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林斌 《矿产综合利用》2020,41(2):172-176,150
本文对某湿法提铜萃余液采用除铁-硫化-深度中和处理工艺处理,可以实现萃余液中铜、锌综合回收,铜、锌总回收率分别达76.45%和80.03%,深度处理后的铜离子浓度均<0.5 mg/L,可达到排放标准,实现萃余液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相似文献   

2.
Bi2O3催化氧化法处理选矿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红  梅光军  周国华 《金属矿山》2011,40(3):151-153
研究了用Bi2O3催化氧化法处理含黄药的模拟选矿废水的降解效果,分别考察了光照与否、反应时间、废水的pH值、Bi2O3用量、黄药浓度、催化剂可重复利用性等因素对催化氧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药初始浓度30 mg/L,自然pH=7.2,Bi2O3用量为1 g/L且无光照条件下搅拌反应60 min,黄药降解率可达99.74%,催化剂重复利用4次仍有较好的活性,且在黄药降解过程中不产生任何中间产物,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采用SO2-空气氧化沉淀法对刚果某铜钴矿浸出液中除铁、锰的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了过程中各条件因素对氧化沉淀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温度30℃,pH 3.5,混合气中SO2浓度2%的最佳工艺条件下,1 h内铁即氧化沉淀完全,而锰的氧化沉淀速率则相对较慢,6 h才达61.7%。除铁后液用碳酸钠沉淀可获得含Co>42%的粗制碳酸钴产品,可直接出售或进一步提纯钴。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O3催化氧化技术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尾水的影响因素,利用自主设计的O3固定床反应器试验装置,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了废水COD质量浓度、反应pH、H2O2质量分数、催化剂填充比(催化剂质量与废水质量之比)以及反应温度对O3催化氧化焦化废水生化尾水的影响。此外,借助数学优化和分析模型预测、对比和分析各个因素对COD和苯酚去除率的交互影响和相关性。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结合响应面优化的Box-Behnken Design模型,深入分析了pH、催化剂填充比、H2O2质量分数对O3催化氧化焦化废水生化尾水的影响强度,通过二次回归模型证明该模型的高度拟合性。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废水COD的最佳去除率为57.72%,此时的反应条件为:COD质量浓度为120 mg/L,反应pH为6.0,O3质量浓度为100 mg/L,O3质量流量为1.56 mg/min,催化剂填充比为5∶1,H  相似文献   

5.
梁江朋 《煤炭学报》2018,43(12):3518-3524
为了研究固体酸催化艾丁褐煤直接液化反应特性,通过微型高压釜进行了艾丁褐煤加氢液化试验,考察了反应温度、氢气初压、催化剂添加量和溶剂量对SO2-4/Fe2O3固体酸催化艾丁褐煤液化性能的影响,并基于产物分布、元素分析和1H-NMR表征,探讨了SO2-4/Fe2O3固体酸催化艾丁褐煤液化反应特性及催化作用。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压力、催化剂添加量和溶剂量的提高有利于油产率和转化率的增加,其中压力的影响相对较小;反应温度、催化剂添加量和溶剂量的提高有利于酚产率的增加,但压力的提高对酚产率影响很小;反应温度和催化剂添加量的提高有利于低级酚产率的增加,但压力和溶剂量的提高则抑制低级酚的生成;反应温度高于420 ℃后,沥青质中的含氧结构才能更大程度的转化为油和酚。  相似文献   

6.
朱丽华  毕方强  李凡  田瑶瑶  徐锋 《煤炭学报》2018,43(12):3419-3424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催化剂改性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为此,利用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对CuO/Al2O3催化剂进行处理,研究了等离子体处理顺序对CuO/Al2O3催化乏风瓦斯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先焙烧后等离子体处理能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催化剂的SEM,BET,XRD,XPS表征显示,焙烧前进行等离子体处理的催化剂较焙烧后进行等离子体处理的催化剂CuO晶粒尺寸增大了8倍,从而导致催化剂表面金属分散性明显降低,进而影响了催化效果。采用先等离子体处理方式制备的催化剂CuO颗粒团聚变大的原因为等离子体处理减弱了Cu与载体Al2O3之间的作用力,致使在后续焙烧过程中催化剂表面CuO颗粒变大。同时,焙烧后等离子体处理与焙烧前等离子体处理制得的催化剂比较,比表面积和孔容增大,而孔径变小。等离子体的处理顺序未改变催化剂中铜的化学价态。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篇矿物材料与环境工程领域的论文。本文以含镉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低品位铁尾矿负载壳聚糖作为吸附剂,对比了低品位铁尾矿负载壳聚糖前后对Cd2+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复合吸附剂的吸附效果优于低品位铁尾矿吸附剂;同时采用Box-Behnken Design(BBD)响应曲面法设计实验,以镉离子吸附率(Q)作为响应值,通过考查初始pH值(A)、吸附剂加入量(B)和吸附时间(C)三个影响因素对低品位铁尾矿负载壳聚糖吸附除镉的单独和交互作用,建立了低品位铁尾矿负载壳聚糖与镉离子影响因素的非线性二次多元回归预测模型:Q=86.16+14.68×A+5.21×B+1.36×C−1.98×A×B−1.54×A×C−0.46×B×C−6.75×A2+0.12×B2+1.25C2,并获得了较佳优化的吸附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复合吸附剂对Cd2+吸附率影响因子的主次顺序为初始pH值>吸附剂加入量>吸附时间。当初始pH值为8.00,吸附剂加入量25.00 g/L,吸附时间15 min,初始Cd2+浓度为30 mg/L,吸附温度为25 ℃左右的较佳条件下,得到Cd2+较大吸附率的预测值为99.33%,实验值为99.16%,实验值与预测值基本一致,说明该模型用于Cd2+吸附优化模型合理,其优化条件可行。  相似文献   

