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人为 《中国建材》2006,(10):16-16
在这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美好季节,我以喜悦的心情代表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热烈祝贺《中国建材》杂志25周年华诞!在此,我还要对25年来为《中国建材》杂志做出了贡献的新老班子成员和全体职工致以由衷的敬意!对25年来支持和帮助过《中国建材》杂志发展的建材企业、广大作者和广大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中国建材》杂志走过的25年,正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25年,也是中国建材工业飞速发展的25年。25年来,《中国建材》杂志用行业传媒应有的职责,如实地记录了建材行业发展的历史,见证了建材行业“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巨变历程。在原国家建材部…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在建材战线上工作了40年的老建材,从《中国建材》杂志创刊的那一天,就与《中国建材》结下了不解之缘。25年来,《中国建材》杂志始终努力把握导向、服务大局的政治方向,坚持“情系读者心向建材”的办刊宗旨,坚持思想性与可读性相统一、不断创新新闻追求,坚持以品牌建设为核心、全面提升竞争力的经营理念,坚持讲理想、树正气、讲操守、讲团结的团队精神,围绕打造“主流媒体、一流实力”的战略目标扎实拼搏。在此,请接受一个《中国建材》杂志忠实读者的衷心祝愿,祝《中国建材》杂志永葆创业激情,创建不可复制的竞争优势,打造一本中国建…  相似文献   

3.
正日前,中国建材联合会在北京召开建材行业科技教育委员会2018年度工作会议暨建材行业校(院)长论坛,会议总结了2017年建材科教委工作,启动建材行业"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工作,审议了相关议案。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乔龙德作《以问题导向为目标,发挥科教委组织和个人双重作用,推进建材工业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  相似文献   

4.
徐美君 《中国建材》2006,(10):21-21
我与《中国建材》相识也就短短两年时间,但与之的合作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愉快。这是缘分,也是一种必然。《中国建材》作为建材行业强势媒体,一贯秉承严谨、创新、公正、务实的工作作风,其经营理念深深根植和服务于建材行业,深受建材企业的赞誉和爱戴。中材料集团作为中央大  相似文献   

5.
《中国建材》伴随着中国建材工业走过了不断发展壮大的25个春秋。作为一位建材工作者,我亲眼目睹了25年来安徽建材工业突飞猛进的发展过程,也亲身感受到《中国建材》杂志对安徽建材工业发展的指导和帮助作用。《中国建材》杂志通过各位编辑的努力,实现了“把握行业脉搏,促进建材发展”的宗旨。多年来,《中国建材》在宣传国家产业政策。引导行业结构调整、深化企业改革、强化企业管理、推进产业技术升级、促进节能降耗、提供信息平台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让众多企业受益匪浅。改革开放以来,安徽建材工业得到快速增长,新型干法水泥及商品熟料…  相似文献   

6.
尹青山 《中国建材》2006,(10):17-17
25年前,《中国建材》杂志创刊了。25年来,《中国建材》杂志伴随着建材工业,走过了风风雨雨,见证了建材工业的兴衰。杂志封面刊头那红底、抢眼、苍劲、浑圆、潇洒的“中国建材”已经深入人心。经历了25个寒暑,《中国建材》已经成为建材行业职工的良师益友,成为建材职工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中国建材》是中国建材工业最具权威性的、反映国家建材工业最新政策信息和行业综合信息、行业动态的全国综合性优秀建材期刊。25年来,《中国建材》扎根于企业,服务于建材。25年来,杂志社从不满足、与时俱进,不断拓展业务范围,与国家和地方各大媒体…  相似文献   

7.
光阴荏苒,又是一个10年。转瞬《建材发展导向》更为现名也已经历了10个春秋。在国家和建材行业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时代,《建材发展导向》实现了由原来的云南省行业刊物成为全国建材行业刊物的转变,成了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的会刊,并步入了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全国性建材期刊行列。10年来,《建材发展导向》受到了广大读者普遍的关注和真诚欢迎,被称为"反映读者心声和领跑中国建材行业改革与发展和市场、技术、管理创新"的优秀期刊。刊物更名以来的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是我国建材行业的权威期刊《中国建材》杂志创刊60周年,作为一个曾经的建材人,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迎接这个光辉日子的到来。自从我投身于建材队伍以来,许多朋友只知道我担任过《中国建材报》的社长兼总编辑,而不知道我还曾兼任《中国建材》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达2年之久。那是1986年,我奉调来创办《中国建材报》(原《人民建材报》),当时的国家建材局正式下文,任命我为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正司级)。同时,局党组又决定将  相似文献   

