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含油气系统特征与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是陆上油气勘探的一个新区,面积大,勘察程度低。最新勘探表明,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是自海西期四大板块碰撞形成大陆后在其板内演化过程中出现的中生代拉裂盆地群。该盆地群由单一的、彼此分隔的北东或北东东向箕状断陷组成。形成于株罗纪和早白垩世两个时期,相应形成了两套含油气系统。从区域地质背景出发,分别介绍了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和下白垩统(?)含油气系统的地质基本要素特征及要素特征及地质作用过程,分析了二者各自的含油气远景,指出了盆地的油气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含油气盆地与石油地质理论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沉积盆地受3个古陆块的离散、聚合和周边古板块作用演化的控制。整体上可划分灶蜃于纪-古生代海相盆地体系和中、新生代陆相盆地体系,前者具有天然气资源优势,后者具有石油资源优势。陆相石油地质理论已成为石油地质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陆相成因油藏是中国石油开采的主体,理论和勘探和发展都在深入。  相似文献   

3.
主要介绍朝鲜东海西北部地区含油气远景的综合研究成果。基于对该地区地球物理、探井、地质和地化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东朝鲜湾盆地和西中央深海盆地及其相邻斜坡带具有良好的含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含油气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雷振宇  张朝军 《勘探家》1998,3(1):11-15
鄂尔多斯盆地同气系统研究目前尚无成熟的划分方案和系统成果,本文主要依据油气赋存的层位并参考油气源将其划为下古生界含气系统、上古生界含气系统及中生界含油气系统。  相似文献   

5.
中国叠合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基本特征与研究方法   总被引:55,自引:8,他引:55  
中国大陆显生宙以来的多旋回发展历史使海相一海陆过渡相古生界与陆相中、新生界叠置,形成叠合含油气盆地。按不同阶段的叠合样式将叠合盆地分为继承、延变与改造三大类,其油气资源潜力、分布与使用的勘探思路和技术不同。叠合盆地有些石油地质现象超出了已有石油地质理论范围,深层和超压条件下的生、排烃机理与成藏、油气分布不完全遵从“源控论”,“退火”背景下超晚期成藏,大油气田分布不遵从已有模式,深层与早成藏、晚埋藏和次生作用有关的储集体的物性好于按常理的预测。对叠合盆地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认识应坚持以过程重建为主线的综合研究,选择勘探技术应按不同阶段和需要而有不同侧重,并配套使用,求得勘探高效益。图8表1参20关量词:墨合盒地;复合合油气系统;继承;延变5超晚期成藏5勘探思路;技术  相似文献   

6.
焉耆盆地三叠系—侏罗系含油气系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焉耆盆地处于塔里木盆地与吐哈盆地之间,构造格局为两坳( 和静坳陷、博湖坳陷) 一隆( 焉耆隆起) ,晚古生代为南天山前陆盆地的组成部分( 早二叠世回返) ,中三叠世至侏罗纪形成南深北浅的箕状断陷,白垩纪至古新世隆升,始新世以来成为南天山类前陆盆地。焉耆盆地中生界的成熟烃源岩为三叠系小泉沟群和下侏罗统八道湾组的煤系地层( 主要分布于博湖坳陷) ,构成博湖坳陷三叠系—侏罗系含油气系统( !) ,燕山中期( 侏罗纪末) 第一次成烃充注,喜山期( 晚第三纪) 第二次成烃充注。根据博湖坳陷北部凹陷和南部凹陷油气生、运、聚的差异,其含油气系统可划分为北部凹陷运聚子系统和南部凹陷运聚子系统,论述了二者地质事件和关键时刻。北部凹陷运聚子系统石油资源量为1 .84×108t,天然气资源量为525 ×108m3 ,是焉耆盆地油气勘探的主要领域( 已发现的宝浪油田和本布图油田均位于北部凹陷) 。图5 参3( 王孝陵摘)  相似文献   

7.
伊通盆地含油气系统与油气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伊通盆地可以划分出莫里青-鹿乡断陷E2s、E2sh含油气系统和岔路河断陷E2s、E2sh含油气系统2个含油气系统及岔路河断陷E2s、E2sh、E2y-E3w复合含油气系统;在分析含油气系统形成的条件及含油气系统内油气富集带、油气藏的分布特征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下步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含油气盆地类型特征与油气勘探新领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提出了中国含油气新区、新盆地及其类型特征,并认为这些新领域是我国“九五”乃至21世纪陆上油气勘探的主要接替地。  相似文献   

