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优化农村民居的能源利用技术,是提高其生态性与舒适性的必要途径。以敦煌农村民居为对象,研究农村建筑适应气候、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设计策略。利用Climate Consultant分析了敦煌地区全年气候,结合软件提供的被动式设计方法,提炼了农村民居适应当地气候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敦煌民居设计需考虑干旱、冬季严寒和夏季炎热对居住环境的影响。梳理了民居适应上述气候的空间策略,并提出了设计中冬夏季光热利用和保温散热两组矛盾的优化方法,为北方农村建筑适应气候的更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火山石”民居以火山石为主要建造材料,是海口当地一种典型代表性的乡土民居,是宝贵的民居历史遗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为了解海口市当地乡村民居夏季热环境差异,分析当地火山石民居的气候适应性策略、营建方法和生态经验,研究选取海口市典型火山石村落中的传统火山石传统民居,从空间布局、平面形制、墙体、门窗、屋顶等方面通过空间和构造解析,并采用热成像的方法进行定性分析,从室内外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围护结构内外壁面温度等热环境参数,与现代住宅作对比研究,进行实地热环境测试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所测参数定性与定量分析,发现传统火山石民居的夏季室内热环境优于现代民居,其轴线式建筑布局、厚重的外围护结构、通透轻质材料的门窗、双层瓦屋面等设计策略均对当地热湿气候环境有良好的气候适应性。现代乡村住宅在进行更新设计时,应当传承传统民居的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能够起到优化室内热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火山石”民居以火山石为主要建造材料,是海口当地一种典型代表性的乡土民居,是宝贵的民居历史遗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为了解海口市当地乡村民居夏季热环境差异,分析当地火山石民居的气候适应性策略、营建方法和生态经验,研究选取海口市典型火山石村落中的传统火山石传统民居,从空间布局、平面形制、墙体、门窗、屋顶等方面通过空间和构造解析,并采用热成像的方法进行定性分析,从室内外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围护结构内外壁面温度等热环境参数,与现代住宅作对比研究,进行实地热环境测试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所测参数定性与定量分析,发现传统火山石民居的夏季室内热环境优于现代民居,其轴线式建筑布局、厚重的外围护结构、通透轻质材料的门窗、双层瓦屋面等设计策略均对当地热湿气候环境有良好的气候适应性。现代乡村住宅在进行更新设计时,应当传承传统民居的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能够起到优化室内热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青岛地区四类典型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当地民居的文化特征和空间原型,分析其适应夏季热湿和冬季寒冷气候环境时所采用的空间与构造策略,探讨传统绿色营建智慧的当代传承和技术转化路径,以期为当地民居的绿色建设和更新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过渡空间"作为建筑室内外环境转换的空间形式从生理心理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民居建筑为了适应地域气候、文化,提出了丰富的空间模式系统。新疆吐鲁番气候条件、绿洲分布等对建筑空间布局产生重要影响,为了探究极端气候下不同空间模式对室内热舒适影响作用规律,采用物理环境实测结合现场问卷方法对夏季室内热环境进行量化研究,提出适用于极端炎热气候的民居空间调节模式,并通过IES数值模拟方法对建筑室外环境影响室内环境的调控优化策略进行讨论,从而为极端气候区民居建筑发展与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李珊珊  何泉  杨柳  刘加平 《建筑节能》2014,(2):65-68,94
为了掌握特殊的高寒气候条件下的藏东康区民居建筑的气候适应性特征,从地理位置、气候环境条件和文化背景及宗教信仰等的适应性方面着手进行了研究。通过探讨藏东康区民居建筑的形体、空间构成的气候适应性设计及建筑构造与气候的关系等应用实践,寻找高寒缺氧气候条件下,当地民居的独特风格,总结出适应当地气候的民居建筑的设计特点。积极响应西部大开发政策,为今后民居可持续建设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门窗》2013,(12)
我国的传统民居有着极佳的气候的适应性,因此,在目前的工程建设中,深入的研究传统民居气候适应性对于当今生态建筑施工和设计布着重要意义,也是发掘传统建筑文化价值的主要途径。本文就适应气候的传统民居设计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提行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门窗》2016,(1)
我国传统民居是自然环境的有机产物,它具有丰富的建筑形态,而且地域跨度很大。在建筑节能设计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建筑的气候适应性,那么在现代建筑设计——节能建筑设计中,成熟的气候适应性设计方法能够创造出更具地域气候的建筑。传统民居的建筑形态非常多变,而且跨度也很大,所以,本文仅以西北地区传统民居为例进行分析,总结出适应气候条件的建筑节能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9.
