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旨在为全氢化硬脂在塑性脂肪、油凝胶等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开发依据和理论基础,全面分析硬脂组成对其晶体性质的影响。测定了全氢化棕榈仁油(HPKO)、全氢化棕榈油(HPO)、全氢化棉籽油(HCSO)、全氢化大豆油(HSO)、全氢化低芥酸菜籽油(HCO)、全氢化高芥酸菜籽油(HRO)、精炼漆蜡(LW)、可可脂(CCB)的脂肪酸与甘三酯组成、热性质、微观结构及形态,研究硬脂的组成对其热性质、微观结构及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HPO、HCSO、HSO、HCO均以棕榈酸和硬脂酸为主,HPKO以月桂酸和豆蔻酸为主,HRO以硬脂酸和山嵛酸为主,LW以棕榈酸和油酸为主,CCB以硬脂酸、油酸、棕榈酸为主;硬脂的甘三酯组成对其熔点有很大影响,CCB、HPKO的熔化温度较低,HSO、HCO、HRO的熔化温度较高;HRO虽然含有大量的山嵛酸,但其熔化温度低于HSO和HCO,这可能与甘三酯间的相互作用有关;油脂中高熔点甘三酯含量影响油脂的固体脂肪含量曲线,相同温度下高熔点甘三酯含量高的油脂具有更高的固体脂肪含量,甘三酯间的相互作用也会影响油脂的固体脂肪含量曲线;CCB晶型为β型,HPKO、HPO、HCSO为β′型,HC...  相似文献   

2.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法(TGA)对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的切片和纤维进行较系统的测试研究,探讨加入改性剂后对共聚物热性能的影响,并与进口仿毛涤纶比较,为不断改进化纤生产工艺,提高涤纶仿毛产品的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将经过不同温度处理后的聚乳酸纤维分别用差热法与红外光谱法进行分析,研究其微观结构的变化,分析温度对聚乳酸材料微观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动态粘弹谱仪(DMA)及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青稞β-葡聚糖(BG)凝胶的热特性、动态粘弹性及微观结构变化,旨在为BG凝胶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依据。DSC结果表明,当样品的储存温度相同时,BG凝胶随着浓度的升高起始温度(T0)、峰值温度(Tp)、最终温度(Tc)及热焓值(ΔH)增加;而当样品浓度相同时,凝胶热稳定性随温度增加而降低;DMA实验表明,BG凝胶的浓度越大、形成温度越低,弹性响应的系数(G’)值越大,表明BG分子间的交联增加,凝胶的弹性增强;AFM结果显示青稞BG分子会发生自然聚集,且随着浓度增加和存放时间的延长,聚集程度就越高,当其浓度为100μg/m L时样品中就会出现网络状聚集结构。   相似文献   

5.
红小豆蒸煮过程中的糊化特性及微观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质构仪、快速黏度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对不同蒸煮时 间的红小豆硬度、糊化特性及微观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其基本组分、硬度、结晶度、糊化度以及糊化特性进 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蒸煮时间的增加,红小豆淀粉、蛋白质含量、糊化特性、硬度以及结晶度均呈现显 著降低(P<0.05)后又趋于平缓的趋势,糊化度变化趋势相反,脂肪无显著变化(P>0.05)。蒸煮过程中红小豆 叶肉细胞横截面的组织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细胞间隙变大,轮廓消失,淀粉颗粒完全暴露,呈现较为光滑、规则的 椭球形颗粒。红外光谱图中表征淀粉构型敏感带的吸收峰强度减弱,指纹区的部分吸收峰减弱甚至消失,X射线衍 射、红外光谱扫描两种方法都证明了蒸煮过程中淀粉结构的变化。相关性分析表明,红小豆淀粉含量、糊化度、糊 化特性、硬度以及结晶度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  相似文献   