9.
酒西盆地含油气系统与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解剖了酒西盆地烃源岩发育的地质背景及主要烃源岩的性质、分布规律,分析了油气生成期与圈闭发育期的配置关系、油气运移方向与通道、储集岩特征及分布、区域盖层分布与成藏规律,总结了该盆地油气生、储、盖、运、圈、保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制约酒西盆地的主要油气成藏条件,并指出了有利的勘探领域及目标。  相似文献   

10.
苏联滨里海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滨里海盆地,位于里海北部,包括里海北部海湾在风,面积50多万平方千米。其地处哈萨克西部,西和西南边缘横跨萨拉托夫,伏尔加格勒和阿斯持拉罕部分地区,为人烟稀少的沙漠和半沙漠平原。  相似文献   

11.
澳大利亚波拿巴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波拿巴盆地是澳大利亚重要的产油气盆地,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富气盆地之一。盆地经历了古生代和中生代多期裂谷作用和新生代挤压作用,充填了15 km厚的显生宙沉积。垂向上,油气主要储集于侏罗系Montara组和Plover组;平面上,石油主要分布在武尔坎次盆和西北构造区,凝析油主要分布在萨胡尔台地和西北构造区,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卡尔德尔地堑和萨胡尔台地。油气地质综合研究表明,该盆地仍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勘探程度中等的卡尔德尔地堑、莫利塔地堑和皮特尔次盆西北部勘探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2.
北卡那封盆地是澳大利亚最主要的产油气盆地,也是世界上主要的富气盆地之一。盆地经历了裂前、早期裂谷、晚期裂谷和裂后被动大陆边缘发育阶段,充填了以中生界占绝对优势的厚约15 km的沉积层系。三叠系—下白垩统内发育了4套烃源岩,油气主要储于上三叠统、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区域上,石油绝大部分分布于巴罗—丹皮尔次盆地,而滦金台地和埃克斯茅斯高地则富集了大部分的天然气和凝析油。截至2004年底,盆地内已发现石油(包括凝析油)5.27×108t,天然气28 424×108m3。油气地质综合分析表明该盆地仍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勘探程度中等的埃克斯茅斯高地、埃克斯茅斯次盆地和比格尔次盆地的勘探潜力最大。  相似文献   

13.
台湾海峡新生代沉积盆地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海峡新生代沉积盆地由厦澎、乌丘屿、新竹和台湾等坳陷组成。通过对海峡西部的地震地层特征和东部的新生代地层的分析和对比,结合沉积盆地的断裂构造、岩浆活动以及大地构造特征,认为该盆地的构造演化经历了中生代末地壳拉伸(孕育期)、晚白垩世—古新世张裂(幼年期)、始新世早期沉降(少年期)、始新世后期—渐新世再次张裂(青年期)、中新世早—中期冷却沉降(壮年期)、晚中新世—上新世早期挤压—收缩(老年期)、上新世后期—第四纪收缩—隆起(消亡期)。其中,孕育期—青年期为陆缘裂谷阶段,壮年期为构造调整阶段,老年期—消亡期为全面收缩及台湾坳陷封闭隆起阶段。台湾坳陷是陆缘裂谷从产生到衰亡的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14.
焉耆盆地侏罗系油气系统特征与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焉耆盆地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小型盆地,下侏罗统八道湾组煤系地层为主要烃源岩,中下侏罗统为主要储集层。盆地曾经历了早、中侏罗世的强烈沉降、晚侏罗世至白垩纪的强烈抬升和第三纪的再次沉降。因此,造就了侏罗纪末期和第三纪两次主要的成藏期。侏罗系油气系统经历了三个主要的演化阶段,即侏罗纪末原生油气系统形成阶段、白垩纪油气系统调整破坏阶段和第三纪油气系统调整再生阶段。侏罗纪末期是盆地主要成藏期,当时古油田的分布主要受流体势的控制,由于白垩纪的调整和破坏,到第三纪油气发生了再次充注,但油气系统的南北分异使盆地北部油气资源丰富,且以背斜油气藏为主;盆地南部则是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分布区.  相似文献   

