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硬质合金的硬度和矫顽力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硬质合金的硬度、矫顽力同合金显微结构和成分的关系,得到了两相高碳WC-Co硬质合金的比矫顽力Hsc,和维氏硬度HV间关系的实验规律;Hsc=1.16+「(1897/HV)-3.31」^-1。论述了有关物理基础,讨论了用Hsc对WC-Co合金的HV进行评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共沉淀回收硬质合金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共沉淀回收废硬质合金的W-Co复合物为原料制备的再生WC-10Co硬质合金具有WC平均晶粒细、矫顽磁力和硬度高的优点,但较多的WC晶粒缺陷、较高的WC晶粒邻接度Cwc-wc和不连续长大的粗晶WC的存在降低了其强韧性。用共沉淀回收料制备两相WC-Co合金,须实施较生产普通WC-Co合金更为严格的碳含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报导了用电溶解法回收废残WC-Co硬质合金的工艺和实践,分析了电溶解WC-Co硬质合金时反应过程的机理,指出:只要适当控制电解条件,就可以将WC-Co合金进行分离和再生。  相似文献   

4.
WC(15—20)m?—Co—Ni硬质合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尚志 《硬质合金》1998,15(1):21-24
研究了富铁的高粘结剂WC基硬质合金,其基本化学成分为WC-(15-20m%)(Fe-19%Co-16%Ni),根据WC粉原始颗粒度等的不同,试制了4种硬质合金,其物理机械性能均达到或相当地相应牌号WC-Co基硬质合金的水平,对20%粘结相的2种硬质合金做了应用试验,均取得了满意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WC—Co硬质合金热处理后的TEM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YG11C和YG13C两种牌号硬质合金热处理后的微观组织进行了TEM分析,通过电子衍射花样的标定,确认了CoxWyCz物相在淬火回火所得的面心立方钴(α-Co)中的存在,并结合硬质合金热处理前后抗弯强度的测定,其该类物相在面心立方钴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ε-M,Co3W,Co7W6,k-Co3W9C4等物相在热处理后的硬质合金中可起的强化作用,从而提高硬质合金的抗弯强度。  相似文献   

6.
刘寿荣  刘方 《焊接学报》1994,15(3):185-190
研究了高频钎焊同时淬火处理对WC-20Co硬质合金刀片显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0-1200℃温度范围内处理将导致WC-20Co合金刀片中WC相邻接度∑WC-WC下降,γ相平均自由程Lγ增加,韧性改善和硬度提高等一系列淬火效果。断口殂貌微观特征也表明了合金韧性的提高。当处理温度超过1200℃后,WC-20Co合金的显微结构和性能将恶化。  相似文献   

7.
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的MarkGee研究了WC/Co硬质合金在高应力下的磨耗机理。他按照ASTMB6 11的方法进行了测试。他用的多数样品中含有 6 %的粘结剂Co ,但有的含量高达 16 % ,使用的磨料是氧化铝。测试结果表明WC/Co的体积磨耗量与硬度密切相关 ,即随WC/Co硬度增加体积磨耗量迅速减小 ,呈指数关系 ,可用V=Ae-BH 来描述 ,式中V是WC/Co的体积磨耗量 ,H是WC/Co的维氏硬度 ,A、B是常数。该测试结果与显微镜检查及断面分析相吻合。如果硬质合金表面不仅处于有机械磨损的滑动接触状态而且还处于化学腐蚀…  相似文献   

8.
纳米结构WC—Co材料的化学处理及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种从均匀原始化合物开始制备高表面积粉一档的热化学处理新方法已开发出来。该方法已成功地用于制备纳米结构的WC-Co粉末。这种粉末可以用低压等离子喷涂和用冷压成型经液相烧结致密化。使用VC作为晶粒长大抑制剂来减小液相烧结期间WC晶粒长大是必要的。具有理论密度的掺杂VC的WC-Co材料显示了优异的硬度,耐磨性和抗开裂性。  相似文献   

9.
电溶解法回收废残WC-Co硬质合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导了用电溶解法回收废残WC-Co硬质合金的工艺和实践,分析了电溶解WC-Co硬质合金时反应过程的机理,指出:只要适当控制电解条件,就可以将WC-Co合金进行分离和再生。  相似文献   

10.
WC-Co硬质合金离子束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注入不同剂量Mo,Mo+C离子及Ti,Ti+Y离子的WC-Co硬质合金的硬度、成分及相组成的变化,经离子注入后,材料表面硬度显著提高,其中双元注入比单元注入效果要好,相分析表明,离子注入使WC晶面间距增大,稀土元素Y的注入在材料表面形成了Y的氧化物膜层。  相似文献   

