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Cellulomonassp.GJT07作为发酵菌株,对其胞外多糖的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碳源、氮源、培养基初始pH、发酵温度、通气量等因素对菌种产糖的影响,建立和优化了胞外多糖摇瓶发酵培养基配方、发酵工艺及发酵条件,胞外多糖实际产量达15 g/L。研究了发酵过程中菌体生物量、pH值、产物多糖积累量的动态变化。多糖组成分析实验表明,该菌株所产胞外多糖为果聚糖。  相似文献   

2.
一株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江西传统发酵食品中分离到一株产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的菌株,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得知,该菌与粗壮脉纹孢菌最高同源性可达99%.还对该菌产纤维素酶的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该菌最佳产酶条件为:培养温度为30℃、初始pH值为4.8、发酵周期为6d.  相似文献   

3.
板栗腐烂由多种真菌协同侵染造成,尤其冷藏期栗果腐烂率可达15%~20%。该研究以贵州望谟主产区板栗为实验对象,对其冷藏期进行致腐真菌分离纯化、柯赫氏法则致腐性测定、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分离鉴定出的3株致腐真菌分别为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皮落青霉(Penicillium crustosum)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生物学特性试验表明,层出镰刀菌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pH值分别为7.0和8.0,最适菌丝生长和产孢碳源为乳糖,氮源为甘氨酸,温度为25℃,光照条件为24 h黑暗;皮落青霉菌丝生长最适碳源为乳糖、pH值为8.0,最利于产孢的碳源为大豆多糖、pH值为7.0,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温度为25℃、氮源为尿素、光照条件为24 h黑暗;链格孢菌分别以蔗糖、麦芽糖为碳源时菌丝生长最快、产孢量最大,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温度为25℃、氮源为蛋白胨、pH值为9.0、光照条件为24 h黑暗。贵州望谟板栗冷藏期主要致腐真菌的确定,可为板栗腐烂有效防控及致腐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草莓为对象,通过连续多次测定贮藏期内草莓的失重率、腐烂率、感官评价、硬度、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滴定酸和抗氧化活性等指标,比较壳聚糖、海藻酸钠、魔芋葡甘聚糖等3种常用多糖保鲜材料的保鲜作用及特点。结果表明3种多糖对草莓贮藏期内的多个生理生化指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有效延长草莓货架期。其中壳聚糖保鲜作用最好,魔芋葡甘聚糖对草莓有机酸的维持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5.
从青岛海藻化工厂海带浸泡液中分离得到KlebsiellaoxytocaXCH 1菌,研究了KlebsiellaoxytocaXCH 1菌产胞外多糖的摇瓶发酵情况,探讨了培养基中碳源、氮源、起始碳源质量浓度、碳氮比、温度、初始pH值、种龄、接种量、装液量等因素对KlebsiellaoxytocaXCH 1菌产生胞外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宜条件为:以甘露醇为碳源,硫酸铵为氮源,起始甘露醇质量浓度为3g/dL,碳氮质量比为150∶1,温度28℃,初始pH值7~8,种龄54h,接种体积分数8%,250mL摇瓶装液量为40mL,并保持良好的供氧条件.  相似文献   

6.
龙牙百合腐败菌的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及抑制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湖南隆回地区龙牙百合鳞茎优势腐败菌进行分离纯化,并应用科赫法则验证了分离菌株的致病性,运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腐败菌进行鉴定,同时,探究了9种食品级防腐剂对优势腐败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引起隆回百合鳞茎腐烂的优势菌是尖孢镰刀菌,该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0,25℃,菌丝致死温度为66℃处理10min;菌丝在pH 7,8时生长最快,在pH为7时产孢量最大;可利用多种碳氮源,其中,在以葡萄糖和D-果糖为碳源,牛肉膏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块;在以D-木糖为碳源、牛肉膏和L-苯丙氨酸为氮源的条件下更利于产孢;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采用9种食品级防腐剂对该优势菌的抑菌试验结果表明,纳他霉素、脱氢乙酸钠和焦亚硫酸钠对该菌具有显著抑菌效果(P0.05),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50,125,100mg/L。  相似文献   

