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目的:研究基于MXenes(Ti3C2Tx)二维材料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基底的农残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氟盐刻蚀法制备单层的带负电的MXenes二维材料,再合成正电荷表面活性剂CTAC修饰的30 nm金纳米粒子(AuNPs),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制备MXenes负载金纳米的二维复合基底(AuNPs/MXenes)。以罗丹明6G(R6G)作为拉曼探针分子,优化AuNPs与MXenes胶体溶液混合体系的浓度比例,用于福美双的检测。结果:AuNPs/MXenes的拉曼增强因子为1.7×105,表现出良好的SERS活性,以1 379 cm-1处福美双拉曼特征峰的强度与福美双农残浓度的对数构建线性关系,得到标准曲线:y=888x+1 151,决定系数R2为0.986,检测限为0.051 ng/mL,低于国家标准5 ng/mL。使用标准的前处理QuEChERS法对柑橘样品进行预处理,实现了真实柑橘样品中的福美双残留的SERS检测,其回收率范围101.1%~122.0%。结论:基于MXenes结构制备的SERS基底,可用于柑橘样品中的福美双检测。  相似文献   

2.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分析技术是基于拉曼散射现象,通过将被测物质吸附在SERS衬底表面增强其“指纹”信息,以实现痕量检测,具有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可实现现场实时无损检测等优点,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领域备受关注。文章介绍了各类SERS衬底的特点和局限性,总结了近年来SERS分析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其商业应用所面临的挑战,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基于可调纳米结构的表面增强拉曼(SERS)特性的DNA检测新方法。方法:通过电化学沉积在ITO导电玻璃表面制备形貌可控的纳米金结构,用拉曼活性分子尼罗蓝A(NBA)表征其拉曼特性,再用于对沙门氏菌目标DNA的检测。结果:纳米金结构形貌可通过电沉积过程中的沉积电压和沉积时间调控,结构基底对NBA和DNA分子均有良好的SERS活性。结论:电化学沉积制备的纳米结构具有良好的均一性、重复性和稳定性,是1种理想的SERS基底,可用于生物分子DNA的拉曼检测。  相似文献   

4.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检测农药残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ERS)作为一种高灵敏度的指纹光谱技术, 在农药残留检测方面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介绍了表面增强原理, 从表面增强基底、农药的特征拉曼位移、农药残留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定性判别和定量分析四个方面综述了农药残留SERS检测研究进展, 展望了SERS在农药残留检测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敌百虫(TCF)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它在碱性环境下会转化为敌敌畏,毒性增加,因此对于TCF的检测十分重要。本文制备了一种基于金纳米片(AuNTs)的胶带SERS柔性基底,胶带通过粘贴的方式对样品表面农药残留进行提取,然后,滴加AuNTs溶液将农药残留覆盖,进行拉曼测试。结果表明:该SERS柔性基底对于拉曼信标分子尼罗兰A(NBA)具有良好的信号稳定性和检测灵敏度。以TCF在波长757 cm-1处的拉曼特征峰强度为纵坐标,TCF溶液浓度为横坐标进行线性拟合,在1~10 μg/mL线性范围,y = 226.370x + 193.861(R2 = 0.9960),计算得到LOD为0.781 μg/mL。AuNTs/胶带SERS基底的提出,为表面农药残留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表面增强拉曼技术在茶叶农药残留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其消费和饮用遍布全球各地,因此,茶叶的质量安全备受人们的关注。农药残留是茶叶质量安全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传统的检测方法往往具有步骤复杂,耗费时间长,成本高且不能现场检测的缺点而无法完全满足现实检测的需求。愈来愈高的贸易壁垒迫切需求新的检测方法的出现。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因其选择性强、灵敏度高、无损检测等优点吸引着研究者们的目光。茶叶农药残留的SERS检测前处理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不同的茶叶农药需要不同的前处理方法。良好的衬底能够大大提高拉曼增强检测的灵敏度。先进的算法可以优化拉曼光谱的处理,提高检测准确度。因此,本文主要总结了SERS技术在茶叶农药残留检测方面的概况,阐述相关技术难点、解决方案及发展趋势,为茶叶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技术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氧氟沙星含量检测提供新的研究方向。方法:利用生物质还原法合成具有高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活性的还原氧化石墨烯—金复合纳米材料(rGO-AuNPs),通过紫外可见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证明rGO-AuNPs的成功合成,测量并计算其拉曼增强因子(EF)。基于SERS热点效应与核酸适配体的特异性结合能力建立OFL含量检测体系,优化检测条件,建立标准曲线,并将其应用于池塘水样OFL检测中。结果:以百合花瓣生物质成功合成了rGO-AuNPs,金纳米粒子生长在还原氧化石墨烯片层上,EF为3.88×107。体系SERS强度与氧氟沙星质量浓度在1~500 ng/mL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3 ng/mL。加标回收率为96.28%~102.84%,相对标准偏差<10%。结论:合成的rGO-AuNPs具有高SERS活性,在OFL检测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以维多利亚蓝B(victoria blue B,VBB)为探针分子,利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结合酶催化反应构建氧乐果快速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在水浴温度为37℃,将乙酰胆碱酯酶活化15 min,再进行酶催化反应15 min,反应后静置10 min,滴加金纳米溶胶后再静置15 min,在检测体系中乙酰胆碱酯酶、碘化乙酰硫代胆碱、金纳米溶胶、VBB的浓度分别为5μg/mL、5μmol/L、0.195μg/mL、0.25μmol/L条件下,建立的检测体系在1 614 cm-1处的SERS吸收峰值△I与3.5 ng/L~403.5 ng/L的氧乐果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R2=0.995 8,检出限为1.90×10-4ng/L。当常见离子和农药在体系中共存时,对氧乐果的测定不产生干扰,说明体系稳定性良好。加标回收率为99.02%,相对标准偏差为1.17%。  相似文献   

