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舒二连  钮冰  陈沁 《食品与机械》2022,(10):216-223
研究介绍了食物过敏原及其致敏机理,综述了花生、大豆、牛奶、虾、鸡蛋和猕猴桃的主要过敏原在超声处理上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超声处理在降低食物致敏性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食物中常见过敏原及其过敏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日常生活中,食物过敏现象时有发生,原因在于食物中存在的很多致敏因子。本文就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简单介绍了生活中最常见的几种食物过敏原及其过敏特性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郑义成  华萍  杨安树  刘波  陈红兵 《食品科学》2010,31(21):417-421
食物过敏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食品安全问题,而由其引起的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开展食物中过敏原的检测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综述当前用于食物中过敏原检测的常见方法和新兴检测技术,并探讨食物中过敏原检测方法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食物过敏原蛋白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食物过敏已经成为重要的食品安全问题,该文对食物中过敏原蛋白的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为不同食物中蛋白过敏原的检测提供依据。主要介绍了食物蛋白过敏原检测技术的新发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印迹法、免疫层析法、PCR法、SPR技术和质谱技术,并对食物过敏原检测方法的前景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食物过敏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研究发现,明确食物过敏原的种类并远离食物过敏原仍是解决食物过敏的最有效途径,鉴于此食物过敏原检测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目前食物过敏原相关检测技术,探究了基于蛋白质和核酸的食物过敏原检测技术的新发展与新应用,并通过解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探讨了食物过敏原检测技术的发展瓶颈与未来的发展前景,旨在为食物过敏防控和消费者健康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
食物过敏是当前食品安全领域比较突出的问题,相应的过敏原检测方法研究也越来越受重视。相比于传统的免疫学检测方法,质谱技术在检测加工后以及复杂基质中的食物过敏原中,具有高通量和高灵敏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食物过敏原的检测。本文主要从定性和定量2方面介绍了质谱技术在食品过敏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相关研究对牛乳、鸡蛋、小麦和榛子(坚果类)等主要食物过敏原均有涉及。在定性研究中,以肽质量指纹图谱法和肽碎片离子鉴定法为主,鉴定食物中的过敏原蛋白。在定量研究中,通过标记/无标记技术,也能够实现对微量的目标蛋白进行相对/绝对定量。质谱技术应用于食物过敏原检测中,将有助于提升过敏原检测能力,降低食物过敏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7.
食物过敏原及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食物过敏是当前食品安全领域较为突出的问题,综述食品过敏原、过敏的免疫学发生机制及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展望,涉及致敏的食物种类及相应过敏原,过敏的免疫学分子发生机理,并对食物过敏原现存的检测技术做了相关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食物过敏原致敏性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物过敏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检测和评价食物过敏原的致敏性也日益受到重视。食物过敏原致敏性的评估方法可分为体内法、体外法和生物信息学比对法。体内法主要包括双盲安慰剂对照的食物激发实验、皮肤实验和动物模型。体外法包括过敏原吸附抑制实验、免疫印迹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和组胺释放实验等。生物信息学比对法主要用于转基因食物中过敏原的致敏性评价。虽然评价食物过敏原致敏性的方法众多,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独立的方法能够完全有效地评价食物过敏原的致敏性。因此,应尽快建立快速、高效、精准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食物过敏原介导食物过敏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食物过敏已成为严重危害成人、儿童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食物过敏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导致死亡, 但目前针对食物过敏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只能通过食物规避或针对食物过敏症状进行相应的治疗。由于复杂的环境和遗传因素, 食物过敏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晰。本文就近年来食物过敏致病机制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如今食物过敏是困扰人类健康的一大重要食品安全问题,发病率持续升高,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食物过敏及其机制,详细分析了近五年相关文献的研究内容,发现这五年文献数保持稳定,各国的研究重点仍集中于八大类主要过敏食物,过敏原的3大类消除方法中以物理化学法的研究最为丰富。因此本文在总体介绍各种消除方法的同时,详细介绍了最常用的4种物理消除方法:热处理、辐照、超声和超高压技术。此外,文中还介绍了消减机制的4种主要研究方法,但如今机制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尚未得出系统明确的结果,因此相关的深入研究具有良好的前景。可以以体外模拟消化为基础,继续研究消化片段的致敏性变化与构象变化的关系,有针对性的实现过敏原的消除。  相似文献   

11.