6.
研究玉米粉及谷朊粉对面条品质的影响,并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研究玉米粉及谷朊粉对面条蛋白质二级结构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粉的添加,面条的质构及感官品质明显下降,添加一定量的谷朊粉后,玉米面条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红外光谱结果发现,随着玉米粉的添加,面条的β-折叠片层、β-折叠、α-螺旋及β-转角逐渐降低,且差异性显著,玉米粉添加量大于60%时,无序结构显著增大;添加谷朊粉,β-折叠片层、β-折叠结构增加,且在6%~8%存在显著性差异,α-螺旋、β-转角、分子间非平面弱氢键呈降低趋势,且α-螺旋存在显著性差异;扫描电镜结果发现,添加玉米粉后,面筋网络遭到破坏,颗粒之间缝隙较大,连接不紧密;添加谷朊粉改良后,面筋蛋白含量有所增加,颗粒之间愈发紧密,面筋网络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7.
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对具有β—乙烯砜硫酸酯基、磺酸基和三嗪环结构的接枝剂改性后真丝织物的结构和热性能进行研究表明,纤维表面发生明显改变,真丝织物热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8.
近红外光谱(NIRS)、中红外光谱(MIRS)及拉曼光谱(Raman)技术能对样品进行无损分析,近年来在油脂分析领域表现出极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NIRS、MIRS及Raman技术在油脂分析中的研究进展,具体介绍了油脂脂肪酸组成分析、食用油的掺假鉴别、游离脂肪酸分析、脂肪酸顺反结构和不饱和度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并对NIRS、MIRS及Raman技术在油脂分析中的应用前景做了进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9.
为扩大棉籽油用途,提高其附加值,采用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低场脉冲核磁共振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和偏光显微镜分析了棉籽油改性后的产物棉籽油硬脂(COS)和全氢化棉籽油硬脂(FHCOS)的脂肪酸组成、甘三酯组成、SFC含量、热性质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COS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和非三饱和的甘三酯组成,FHCOS几乎全部由饱和脂肪酸和三饱和甘三酯组成;随温度升高,COS的SFC不断降低,FHCOS的SFC在温度高于35℃时开始降低,相同温度下FHCOS的固体脂肪含量(SFC)均高于COS的,COS在结晶和熔化过程中均有2个峰,FHCOS有1个峰,FHCOS的熔化和结晶温度均高于COS的;COS在15℃时无明确的晶型及稳定的结构,FHCOS为二倍链长堆积的β′晶型,结晶体为针状或棒状,结晶聚集体为类似玫瑰花状。因此,以COS和FHCOS代替棕榈油作为生产起酥油、人造奶油、黄油等的基料油具有一定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热老化对柞蚕丝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欢欢  傅吉全 《丝绸》2011,48(11):8-11
利用ATR-FTIR光谱技术和红外光谱去卷积拟合计算蛋白质二级结构百分含量,研究热老化对柞蚕丝纤维:级结构的影响,并用XRD技术分析测定了老化后柞蚕丝的结晶度.结果表明:一定温度下,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柞蚕丝β-sheet结构的相对百分含量下降,而a-helix结构和Random结构的相对百分含量上升;老化温度越高,柞...  相似文献   

11.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枸杞化学成分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目前市场上枸杞掺假现象严重及枸杞品质分析检测繁琐等问题,本试验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不同产地的枸杞进行光谱分析,对枸杞的各种化学成分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其中30个样品为校正集,10个样品为预测集,利用枸杞的近红外光谐擞据建立校正模型后,对枸杞的化学值进行预测。用枸杞样品的主成分在空间的分布对全部样品进行检验,去除异常样品,同时采用残余验证方差作为确定主成分数的评价标准。结果表明:枸杞各成分建立的预测模型,其校正集相关系数Rc均在0.93以上,交叉检验相关系数Rcv均在0.83以上。同时各成分的校正均方差RMSEC值均小于交叉检验均方差RMSEP值,且这两个教值没有明显差异性,预测值与化学值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本试验中,枸杞各成分的化学值与预测值都达到了定量标准,可以进行定量分辘,  相似文献   