11.
WC-20Co硬质合金钎焊的热处理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高频钎焊同时淬火处理对WC-20Co硬质合金刀片显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0~1200℃温度范围内处理将导致WC-20Co合金刀片中WC相邻接度∑WC-WC下降、r相平均自由程L_r增加、韧性改善和硬度提高等一系列淬火效果。断口形貌微观特征也表明了合金韧性的提高。当处理温度超过1200℃后,WC-20Co合金的显微结构和性能将恶化。  相似文献   

12.
密切结合WC-Co硬质合金工业生产中的质量检测工作,采用JCXA-733型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和3014型X射线衍射仪,对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与性能:从断口形貌、WC-Co合金的断裂行为、孔隙、夹杂物、η相的组织成分和结构等都做了较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实验表明合金断裂过程主要沿WC硬质相与Co粘结相界面断裂或通过Co粘结相断裂,很少是WC穿晶解理断裂,同时阐明了断裂源中的孔隙、夹杂物、η相是降低硬质合金断裂强度的重要结构因素,从而探讨了WC-Co合金断裂的机理。该分析研究为质量检测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对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配碳量与Ni/Co比对WC-9(Ni-Co)硬质合金抗率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WC-3Ni-6Co的配碳量是6.04wt%时,其抗弯强度与WC-9Co硬质合金相当;Ni的分布均匀性对抗弯强度的影响极其重要,粗粒Ni粉或(和)较多η相的存在都会使硬质合金形成脆性断裂,直接影响合金的抗弯强度。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配碳量与Ni/Co比对WC-9(Ni-Co)硬质合金抗弯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WC-3Ni-6Co的配碳量是6.04wt%时,其抗弯强度与WC-9Co硬质合金相当;Ni的分布均匀性对抗弯强度的影响极其重要,粗粒Ni粉或(和)较多η相的存在都会使硬质合金形成脆性断裂,直接影响合金的抗弯强度。  相似文献   

15.
WC—8(Fe/Ni/Co)R硬质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Fe、Ni部分取代WC-8Co合金(牌号YG8)中的粘结剂Co,再添加微量稀土R制得WC-8(Fe/Ni/Co)R硬质合金,测试了其物理机械性能,研究了粘结剂各种成份比例及烧结温度对硬质合金的影响。结果表明:WC-8(Fe/Ni/Co)R硬质合金的性能可以达到YG8的性能标准。利用扫描电镜(SEM)及X射线衍射(XRD)对其作了显微结构分析,同时探讨了影响WC-8(Fe/Ni/Co)R合金性能的  相似文献   

16.
用磁性法测定两相WC—Co硬质合金的碳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用4πσ测定两相WC-Co硬质合金碳含量的方法和原理。结果表明,用4πσ鉴定WC-Co合金碳含量的两相区范围作为质量控制目的切实可行。由于影响4πσ的因素较多,精确测定WC-Co合金两相区内碳含量需要预先确定试样的结构状态,并作出相应状态下的合金4πσ-Xc校准曲线,测定精度为万分之二。  相似文献   

17.
Ti—6Al—4V合金微动磨损的表面防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对比了Ti-6Al-4V合金经喷丸后抛光、火焰喷涂Cu涂层、等离子喷涂锡青铜、Cu-Ni-In和WC/Co-I涂层、爆炸喷涂WC/Co-Ⅱ、Ni-60和化学镀镍磷镀层等处理后,在室温和500℃下的抗微动磨损性能。结果表明:WC/Co-I涂层有较好的综合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18.
陆善平  郭义 《表面技术》1999,28(3):19-21
采用真空钎焊工艺,交硬质合金粉(WC-Co,WC-Ni,WC)及钎焊合金(NiCrBSi)焊到42CrMo钢基体表面,研究了不同硬质全金粉对钎焊涂层抗磨料磨损性能的影响,初步分析了涂层磨损机制。  相似文献   

19.
等离子喷涂WC—Co涂层的磨料磨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等离子喷涂方法在真空和大气环境下喷涂制备了不同Co基含量的WC-Co涂层,用橡胶轮磨损试验机进行高应力和低应力磨料磨损试验,并对涂层的相结构及磨损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真空喷涂涂层的耐磨性明显优于大气中喷涂涂层的耐磨性,涂层的耐磨性主要取决于涂层的致密程度和涂层中的相,而与涂层硬度的关系不是太大,等离子喷涂WC-Co涂层的磨损机理是在低应力磨料磨损情况下硬度低的富Co区先磨损,硬度高的WC  相似文献   

20.
改善机械性能的潜在利益继续推动着超细显微结构硬质合金材料的研究。目前尚在开发阶段的烧结新技术正开始利用纳米结构WC-Co粉末的优势,有望将烧结颗粒的平均粒度减小到100nm以内。完全纳米结构的WC-Co硬质合金还有待努力,但是第一步已就位,即纳米结构粉末的生产。这种粉末的商业化生产运用了喷射转变工艺,制得的粉末由弥散于金属粘结相的20 ̄50nm,WC颗粒组成。这些小WC颗粒比应用传统碳化工艺制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