9.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SERS)通过吸附表面的目标分子来增强拉曼散射,能够以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选择性检测目标分子,已成为快速检测食品污染物的一种常见技术。SERS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SERS基底的构建与发展,常用的SERS基底材料主要为贵金属(Au、Ag和Cu),并且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 GO)也是一种具有拉曼活性的探针分子,可通过与贵金属的协同作用来增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信号,此外GO材料本身的自清洁性、稳定性和优越的分子吸附特性等,使得基于GO的SERS生物传感器的开发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系统地介绍了GO SERS基底材料,综述了其在多种农药、霉菌毒素和非法添加剂等食品污染物检测中的研究应用,并对其应用进行总结和前景展望。本文旨在为研究人员提供更多GO SERS传感器的相关知识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双重基底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SERS)对香蕉中苯醚甲环唑与毒死蜱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 采用银溶胶作为柔性衬底,增强芯片作为固体基底,实现双信号放大策略。选用香蕉这种常见的热带水果作为基质,向香蕉基质中加入不同浓度苯醚甲环唑和毒死蜱标准溶液,利用QuEChERS法对香蕉中农药残留进行提取,通过SERS技术对两种农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在0.10~5.00μg/mL范围内,苯醚甲环唑和毒死蜱的特征峰强度和浓度之间均满足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794、0.9773,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16 mg/kg、0.032 mg/kg。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双重基底的SERS,为香蕉中苯醚甲环唑和毒死蜱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提供了依据,也为热带水果中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1.
新型纳米表面施胶剂的合成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革 《中国造纸》2007,26(4):24-26
采用自制的纳米表面施胶剂DS-SS610与氧化淀粉配制成表面施胶液进行表面施胶,探讨了表面施胶剂用量、离子环境、淀粉种类等条件对表面施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DS-SS610与氧化淀粉的质量比为2%时,应用效果好,性价比高。在阴离子环境、中性环境、弱阳离子环境下及与阳离子淀粉匹配时应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聚乙烯醇(PVA)在纸张表面施胶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PVA与淀粉混合后糊化较单独糊化后再混合使用效果好,随着PVA用量的提高,表面胶黏度逐渐升高,成纸表面吸收值逐渐降低、IGT表面强度逐渐升高,当PVA用量达到30kg/t淀粉时,变化趋缓,高黏和低黏PVA对成纸表面吸收值及表面强度影响效果相当。从使用效果、成本、对纸机运行及成纸质量的影响等方面综合分析,建议使用低黏PVA,用量控制30kg/t淀粉。  相似文献   