7.
从西藏灵菇中分离筛选、鉴定高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菌株,并对其发酵性能和流变学参数进行测试。筛选的9株菌,菌种鉴定结果均为嗜热链球菌,其中菌株KC1、KC2、KC6、KC17产胞外多糖,菌株KC5、KC7、KC15、KC16、KC22不产胞外多糖。产胞外多糖菌株发酵乳发酵性能、黏度和黏附性指标均明显高于不产胞外多糖的嗜热链球菌,进一步证实了嗜热链球菌产生的胞外多糖可以赋予发酵乳良好的质地。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丹参内生镰刀菌HBG16发酵工艺条件来提高胞外多糖产量,并分析其抗氧化能力。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对产胞外多糖丹参内生镰刀菌HBG16的碳源、氮源、接种量、pH四个因素进行优化;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进行样品单糖组成分析;通过DPPH法测定胞外多糖抗氧化能力。结果: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内生镰刀菌HBG16的碳源为麦芽糖,氮源为酵母粉,pH为6.0,接种量为6%;经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麦芽糖32 mg/mL,酵母粉2.6 mg/mL,pH为6.0,接种量6%,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液胞外多糖的含量达到0.95 mg/mL,与预测值的偏差为2.06%。多糖主要由半乳糖组成,含量为52.09 mg/kg。随着胞外多糖浓度的增加,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增加。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为0.38 mg/mL。结论:在优化的培养条件下,丹参内生镰刀菌HBZ16胞外多糖产量由0.11 mg/mL提高到0.95 mg/mL,为真菌多糖的工业化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6株产胞外多糖的沙棘根瘤内生细菌中,筛选出高产胞外多糖的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和发酵条件优化。方法:利用苯酚-硫酸法联合DNS法测定菌株胞外多糖产量,筛选高产胞外多糖菌株;利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对高产胞外多糖菌株进行鉴定;利用单因素实验法优化产多糖的发酵培养基与发酵条件,并利用正交实验法进一步优化培养基中蔗糖、KNO3、KH2PO4的最适添加量。结果:筛选得到一株高产胞外多糖菌株TT207,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经条件优化,确定其高产胞外多糖的最优培养基组分为蔗糖50 g/L,KNO3 10 g/L,KH2PO4 8 g/L;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时间48 h,培养温度34℃,初始pH6.5,接种量4%,装液量70 mL/250 mL,摇床转速140 r/min。利用优化后的发酵条件,菌株胞外多糖产量提高了6.04倍。结论:高产胞外多糖菌株枯草芽孢杆菌TT207在最优发酵条件下,胞外多糖产量达到12.39 mg/mL,是一株具有开发潜力的胞外多糖生产菌株。  相似文献   

10.
包怡红  刘奇  王薇 《酿酒》2012,39(2):58-62
为提高酿酒酵母产胞外多糖能力,了解酿酒酵母生长情况、代谢产物等特性,进一步扩大微生物多糖来源范围,对酿酒酵母发酵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及各种金属离子对其胞外多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对碳源、氮源浓度配比进行了试验,还对发酵条件中pH、装液量、时间、接种量等组合进行了正交试验。确定发酵培养基最佳组合:葡萄糖5%、酵母浸粉0.5%、KH2PO40.1%。用此培养基,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为4.5,装液量为50mL/250mL,接种量为5%,发酵时间为2d,在此条件下,胞外多糖产量可达到0.292mg/mL。  相似文献   

11.
蜜环菌多糖生产培养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蜜环菌深层发酵产胞外多糖的培养基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豆粕粉作氮源时,菌丝得率最高,以麸皮作氮源时,多糖产量最高;红薯粉为蜜环菌菌丝生长和多糖产量的最适碳源,最适培养基配方为:红薯粉3%,葡萄糖1%,豆粕粉1.5%,KH2PO40.15%,机械搅拌对菌丝的生长和多糖的产生都不利;接种后当即上摇床比接种后静置一段时间再上摇床的菌丝干重及多糖含量都多;培养基中加1%的乙醇对菌丝的生长和多糖的产生都不利;600ml发酵试验中,发酵液多糖含量可达0.485mg/ml,菌丝干重可达20.8g/L。当发酵液pH降为5.0左右,颜色开始变为棕褐色,菌丝亮光由强变弱时,即可终止发酵。  相似文献   

12.
壳聚糖双胍盐酸盐涂膜保鲜龙眼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龙眼为试材,对比壳聚糖(CTS)与其衍生物壳聚糖双胍盐酸盐(CSG)对龙眼在常温下的涂膜保鲜效果及两者对龙眼焦腐病菌和龙眼炭疽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将龙眼分别浸泡于质量分数为1.0%的CTS与0.2%、0.5%、1.0%的CSG溶液中,取出晾干,分装于聚乙烯篮中,于(28±2)℃的室内存放5d。测定果实的细胞膜渗透率、丙二醛(MDA)、失重率、VC、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含量的变化和烂果率。结果表明,用质量分数为1.0%CSG处理后的龙眼的各项生理指标均优于其他各组,说明1.0%CSG的保鲜效果优于其他几种涂膜处理。当CSG浓度为4.0mg/mL时,可完全抑制龙眼焦腐病菌菌丝的生长,当浓度大于1.0mg/mL时对龙眼炭疽菌菌丝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保鲜剂对草莓采摘后的保鲜效果。方法 将草莓置于蒸馏水、生姜提取液、甘草-壳聚糖溶液中浸泡1 min, 探讨保鲜剂对草莓感官、营养、生化指标等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2种保鲜剂都能显著抑制草莓失重、腐烂, 也能延缓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含量下降, 抑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损失, 但甘草-壳聚糖保鲜效果更好。贮藏6 d后, 甘草-壳聚糖组比空白对照组可滴定酸含量高72.90%, 维生素C含量高93.79%, 过氧化物酶活性高233.01%,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187.47%。结论 甘草-壳聚糖作为保鲜剂, 能有效地延长草莓贮藏期。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氮源的种类和添加量对锁掷酵母产胞外多糖的影响,发现(NH4)2SO4有利于胞外多糖的积累,并且随着(NH4)2SO4加入量的增多胞外多糖的分子量趋于降低,在(NH4)2SO4添加量为1.5 g/L时多糖积累量最高为6.89 g/L。采用补料分批发酵时,控制发酵的pH和碳源,72 h多糖积累接近最大值为16.2 g/L。锁掷酵母胞外多糖主要由半乳糖和葡萄糖组成,其组成比例约为1∶2,细胞壁组成主要以葡萄糖、半乳糖和甘露糖为主,其比例接近于2∶1∶1。  相似文献   

