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乃至新的教学目标的过程。然而,没有预设的课堂生成往往是盲目的,面对不期而遇的非预设生成,教师常出现无法驾驭课堂、无法引导学生的尴尬场景,因此只有做到对课堂的精心预设,才能够提高学生动态生成的有效性与教师应对动态生成的从容自如,使课堂呈现出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本文主要从分析教材与学情,建立弹性预设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在课前进行精心预设,并实现高效课堂的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背景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的互动与合作.这互动的过程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因此生成性成为信息技术课堂的重要特征.在课堂上出现不可预测性的生成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些动态生成往往是学生真性的流露,是学生个性的张扬,是教学预设之外教师始料未及的"插曲".  相似文献   

3.
"预设"代表着传统教学中教师对于课堂的掌控和知识概念的梳理,"生成"代表着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反馈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两者都是基于课堂师生关系的一种新的体现形式,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只有坚持"预设"和"生成"的理念,并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想火花,才能成就精彩的课堂。  相似文献   

4.
<正>"预设"与"生成"是教学中看似对立又相互交融、辩证统一的关系。一个高效又灵动的课堂既需要教师精心的预设,又需要学生自然灵动的生成。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课程中"预设"与"生成"的关注点不仅应有传统的学生对软件应用的操作、作品的达成等技能型教学目标,更应有如何学会学习和实践创新、如何解决问题等更高创造性的认知。因此,预设"非预设性生成",  相似文献   

5.
生成性教学,是生成性思维视域下的"具有过程性、动态性、互动性、开放性、创造性等特征"的教学形态.实现生成性教学的前提是灵动的教学计划,基础是智慧型的教师,教师可以弹性预设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智慧,敏锐捕捉和利用"生成性资源",灵活动态地调整教学计划,既能达成预设的教学效果,又有意外的"动态生成"的教学收获.生成性教学鼓励学生质疑,要求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引领学生"动态生成"新的认识和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科技课堂中,教师在课前要充分预设,在学生已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应用软件的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在课中抓住师生互动中产生的火花,及时生成,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及时捕捉生成 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的程序是否合理,环节是否清楚,能否突出教学重难点,能否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能否有效落实教学目标,对促进学生信息科学素养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一堂课,预设是有序和高效教学的前提,而生成则更关注教与学的互动。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水平,这是教学的预设与课堂的生成所形成的教学文化的魅力所在。对学生来说,犯错误往往意味着在尝试、在创新,也是一种进步,作为教师如能合理、巧妙地引导,也能有效推  相似文献   

8.
“课堂动态生成”是近年来很“流行”的教育名词,它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9.
高效的课堂一定是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处理得好的课堂,教师的主导体现在对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巧妙设计和教学的灵活掌控,学生的主体体现在主动获取知识和对知识认识过程的积极参与。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让教学的内容、过程与方法精彩生成,是高效课堂和素质教育赋予教学的要求,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研究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掌握预设与生成的技巧一定会成就精彩的课堂。本文以一节公开课为例,介绍在教学实践中如何通过巧设比较、巧设障碍和巧设提问,生成学习任务的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预设与生成的重要性,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是顺利进行课程改革的前提。预测是指预测和设计,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之前,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制定计划,进行科学的设想与安排,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和有效性。生成是指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状况和课堂环境等的变化,调整教学程序和相关内容,使课堂效果达到最好。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课程讲求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思维的生成,这就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探索中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必须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认真探索课程内容,对课堂做出自己的预设,并在实际教学中生成并修改,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是"简单排序"的第5个课时,是一堂信息学研讨课,主要的知识  相似文献   

12.
有人认为,新课程不要预设的课堂只要生成的课堂。其实,新课程倡导“生成”这一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课堂教学追求动态生成,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预设,更不是否定预设。相反,只有充分预设,生成才会有效,课堂才有更多的精彩。  相似文献   

13.
一堂课,预设是有序和高效教学的前提,而生成则更关注教与学的互动。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水平,这是教学的预设与课堂的生成所形成的教学文化的魅力所在。对学生来说,犯错误往往意味着在尝试、在创新,也是一种进步,  相似文献   

14.
教学是一个有计划、有目标的动态过程,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与安排,但同时这种预设是有弹性、有留白的,正是由于这些不确定性和可变因素,课堂教学才更贴近每个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思绪飞扬、兴趣盎然,师生积极互动,摩擦出思维的火花.  相似文献   

15.
复习课的预设有别于常态教学课,我们需要正确理解复习课的目标、要求和作用,从而有效挖掘课堂生成性资源,实现在预设中生成、在生成中预设.本文旨在通过对复习课预设误区的分析,提高复习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平衡复习课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种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内,教师组织、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特定的内容的过程.学生的个体差异客观存在.教师的组织、帮助和指导不应该也不可能在备课的时候完全预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许多教学行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动态生成.单一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时会出现课堂教学的程式化现象.这时,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生态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多媒体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种现象:整节课自始至终,教师一直都是在多媒体控制台前,眼睛紧紧盯着计算机屏幕,操控着鼠标或键盘,按照自己预先设定的教学顺序播放课件及授课,极少观察学生的反应.即使有简单的师生互动,也往往表现为基于多媒体的"师生问答",教师控制着整个课堂,学生质疑的空间被挤占了,更多的是被动接受知识.一部分学生努力跟随教师呈现的信息,一部分学生因跟不上而游离于课堂之外,这是令人担忧的.我们要让多媒体课堂因"预设"而美丽,因"生成"更精彩.  相似文献   

18.
余慧芬 《网友世界》2014,(4):112-113
实验是科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构建课堂动态生成式的教学,让课堂绽放活力,是新课改派生的崭新理念。为此本文从"实验教学前进行弹性预设,为动态生成提供空间;实验探究过程中巧用疑问、善用辩论促进动态生成;课后充分利用资源拓展延伸,完善生成"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策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让信息技术课堂焕发魅力,除了常规的课前准备、方法引导外,还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情况精心准备有针对性的、独到的教学资源,使课堂不再是学生被动、机械接受知识的场所,而是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学习的场所,让课堂能够动态展示教师教育智慧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让信息技术课堂焕发魅力,除了常规的课前准备、方法引导外,还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情况精心准备有针对性的、独到的教学资源,使课堂不再是学生被动、机械接受知识的场所,而是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学习的场所,让课堂能够动态展示教师教育智慧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