摘要 旨在厘清贵州黔西南地区传统石板房体系相对于新民居体系的气候适应性能的优劣,为构建气候适应性地域民 居建造体系提供重要的导向资料,是地域民居设计建造体系优化策略的提出的重要基础研究。研究对石板房与新民居 分别进行冬、夏季连续性室内外物理环境对比测试,辅之以问卷调查,分析并总结地域民居建设体系的部分设计与建 造策略。研究结果显示在居住建筑体系转型过程中,相对新民居,传统民居在材料与空间组织层面具有很大的微气候 调节与适应性潜力。建议提炼并转译、沿袭使用传统石板房的通风空间组织架构,基于被动设计手法提升室内空间舒 适度,并指出结合居住主体生活方式与发展演变特点,构建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基质地域民居建造体系框架的必要性与 前瞻性。  相似文献   

10.
张涛  张宇轩 《室内设计》2023,38(5):153-157
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与乡村振兴步伐 的驱动,一些不当思潮与建设的侵袭,传统民居 被大量模仿现代城市建筑的新建民居取代,简 单实现了功能空间多样化的需求,却成为生态 脆弱、品质较差、文化缺失的代表,民居发展面 临种种困境。为了科学有效地助力传统民居传 承及美丽乡村建设,如何深入挖掘潜藏于传统 民居建筑原型中的绿色属性与生态经验,成为 在理论研究方面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选择云 南省勐腊地区的水傣干栏式傣家竹楼传统民居 为研究对象,基于被动式气候设计理论,针对傣 家竹楼建筑原型,提炼民居应对湿热气候的被 动式设计原型策略,比对Climate Consultant软 件分析所得的被动式设计标准策略,探讨民居 建筑原型的原型策略对标准策略的回应率。研 究结果表明:傣家竹楼建筑原型在遮阳、防热、 防雨、防潮、保温与节能等方面对标准策略的最 低、最高回应率分别为67%与100%,平均回应率84.8%。受材料及技术条件的限制,部分策略的回应不足,但是通过其他的方法及措施可以得到 很好的补充。傣族传统民居建筑原型的绿色特性及生态智慧,揭示了地域性传统建筑以地域自 然、社会环境为约束,以建筑综合性能为核心的生态设计理论控制的科学原理。本研究的结果对 湿热地区民居的设计建造及现代传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民居对地域气候的适应性营建角 度分析黔西南地区的石板房,并以布依族、 苗族与汉族混居的楼纳片区为对象,借助图 解分析、问卷采集、田野调查与SPSS数据等 定量与定性结合的分析方法,系统梳理石板 房民居的气候适应性建构的演变脉络,总结 地区更新现状问题。基于对传统石板房民居 与新民居建造体系演变历程的解读,提炼传 统石板房民居的适候被动性设计策略,明晰 触发其形式建构与空间布局等演变机制的地 域气候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因素。同时,从建 筑形式、平面与垂直空间变迁、材料与界面建 构、空间功能与路径四个层面对传统石板房 民居与新民居进行气候适应性建构策略剖 析。研究结论显示,黔西南地区的传统石板房中具有通风降湿与遮阳作用的连续性与内凹空间等气候适应性应答设计智慧日渐式微,弱化 了石板房自身对室内微气候环境的调控作用,此部分建构智慧的继承与当代转译也是建立与优 化黔西南地区城镇更新体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巴东野三关是一个有着多种民族特色,历史悠久的古镇,其传统民居兼具土、汉特征,特色鲜明,是湖北省宝贵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野三关地处高山多雨地区,气候潮湿,年平均气温偏低,是理想的避暑胜地。经过千百年的历史洗礼和自然衍化,该地区的传统民居在适应气候特征的设计方面逐渐形成了自身特殊的形式和做法,特别是在防潮技术上有着突出的表现。本文旨在通过现场调研、测绘和文献查阅,探索野三关传统民居在防潮技术上的特殊技艺和生成原因,总结其对于鄂西南山地潮湿地区传统民居气候适应性的应对策略和存在价值,以期深化该地区传统建筑文化的研究,为实现国家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等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战略的逐步实施,乡村民居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广大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地形、气候条件复杂,民居类型也多种多样,为了方便研究,该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多种气候要素(即温度、湿度、风、太阳辐射)的研究方法对西部生土民居进行简单的归类,并以云南永仁彝族乡村生土民居为例进行分析,希望对西部广大乡村生土民居的更新设计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巴东野三关是一个有着多种民族特色,历史悠久的古镇,其传统民居兼具土、汉特征,特色鲜明,是湖北省宝贵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野三关地处高山多雨地区,气候潮湿,年平均气温偏低,是理想的避暑胜地。经过千百年的历史洗礼和自然衍化,该地区的传统民居在适应气候特征的设计方面逐渐形成了自身特殊的形式和做法,特别是在防潮技术上有着突出的表现。