13.
使用α-淀粉酶制备了高浓度、低黏度的淀粉胶液,用作轻型纸表面施胶剂。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α-淀粉酶加入量0.02%(对绝干淀粉);温度80℃时保温20 min;快速升温到98℃,保温30 min。所得产品固含量为9.0%,60℃时黏度5.5~6.5 mPa·s。用于60 g/m2轻型纸表面施胶时,成纸表面强度提高23.2%,施胶成本吨纸节约33.67元。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一体化施胶剂对胶版印刷纸进行施胶及表面增强应用。生产实践结果表明,生产78 g/m2胶版印刷纸时,采用一体化施胶剂可使每吨纸的施胶成本降低33.28元,每吨纸的化学品用量减少8.5 kg。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表面分析技术为出发点,阐述了纸浆纤维表面性能的重要性,并通过介绍主要的表面分析技术,如原子力显微镜(AFM)、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LSM)、二次离子质谱(SIMS)等现代表面分析技术及其在制浆造纸领域中的应用,综合论述了纸浆纤维的表面特性和表面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单分子膜研究的方法及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分子膜一般是将两亲性物质溶解在铺展溶剂中制成铺展溶液,然后铺展在底液上而得的。在其性质的研究中,测定表面压-面积关系曲线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研究手段。但是,仅有表面压-面积曲线所能了解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结合另一些手段进行研究,测定表面粘度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而随着现代光谱仪器的更新、发展,光学方法已日益成为单分子膜研究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酶处理对羊毛纤维表面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针对羊毛纤维具有染料上染困难,织物穿着时易毡缩等缺点,将羊毛纤维进行酶处理,通过对处理后羊毛纤维的表面壁障、不同时间染料的上染情况以及Allworden反应,分析研究了酶处理后羊毛纤维表面形态的变化,并得出了羊毛酶处理的最佳优化工艺.  相似文献   

18.
张锋  高致富  魏涛 《中国造纸》2014,33(7):45-48
扬克(Yankee)烘缸是卫生纸机干燥部中最关键的部件,直接影响着成纸质量。根据调查显示,Yankee烘缸表面受损复杂、修复难度大、维护周期短且所需时间长,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通过表面检测技术、表面热喷涂技术和表面磨抛技术等扬克烘缸表面修复技术,对国内扬克烘缸表面高效、安全及在线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邵灵达  申晓  金肖克  田伟  祝成炎 《丝绸》2020,57(2):19-24
为了改善涤纶纤维分子缺乏亲水基团亲水性能差的问题,文章采用等离子体和硅烷偶联剂对其进行复合改性,并对涤纶试样的表面微观形貌、表面接触角、质量变化、单丝强度、官能团等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可以显著改善涤纶的表面亲水性,表面接触角相比无处理之前降低58.5°,但在存放过程中涤纶纤维表面的极性基团变少,表面接触角逐渐增大;经等离子体和硅烷偶联剂复合改性后,表面接触角降低46.3°,维持在85.7°左右。这些改性方式均使涤纶表面亲和作用提升,浸润性得到改善,同时对涤纶纤维质量和单丝强度的影响都很小。  相似文献   

20.
The surface properties of aqueous egg albumen protein solutions (0.1 g litre−1) were studied at pH values of 4.8, 7.0, 9.2 and 10.7 and related to foaming behaviour such as bubble size distribution, overrun and drainage. By measurements far from equilibrium of dynamic steady state surface dilation using the overflowing cylinder technique, egg albumen showed ability to slow down surface expansion and to lower the dynamic surface tension. The pH‐effect was small, but at pH 4.8 the film length, at which a motionless surface was created, was longer than at higher pH indicating a somewhat more rigid surface at low pH. Near equilibrium sinusoidal surface area deformation resulted in relatively high moduli of egg albumen, with a significant effect of pH. The surface modulus E showed at pH 4.8 an increase in the course of time, but at higher pH it was constant. Large deformation of egg albumen surface was not destructive, and for all pH values the surface behaved viscoelastic, with highest loss modulus E″ and tan θ values at pH 4.8. Surface deformation frequency sweeps revealed the relaxation processes to be relatively slow at pH 4.8 and faster at pH 7.0–10.7. Foamability measured as overrun of foam as a result of shaking and stirring was highest at pH 4.8 and lowest at pH 10.7. Foam stability against drainage was best at pH 7.0 after 30 min, but at a long‐term scale foam at pH 4.8 was most resistant to drainage. Foam samples were subjected to microscopy and image analysis. The smallest bubbles were found at pH 4.8 (mean diameter 142 µm) and the largest at pH 7.0 (mean diameter 328 µm). In conclusion, the foaming behaviour of an aqueous egg albumen solution at pH 4.8 can be related to dynamic surface properties as follows: the more rigid behaviour of the surface at this pH favours a small bubble size and slow drainage of liquid from the foam. The high overrun at this pH can be explained by a lower dynamic surface tension, but also here film stability during foam making can be promoted by a more rigid liquid surface. © 1999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