12.
采用模式识别技术对不同品种(柴葛及粉葛)及不同产地(云南、安徽、广西、湖北、四川、重庆、湖南)的葛根进行判定。采集12个产地共120个葛根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数据,对光谱进行预处理并建立共有模式后,进行相似度及PLS判别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除安徽柴葛外,其他组样品之间的相似度较高。分别选择不同的样品为测试集和训练集,基于PLS-DA对葛根种类粉葛和柴葛进行模式识别,对种类识别率为100%,对产地识别率为84.44%。采用kNN分析对葛根产地和品种同时进行模式识别,样品识别率达100%。实验结果表明,采用kNN模式识别可以很好识别不同产地和类别的葛根样品,方法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利用近红外光谱结合模式识别技术进行葛根品种真伪优劣鉴别、道地性及产地可追溯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3.
镜反射红外光谱的原理和测试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镜反射红外光谱技术在宝石学领域应用广泛,不仅可以测出透射法测不出的指纹区光谱,而且在采用背衬镜反射技术后,还可以测出宝石中含量低、但对宝石鉴定极有意义的官能团的红外光谱.采用K-K变换技术,可以消除异常色散造成的镜反射光谱的畸变,得到与透射红外光谱一样的图谱.镜反射红外光谱技术具有样品无需特殊制备、仪器结构简单、价格便宜、操作简便、快捷等优点.镜反射红外光谱技术适用面广,不受测样表面性质和透明度所限,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无损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4.
琥珀及其常见仿制品的红外吸收光谱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前,中国珠宝市场上对琥珀产品的鉴定存在较大的困难。以琥珀及其常见仿制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的宝石学测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以及其计算机二次微分阶拟合处理技术,测试了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剖析琥珀中所含C官能团的种类和特征,寻找琥珀与仿制品之间的差异和联系。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琥珀的红外吸收光谱在1 700 cm-1处存有差异;琥珀与天然树脂如柯巴树脂、硬树脂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脂肪族结构特征吸收峰,后者在3 080 cm-1处有由ν(CH)伸缩振动所致的红外吸收弱谱带以及较明显的、位于888 cm-1处、由γ(C—H)面外弯曲振动所致的红外吸收弱谱带;琥珀和合成树脂在2 800~3 000cm-1和400~1 500 cm-1范围内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系统研究多针-板电极系统中牛肉的解冻特性,在不同针间距下进行冷冻牛肉的解冻试验,采用红外光谱分析牛肉的解冻特性.高压电场下牛肉的解冻时间为47.11 min,相比对照组解冻时间缩短了2.535倍.牛肉的汁液流失率降低了7.16%,蒸煮损失率降低了3.21%,离心损失率降低了2.72%.结果表明,高压电场不仅可以加快牛...  相似文献   

16.
加热处理能降低魔芋葡甘露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的黏度,并显著影响其理化性质。本实验以纯化魔芋微粉为原料,通过KGM水溶胶黏度、流变性质测定和KGM分子质量测定,KGM紫外吸收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以及KGM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红外烘烤温度、时间对KGM表观黏度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烘烤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KGM水溶胶的表观黏度均表现出典型的剪切稀化现象,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明显下降;在剪切速率为10 s-1时,与未烘烤KGM水溶胶相比,150 ℃烘烤30 min的KGM水溶胶黏度下降了97.18%,180 ℃烘烤10 min的KGM水溶胶黏度下降了99.51%。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显示,烘烤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均对KGM的微观结构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烘烤热处理对KGM分子重复单元结构与特征功能基团并未造成破坏,其特征基团结构得以保留,仅部分糖苷键及氢键断裂;分子质量测定结果表明,150 ℃烘烤30 min与180 ℃烘烤10 min均会明显降低KGM的分子质量。综上,红外烘烤热处理可作为热降解KGM的有效手段,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可扩展其在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测定原理、技术特点,重点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在制浆造纸分析中的应用,并对其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粘胶/莱赛尔纤维的二维相关红外光谱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红外光谱法并结合二维相关光谱分析技术,对粘胶纤维和莱赛尔纤维进行鉴别研究。粘胶纤维和莱赛尔纤维在一维谱图上差别不显著,而在二维相关谱图上显示出一定的差别。其中在2 500~3 000cm-1区域的差别较小,但在800~1 400cm-1区域的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图存在较明显的差别。结果表明,二维相关红外谱图可以提高谱图的分辨率,增加谱图的识别能力,可以用于粘胶纤维和莱赛尔纤维的鉴别。  相似文献   

19.
对2种不同制备方法制得的山杏果肉可溶性膳食纤维(SDF)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文中通过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总还原能力,在邻二氮菲-Fe2+体系中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邻苯三酚自氧化法中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等的测定,评价了二者的抗氧化活性,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不同方法制备的山杏果肉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复合酶酶解法制备的SDF较微生物法发酵液酶解法制备的抗氧化效果更好,由于水解程度不同导致二者在红外光谱吸收方面略有差别,吸收强度差别明显。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双指标序列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13个不同产地的香椿样品(T1~T13)的红外指纹图谱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香椿的红外光谱基本一致,主要显示为多糖、蛋白质、氨基酸和多酚的特征峰,但在3400~2800和1700~1000 cm-1波段范围吸收峰的数目、形状和强度存在一定差异。不同产地香椿样品之间的共有峰率在27.78%~84.62%,变异峰率在0~160%。产地相近的T7和T1、T4之间有较高的共有峰率(均为84.62%)和很低的变异峰率(均为18.18%);产地相距较远的T5和T8、T10、T12之间有很低的共有峰率(≤ 31.25%)和很高的变异峰率(≥ 100%)。聚类分析直观地将不同产地香椿样品分为四类,方法相对简便,但精度相对较低。因此,红外指纹图谱结合双指标序列法或聚类分析,可以作为鉴别不同产地香椿的辅助手段,为香椿产地鉴别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