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文中根据2015—2020年辽阳市太子河水质监测数据,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8个断面的水体富营养化进行分析并做出评价,再进一步运用相关性分析探究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辽阳市太子河水质指标在空间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上游水质较好,中下游水质较差,氮磷类污染物超标较严重,主要为面源污染。太子河整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在53.04~63.69之间,富营养化状态随时间逐渐好转,2020年可以达到轻富营养状态。水质指标与社会经济指标呈显著负相关,说明2015—2020年社会经济与水环境协调发展,辽阳市对水环境的治理比较有成效。因此,本次研究旨在使辽阳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并降低水质污染程度,同时也为社会经济与水质的良性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滇池水质及营养状态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池富营养化严重,蓝藻水华时有发生。滇池的污染治理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尤其是近10 a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利用滇池近10 a (2011~2020年)国控水质监测断面的月度水质数据,研究了滇池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滇池草海水域,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002~1.012,0.030~0.718,0.20~9.97 mg/L;外海水域,Chl-a、TP、TN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003~0.589,0.015~0.491,0.35~9.70 mg/L。滇池Chl-a浓度与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及TP等指标显著相关。基于水质特征的聚类分析表明,滇池10个监测点位分为草海、外海2个类群,草海水质状况显著劣于外海。草海水域TP呈现持续下降趋势,TN在2011~2017年之间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而2018~2020年之间TN浓度波动上升,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rophic level index, TLI)在2016~2020年较2011~2015年显著下降。外海水域TP呈现持续下降趋势,TN总体波动下降;TLI在2011~2016年之间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17~2020年之间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总体上,近10 a滇池水质逐步改善,综合营养状态总体下降,但近年TN有上升趋势,Chl-a浓度仍较高,建议采取措施在TP控制的基础上协同控氮,并推进滇池水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2017年出台的《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水源区总氮浓度总体偏高,存在发生富营养化的风险。丹江口水库TN污染已经得到国内学者的普遍关注。采用季节性肯德尔法对2012~2017年丹江口库区陶岔、坝上、浪河口下、凉水河4个水质监测断面以及2012~2016年汉江、丹江、堵河和老灌河4条主要入库支流的总氮浓度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库区二维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选择2016年7月(丰水期)和2016年12月(枯水期)作为典型月份,研究汉江、丹江和老灌河3条主要入库支流总氮污染加剧对库区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库区4站总氮浓度均呈现高度显著下降的趋势,水质趋于变好;汉江和丹江入库总氮浓度呈显著下降的趋势,老灌河入库总氮浓度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库区和入库支流总氮浓度均呈现枯水期大于丰水期的特点。②当汉江、丹江和老灌河3条支流入库总氮负荷增加1倍时,丰水期对库区水质影响的范围更大;3条支流中汉江对库区影响的面积最大,丹江引起的局部水域水质恶化最严重。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2014—2020年汛期和非汛期太子河辽阳段水质现状及时空分布特征,本研究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8个断面的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高锰酸盐指数等8项水质指标进行分析,该研究为探明太子河辽阳段水质及其时空分布特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于桥水库富营养化评价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天津市于桥水库2000-2010年水质数据,结合卡尔森富营养化指数与3种GIS空间插值方法(反距离权重、径向基函数、普通克里金),评价水库富营养化状态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普通克里金插值方法下的指数半方差模型插值精度较高。②水库富营养化主要表现为氮污染超标,有机污染较轻,磷为限制因子,在降雨集中的汛期(7-9月)水质营养状态空间差异显著。③水库整体水质呈中营养-轻富营养状态,范围为45.87~54.58,水库北岸由于沿岸畜禽养殖污染已处于轻富营养状态,南岸由于农业产生的面源污染呈现向富营养化转变的趋势,反映了水库富营养化空间分布状况,为建立有效的水库环境保护措施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三峡水库重庆段整体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武娟  吕平毓 《人民长江》2011,42(11):74-76
三峡水库蓄水以后,为了研究三峡库区水质如何变化这一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问题,通过对三峡水库重庆段近几年水质数据的分析,采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分别对库区干流6个水质监测控制断面和主要支流的3个代表断面近6 a(2003~2008年)的主要污染指标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进行水质趋势分析。结果显示,库区江段水质参数浓度趋势以下降变化为主,总体水质状况6 a来基本趋于好转;库区重庆江段受总磷污染较为严重,且以呈上升变化为主,应加强对其污染源的控制和治理。  相似文献   

7.