8.
针对刚果(金)某铜钴氧化矿含钴萃余液,采用生石灰与氧化镁为沉淀剂、焦亚硫酸钠与压缩空气为氧化剂,经除杂、一段沉钴、二段沉钴等工序,制备了粗制氢氧化钴销售产品。结果表明,适宜的除杂工艺条件为:生石灰浓度15%、反应时间5 h、反应pH=4.5、电位420 mV,此时除铁率达99.5%;一段沉钴适宜工艺条件为:反应pH=8.0、反应时间6 h、氧化镁加入量(tMgO/tCo)1.0,一段沉钴制备的氢氧化钴含钴45.6%;二段沉钴优化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3 h、反应pH=9.0,二段沉钴渣含钴34.2%;将二段沉钴渣全部返回一段沉钴工序作反应晶种,最终钴盐产品钴含量39.65%,完全满足产品销售要求。  相似文献   

9.
曾纪术  陆瑶 《矿冶工程》2019,39(1):95-97
采用广西某公司提铟流程中产生的萃余液氧化除铁渣作为除氟剂,对回转窑尾气洗水进行除氟处理,在溶液初始pH≈5.0,除氟剂添加量为理论量的5倍, 温度40 ℃,机械搅拌条件下,尾气水中的氟离子浓度降至50 mg/L以下,氟离子脱除率达90%以上。该脱氟技术应用于工业试验,溶液中氟离子浓度由370 mg/L下降至50 mg/L以下。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露天采场边坡在长时效干湿循环下的滑坡灾害产生原因和滑坡形成机理,以刚果(金)某露天采场滑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滑坡产生原因及形成机理。依据现场分析结果与相关规范,制定了多种滑坡治理方案,并通过极限平衡分析方法验证了治理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岩石力学强度低、节理发育较强、岩石整体破碎等为滑坡形成内因;长时效干湿循环、采场爆破等为外因,在内因与外因综合作用下造成了坡体滑坡灾害。2)滑坡灾害形成主要有3个过程:坡体卸荷回弹变形-坡体蠕滑变形-节理剪切面拉裂-贯通。3)推荐采用坡面角45°削坡减载方法对并段后的垮塌滑坡处边坡进行治理。采用极限平衡分析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结果为矿山边坡滑坡治理设计及施工提供了依据,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刚果(金)某氧化铜钴矿浸出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杨玮  王倩  王刚 《矿冶工程》2019,39(6):75-77
刚果(金)某地“铜高钴低”氧化铜钴矿含铜2.52%、含钴0.12%, 铜氧化率为94.60%, 采用酸性浸出工艺回收该矿中的铜、钴。结果表明, 在矿物-0.074 mm粒级含量占80%、液固比2∶1、一次性添加硫酸量为150 kg/t的条件下常温浸出2 h, 铜、钴浸出率分别达到93.80%和94.97%, 吨矿耗酸量为62.19 kg(折合吨铜耗酸量为2.82 t)。利用常温酸浸工艺处理该氧化铜钴矿, 可有效回收铜、钴, 可为经济开发类似矿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刚果(金)加丹加矿区硫氧混合型铜钴矿石含Cu2.21%和Co0.16%,铜钴元素均达到了工业回收标准,为确定合理高效的选矿工艺,进行了矿石性质分析及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硫氧混合型铜钴矿石中的目的矿物种类复杂,目的元素铜除硫化铜和氧化铜形态赋存外,还有部分铜以铜锰铝硅氧化结合物中的铜形态赋存。钴主要以含钴黄铁矿及水钴矿形式赋存,脉石矿物主要以易泥化的碳酸盐类脉石为主。结合矿石性质分析和探索条件试验的结果确定了硫化矿物浮选—氧化矿物硫化钠硫化、组合捕收剂协同捕收浮选氧化铜矿物—氧化矿尾矿高梯度强磁选的选矿工艺,该工艺根据不同类型的目的矿物可浮性和磁性的差异性,分段产出硫化铜精矿、氧化铜精矿和磁选精矿三个产品,三个产品总铜回收率达到了91.54%,总钴回收率达到了56.48%,实现了对该硫氧混合型铜钴矿石主要元素的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13.
刚果(金)SICOMINES铜钴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刚果(金)SICOMINES铜钴矿处于非洲著名的赞比亚—刚果(金)铜钴成矿带西端,是一个铜金属量达千万吨的特大型铜钴矿床。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以SICOMINES铜钴矿地质勘查成果资料为依据,对矿区地层、构造、矿体特征、矿石特征等进行了论述,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SICOMINES铜钴矿床受层位控制,新元古代Katanga(加丹加)系Roan(罗安)群为初始矿源层。卢菲利(Lufilian)造山运动(距今560~550Ma)过程中的构造活动和变质作用对矿床进行了改造,使矿化叠加和局部富集;此外近地表环境下的表生富集作用,导致了表生矿体的形成。该矿床成因类型属于沉积—改造型层状矿床。  相似文献   