9.
张颂甲 《中国建材》2006,(10):18-18
时光流逝。真快,转瞬间,为建材行业内外所喜爱的《中国建材》杂志创刊25周年了。在纪念这本杂志“刊庆”的时候,使我不禁回忆起20年前我初来建材行业工作时的一些情形。1986年9月间,我自经济日报社调到国家建材局出任即将创刊的《中国建材报》(原名《人民建材报》)社长兼总编。  相似文献   

10.
<正>去年9月,中国建材联合会发布了《加快与拓展建材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日前,为加快建材服务业的推进与实施,在全行业形成发展建材服务业的氛围,构成建材行业调整结构的新的经济增长支撑点,中国建材联合会编制发布了《加快与推进建材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为了解加快发展建材服务业的目的、意义,《实施意见》出台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下阶段  相似文献   

11.
《中国建材》2003,(1):58-60
近来不少投资网站都对化学建材给予了较高的关注,认为目前沪深两市的6家化学建材类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良好,且大部分有相应的投资项目在近年要投产,具有一定的成长性。的确,化学建材正逐步成为新型建材行业中极具发展前途的产业。随着行业政策环境的回暖,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主要原料PVC价格的走低,整体行业的利润空间变大,化学建材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建筑规模迅速扩大,现在一年建成的房屋建筑面积,比所有发达国家一年建成的房屋建筑面积的总和还要多。预计到2020年底,全国房屋建筑面积将达686亿m2,其中城市为261亿m2。在我国,不仅既有的400多亿m2城乡建筑中的99%为高耗能建筑,新建的数量巨大的房屋建筑中,95%以上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介绍了生态材料及生态建材的概念及特点,生态建材工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我国生态建材的发展战略,指出生态建材将成为21世纪建材产品的发展主流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纳米材料在建材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  目前,国际上将1~100纳米(1纳米=10-3微米=10-9米)范围内的微颗粒及其致密的聚集体,以及由纳米微晶所构成的材料,统称为纳米材料,包括金属、非金属、有机、无机和生物等多种粉末材料。  纳米材料具有既不同于原子、分子,又不同于宏观物体的特殊性质,例如:所有的金属被细分到纳米微粒时,将失去绚丽的光彩而成为对太阳光几乎全吸收的黑体。利用此特性可进行高效光热转换,可用作微波、红外隐型材料、优良的催化剂等。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光学性质亦随颗粒尺寸的减小而显著变化,例如硅片是不发光的,但纳米多孔硅却能发光;金…  相似文献   

16.
磷石膏是湿法磷酸生产中从过滤机排出的工业废渣,每吨磷酸(P2O5)排出磷石膏约4t。据统计,目前国内大型磷酸生产装置排出的磷石膏废渣利用率仅为10%左右,中、小型装置的废渣利用率也仅有  相似文献   

17.
郭燕明 《中国建材》2004,(10):13-14
北京金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重点工业企业之一,世界百强建材企业之一。集团营业总收入连续12年以两位数的高势增长,整体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集团资产总额已达102.5亿元。  金隅集团是建材制造、房地产开发、现代服务业三业并举的企业集团。建材制造业是集团发展的基础产业。20世纪90年代初,集团所属企业主要生产红砖、粘土瓦、石灰、粗砂等传统基础建筑材料。多数企业面临着资源枯竭、生产工艺落后、污染严重、产品附加值低等诸多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金隅集团在传统建材制造业向现代建材制造业转型过程中,通过扩大合…  相似文献   

18.
杜辉  池冉 《山西建筑》2012,38(8):124-126
针对地域性建筑材料,结合国内外的具体案例,从材料的本质与特性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了我国当今建筑创作中,材料运用的新趋势:追求材料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9.
王悦  王志 《山东建材》2001,22(3):37-38
阐述了绿色建材的概念,并通过几项绿色建材的开发与研究实例,指出绿色建材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倡导城市建设要大力开发和大量使用绿色建材。  相似文献   

20.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危机已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构成威胁。目前传统工业向生态工业的转变,已成为综合解决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建材工业是国民经济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产业,既是天然资源和能源资源消耗最高、破坏土地资源最多、对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又是可以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使得整个经济系统及生产、消费过程中的废弃物废"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行业之一。因此在工业化进程中建材工业应率先进行产业生态化创新的探索。这对于我国这样自然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