15.
运用含油气系统的原理和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油气藏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区内发育寒武系一下奥陶统灰岩、泥灰岩和中上奥陶统泥灰岩等两套烃源岩,现今商业性油气藏主要以中上奥陶统泥灰岩为烃源岩.综合地球化学和测并资料确定了中上奥陶统有效烃源岩的大致分布范围.文中讨论了含油气系统的主要事件,包括排烃期、圈闭形成和油气运移等,并在此基础上,对塔中地区油气勘探区带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北地区石油地质特征和勘探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西北地区是在经历了震旦一泥盆纪、石炭─三叠纪与侏罗─第四纪三大伸展聚敛旋回的基础上,由大小不等的克拉通块体与造山带镶嵌形成的大陆岩石圈块体。沉积盆地具有以前陆与克拉通叠合为代表的叠加地质结构特点。三期伸展与海(湖)侵事件形成了寒武─奥陶系、石炭─二叠系与侏罗系三套区域性烃源岩,以其为基础构成了盆地上、中、下三套生储盖组合;三期聚敛作用形成了相应的圈闭组合,与源岩热成熟演化相匹配决定了西北地区四个成藏关键时刻。西北地区的油气资源潜力巨大,主要有克拉通盆地与前陆盆地两种油气成藏环境,盆地的地质结构单元决定了油气的成藏模式与大型油气田的分布。西北地区的油气勘探前景广阔,克拉通盆地与前陆盆地是主要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有利勘探领域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七大含油气盆地之一,具有较丰富的油气资源,勘探潜力与难度并存。该盆地经历了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3个成盆旋回,中生代断坳复合盆地形成了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油气系统,新生代大型走滑挤压盆地形成了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油气系统和三湖第四系天然气系统,燕山和喜山2期强烈构造运动使柴北缘侏罗系油气系统高度复杂化,新生代单旋回古气候演化与多期构造运动使湖盆演化、烃源岩和沉积储层发育特征、成藏条件与油气分布规律变得十分特殊和复杂。认为应围绕柴西第三系富油凹陷和三湖第四系富气凹陷,加强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同时加大柴北缘东段德令哈新区风险勘探力度,为实现战略突破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盆地为中—新生代超巨型克拉通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是世界最大的含油气盆地.运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在分析构造、沉积演化过程的基础上,将西西伯利亚盆地划分为3个含油气系统.通过综合分析含油气系统的烃源岩、储集层和圈闭类型等要素,认为巴热诺夫—纽康姆含油气系统主要为上侏罗统—森诺曼阶的常规油气藏和巴热诺夫组的自生自储式非常规油气藏;托尔古—秋明含油气系统主要为中—下侏罗统秋明组的常规油气藏和基底顶部风化壳油气藏;北部中生代复合含油气系统主要为阿普特—森诺曼阶波库尔组的天然气藏和侏罗系—纽康姆阶的凝析油藏.  相似文献   

19.
万安盆地位于我国南沙海域西南部 ,是一个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盆地沉积层为上始新统—第四系 ,其最大厚度达 12 0 0 0 m。勘探成果证实该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在盆地油气地质特征研究和油气源分析的基础上 ,确定了盆地含油气系统 ,并应用盆地模拟成果研究了盆地充载系统的特征及其与油气藏分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焉耆盆地含油气系统的演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焉耆盆地位于塔里木盆地和吐哈盆地之间,其含油气系统经历了侏罗纪-白垩纪的形成与破坏阶段和第三纪-第四纪的活化与再建阶段。侏罗系水西沟群煤系在八道湾组沉积末时,进入生油门限,标志着焉耆盆地含油气系统的形成。燕山运动中晚期,侏罗系大规模冲隆及剥蚀,侏罗系源岩生烃作用终止,含油气系统被破坏。喜山期,盆地进入挤压阶段,随着第三系沉积厚度的不断加大,侏罗系源岩开始二次生烃,原含油气系统得以活化与重建。由于构造演化不均衡,南部凹陷具有“早期成藏,破坏严重,二次生油范围小,砂体不发育,油气富集程度低”的特点;北部凹陷具有“早期成藏,破坏较弱,二次生烃范围大,砂体发育,油气富集程度较高”的特点。因此,油气勘探时,应注意南、北凹陷的含油气系统特点,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