14.
刚果(金)加丹加铜钴矿带上A和B两个矿区矿样的铜、钴赋存状态及铜、钴矿物组成相同,采用硫酸浸出工艺回收铜、钴,当浸出条件相同时,两矿样中铜的浸出率都达到90%以上,而钴的浸出率相差很大,A样达到85%,而B样仅为30%。通过工艺矿物学系统研究及浸出试验,查明铁的赋存状态不同是引起两矿样中钴浸出率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即A样中80%的铁以铁白云石等碳酸铁形式存在,在酸性介质中容易释放出还原性Fe2+,有利于钴的浸出,而B样中80%铁以绿泥石形式存在,在酸性介质中不易释放出还原性Fe2+,导致其中钴浸出率偏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将两矿样按比例混合浸出,可在提高钴浸出率的同时减少还原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从刚果(金)某湿法炼铜厂铜萃余液中回收钴和铜,并实现萃余液的循环利用,采用除铁—沉铜—第一段沉淀钴—第二段沉淀钴工艺流程处理含钴铜萃余液。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分别得到铁渣、铜渣、粗氢氧化钴和第二段钴渣,铁渣中钙含量26.79%、铜含量0.05%、钴含量0.12%,除铁过程中铜和钴损失率分别为4.64%和3.14%;铜渣含铜3.74%、含钴2.06%;粗氢氧化钴中钴含量32.83%;第二段钴渣含钴7.14%;钴总回收率大于95%。铁渣用于建筑材料,铜渣返回浸出系统回收铜和钴,粗氢氧化钴可直接外售,第二段钴渣经萃余液调浆返回除铁工序,第二段沉钴后溶液回用作磨矿补加水,有价金属和处理后的废液都得到了资源化利用。经生产实践检验,该处理工艺具有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张汉彪  薛伟 《矿产综合利用》2020,41(3):117-120,130
刚果(金)某复杂难选氧化铜矿铜品位2.47%,钴品位0.12%,铜氧化率为98.96%,结合率为15.82%,铜的赋存状态非常复杂,主要为孔雀石、硅孔雀石、假孔雀石、铜蓝、铜钴锰氧结合物、含铜褐铁矿等,孔雀石、假孔雀石等因吸附作用或机械钙、铁、锰等杂质,导致其可浮性发生变化。通过试验,开发出氧化铜钴矿高效捕收剂,有效提高了铜的浮选回收率,采用浮选-磁选联合的工艺流程,回收了可浮性较差但具有磁性的铜钴锰氧结合物、含铜褐铁矿含铁孔雀石、含铁假孔雀石。最终获得铜品位24.17%、回收率73.08%的浮选铜精矿和铜品位8.14%、铜回收率10.30%的含铜磁选精矿,钴的总回收率达到了66.93%。  相似文献   

17.
刚果(金)高炭质页岩铜钴矿脱碳精矿中由于炭质物及轻质脉石的存在,致使直接浮选处理精选富集比低,无法形成合格的铜钴精矿,所以现场将脱碳精矿排放至总尾矿中,导致铜钴金属流失严重。针对以上问题,开展了脱碳精矿样品性质研究及回收铜钴小型试验研究,确定了离心重选预处理-离心粗精矿浮选的工艺流程,有效解决了炭质物对浮选干扰的问题,采用推荐工艺处理脱碳精矿,小型闭路试验产出的铜精矿含Cu 18.45%、Co3.22%,达到了产品销售标准,铜、钴金属实际回收回收率分别提高了5.81%、3.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