乌江水质的百分比模式相似性指数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用水生生物生态状况评价乌江的水质情况,在乌江干、支流布置了14个采样断面,以Novak等的百分比模式相似性指数(Percent Model Affinity,PMA)对水电建设期间的乌江下游水质状态进行了评价,并与种类丰富度、EPT%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相关性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支流除郁江水质一般(Moderate)外,其余断面水质处于良好(Good)状态,干流除彭水和洪渡较好外,其余断面水质一般(Moderate)。总体而言,支流水质要好于干流,导致乌江水质恶化的根源主要并不是有机污染,其原因可能与水电工程的建设活动及频繁航运有关。分析表明,百分比模式相似性指数与种类丰富度、EPT%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海云 《人民长江》2005,36(11):12-14,71
农业面源已成为引起库区生态环境问题、暴发水环境污染事件的主要贡献源。就农业面源的产生、分布、特征、形成进行了分析。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对库区水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后,许多库湾、库汉处已出现富营养化现象。论证了农业面源对河流水质影响的形成机理,指出面源污染是未来水体污染发展趋势,潜在的污染问题。针对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提出了治理控制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丹江口水库典型入库支流水质评价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污染指数法中典型的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选取丹江口入库支流中张湾和神定河口两个断面,对其2005—2014年水质状况进行了水质评价与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张湾断面目前污染仍较重,但主要超标污染物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与往年相比,总体有好转趋势;神定河口断面的污染物始终超标严重,2005—2014年水质评价结果始终为劣Ⅴ类。建议加强对水质逐步恶化项目的治理,加强防护与控制管理。  相似文献   

10.
以石梁河水库2016—2019年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对库区水质采用单因子分析及对库区富营养化采用修正的Carlson营养状态指数法分析,并通过探讨可行措施,以改善水库水质及富营养化现状。  相似文献   

11.
基于肯德尔法的丹江口水库水质演变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小康  尹炜  杨芳 《人民长江》2012,43(13):91-94
为准确把握丹江口水库近5 a来水质变化趋势,有效指导库区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采用季节性肯德尔检验法对水库主要污染因子的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汉江白河断面TP指标呈现出高度显著增加趋势,丹江湘河断面CODMn指标呈现出显著减少趋势,库中陶岔、凉水河和坝上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显著增加,浪河口下和坝上断面总磷指标也显著增加。水库水质主要受几条入库支流水质影响,不同支流的主要污染物和来源不同,应采取不同的水污染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洞庭湖水质变化及其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洞庭湖区14个监测断面的1991-2015年水质监测数据以及入出湖9个水文站的径流量和输沙量数据,结合水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系统评价和分析了洞庭湖水质与营养状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洞庭湖水质整体上表现出明显的恶化趋势,由1991-1994年的Ⅱ类水质为主演变为2011-2015年的Ⅳ水质为主;洞庭湖富营养化状态由中营养状态逐步演变为轻度富营养化,导致水质变化的关键指标是TN和TP;从空间分布看,东洞庭湖污染最为严重,西、南洞庭湖污染较轻。探讨了洞庭湖水质变化的主要致污因子,点源和面源是其两大主要污染物来源,同时还受江湖关系变化的影响,尤其是受到荆江三口来水锐减的影响。最后对治理湖区水质环境提出建议和对策,为湖区水生态安全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基于江西省吉安市辖区内5座大型水库2015~2021年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分析水库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趋势,评估水库的营养状态,并探讨特征污染物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水库水质良好,能满足各种功能的用水需求;(2)近年来水库水质总体呈由劣转优趋势,说明“河长制”推行取得一定的成效;(3)肯达尔检验分析得出,除个别项目水质变化呈上升趋势外,其他项目为无明显变化趋势或下降趋势,说明水库水质确有改良趋势;(4)通过探讨特征污染物总磷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库区水质污染成因,建议后期加强监管,控制点源和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4.
孟令广  徐森  朱明远  胡圣 《人民长江》2017,48(20):10-15
近几十年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凸显。选取丹江口库区代表性监测断面进行水质和富营养化分析,并利用输出系数法计算分析水源区面源污染情况。分析结论为:丹江口库区水质基本良好,但总氮浓度超标,目前富营养化程度不高,尚处于中营养状态;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总氮年输出量为13.53万t,总磷年输出量为0.63万t,其中畜禽养殖业对总氮年输出量的贡献率最高,农村生活对总磷年输出量的贡献率最高;按照行政区划分析,总氮年输出量最高的市为十堰市,总磷年输出量最高的市为汉中市;南阳市是水源区单位面积污染负荷强度最高的市;平原丘陵区单位面积面源污染负荷强度最高,面源污染负荷强度随着海拔的上升明显降低。通过计算水源区不同区域面源污染情况,可以摸清中线水源区面源污染总量及分布特征,为水源区的水质保护和管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5.
