其中温度较高者,可以先发电,再将排水作综合利用。美国最新研究称为增强型地热系统(干热岩)可望在2050年提供1亿kW发电的基础容量。目前,我国已开始进行这一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地热能》2006,(4):26-28
雄县的地热资源开发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目前主要用于地热采暖、温泉洗浴和旅游娱乐,在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和环境效益。根据雄县地热资源开发总体规划,雄县将大力促进地热采暖的发展,把县城建设成为“无烟城”,还将扩大白洋淀温泉城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在北部建设现代农业地热利用区和温泉生态观光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