食物致敏原及其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食物过敏发病率的增加,有关食物过敏的研究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食物过敏已成为当前食品安全领域较为突出的问题。介绍了食物致敏原的性质、种类,详细论述了两类主要的食物致敏原检测技术,并对食物致敏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食品过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本文基于国内外大量关于过敏原的文献,归纳了国内外关于过敏原信息标注的法律法规、管理现状,与中国现有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比较,提出对应的建议与意见。本文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各种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经典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和酶联免疫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各有不可忽视的缺点,而基于质谱技术的检测技术集合了上述方法的优点,摒弃了它们的缺点,是未来过敏原检测技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前食物过敏在人群中的収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食物过敏已成为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食物过敏事敀最有敁的预防方式是过敏者避克食用过敏食物,因此检测不同食物中是否含有过敏原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比较了食品法具委员会、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欧盟、日本、南非、美国对食品过敏原标识管理的情况,综述了基于蛋白水平的酶联克疫(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 ELISA)法、克疫层析技术和基于核酸水平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检测食物过敏原的方法,探讨了质谱法以及生物芯片、生物传感器等兵他新关检测技术在过敏原检测领域的应用,有利于加强食品质量监管的力度,确保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4.
酶解法脱除食品过敏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食品脱除过敏原的必要性。介绍了食品过敏原及食品过敏机制,重点综述了近几年酶解法在食品脱除过敏原中的应用研究,并针对当前酶解法在食品脱敏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食物过敏原标准物质是解决食物过敏问题的关键实验材料之一。在食物过敏原标准化方面,鸡蛋、牛奶和花生过敏原的分离纯化、结构和免疫学性质表征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研发单个过敏原蛋白标准物质提供了支撑。在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颁布的8种过敏性食物标准物质中,只有RM8445用于检测食物过敏原;由欧盟资助的两大项目中,EuroPrevall项目主要构建了一个食物过敏原信息的数据库,而CREATE项目则首次证实重组花粉过敏原rBetv1可作为天然花粉过敏原Betv1的候选标准物质,为开发重组食物过敏原标准物质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策略。总之,研发食物过敏原致敏性蛋白标准物质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极具挑战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中致敏原声称的使用情况,为修订《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提供建议。方法 在全国各地大中型超市进行采样或拍照,收集预包装食品致敏原标签声称信息并录入Excel,对各类食品的致敏原声称使用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共采集8 694份样品,致敏原标签的总体标识率为21.58%(1 876/8 694),其中焙烤食品含有致敏原声称的标识率最高(65.73%, 468/712)。各致敏原成分中,关于乳及乳制品致敏原的声称率最高(17.09%,1 486/8 694),使用“可能含有”“本生产线也生产”“本加工设备也生产”“本生产工厂也加工”等常用于表明存在交叉接触的预防性致敏原声称的频率较高,主要集中在焙烤食品、膨化食品、谷物及其制品等3类食品中。结论 我国预包装食品中使用食品致敏原声称的食品种类较多,致敏原声称的使用缺乏规范,个别食品类别使用预防性致敏原声称的频率较高。致敏原声称在食品产品中广泛使用,应将其作为我国致敏原标识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芸豆凝集素是芸豆中主要的过敏原蛋白之一,具有致敏剂量低、致死率高的特点,对芸豆消费安全具有重大隐患。如何快速、准确定量芸豆产品中的凝集素含量,并且在其食品加工中采用有效的脱敏食品加工工艺,是目前食品安全和卫生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芸豆凝集素蛋白的致敏特点,重点列举、分析了芸豆凝集素的检测技术,主要包括红细胞凝集法、糖结合法、免疫法以及色谱和质谱检测方法,深入探讨了热处理、高压处理、辐照处理以及pH调控等食品加工工艺对芸豆凝集素潜在致敏性的影响,旨在为芸豆凝集素过敏防控及低敏芸豆类食品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