汉江中下游丰枯水期水质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汉江中下游丰、枯水期水质时空变化特征,于2019年6月丰水期和2020年1月枯水期对汉江中下游(丹江口-武汉段)开展全面调查,布设了18个干流采样断面和2个支流采样断面进行采样和分析,并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法对水质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汉江中下游干流综合污染指数在丰、枯水期整体表现为无显著性差异,但从各断面比较来看,大多数断面丰水期污染程度大于枯水期,空间上丰、枯水期沿程各断面变化趋势相似,污染较大的断面分布在襄阳、汉川和武汉段;主要污染因子为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N),其中TN浓度在丰、枯水期各断面均超过地表水Ⅱ类标准,且丰水期显著大于枯水期,TP浓度多数断面丰水期大于枯水期,超过Ⅱ类水标准限值断面的比例为27.8%,NH3-N在枯水期均处于Ⅱ类水标准限值内,仅在丰水期个别断面出现超标现象。通过综合营养状态评价可知,汉江中下游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处于中营养到轻度富营养状态,整体上呈沿程递增趋势,时间上表现为丰、枯水期无显著性差异,但枯水期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波动更大。对污染成因进行分析,汉江中下游水质主要受点源、非点源污染和支流汇入,以及水利工程等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汉江中下游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干旱遭遇会严重影响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效益发挥,为科学评估引江济淮工程水源区和受水区的干旱遭遇风 险,采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precipitation?evapotranspiration?index,SPEI)和 Copula 理论构建水源区和 受水区干旱指数的联合分布,分析历史和未来两个区域干旱演变规律以及干旱遭遇风险变化。结果表明: 1960—2020 年水源区和受水区发生干旱的频率分别为 27.32% 和 29.78%;未来情景下两个区域干旱发生频率均 有明显增加,尤其高排放情景下特旱发生频率增加超过 10%;非汛期水源区和受水区同时发生干旱的概率比汛期 高 5.49%;未来汛期和全年干旱遭遇频率预计有明显增加,非汛期干旱遭遇频率略有降低;在中高排放情景下 (SSP2-4.5 和 SSP5-8.5),远期干旱遭遇频率相对更高。干旱遭遇风险增加对跨流域调水工程效益发挥带来了巨大 挑战,因此迫切需要制定适应性策略,为调水工程正常运行管理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孙铬遥  段晶晶  赵晶 《人民珠江》2023,(3):84-93+103
针对传统贝叶斯模型将各评价因子“等权重”、忽略了各评价因子对水质贡献差异性的问题,在传统贝叶斯模型的基础上引入AHM-CRITIC组合赋权,构建基于AHM-CRITIC组合赋权的贝叶斯水质评价模型,并基于南湾水库2012—2020年库区断面和主要入库支流逐月水质实测数据,定量分析南湾湖水质与主要入库支流水质类别,并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2012—2015年,南湾湖水质基本维持Ⅲ类标准,2016—2020年,偶有时段不满足Ⅲ类标准,甚至出现Ⅳ类水,董家河断面水质较差,小浉河断面、谭家河断面、五道河断面、席家河断面等水质较好;(2)组合赋权贝叶斯水质评价模型与单因子指数法和改进内梅罗指数法的结果更吻合,克服了主观赋权贝叶斯法的缺点。说明该模型能更真实反映南湾湖水质,可为同类水质评价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8.
2005—2010年渭河主要支流水质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牛姗姗 《人民黄河》2014,(10):89-91
根据2005—2010年渭河支流水质监测资料,对渭河陕西段10条主要支流水质有机污染指标DO、CODMn、NH3-N和BOD5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6 a来渭河10条主要支流有机污染综合指数均呈下降趋势,渭河支流水质有所好转。各支流中,西安、渭南段支流水质改善显著,但西安段个别支流污染仍较严重,还需进一步改善。4种水质有机污染指标中氨氮污染水平仍为最高。分析了近6 a来渭河流域支流水质改善的原因:一是着力加强污染企业环境监督检查,初步遏制了环境污染恶化趋势;二是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镇生活污染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  相似文献   

19.
长江河口水环境现状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单项水质因子法,对长江河口实测水质资料进行分析,根据长江口水体质量特征,评价主要侧重于有机指标,选择了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5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NH3-N)、亚硝酸盐氮(NO2-N)、硝酸盐氮(NO3-N)和总磷(TP),另外还选择了盐度指标氯化物(Cl^-)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口江段呈现有机污染的特征,总磷、化学耗氧量和氨氮为要污染因子;河口江段断面水质目前状况尚可,但近岸水域水质明显劣中泓水质;汛期水质劣于非汛期水质;评价期内岸边水域落潮期水质劣于泓潮期水质,最后对长江河口未来水质变化的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0.
对于大规模外调水成为主水源的调蓄水库,蓄水后水深会显著增加,水动力与水质状况将发生显著改变,有必要在蓄水前通过三维模拟研究其水质时空演变趋势、潜在问题及应对策略。以深圳市清林径水库为例,通过MIKE3软件实施三维水动力与水质模拟,预测了东江调水入库蓄水过程中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蓄满后水温分布特征。根据模拟结果,水位上升后出现稳定的季节性水温分层;受外调水和本地降雨径流影响,汛期部分时段进水口所在库湾及水库支流末端氮磷浓度相对较高;水库可能面临局部水华风险、裸露坡面污染、季节性水温分层、底层水质恶化等问题。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外调水前置处理、面源与内源污染治理、分层取水、调水与供水时机调度优化等水质保障对策,可为大型引水调蓄水库水质预测与适应性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