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蕾  白辉 《建筑与环境》2007,1(5):111-116
本文阐述了在现代城市建设实践中重构城市建筑符号的重要意义,概括了重构城市建筑符号的途径:历史建筑改造利用、历史建筑形态再造、传统形式符号运用和历史街区环境整治,并用重庆山地建筑的成功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2.
3.
郎维宏 《建筑》2013,(16):93-94
本文借助符号学的有关原理对建筑符号的特点及其运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试图从一个新视角揭示建筑设计中信息传播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沟通建筑、建筑师和受众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佟彤 《四川建筑》2009,(Z1):133-134
阐述了将传统建筑文化精神体现到现代建筑设计之中的重要性,探讨了我们应该如何的继承传统建筑文化。通过对错误和成功的实例研究,提出了应该提取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并且将之抽象、转化成一种符号,与现代的建筑设计手法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夏晋 《室内设计》2003,(2):35-36
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问题多年来一直是环境艺术设计关注的焦点。设计者巧妙地运用个别新的符号,或者有意识的改变符号间的一些常规组合关系,把新的经验和见识编织到符号中去。其实符号本身也在发生变化,而有关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奥秘也就存在于这变异之中了。  相似文献   

6.
程晓喜 《华中建筑》2007,25(2):23-25
从传播的角度审视建筑评论,提出了建筑评论的传播观:一方面强调建筑评论创造的拟态建筑环境对建筑文化传播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从传播的角度将建筑评论的全过程分解为产生与扩散两个步骤,并论证了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在大众传播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传播观对公众领域建筑评论的研究和开展具有清晰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当令世界经济全球化,科学无国界,但建筑绝不会没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华夏建筑有自己的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它出自地域、气象,民族文化、生活习俗、宗教伦理等天时地利人和,植根干自然,人与自然和谐是一整体,依托于天地人和汇成统一生态环境.阴阳结各为太极,是生命之舜,半夏建筑是固功能、时空、环境而创意,与自然环境、乡土文化而巧妙地融合,再现自然,富含人情伦理,学习华夏建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高效利用自然资源、节能、节水、净化空气、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生态人居环境.具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的现代建筑。  相似文献   

8.
李卫兵 《四川建筑》2007,27(2):55-57
西双版纳的傣族建筑是云南建筑的一块瑰宝。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景洪市的建筑一直游离于民族文化的表面,摆脱不了民族的束缚,不自觉地陷入“形似”“神似”的旋涡之中。文中试图从“建筑符号———文化”的角度浅析景洪市的建筑现象,对该地区建筑符号的运用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及特点,最后提出要把握建筑地区文化特征,就一定要去它生长的土壤里寻根,即“自然环境之根、文化生活之根、经济技术之根”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9.
马丽 《南方建筑》2006,(7):9-11
本文分析了建筑符号的形式、意义及其与建筑设计的关系.说明了研究建筑符号学有助于我们已有的东西,明确设计方法的目的,从而提高我们的建筑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0.
何俊霞 《中外建筑》2015,(1):107-109
将建筑符号分为的三个层次,分别是细节元素符号,建筑单体符号,建筑大环境符号,并进行说明。进而阐述建筑符号在运用过程中的视觉传达意义、标志意义、文脉意义、设计思维意义。最终对建筑符号的沿用形成展望。  相似文献   

11.
12.
信息传播是依靠符号的发送与接受共同完成的。室内环境的设计借助符号形式加以传播。传播的同时必须接受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约定。设计师应在“共同语言”基础的约定下采用一切现代技术手段。正确把握室内符号构成形态的基本要素。力求创作出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10)
适当而准确的编码是引导受众理解实现预设传播效果的基本前提,而适当准确的编码则有赖于对符号的正确选择和恰当表现。本文选择不同的重要传播节点为坐标,对这一区间内的典型对外形象传播案例的符号选择与使用进行纵向与横向的对比分析,梳理并总结成都对外形象塑造与传播的经验,为城市形象对外传播活动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袁牧 《安徽建筑》2014,(4):20-20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和建筑的趋同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逐渐失去了其文化特色.文章强调“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建筑是文化的表征”,着重说明了城市、建筑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并针对我国城市的“千城一面”现象提出了解决办法:其一,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其二,在结合本土特征的同时努力创新.  相似文献   

15.
霍飞  朱峰 《浙江建筑》2012,29(10):14-15,19
建筑作为意向的表达,并不是单纯的筑造行为,而风俗在这个过程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此,试图通过对风俗与行为符号和建筑的关系的剖析,寻找到文化人类学意义上的建筑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符号与文化二则(一)室内设计符号与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蓉 《室内设计》2003,(2):32-34
通过对室内设计文化与符号的关系分析,讨论在室内设计中运用符号来传达和创造文化。  相似文献   

17.
18.
董黎 《南方建筑》1996,(3):11-15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西方教会迫于中国国内政治局势的压力,采取了“中国化”和“世俗化”的传教策略,其主要表现之一就是首先倡导了中西合壁的近代大屋顶建筑形式,并在所属的教会大学建设中广泛运用,这是一种以建筑形式传达某种社会意义的典型文化现象。本文以此为例,探讨了建筑的符号与意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是一个复杂系统,具有较强的文化属性,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本文试图将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引入传统建筑装饰的研究领域,侧重解读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语言文化特质与文化载体,以及在其文化传播进程中所表现出的文化属性和文化特征等问题,从而基于文化地理学视角重新审视中国传统建筑装饰。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是一个复杂系统,具有较强的文化属性,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本文试图将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引入传统建筑装饰的研究领域,侧重解读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语言文化特质与文化载体,以及在其文化传播进程中所表现出的文化属性和文化特征等问题,从而基于文化地理学视角重新审视中国传统建筑装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