本文旨在通过现场调研、测绘和文献查阅,探索野三关传统民居在防潮技术上的特殊技艺和生成原因,总结其对于鄂西南山地潮湿地区传统民居气候适应性的应对策略和存在价值,以期深化该地区传统建筑文化的研究,为实现国家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等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夏热冬冷地区进行节能住宅外围护结构设计时,现时的规范给出的指标值缺乏结合当地气候条件的节能计算及评价方法,且不利于多层围护结构的夏季隔热设计。通过对冬夏季围护结构传热理论的分析及推证,分别得到冬夏季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并以成都地区气候参数为例,进行了节能住宅外围护结构选择的计算。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岭南“天井院”民居、岭南庭园以及现代岭雨庭院建筑的论述,指出岭南建筑在立足于本土自然、历史、文化的基础上.继承中国传统院落形式,创造了适应岭南人生活习性的庭院文化。很好地解决了居住中的“通风防热”问题,并且用中国传统园林的手法诠释现代建筑空间,达到建筑与环境的水乳交融。在开放的基础上,把传统的庭院体系和外米的中庭结合,丰富和发展了岭南现代庭院建筑。  相似文献   

17.
Sernikaki is a Greek vernacular settlement that can be imagined as a living organism is the outcome of centuries of optimization of material use,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and climate considerations. Being mountainous and isolated, this small vernacular settlement has preserved old types of dwellings longer than other areas in Phokida, in mainland Greece, and it can, thus, provide rich material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architectural continuity and evolution. In this study, various types of adobe dwellings are surveyed and their response to climate, in terms of site and building design, is evaluated. In addition, the techniques of creating microclimatic conditions by incorporating the existing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into the design are considered. Bioclimatic design employs appropriate technologies and design principles based on a thoughtful approach to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It is concerned with the layout of the buildings (orientation in relation to sun and wind, aspect ratio), the spacing (site planning), the air movement, the openings (size–position, protection), and the building envelope (walls: construction materials-thickness, roof construction detailing). This paper evaluates specific vernacular dwelling types and their response to climate, based on passive design principles that could be adapted to current architectural practice in the area,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ite, building and climate.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住宅设计概念方案——楚宅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翔  苏彦  陈慧宇 《华中建筑》2007,25(5):51-52
该文从一个以农村居住为研究对象的概念设计方案入手,探讨了现代农村民居建设中的历史文化传承问题,提出了在新农村民居建设中应注重历史与文化的营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