15.
重点探讨了不同发酵温度下酸乳发酵产生的胞外多糖含量变化以及添加不同来源的胞外多糖对酸乳流变学特性的作用,结果表明:37℃条件下发酵所得酸乳多糖含量最高,达到461.4mg/mL,43℃条件下酸乳多糖含量最低,仅为247.6mg/mL。酸乳产生的内源性胞外多糖表现在产品特性上,其表观黏度及剪切应力随时间的变化都明显(P<0.05)高于外源添加胞外多糖的酸乳。表观黏度随剪切时间的变化曲线符合对数函数y=kLn(x)+b(内、外源R2分别为0.9527、0.9015)的变化规律。此外,酸乳经过发酵产生内源性胞外多糖后,其持水力(WHC)较添加外源性胞外多糖的酸乳高出26%,胶体脱水收缩作用敏感性(STS)较添加外源性胞外多糖的酸乳低46%。这说明低温有利于乳酸菌胞外多糖形成,且内源性胞外多糖酸乳的表观黏度大、持水力高。  相似文献   

16.
6个草莓品种营养品质与抗氧化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娅  唐勇  冯珊  周迪  汤浩茹 《食品科学》2011,32(7):52-56
本研究对6个草莓品种的质量参数(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硬度)和营养参数(总酚、类黄酮、花青素、抗坏血酸、VE和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与分析,目的在于筛选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草莓遗传资源。研究表明,总酚是草莓抗氧化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花青素与抗坏血酸是草莓抗氧化能力的主要组成参数。在6个草莓品种中,红太后的营养品质表现最好,是培育高含量生物活性物质新品种的重要遗传资源,然而基因型是决定草莓营养品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几种常用保鲜方法对草莓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6种(冷激、氯化钙、植酸、过氧乙酸、低温、壳聚糖涂膜)常用草莓保鲜方法的比较试验,分析各种保鲜方法对草莓贮藏期的失重率、腐烂率、V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均能明显减缓草莓果实的VC、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抑制草莓腐烂和失水,对草莓保鲜有一定的效果。其中冷激处理综合保鲜效果较优,且操作简单,成本较低,最适合普通农户贮藏保鲜草莓。  相似文献   

18.
一株融合菌株G23产胞外多糖的流变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融合菌株G23是由植物乳杆菌C88和发酵乳杆菌F6通过原生质体融合获得的菌株.采用动态流变仪,在不同多糖质量浓度、温度、pH值务件下测定融合菌株G23所产生的胞外多糖的流变学性质.所产胞外多糖溶液是典型的非牛顿流体,胞外多糖质量浓度的增大可提高溶液体系的黏度.在10~80℃的较大温度范围内黏度变化较小,在所测温度范围内溶液黏度基本保持不变.在不同pH值条件下,胞外多糖溶液均表现为剪切力作用下黏度迅速下降趋势.胞外多糖加入脱脂乳溶液中能够明显的增加脱脂乳的黏度,且溶液的黏度下降变慢.在试验的频率范围内,随着胞外多糖溶液质量浓度的增加,对应的交叉频率的值相应变大,胶体特征越明显.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以灰树花(Griflola frondosa)胞外粗多糖为原料,以多糖脱色率和保留率为评价指标,用静态吸附法从8种不同树脂中 优选出脱色效果最佳的树脂,并对其脱色工艺参数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最后考察脱色前后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的 影响。 结果表明,脱色效果最佳的树脂为D315,其对灰树花胞外粗多糖脱色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脱色温度55 ℃、脱色时间420 min、脱 色pH 5.0、粗多糖质量浓度10 mg/mL。 在此最优条件下,灰树花胞外粗多糖的脱色率为90.61%,多糖保留率为78.23%,较优化前分别 提高2.78%、4.12%。 经树脂D315处理后的灰树花胞外粗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显著提高(P<0.05)。  相似文献   

20.
冬虫夏草多糖合成两阶段培养的设计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不同培养方法对北冬虫夏草生长和多糖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两阶段发酵方法(摇动培养加静止培养)对于虫草多糖的合成效果最好,添加CTAB有利于多糖的生产,通过响应面优化的方法获得两阶段发酵培养的最佳工艺,并建立了适合虫草两阶段发酵合成多糖的模型。中心组合实验结果表明,在虫草摇动培养115h,然后静止培养120h的条件下,虫草多糖的最大产量达到3.02g/L,其产量分别是摇动培养和静止培养的1.5倍和2倍,实验结果表明此两阶段发酵培养方法对于冬虫夏草合成多糖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