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教学模式是中国园林课程体系中的重点内容,而古典园林“形”的塑造”与“意”的升华,及两者之间的有机契合,一直以来都是教学中的核心内容,也是设计中学生较难把控的内容。本文以一份以书法为主题的宋式园林设计为例,将探究式教学模式贯穿设计全过程,复现了设计过程的关键环节。从立意构思为始,在分析宋式园林的空间格局基础上为本课题提供充分的设计依据;以宋代四位书法家的承续关系和艺术风格为线索,探讨其在园林空间形态上的转译方式和意境表达。  相似文献   

2.
陈婧倩 《园林》2010,(10):40-43
中西方古典园林作为完全不同的特殊文化语言,其审美差异所折射出的内涵更是值得细细品味。关于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审美差异有着很多论述,但对于这种显著差异的形成原因和背景机制的深入分析却较为少见。这里将从中西方宗教与哲学的角度来比较与剖析这种差异的产生,从深层次去理解中西古典园林审美差异及其所代表的丰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国家战略背景下,中国风景园林学科肩负着新的使命,风景园林设计课程亦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以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科学型硕士培养体系中的核心课程“风景园林设计1”为例,在分析国家战略下的学科发展新趋势、人才培养新目标两方面课程背景的基础上,指出了新时代风景园林设计课程实践“产学研用多维融合”的新要求。进一步把握机遇与挑战,提出了课程实践新方向包括国家战略导向突破选题普适瓶颈、前沿热点问题激发研究创新能力、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团队优势互补、重大建设项目推动产学研用联动4个方面。之后分别从产、学、研、用4个角度,总结出课程实践的具体策略包括课程选题时效性、前沿技术应用性、团队组织灵活性和教学实践创新性,并详细论述了4项反馈成果,以期为新时代中国风景园林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方向指引与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首先,基于人们对残障认知的变化,在西方的“普同模式”之外提出具有东方特质的“大同模式”;回顾无障碍设计方法的变迁,在国外的“通用设计”之外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融合设计”。随后,进一步提出具备差异性、复合性、灵活性、隐藏性和整体性的无障碍融合设计策略,并将其应用于浙江省残疾人之家的改造设计中。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以适合东方文化传统的理念和方法,为面向全龄化使用、多元化需求的无障碍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 推进阶段,产业经济和产业园区的不断发展 带来了城镇空间的持续拓展和城镇人口规模 的不断增长;在新的形势下,“产城融合”成 为了我国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战略 的重要举措。本文首先解析“产城融合”的内 涵,然后结合西宁市“产城融合”发展的研究 案例,探讨以“产城融合”为导向的新型城镇 化及产业社区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2)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实践教学是食品营养与检测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根据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特点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构建并实施了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双平台双融合"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3):12-14
“五育融合”是新时代教育思维的新方式和教育实践的新范式,其引领下的教学变革旨在促进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而融合的发展。这一价值定位要求教学以“五育间性”为根基,遵循由“渗透”到“互联”、至“互育”、达“合育”的认识逻辑,由“源”及“流”地推动五育在教学活动中的渐进融合。通过建构融合化教学目标、勾勒融合育人的应然框架,统整融成型教学资源、强化融合育人的有力支撑,采用融通性教学方式、提升融合育人的实践品质,落实融入式教学评价、实现融合育人的深度覆盖等举措打造五育融合式教学体系,可以确保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五育的融合育人效应,达成“五育融合”与教学变革的双向滋养。  相似文献   

8.
文章结合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和应用实践,剖析了目前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成果,从耦合行业需求,整合相关知识、融入职业标准,工学结合、做学结合、课证结合三方面,对以"耦合、融合、结合"为特征的工程造价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系统研究,旨在为复合应用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周维 《建筑师》2009,(6):109-113
本文通过对武汉万科茂园景观规划、设计构思的记述,探讨针对城市普通工业旧址的改造与利用。在此过程中.以非具象的中国典型园林空间再定义工业旧址场所.使保留的厂址空间最终呈现其再生的功能与价值,因为我们确信大量“普通的”、以明确目的建造的场所(比如:工厂)中蕴涵着这些并未预设的功能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强 《规划师》2015,(1):107-112
研究以"多规融合"为基础,通过对福建省莆田市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编制的分析,从空间层面重点研究了"5个一体化"的规划编制模式;同时,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对市域基本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城乡一体化理论的进一步完善积累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7,(35)
点子图这个直观模型是实施数形互化的一种好的抓手。利用点子图,挖掘口算、列表和竖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它们进行有机的融合,为学生的思维搭桥铺路,实现多种算法的意义统一,为后面再研究复杂的笔算模型积累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2.
以乌镇"互联网之光"博览中心"一馆四亭"实践为例,从性能化建构的范式转型视角展开介绍了一个后人文建构实验。重点围绕从生形、模拟、优化到建造的设计过程控制,形成了数字建造的一体化方法;通过多项复合化的数字建造与建筑机器人工艺应用示范,论述了后人文建构思想的落地案例;最后进一步展望了高效性能化目标下的数字建造发展未来。  相似文献   

13.
"教"与"学"代表教学过程中的两个方面,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和以学生为主导的"学",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建筑学专业的特点决定了专业学习需要以学生的主动性为前提和基础,因此,笔者提出了以"学"为核心的教学理念,通过借鉴心理学的动机理论和认知理论,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环节设置、教学过程控制和教学成果评价等多方面进行重新调整,探索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案,并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进行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现今国内外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根据高职院校现有的生源实际情况,以室内设计专业为例,总结出"专业导入"式的设计基础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邱添翼 《福建建筑》2022,(10):29-33
梳理了南岩村的村庄规划编制脉络,提出以问题为导向编制村庄规划的策略,探析村庄规划与相关规划的传导与衔接融合,探索研究依托驻村服务和保障项目落地的村庄规划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上海市金山区中央大道道路景观设计的分析,探讨了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的表现方法及规划策略.将中央景观带纳入城市设计、市政道路、园林景观交合的系统建设中来,重点突出景观建设的科学性、实用性、系统性.凸现道路景观对周边地境的渗透作用,营造一种城市景观与市民的"共生、融合、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9):42-43
目前,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校企双方供需不匹配,合作难以深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脱节,有用性不强;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脱节,趣味性不够;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有效性不足等问题。基于产教融合的"校企双主体、教产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尝试针对以上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并以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为例具体阐释了实际做法,为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6,(4)
HPS教育理念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把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有关内容引入中小学科学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基于HPS理念设计中学化学第一课的教学: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引导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发现知识、领悟方法;将科学史融入化学教学,促进学生理解化学中的科学方法与人文精神;将科学社会学融入化学教学,促进学生理解化学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9.
“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基于“OBE”理念,以课程设计专题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理性逻辑分析能力、感性思维创新能力、空间造型能力和建筑表现能力为目标。从“纵向挖掘、横向比较、多向选择”的教学创新特色出发,树立“课程思政、艺术精神与工程意识协同教学”的新理念,深化“三课堂一网络”的教学新模式,构建“两模块四专题”的教学新内容,完善“激励与弹性”的管理新机制。教学创新将理性知识、感性思维等教学“痛点”问题完美改进,旨在培养学生“提出个性问题、分析共性问题、解决理性问题”的综合思维与持续创新能力,从而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工匠意识和职业修养,通过形式的“真”,达到建筑的“善”,追求艺术的“美”。  相似文献   

20.
通过比较上海九堂间、深圳万科·第五园和广东清华坊的异同,分析得出“新中式”住宅建筑的特征及普遍采用的一些设计手法.对住宅地域性设计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